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幼儿的撒谎行为.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6879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论幼儿的撒谎行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文:论幼儿的撒谎行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文:论幼儿的撒谎行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文:论幼儿的撒谎行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文:论幼儿的撒谎行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论幼儿的撒谎行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论幼儿的撒谎行为.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幼儿的撒谎行为 小明绘声绘色地跟小朋友讲爸爸妈妈昨天晚上带他去吃西餐,味道如何如何,实际上他是把昨天晚上从电视上看到的讲了出来。今天下雪了,天冷,路又滑,爸爸给单位领导打电话说自己不舒服,想请假。当天下午,小强就对爸爸说:“我肚子疼,不能去上学。” 小丽平时还挺不错的,只是每次考试都80分左右,因此妈妈说:“人家小明每次都考90多分,你怎么就只考80多分呢?”这次,小丽神色怪异地说:“妈妈,我考了95分。”妈妈高兴地一看卷子,却发现“95”分被涂改过。妈妈问乐乐:“乐乐,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乐乐一口答到:“爸爸好。”妈妈满脸不高兴。后来,隔壁阿姨逗乐乐:“妈妈好还是爸爸好?”乐乐想了想,才慢

2、慢地答:“爸爸妈妈都好。”这次妈妈笑了,阿姨也夸乐乐聪明,真会说话。小方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为了不被批评撒了谎,后来妈妈还是发现了真相,从此以后,妈妈经常用不信任的眼光看着小方,目的是想让她自己说出真相,却发现小方说的谎话越来越多。当父母发现孩子有撒谎倾向或行为时,要冷静地分析原因,理智地思考对策,进行适当地处理。心理学家指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幼儿、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经验有限,因而思维的内容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反过来说,也正是由于这种内容上的有限性,使得他们的思维具有无拘无束的特点,可以把任何事物和物体串联,不会去计较这种想法是否完全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则,明

3、明不可能的事情,常被他们说的活灵活现。其次,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自利,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想问题,如:他们会从玩得正高兴地小朋友手中抢走别人心爱的玩具,全然不顾人家多伤心。再次,他们把一切物体,如桌椅、树木、石头等都看作和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会交流。鉴于幼儿的以上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归结出幼儿撒谎的主要原因如下:(1)想象与现实混淆。(2)模仿成人。(3)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4)讨成人喜欢。(5)父母的不信任等原因。现在,幼儿撒谎的原因我们已经知道了,家长就可以不必对孩子的撒谎行为惊慌失措了,特别是对于善意的、未造成伤害的,就算是伤害到别人的谎言,也不

4、需害怕,因为没有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撒谎。但也不是说家长可以不闻不问,那会让一时的说谎发展为说谎倾向,进而成为人的品德和个性中的一种特质,那时就可怕了。所以家长要及时、严肃地给予批评,耐心地向孩子讲清道理,把孩子撒谎的习惯扼杀于萌芽中。针对文章开始举的例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父母要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象。心理学家认为,从实际出发的幻想是鼓舞人向上的,是创造性活动的开始。家长要正确处理,以免打击孩子想象的积极性。平时要多听孩子的心里话,考虑他们之所以撒谎是否因为愿望未得到满足,可是家长也不能一味迎合,要尽量满足其中合理的部分,并跟他们分析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哪些现在可以满足,哪些以

5、后才可以满足。然后,按照商定的内容去做,让孩子体会到:不需撒谎,只要言行诚实,他的合理需要也能得到满足。另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孩子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象的,如用“我想”“我希望”等等。二、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无论我们的父母平时给自己的孩子讲多少遍“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孩子要诚实,都比不上父母自己撒一次谎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大,因此,父母一定要言传身教。当前例中的小强以“肚子疼不能上学”为由时,家长应该当即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告诉孩子,自己准备冒着风雪去上班,以后自己再也不这样了,和孩子商量好,以后彼此要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三、父母要用平常心对待孩子。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对孩子,更不能盲目地

6、与别人进行比较,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极易导致孩子撒谎,更易导致孩子丧失自信心。要对自己的孩子心中有数,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特点提出适当要求,只要孩子每天都有进步,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就应该感到高兴、骄傲。前例中的小丽改了分数以后,父母就应该理智处理了,若是再处以不当的惩罚,后果将更严重。这时父母应该让小丽明白,自己以前说小明好是不对的,只要小丽诚实,努力了,考80分父母一样高兴!四、教育方式要得当。乐乐为得到妈妈的欢心而说:“爸爸妈妈都好。”这话还能得到邻居阿姨的称赞:“真会说话。”长此以往,乐乐会成什么样子?父母千万不可因自己的心态而这样教育孩子。当乐乐说爸爸好时,妈妈就应该及时表扬

7、孩子诚实,并诚恳地问为什么爸爸好,争取做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五、父母要学会信任孩子。教育心理学的实验证明:成人的预言会决定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决定孩子努力的方向。所以在孩子刚懂事,不知“撒谎”为何物时,父母不能轻易说他“撒谎”。如果父母因孩子一次的撒谎行为而不信任孩子,会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造成恶性循环。其实信任可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但信任并不等于放任不管。父母应借讲故事、看电视等机会,充满感情地赞美其中诚实的人。当孩子试图模仿时,要及时表扬他“真是个诚实的孩子”。平时还应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心理强化,孩子会对自己“诚实”的品格认可越来越深,会自觉地按“诚实的孩子”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以继续

8、获得赞美,满足自我欣赏的心理需要,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诚实”便可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了。另外,父母还应做到奖罚分明。家长不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而采取简单、粗暴的奖惩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易产生撒谎的行为。不仅要看到孩子取得的成绩,更要看到他努力的过程并给予表扬,尽量不让孩子从撒谎中得到好处,奖罚要分明。惩罚时,还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是因为他撒谎的行为,也要让他知道:犯错是瞒不过去的,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才是最聪明的做法,因为这样一般不会受罚,还会因诚实而受表扬,但惩罚也要得当。著名教育家冰心曾用肥皂洗嘴的办法做惩罚。还可以让说谎者读一个讲诚实的故事;抄一段论诚实的名人名言;写一篇讨论诚实问题的日记或文章;取消一次外出游玩的安排等。在惩罚孩子撒谎的同时,应更多地奖励其诚实的行为,使之得到强化。最后,父母还应该表现出充分理解的心情。儿童的思维方式往往与成人不同,有时,当孩子被老师认为是有意捣乱而实施惩罚时,孩子可能被冤枉。如果孩子告诉家长后没有得到理解,反而受指责,孩子以后更不愿再说,这样下去,孩子和父母沟通不够,也极易撒谎。总而言之,幼儿的心灵是美好的,作为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在面对他们的撒谎或破坏、攻击等错误行为时,家长一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沟通,要善待,使他们成为21世纪心理和道德既健康又完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