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国教育改革.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6927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中国教育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文:中国教育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文:中国教育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文:中国教育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文:中国教育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中国教育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中国教育改革.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教育改革高考改革引起热议摘要: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弊端。关键词: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外语降分;招生制度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议题,其中有关于学校的,关于中考的,关于高考的,这些改革政策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

2、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根本原因就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存在,只有追逐高分才能步入好大学,所以很多强调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课没有开全、开足、开齐。“事实上,现下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是有目共睹,但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是这次的高考改革是否有效呢,引起了教育界人士、老师、家长、学生的高度关注。(一)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

3、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二)文理分科问题对于“取消文理分科,会不会实现呢?纵观我国的高考,过去江苏省也曾试行过“大综合”的会

4、考方式,“取消文理分科”不善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同样的文理分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素质的不健全,选择文科,理科的逻辑思维较差,而选择理科则缺乏了人文素质的修养,而大学和社会需要的都是素质全面的人才。“所以,人们出于各方面不同的考虑,有人持赞同态度,当然也有人反对观点。根据腾讯、新浪、人民网调查来看,人们认为改革的大方向是好的,从学校到家长到学生都还是十分欢迎,倍受鼓舞,但是如何深入改革,既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又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科学的高考方式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取消文理分科后,该怎么考,考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才是我们改革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关键还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如果减少考试科目,那么不

5、在考试科目内的学科就会很快边缘化,“就像现在不高考的那些学科一样”。而如果增加考试科目,又不太符合“减负”的趋势。(三)英语改革:以北京为例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备受关注。根据方案,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占3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这则消息发出后,引起了家长、老师、学生们广泛的注意,当然他们各自也发出了自己的心声。有人欣慰在于:管理者开始了微调,这大大地强过了一成不变;且他们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大大高于外语。中高考中的

6、英语分数虽降低了,考生不可能不学英语吧。但是英语严重拉后腿,大约哪所学校也考不上。俺骂中国的外语教学政策已经20多年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对外语的学习与投入像中国这样!时至今日,终于有人想改啦,真值得庆幸对未来的中国幸甚,对未来的孩子们幸甚,对未来中国的科学技术仍然幸甚!(四)招生录取问题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高考录取采取多元录取机制不是新提法,早在国家中长期

7、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有提及,只是像高考“一年多考”改革一样,没有推动而已。毫无疑问,从高考招生录取的科学性层面讲,为了让高校录取更多的人才,不让在高考中发挥失误的考生落榜或者多浪费一年时间复读,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和减少高校招收高分低能学生的现象,推行多元录取机制确有必要,这也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改革方向。但是,在推动高考招生的多元录取机制上,我认为首先必须保障的是高考招生制度本身的公平性,绝对不能以损害高考招生的公平为推行多元录取机制的代价。(五)个人感想:教育改革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被人们关注?因为现实的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理想的教育存在差距。教育改革就

8、是有现实的教育走向理想的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可以展望,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当我们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也就意味着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可能存在着一种理想的教育。但是这种批判应该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现实教育的可行性,否则可能沦为空想。虽然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改革就是要面向不确定的未来,但是作为教育教育管理者-政府,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形成并坚守教育理想,我觉得我们能克服重重困难,将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注解:来自:中国青年网2013-12-14,12:58:00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