腾冲县人口分布特征浅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6867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腾冲县人口分布特征浅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腾冲县人口分布特征浅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腾冲县人口分布特征浅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腾冲县人口分布特征浅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腾冲县人口分布特征浅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腾冲县人口分布特征浅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腾冲县人口分布特征浅析毕业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楚 雄 师 范 学 院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腾冲县人口分布特征浅析 系 (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 专 业: 地理科学 学生姓名: 吴东和 指导教师: 罗思远 职称: 副教授 论文字数: 11001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1前言11.1研究背景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国外研究动态11.2.2国内研究动态21.3研究要解决的问题31.4研究腾冲县人口分布的意义32腾冲县概况、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32.1腾冲县概况32.2研究方法32.2.1空间权重矩阵32.2.2全局自相

2、关分析42.2.3局部自相关分析42.2.4人口空间变化趋势42.3数据来源43腾冲县人口分布现状特征43.1人口分布极不平衡43.1.1中南部多,北部少53.1.2人口分布区域差异明显63.1.3人口相对集中于交通密集的乡镇73.2垂直空间上表现为随海拔先增加后降低,人口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地区83.3与全国人口分布特征基本相似,但比率不同93.4人口聚散出现两极分化104影响人口地域分布的主要因素的初步分析114.1自然环境114.1.1地形114.1.2气候114.1.2水文条件124.2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124.2.1城市发展124.2.2农业发展124.3 社会、历史和文化因

3、素124.3.1人口分布于接近农村耕地124.3.2腾冲县近十多年来人口增长较快125结语136参考资料13致谢.15腾冲县人口分布特征浅析 摘要:本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结合GIS作图,对腾冲县十八个乡镇的人口数量进行了空间聚散分析。并结合人口密度和人口空间垂直变化对人口分布形式做了合理的分析。结果说明人口分布变化规律有如下特征:人口分布区域差异明显,中南部多,北部少。人口还受到交通、自然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人口聚集的乡镇有五合乡、腾越镇、和顺镇、马站乡、曲石镇和猴桥镇,人口离散的乡镇有滇滩镇、明光镇、界头镇、荷花镇、新华乡和团田乡。关键词:人口数量;人口密度

4、;人口分布;影响因素;浅析ITengChongXia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analysed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ixth census data with the method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combined with GIS mapping, population of TengChongXian eighteen villages and towns are analyzed in spatial separation.Combin

5、ed wit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population space vertical change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form of analysis.Result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hange law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obvious, much of central and southern and nort

6、hern less.Population is traffic,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aspects and so on.Popula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have five township, Banks, heshun town, ma station township, QuShiZhen and monkey bridge town, discrete popula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have beach town in yunnan, MingGua

7、ngZhen, head of the town, lotus town, xinhua township township and field.Keywords: population quantity;population density;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simple analysisII1前言1.1研究背景中国社会问题很多,其中表现人口问题上的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1 白先春,凌亢.人口分布合理性的多指标评价研究J.西北人口.2013.17-20 。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与收入较高群体出现贫富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

8、中国接近九亿的农民,能够顺利的走入现代化阶段。应当加强农村的建设,让农民参与到现代化建设,同时加强城镇体制机制。我国人口分布以黑龙江漠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2 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地理学报J,1935,2(2):33-74 。人口主要集中于东南生活环境较好的地区,而西北生存环境较恶劣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全国人口密度变化东南沿海城市人口最多,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人口密度较小。西部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省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 冯玉平,沈茂英,王庆化.四川省人口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J.西北人口,2006,(3):27-29

9、。由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和人口增长过快等多种因素作用,西部的人均生活标准低于全国的平均标准。一部分地区的生活标准才勉强达到温饱线。从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看,农村居民的收支状况比城镇居民差距也比较大。面对这样的局面,发展农业,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更为急迫。人口分布是数量上的地域表现形式。腾冲县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具有边境县的特征,同时腾冲县作为人口分界线的一个终点。人口分布趋势基本上与人口分界线相似,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但是人口分布比率与人口分界线有一定的差异。腾冲县属于第二级阶梯上,横断山脉占较大比率,所以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比重较大。1.2国内外研究现状人口分布是某个时期人口在某个区

10、域内的空间变现形式,受到当地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1.2.1国外研究动态人口的研究是人文地理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有这么几类:人文地理的发展过程研究、人文地理的理论性研究、人口、人种和民族的研究、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工业出现与工业区位研究、聚落和城市化研究、语言类型和语言景观研究、研究宗教语言和宗教景观研究、旅游地理研究、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研究、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4 赵荣,王恩涌,张小林.人文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378。 其中,人文地理的发展过程研究的文献有地理学思想史、重新发现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词典5 陈才,陈慧琳.人文地理学

11、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9-108;人文地理的理论方向研究的文献有地理学性质透视、人文地理学词典、地理学思想史6 普雷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地理学思想史M商务印书馆,1989;人口、人种和民族的研究文献有Human Geography、Population geography、Geography of Population、A theory of migration7 Robert H S,Brian W B ,Dav id J W .Human GeographyM.Engle-wood Cliffs:Prenyice Hall,1986;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方向的研究有人文地

12、理学:文化、社会与空间、,驯化地理学8 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理科学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M.学苑出版社,2002;工业出现于工业区位的有The Hnman Mosaic;聚落和城市化的研究有城市地理学;语言类型和语言1景观的人文地理学:文化、社会与空间、社会语言学 9 D.J.沃姆斯利,G.J 刘易斯.行为地理学导论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宗教语言和宗教景观的研究有Geography of religions10 john I C.Population geographyM,New York:Pergamonpress,1972;旅游地理方向的研究有旅游地理学;政治与全

13、球政治地理格局的研究有行为地理学导论11 德泊里著.人文地理学:文化、社会与空间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文明的冲突域世界秩序的重建;其他,还有一些更专一的研究,比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与经济活动和生产方式有直接联系(李仲生,2009);对人口有关的健康和卫生领域Van der mer-we et al,2010包括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空间传播及分布研究Craig et al,1999;Mnsenge et al,2013;人口贫穷问题和死亡的空间分布及相关政策研究Sartorius,2013;Tiemensma,2012;人口发展与能源、生物物种等因素关

14、系研究 Chown et al,2003。1.2.2国内研究动态国内的研究主要从几方面来进行的,人口分布现状、区域差异、人口数量、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演化、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人口与经济协调等研究12 王桂新.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其变动J.人口研究.1998.41-46。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和尺度都不尽相同。从研究内容上分主要有这么几类: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管理、人口红利、人口与环境、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人口密度、人口迁移、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问题、人口预测、人口增长、人口资源以及大尺度中国人口的研究。 研究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常用的一些方法有人口重心模型、 人口集疏度模型、 遥感及GIS研究

15、、EDSA空间自相关研究、全局相关性研究、局部自相关性研究和人口空间权重分析13 吕安民,李成名,林总坚.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人口密度模型J.地理学报.2004.185-164 。 以下是各种分类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有张凤通过经济发展对四川省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14 张凤,白斌飞.四川省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关系J.区域经济.2013.141-143、陈浩应用区域人口发展中国土家族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15 陈浩.中国土家族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9.57-61;人口管理的研究有张文新应用人口不平衡关系对北京市

16、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做了分析16 张文新.北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4.78-84、闫庆武应用人口空间分布对异质性测量的研究17 闫庆武.人口空间分布的异质性测量J.地理研究.2009.893-900;人口红利的研究有蔡昉对未来的人口红利的研究18 蔡昉.未来的人口红利J.中国人口科学.2009.101-111;人口与环境的研究有漆良华对长江上游山丘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与评价19 漆良华,周金星.长江上游山丘土地承载力研究与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9-174、邓祖涛的山地垂直人文带研究20 邓祖涛.山地垂直人文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

17、发.2005.12-14;人口老龄化研究有李扬的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21 李扬,刘慧,汤青.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31-138和穆光宗的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研究22 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29-36;人口流动的研究有段成荣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研究23 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J.人口研究.2007.30-40、鲍常勇的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研究24 鲍常勇.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

18、研究J.人口研究.2007.67-31;人口密度的研究有张果的成都市人口地域分布的研究25 张果.成都市人口地域分布的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414-418;人口迁移的研究有高向东的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26 高向东,王宇.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91-95;人口数量的代表文献有匡文慧的北京市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GIS分析研究27 匡文慧,杜国明.北京市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GIS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505-511;人口素质的研究有党国锋的甘肃省区域经济非均衡性与人口空间分布研究28 党国锋

19、,徐国保.甘肃省区域经济非均衡性与人口空间分布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65-70;人口问题的研究有谢元态的中国城乡关系的人口学透视研究29 谢元态,卢应平.中国城乡关系的人口学透视J.经济师.2011.8-10;人口预测的研究有肖洪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人口分布动态模型与预测研究30 肖洪,田怀玉.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人口分布动态模型与预测J.地理科学进展.2010.347-354;人口资源的研究有李旭东的蒙山区人口与耕地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关系探讨研究31 李旭东.蒙山区人口与耕地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关系探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8-15;大尺度中国人口的研究有朱海燕的人口过程在空

20、间上的表现形式研究32 朱海燕.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40-42。国内的研究比较贴切于人口的实际状况和人口本身具备的地理性,在很多研究中研究内容同时具备了多个方面的研究。1.3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通过本次研究和调查找出腾冲县人口的具体分布情况。同时与中国人口分界线来对腾冲县的人口分布情况对照,看腾冲人口分布状况与中国人口分界线具体有些什么差别。同时找出腾冲县人口分布的特征。找出影响腾冲县人口分布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对策。1.4研究腾冲县人口分布的意义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可以通过人口在地理学上的分布,表现地理学在人口方面

21、对人们的直接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地表状况、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旅游条件和气候等等。这些因素对人口分布的权重有大有小。从而可以通过权重的方法来处理一些类似地理学问题。该课题的实际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得该研究方法(人口空间多尺度分析方法)在人口研究方向有推广。同时使人们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为腾冲县的其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也为人们居住选址提供依据和为政府政策实施提供一些理论依据。2腾冲县概况、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2.1腾冲县概况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西邻缅甸,与缅甸接壤的国境线长达148.075公里。腾冲县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海拔930米,

22、县城海拔1640米。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南。总人口2010年末65.3万人,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66.3万人。2010年全县农业人口有593567人,非农业人口有59744人;2012年农业人口有576701人,非农业人口有86470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704022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14245元,农民可支配收入有4047元。地形上腾冲县属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境内多山地、峡谷和坝子。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腾冲县属保山市。辖11个镇、7个乡:腾越镇、芒棒镇、和顺镇、固东镇、滇滩镇、猴桥镇、界头镇、曲石镇、明光镇、中和镇、荷花镇、马站乡、北海乡、清水乡、五合乡、

23、新华乡、蒲川乡、团田乡。政府驻地在腾越镇。腾冲县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4.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干、湿区的分界。33 腾冲县统计年鉴2010-2012 2.2研究方法 人口分布是某个时期人口在某个区域内的空间变现形式,受到当地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34 刘望保,闫小培,陈忠暖.基于EDSA-GIS的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0.34-39 。研究人口分布的核心在于人口的地域差异,立足于云南省西部人口分布的特征,结合独特的高山峡谷人口分布现状,来研究腾冲县的人口分布现状。研究区域是腾冲县各个乡镇。2.2.1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

24、权重矩阵方法:对影响腾冲县人口分布的因素做权重分析,在通过数据或公式的形式表示他的影响大小35 郭金铭.袁天凤.朱晓霞.高勇.川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M.乐山师范学报.2013.100-102。 空间权重矩阵式空间统计分析与经典统计分析的关键区别,最常用的二进制邻接矩阵。空间关系构建权重矩阵,如下: 1 乡镇域i与乡镇域j相邻 Wij= (1) 0 乡镇域i与乡镇域j不相邻2.2.2全局自相关分析 全局自相关描述属性在整个区域的空间聚集特征我将用moran系数来度量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n n nWij(Xi-X)(Xj-X) i=1 j1 I= n n (2) SWi

25、j i=1j1 1 1S= (Xi-X);x= Xi n i=1 n i=1 n代表研究乡镇的个数,Xi、Xj分别代表i、j乡镇的人口数,Wij代表空间权重矩阵,x代表腾冲县的平均人口数。S代表乡镇间的关联指数。2.2.3局部自相关分析 全局自相关分析是对空间自相关的全局分析,忽略局部情况,进一步揭示局部空间聚集情况,采用空间联系的局部指标Local Morans I 指数36 曾永明,张果.基于GeoDA-GIS的四川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J,20102,2(4):52-58 ,计算公式如下: Xi-X n I= Wij(Xj-X) (3) S j1 其中n、Xi、Xj、S

26、、Wij、 x与全局自相关公式相同。2.2.4人口空间变化趋势 人口在空间上的垂直变趋势。X是某乡镇人口数,h是某乡镇的平均海拔,X是某一海拔上的人口平均值37 钟业喜,熊文平.江西省县域人口垂直分布与耕地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292-14230.。 x X= (4) h 2.3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采用2010年末第六次人口普查政府公开数据为准。各乡镇面积数据来自腾冲县政府公开数据,海拔高程数据来自于腾冲县统计局统计年鉴给出的各乡镇平均海拔数据。其他部分数据来自于腾冲县统计局公开数据。3腾冲县人口分布现状特征3.1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人口的分布存在区域间的差异,各个乡镇之

27、间的人口数差异明显。大范围上人口呈现中南部人口多,北部人口少。以及人口变化趋势由中部向四周减少。3.1.1中南部多,北部少在ArcGIS平台中,将腾冲县各乡镇的平均人口密度与地图对应38 葛美玲,封志明.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M.地理学报.2009.202-210. 。将腾冲县各乡镇人口密度划分为五个级别。充分展现出了腾冲的人口分布状况。北部为人口稀疏区,中部及南部为人口的密集区。其中人口稠密区和半稠密区位于腾冲县中南部,人口稀疏区和半稀疏区明显位于北方地区。同时人口均衡区也位于中南部。表1.腾冲县各乡镇总面积和2010年末总人口乡镇芒棒镇曲石镇界头镇滇滩镇中和镇和顺镇总面积

28、平方千米300.938586439338917.4年末总人口人39273423806584328612376826560乡镇五合乡蒲川乡团田乡新华乡清水乡马站乡总面积平方千米160179.4397.5122118.9119.03年末总人口人328582704917484163361498627373乡镇腾越镇猴桥镇固东镇荷花镇明光镇北海乡总面积平方千米271.981086235.32125.88698187年末总人口人1271332795645528248144022122668从表1中的数据各乡镇总人口和总面积之比,计算出人口密度如下。人口稠密区:腾越镇和和顺镇。腾越镇的人口密度是467人/

29、千米和顺镇的人口密度是380人/千米。半稠密区:五合乡、马站乡、荷花镇、固东镇。五合乡为218人/千米,马站乡为236人/千米,固东镇为193人/千米,荷花镇为228人/千米,同时荷花镇是腾冲县的傣族、佤族两个少数民族建制镇。均衡区:北海镇、芒棒镇、清水乡、新华乡、蒲川乡和团田乡。北海镇为131人/千米,芒棒镇为146人/千米,清水乡为126人/千米,新华乡为142人/千米,蒲川乡为160人/千米,团田乡为176人/千米。半稀疏区:曲石镇、界头镇、滇滩镇和中和镇。其中曲石镇为110人/千米,界头镇为80人/千米,滇滩镇为80人/千米,中和镇为97人/千米。稀疏区:明光镇和猴桥镇。其中明光镇为5

30、7人/千米,猴桥镇为26人/千米。应用以上数据通过GIS绘图工具会出人口密度图(如图1)。从图1中明显看出腾冲县人口的分布情况,中南部人口多,北部人口少。图1.腾冲县人口密度图3.1.2人口分布区域差异明显从人口密度图上直接能看到腾冲县的人口变化趋势是由南向北人口逐渐增加。同时,人口由中南部的县政府驻地腾越镇向四周扩散。(如图1)应用腾冲县的各乡镇人口密度,绘制出人口密度柱状图如图2.图2.腾冲县人口密度柱状图从图2中可以具体看出人口密度较大的几个乡镇,和人口较为稀疏的乡镇。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是腾越镇和和顺镇,人口密度分别超过400和300人/千米。人口较小的县镇是猴桥镇、明光镇、滇滩镇和界头

31、镇,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千米。人口密度差最大超过400人/千米,说明腾冲县人口在各乡镇之间差异明显。3.1.3人口相对集中于交通密集的乡镇从人口密度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腾冲县的人口为中南部人口较为集中。其主要原因在于,腾冲县城驻地在腾越镇,同时中南部交通比较发达。如图3交通密集区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所以人口相对集中于南部地区。图3.腾冲县交通图 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原因有,第一个原因是腾冲县独特的地形结构,主要是因为腾冲县东部高大的高黎贡山,阻碍了腾冲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腾冲县与外界早期是通过老腾保公路的联系,也就是最早的史迪威公路。公路是比柏油路都不如。2000年腾保公路开通新线,为省317

32、公路。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另一个原因是腾冲县与相邻的缅甸国来往不是那样紧密。没有像德宏州瑞丽市那样的外贸市场。所以腾冲的人口就符合,由中心城镇像四周递减的趋势。腾冲县城得以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德宏州的西部几个县(盈江县、梁河县)的交通运输 通过腾冲县城才能比较快捷的达到省内的其他地方。这符合克里斯泰勒的城市中心地布局原理。从而促使了腾冲县的腾越镇城为了其他乡镇的物资供给集散地,同时也就成了腾冲县常驻人口最多的地区。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出腾冲县的交通环境,呈现南部交通发达,而北部交通条件明显要差一些。从图中可以看出腾冲县东部与保山市的交通要道较少,仅有南方的两个乡镇可以到达保山市的潞江坝地区。而腾

33、冲县南部的公路相对北方来说比较密集,比较有利于各乡镇之间的联系。西北与缅甸相连的公路比较少,只有猴桥镇和滇滩镇两个口岸与缅甸相连。西南与德宏州的联系比较多,有三四个乡镇都可以直接通往德宏州。所以,腾冲的人口表现为南部人口多、北部人口少。3.2垂直空间上表现为随海拔先增加后降低,人口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地区通过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均衡关系。应用人口密度的方式来计算人口的垂直空间变化情况39 邓祖涛,陆玉麒.山地垂直任文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11-14。表2是通过调查得到的各乡镇的平均海拔和各乡镇的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千米)。表2.腾冲县各乡镇平均海拔和人口密度乡镇芒棒镇曲石镇界头镇滇滩

34、镇中和镇和顺镇平均海拔h195020502200170017001590人口密度146110808097380乡镇五合乡蒲川乡团田乡新华乡清水乡马站乡平均海拔h165014501200110016001870人口密度218160179142126236乡镇腾越镇猴桥镇固东镇荷花镇明光镇北海乡平均海拔h166018001860145019031900人口密度4672619322857131 腾冲县人口垂直变化的研究是通过应用人口密度与平均海拔的关系来进行的。具体的计算过程是,通过人口密度和平均海拔的多次计算得到在某几个乡镇的人口密度和平均海拔,应用计算出的几个人口密度和平均海拔来画图做出腾冲县的

35、人口变化趋势图。 将腾冲县海拔比较接近的几个乡镇划分出来,得到几个区域,主要是表现高海拔、中等海拔和低海拔地区,由于平均海拔之间变化不是那么明显,我把腾冲县的18个平均海拔分为了四个区域。第一个区域1000-1500米,包括的乡镇有蒲川乡、团田乡和新华乡。第二个区域1500-1700米(含1700米),包括的乡镇有滇滩镇、中和镇、和顺镇、五合乡、清水乡、腾越镇和荷花镇。第三个区域1700-2000米,包括的乡镇有芒棒镇、马站乡、猴桥镇、固东镇、明光镇和北海乡。第四个区域2000米以上地区有曲石镇和界头镇。把属于每个地区的的乡镇组合起来,算出四个平均海拔和人口密度。计算得到第一区域平均海拔125

36、0米,人口密度160人每平方千米。第二区域1650米,人口密度225人每平方千米。第三区域的平均海拔是1876米,人口密度是110人每平方千米。第四区域的平均海拔是2120米,人口密度是95人每平方千米。同时腾冲县的最低海拔930米,最高海拔3780米。由于最低海拔在新华乡,新华乡的海拔在930-1320米之间,海拔落差不大,所以最低海拔的人口密度可以使有新华乡的人口密度。而最高海拔3780米处于明光乡的高黎贡山上,在高黎贡山上超过3000米的海拔基本就没有人类活动了,所以最高海拔可以用零来代替。通过以上计算出来的人口密度和平均海拔,画出人口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分布图。如图4。 图4.腾冲县人口垂

37、直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在空间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由于腾冲县海拔在930米至3780米之间。在近乎3780米附近很少有人类活动。而在930米附近也就是新华乡的最低点,人口密度接近142人每平方千米。而腾冲县的平均海拔在1500米至2000米之间,在这一高度见也是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所以腾冲县人口在垂直方向上的人口密度出现了一个峰值。同时腾冲县的两大人口镇也在这个区域,他们是腾越镇和和顺镇。在2500米到3000米及以上的海拔区域内,人口急剧减少。人口密度降价到50人每平方千米。到3780米附近人口活动 近乎接近于零。总的来说人口的分布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坝子或是半山脚地区。主要集

38、中于海拔在1000至1800米之间。所以腾冲县人口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降低,到最高海拔出近乎接近于零。3.3与全国人口分布特征基本相似,但比率不同 中国人口分布特征以胡焕勇先生提出的人口分界线最为代表性。是以黑龙江漠河与云南腾冲的连线为分界,该线东南地区不到50%的领土上,拥有超过90%的人口。所以中国的人口分布趋势是东南人口多,西北人口较少。 人口的分布趋势与中国的人口分界线有类似的地方。西北部人口较为稀少,东南部人口较为稠密。对照图1人口腾冲县密度图。 如果把腾越镇以北的八个乡镇接近三分之二的县域作为人口稀疏区和东南十个乡镇人口作为分界。分为北方人口稀疏区和南方人口聚集区。北方八个

39、乡镇分别是猴桥镇、滇滩镇、明光镇、界头镇、固东镇、曲石镇、马站乡和中和镇。两个区域的人口对比下来,人口数近乎接近。在北方八个乡镇中人口超过3.5万人的乡镇有五个,其中固东镇有45528人、界头镇65843人、曲石镇42380人、明光镇40221人和中和镇37682人。北方八个乡镇总人口达31万人,而南方10个乡镇的总人口接近33万人,同时南方还包括了县级驻地腾越镇。如果,沿着明光镇和界头镇交界,往南延伸至中和镇和荷花镇的交界,把腾冲分为西北和东南两个区域。西北部人口明显要低于东南的人口密度,西北的六个乡镇分别是明光镇、滇滩镇、猴桥镇、固东镇、马站乡和中和镇。西北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36%。而南部

40、地区占全县总人口64%。与中国人口分界相比。人口分布趋势比较相似。而分布比率由较大差别。从人口密度图上看,腾冲县由于西北部面积广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东南部面积狭小人口密度较大。与中国人口分界线依然对应,只是人口比率与中国人口分界线的比率不一致。由于腾冲县地形因素的影响,东部高大的山脉,人口密度较小。北方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人口的密度也比较低。实际的人口分界只能有南部人口密集区和北部人口稀疏区。 从全国人口密度上来看,腾冲县的人口密度169人/千米,基本属于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人口密度稍微小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腾冲县的人口密度在云南省人口密度上大于全省大部分州市。仅次于昆明市的人口密度。但是人口密度要小于云南省东南部的很多县。 3.4人口聚散出现两极分化 应用空间权重、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来对腾冲县人口分布分析得到人口分布聚集与交通发展有密切关系。在计算中Wij是腾冲县各乡镇空间权重的大小。Moran指数是由全局自相关公式和局部自相关公式计算出来的值(如表3)。Moran指数取值在1到-1之间。表3.腾冲县个乡镇对应的Moran指数乡镇芒棒镇曲石镇界头镇滇滩镇中和镇和顺镇Wij0.21.2-0.8-0.81.20.2Moran-0.03750.2144-0.3924-0.5526-0.29100.0357乡镇五合乡蒲川乡团田乡新华乡清水乡马站乡Wij0.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