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论文新时期必须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6904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论文新时期必须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主义论文新时期必须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主义论文新时期必须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主义论文新时期必须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论文新时期必须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论文新时期必须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必须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新时期必须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王桂云(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010.改革与发展当前,我国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明显增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对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出了迫切要求。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 从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构想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最初构想。 尽管

2、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做了许多阐述,但并没有明确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定义, 他们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即什么是社会主义作过若干科学的预见。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阐述去思索马、恩对社会主义的看法。 1.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将得到巨大的发展。 因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已被打破,社会主义社会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表现在它具有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而社会主义社会优于资本主义社会,则集中表现为它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 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

3、资料应该归于整个社会占有, 这样就实现了全体社会成员对生产资料的平等关系。 他们由此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公有制。 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 任何人都不能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获得特殊的经济效益。 不过, 他们也承认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由于还存在社会分工,劳动仍具有私人性质不可能完全实现按劳分配。 只有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社会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4.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进行社会生产。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 消除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4、的矛盾,从而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弊端, 并且私人劳动直接成为了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不需要通过中间环节,进而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 5.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许多弊端, 其中最大的弊端是由于社会的片面发展而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 即在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人的价值却在不断贬值。 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消除了奴隶般的社会分工,社会成员可以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 恩格斯所认识的社会主义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上的,是理论形态上的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的

5、“理论本质”,这与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制度形态后在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 “实践本质” 不尽相同。 在现实中,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马、恩所设想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还远未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摆脱社会主义的“应然状态”,回归社会主义的“实然状态”,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为现实社会主义作理论指导。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探索。 列宁曾高度评价马克思、 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科学预测,认为这种预测决不是乌托邦式,不仅如此,列宁也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探索。 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把土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全社会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代之以按照

6、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他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 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这种实践还很短暂,列宁不可能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深刻的揭示。 他认为只有未来的建设者才能具体描述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并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征。 列宁赞同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发展两阶段论, 同时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将

7、经历若干个发展阶段的思想,如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完备形式和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提法。 遗憾的是,在列宁去世以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被教条化、模式化,给社会主义套上了种种条条框框,最终扼杀了社会主义。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与思考。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研究,也提出过许多宝贵的见解。 1959 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身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建设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要比建设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可能需要更长

8、的时间。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 毛泽东是第一个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作出明确阐述的思想家,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最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上层建筑的特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 (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在不断反思和总结中国自己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 既继承前人又敢于突破前人,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内容,逐渐形成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

9、问题的科学认识。 他在反思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否定就是肯定的辩证法原理,通过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思考,表达出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深刻见解。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对以往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认识所作的深层次的理论概括。 这一科学概括,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反对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姓资、姓社的唯心主义观点, 把发展生产力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 从而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建立在彻底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第二,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消灭

10、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在我国,剥削制度早就被消灭了。 但在现阶段,由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由此也产生了剥削现象和贫富差距。 邓小平说,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但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这样,既指出了目标,又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和途径。 二、新时期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

11、科学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 只要社会主义实践一天没有停滞,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就一刻也不能停止, 而且要把它与时俱进地不断推向前进。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静态的眼光去看待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而是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阶段,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这一发展着的理论。 (一)从目的的角度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就必然导致共同富裕, 而且可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 邓小平突出强调“消灭剥削,

12、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旨在指出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目的上的根本不同, 同时也是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手段, 逐渐消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剥削和贫富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 这个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 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为此,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时,就明确提出了到 2020 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从现象

13、的角度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邓小平坚决主张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现象的个性特征以深刻的启迪。 邓小平说我们以往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不是说我们以往对社会主义问题一无所知,而是指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现象的个性特征,比如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计划经济体制等,都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它们在实现形式上的变化或暂时中止都不会动摇社会主义的本质。 而两者又具有统一性,在建设社会主义(哪怕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就不能不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就不能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14、就不能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乃至重大的方针政策。 如果这些东西都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无从体现,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就会动摇。 社会主义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 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既要透过社会主义的现象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 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同时还要涌现营造、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现象,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让人民群众从切身享受改革的成果中更加维护社会主义。 (三)从属性的角度深化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用“自由王国”、“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自由人的联合体”等来概括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

15、。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要坚持公与私、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又提出了“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邓小平使用动态的描述方式,表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永无止境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我们既不能为此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16、,也不能为此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更引人思索的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过程的终结。 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一方面指出了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 另一方面又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上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质的规定性,不能动摇,但对于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则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是质的规定性,不能动摇,但对何时或用何种方式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可以因时因地有别。 中国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保留了私有制、剥削和差别,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消灭私有制、

17、剥削和差别。 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进程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的原则性与建设方式、方法上的灵活性充分结合起来,不断开拓创新。 一切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事都可以大胆地去做,一切有利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事都可以放开地去做。 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过程;不仅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科学,是价值到科学的统一过程; 不仅是一种理想, 更是一种现实,是理想变成现实的探索过程。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继续向前发展,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必须并且能够深化。 只有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成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才有可能在新时期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 而在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