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惨世界》的堕落与救赎主题---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6930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悲惨世界》的堕落与救赎主题---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悲惨世界》的堕落与救赎主题---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悲惨世界》的堕落与救赎主题---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悲惨世界》的堕落与救赎主题---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悲惨世界》的堕落与救赎主题---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悲惨世界》的堕落与救赎主题---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悲惨世界》的堕落与救赎主题---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标题】论悲惨世界的堕落与救赎主题 【作者】张 波 【关键词】宗教法律堕落救赎 【指导老师】周 仁 成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一生勤奋创作,留下了22部诗集、12部戏剧、20部小说和散文,若干论文等珍贵作品。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巴黎圣母院等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著。其中长篇名著悲惨世界作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是世界文学的一个丰碑,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20世纪中叶的法国,社会冲突和阶级矛盾异常激烈。雨果早年受母亲影响,拥护封建王朝,后积极参加浪漫主义文学运动。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言,成为当时一篇反

2、古典主义的檄文和浪漫主义运动的纲领。七月革命后,雨果一度拥护君主立宪制,但1848年的革命,使他又转向了共和主义。在悲惨世界的写作过程中,雨果曾一度卷入政治漩涡,停止创作,竞选当议员,转向左派,同右派决裂。1852年他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政变而被放逐达19年之久。期间完成了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作品。悲惨世界的故事情节开始于1815年,结束与1833年,前后十九年,加上概括补叙冉阿让1796年至1815年前后十九年的生活,共涵盖了三十七年的时间往前连及1789年法国大革命波澜,往后展望了二十世纪的社会发展方向时间跨度极大。作者在作品中围绕主人公冉阿让的堕落和其救赎为主题,展现了当时法国社会

3、的全貌。同时在这部作品中有较多的宗教色彩,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他对宗教、法律的观念,并提出了“滨海蒙特勒伊式”1的社会发展思维。一、堕落(一)宗教层面的堕落在创世纪里夏娃在禁果和蛇的怂恿与欺骗下,违抗禁令偷食禁果。受到上帝的惩罚,被逐出乐园,从此拉开了人类艰苦劳作、饱尝苦难的序幕。这样一来,女人有罪观从基督教诞生之日起就在其教义中被确定下来,认为人类的堕落和苦难开始于夏娃。“在基督教里,人的堕落表示人自己选择与上帝对抗。人将自身作为价值的唯一基础。蛇的引诱基本上要人拒绝超越自己的价值,而将自己的价值等同上帝的价值。也就是说,在自由的回应中,不承认也不认同外在律令,而为自己提供律法,试图在一种纯粹

4、个人的自由活动中确认那些自己选择的东西。基督教的堕落教义表达的是上帝形象的扭曲。上帝形象可以说是一种未能实现的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交往关系的规范。它因此只是一个规范和理想。但正因如此,他有一个未来的向度。它既是一种自由的本体结构,又是一个趋向未来的建构工程”。2弗莱认为,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中心,具有百科全书的文学形式,它作为一个神话系统,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西方的文人也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宗教的思想,雨果也不例外。在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中,宗教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虽然人的原罪从夏娃就开始了,但是只要能在认识到自己有罪的基础上虔诚地信仰上帝,一心为善,是能够赎罪的。雨果笔下的冉阿让却不

5、是这样的,他并没有认识自己的罪,而是一步步向罪靠近。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前半生从善良本分的树枝修剪工到仇视人类的“恶魔”。冉阿让原是个知恩图报重情义的人。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姐姐拉扯长大;到他长大成人,姐夫留下7个从1岁到8岁的小外甥离开人世。“它代行父职,帮助姐姐,报答她当年养育之恩。那是很自然的事,像是一种天职似的,冉阿让甚至做得有些过火。”3树枝修剪工薪金微薄,他就四处打短工做苦力,他把自己的整个青春都贡献给那7个小外甥。直至27岁进监牢,他还没有余暇和余力去考虑自己成家立室。正是不忍心看到那7个小外甥瞪着饥饿的大眼睛,他铤而走险,偷了一块面包,蹲监牢时还牵挂着7个小外甥没有他的日子怎么过。

6、他一再越狱,不断加刑,累计被判19年。一片面包,19年的刑罚!这极不公平的法律刑罚使他开始审判这个社会。他承认自己有过失,但社会更难辞其咎。“愿意工作,但缺少工作;愿意劳动,而又缺乏面包”,3这究竟是谁的过错?19年的监牢,就因为一片面包,“处罚是否又苛刻过分呢这种作法的结果,是否构成强者对弱者的谋害,是否构成社会侵犯个人的罪行?”3他认定社会对他的遭遇是应当负责的。“他下定决心,将来总有一天,他要和它算帐。”3“他所看到的社会,历来只是在它摆在它的打击对象面前自称为正义的那副怒容。世人和他接触,无非是要达到迫害他的目的。他和他们接触,每次都要受打击。从他幼年,从失去母亲、失去姐姐一来他从来没

7、有听到过一句友好的言语,也没有见过一次和善的嘴脸。由痛苦到痛苦,他逐渐得出一种结论:人身即战争,并且在这场战争里,他是一名败兵。他除了仇恨没有其他武器。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在监狱里磨练这武器,并带着它出狱。”他从对法律的仇恨,发展到对社会,对人类,对造物主的仇恨。“最后变成一种无目标、无止境、凶狠残暴的为害欲,不问是谁,逢人便害。”3他对社会的恨,都写在了脸上,出狱的时候,“他那样子真是凶恶可怕,简直就是恶魔的化身”3从善良忠厚的老实人变成一个对社会无比愤慨的恶魔。“说来很可惜,他在审判了造成他的不幸的社会以后,他接着又审判创造社会的上帝。他也定了上帝的罪变成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了。”3它的这种带着

8、仇恨,带着杀气,企图报复这个社会,想用这样的方式重建自己的形象,这在宗教层面看来就是堕落。这不仅不能重建自己的形象,而且只能是重复堕落的轨迹。(二)世俗法律层面的堕落然而其堕落的表现不仅仅是只在宗教层面的,在世俗层面看来,冉阿让的行为也同样具有堕落的征兆。不管冉阿让的家境是如何的贫寒,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其偷取面包的这一行为,本身就受法律、社会世俗观念所不认同,或是坚决反对。正如冉阿让自己在狱中审问自己时说道:“他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无罪的人,受的处分也没有过分。他承认自己犯了一种应受指摘得鲁莽的行为;假使当初他肯向人乞讨那块面包,人家也许不会不给;无论给与不给,但总应当从别人的哀怜或自己的工作中去

9、等待那块面包。”在世俗法律观念里,律法占有很高的地位,是统治阶级维护本阶级利益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拥有不可动摇和不可侵犯性。从这个层面来讲,冉阿让的行为就可以认定是一种世俗层面的堕落。冉阿让的19年的狱中生活,使他形成一种不太健康的心理,他把人生看着是“一场战争”“他除了仇恨没有其他武器他下定决心,要在监狱里磨练这武器,并带着它出狱。”最后“变成一种无目标、无止境、凶狠残暴的为害欲,不问是谁,逢人便害。”3这样的心理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出狱后所引发的一系列事情。冉阿让出狱头几天,那张苦役犯的黄色护照使他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唾骂和驱赶,“释放并不等于得到解放。他固然出了牢狱,但仍背着罪名。”3他对人类

10、彻底绝望,决定以牙还牙,于是实施了两起恶魔所为。卞福汝主教,雨果笔下的圣人,在冉阿让投宿无门走投无路之际,真诚地接待了他,给他最好的食宿,可他却恩将仇报,半夜爬起来偷了主教家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套银餐具。对冉阿让的“以怨报德”,主教大人却“以德报怨”待之,说那些餐具是他送给冉阿让的,并当场再赠给他一对银烛台,叮嘱他要用这些银子使自己成为诚实的人。他还未来得及体会主教的教诲一出主教家又干了一桩“欺凌弱小”的令他抱憾终生的恶行。出于恶习的“惯性”,他竟然抢了一个扫烟囱小孩的一个银币,还拳脚相向地威吓这个比他更不幸的柔弱的生命!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是不能容忍的,是统治阶级的对立面。再接下来的小说中我们会看

11、到世俗法律的代表人物沙威,一直在故事主人公冉阿让的左右,追查“这个罪人”的行踪。虽然当时的冉阿让已经是身为德高望重的市长。但统治阶级的律法并不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市长先生开绿灯。二、救赎阿让的后半生从仇视人类的恶魔到普救众生的天使。冉阿让从“人”变成“恶魔”4(堕落),并不是雨果创作这部小说的最终目的。重要的是,他要让他的主人公的人性来一个飞跃:从“恶魔”变成“天使”。4这也可以看着是一个救赎的过程。然而,这样的转变过程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的呢?我们在认真研读文本的时候就会发现,作者给主人公安排了三个救赎的历程,即宗教救赎、社会法律救赎和自我的救赎。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互相交织,共同构成主人公

12、后期生活的全景。(一)宗教救赎基督教将罪理解为人类与上帝关系的破裂,而人对这破裂状况又完全无能为力,故而认为救赎作为神人破裂关系的复合与和好,只能由上帝采取主动。其中至为关键的正是上帝派下的圣子道成肉身降世为耶稣,成为基督救世主。基督教对救赎的定义有其独特的地方,它是无可避免地与耶稣联系在一起的。基督教坚持只有通过耶稣基督人类才能获得救赎,其救赎是通过耶稣之被钉死与复活而完成的。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安排的卞福汝主教,他是雨果笔下的圣人,他大公无私,在作品中主教形象就是宗教救赎的代表。把自己的府第让出来供医院收容穷苦的病人,他清廉又慷慨,把自己的生活压低到最低水平,以便将薪俸的绝大部分津贴各种福利事

13、业。他品德高洁,从不追逐名利,更不结帮营私,与贵族权势格格不入,与教会恶势力泾渭分明,对社会下层,他充满了仁爱,为了穷人,他可以长途跋涉,不畏艰险,深入山区僻壤,而对富人、政府、法律,他却不乏针砭与讥讽。他在选道中,从不宣传宗教谬说与教会偏见,不把上帝始为神,而只当做一种抽象的信仰。他也不谈地狱的恐怖与今世的救赎,而只是提倡有德行的人生,鼓吹人对人的善意、关切、尊重与互助。在冉阿让走投无路的时候真诚地接待了他,并且在他“以怨报德”偷了主教家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套银餐具,主教“以德报怨”,冉阿让被警察抓到时,主教说那餐具时自己送他的,另外还把那银烛台也送给了他。叮嘱他要用这些银子使自己成为诚实的人。

14、临行主教的一番话给了他灵魂深处的触动:“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3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他被一大堆的感触控制住了。他感觉自己怒不可遏,却又不知道怒为谁发。他说不出他是受了感动还是受了侮辱。有时候觉得心头有一种奇特的柔和滋味,他却和它抗拒,拿了他过去二十年中立志顽抗到底的心情来对抗。这种情形使他感到疲乏。过去使恶,现在他那种决心动摇了,他受苦的那种不公平的处罚早已是他决心为反而感到不安。”3他问自己:以后将用什么们可以看到主教的一言一行已在冉阿让的内心产生了影志愿来替代那种

15、决心?我想,现在的他并没有真正体会那位善良主教的话语。一出主教家又干了一桩“欺凌弱小”的令他抱憾终生的恶行。出于恶习的“惯性”,他竟然抢了一个扫烟囱小孩的一个银币,还拳脚相向地威吓这个比他更不幸的柔弱的生命!小孩远去的哭声惊醒了他,他痛骂自己,“我是一个无赖”。他猛然发现原来自己是那样的丑恶:“仿佛觉得他自己只是一个鬼,并且看见那个有肉有骨、形相丑恶的苦役犯冉阿让就立在他面前,手里拿着棍,腰里围着衬衫,背上的布袋里装满偷来的东西,面目果决而忧郁,脑子里充满卑劣的阴谋”。3他几乎要问自己那个人是谁,对自己强烈的反感令他痛悔不已。这时一道火炬似的光在他眼前出现,“那火炬似的光具有人形,并且就是那位

16、主教,”“主教的形象越高大,越在他眼前显得光辉灿烂,冉阿让却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模糊”,3冉阿让十九年来一直坚持的为恶的决心,已无法抵抗主教道德力量的冲击。他麻木的神经开始感到“一种奇特的柔和滋味”,他的心碎了,他哭了。他似乎听到主教在他耳边说他正在经历他生命中最严重的一刻,“他已没有中立的余地,此后他如果不是最好的人,就是做最坏的人如果他情愿为善,就应当做天使,如果他甘心为恶,就一定做恶魔”。3(二)社会法律层面的“救赎”这一次的罪恶使冉阿让清醒地重新认识了自己,冉阿让决心弃恶从善,做一个天使。冉阿让最终成为集人世的善良和爱心于一身的一个天使式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这样的转变,主教无疑起到了至关

17、重要的作用,完成了冉阿让精神的前期升华和对他精神的一次救赎。他的这种精神也伴随着冉阿让的一生。同样伴随着冉阿让还有来至社会法律层面的“救赎”,法律的救赎是通过法律对人的惩罚来实现的。他偷取面包,被判入狱,执法者试图通过法律使类似冉阿让这种人弃恶从善,在作品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警察沙威。作品中对沙威的描述非常的细致、形象,“你把一副人脸加在那狼生的狗头上,那便是沙威。”(阿斯图里亚斯地方的农民都深信在每一胎小狼利弊有一只狗,可是那只狗一定被母狼害死,否则它长大后会吃掉其余的小狼)3他是在监狱里出世的,他长大以后,认为自己是社会以外的人,永远没有进入社会的希望。他看见社会毫不留情地把两种人摆在社会之外

18、:攻击社会的人和保卫社会的人。他只能在两种人中选一种,同时他觉得自己有一种不可解得刚毅、规矩、严谨的本质,而对他自身所属的游民阶层,却杂有一种说不出的仇恨。他就这样当了警察。这个人是有两种感情构成的:尊敬官府,仇视反叛。在他看来,穷人愚昧,不会做出什么好事。他鄙视和厌恶逾越法律的穷人,于是他每天都在竭尽全力去调查犯罪,他违背情感,丧失人性,常常把悲剧强加于那些渴望改过自新,甚至是已经走上正途的人们。沙威的出现是在冉阿让当上滨海蒙特勒伊市市长以后,虽然事情已过去很多年,但是沙威并没有改变。他一直都还在追踪当年犯罪的冉阿让,他没有忘记当年是苦役犯的他。这是他们的一次对话,“市长先生,六个星期以前,

19、那个姑娘的事发生之后,有很气愤,便揭发了你”“揭发”“向巴黎警署揭发的”“揭发我以市长干涉警务吗?”“揭发你是苦役犯。”市长面色发青了。沙威并没有抬起眼睛“我当初是那样想的,我种腰劲割风伯伯的那件事,您枪法的准确,您那只有点心理疑惑了。模样儿相像,您又派人到维洛勒去打听过消息,您的那拖沓的腿,我也不知道还有些什么真实傻!总而言之,我把你认作是一个叫冉阿让的人了。”3虽然沙威所代表的法律力量一直都在对冉阿让追踪打击,但其结果在我们读了后面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获胜者并非沙威,而是冉阿让的那种仁爱、善意、关切、尊重与互助的精神。沙威的放人与自杀,也许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力量了。作为法权的盲目信徒和忠实

20、的执行者,他顽固地追寻冉阿让,但事实告诉他,法律冤判了冉阿让,这个向来下贱的囚犯原来是个圣人,就连自己的苟活竟也出于这个敌手的宽容。良心苏醒的他促使他放人,而动摇了信念又无法释怀,他只好选择自杀。世俗法律层面对冉阿让的救赎方式是没有取得成功的,并没有使他向着世俗律法所规定的理想道路去发展。这是因为这里的法律对他来说并不公平。承上两种救赎之外,雨果在作品中还安排了一种救赎方式,那即是主人公自己对自己的救赎。(三)自我救赎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其原因有内外之分,内部因素是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冉阿让自我的救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小瑞尔威”事件从主教家出来,他还未来得及

21、体会主教的教诲,又干了一桩“欺凌弱小”的令他抱憾终生的恶行。出于恶习的“惯性”他竟然抢了一个扫烟囱小孩的一个银币,还拳脚相向地威吓这个比他更不幸的柔弱的生命!这一次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内心。他喊到:“我是一个无赖!”“他的心碎了,他哭了出来,那是他第一次流泪”3他从主教家出来,他已经完全摆脱了从前的那种思想。不过他一时还不能分辨自己的心情。他对那老人的仁言懿性还强自抗拒。“您允诺我作诚实的人。我赎买了你的灵魂,我把它从污秽当中就出来交给慈善的上帝。”这话不停地在他的脑海里回荡。正是由于这件事,使得主教的话语在他心里扎下了深根,这也成了他人生当中的最后一件恶行,完成了他精神的一次飞跃。多年之后,他成

22、为一名市长,其情形已经完全转变了。从偷窃、抢劫变成照顾那些“无衣无食的男女”,芳汀就是其中之一。芳汀由于一时的失志,被欺骗不幸怀孕。由于社会不公、偏见,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寄养在一个毫无人性的客栈老板家,出于母爱,芳汀来到了滨海蒙特勒伊求生。也由于私生孩子的秘密给发现,她从一个勤劳的女工沦落为街头妓,她受到非常人的待遇。冉阿让并不认识这个叫芳汀的人,但当他看到这个无辜的妇女被冤枉时,他决定给予帮助。他要放了她。就连这个铁面无私的沙威也无法阻止。沙威态度坚决,但这时的冉阿让已不是恶的代表,他已是善的化身。最后不仅是放了她,还天天去看望她,并为她还债,为其照顾她的女儿珂赛特。2.商马第事件当

23、市长从沙威口中得知有一个叫商马第的人因为其长相、职业和曾经的他有相似之处而被捕。他惊讶得“手中的文件落了下来,有一种无可形容的口气说着啊!”3他回到家里,心里是巨浪翻滚。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抉择,曾想“听其自然”,他这样认识:他在监狱的位子还是空着的,躲也无用,那位子始终在那里等着他,抢小瑞尔威的事又要把他送到那里去,那个空位子一直等着他,拖沓,直到他进去的那一天。然而他又说,”这时他已有个替身,那个叫商马第的活该倒霉,至于他,从今以后,可以让那伤马第的身体去做监,自己则冒马德兰先生的名字生存与社会。只要他不阻止别人把那个和墓石一样、一落永不在起的罪犯的烙印印在那商马第的头上,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

24、害怕的事了”3他认为他是在听从上帝的安排,自己想上帝祷祝的愿望、安全,他已经得到了,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他不能违背,只有接受慈悲上帝的安排。但是他最后想到“在他心里的那种计划是荒谬的,听其自然,接受慈悲上帝的安排,纯粹是丑恶可耻的。让那天定的和人为的乖误进行到底,而不加以阻止,那样正是积极参与了一切乖误的活动,那是卑鄙、丧失人格的伪善行为!是卑污、怯弱、阴险、无耻、丑恶的罪行。”他继续反躬自问。他认为“他又在做贼了,并且是最丑恶的贼!他偷盗了另一个人的生活、性命、安宁和在阳光下的位子!他正在做杀人的勾当!他杀人,从精神方面杀害一个可伶的人!他害他受纳中残酷的活死刑。”他觉得他应该去自首,救出

25、那个人,恢复自己的真面目,尽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洗心革面、永远关上自己所又出的那扇地狱之门。他又想到如果他去自首,这里还有工厂,有关大的群众,有太多需要他的人,他不去自首是为了大众的利益。正当他决定这样做时,脑中那深深的回忆让他止步了。在经历波涛汹涌的脑中巨浪之后,他是彻底的变了,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结语雨果是一个把精神救赎看得至关重要的人道主义作家,但它并没有去描写人们激烈的征服,而是断然宣布了人的突如其来的变化。雨果并不强调主人公的社会成功,而是描写主人公的精神得救,所以在它笔下,人的心灵向善迈进的史诗取代了社会前进的史诗。雨果在这部作品中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主教的言行也就是基督

26、宗教所宣扬的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教义,从而显示出宗教感化的巨大力量。作者通过主教对主人公冉阿让施加影响,就是想用宗教思想来实现救赎。然而雨果对宗教并非一味的赞赏,小说用相当的篇幅描述了小皮克普斯修道院的内部情况,描写了修女的生活状况。认为“修道院,尤其是古代修女院,正如本世纪还出现在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的那种,确是中世纪的一种可悲的产物。修院,那类修院,集各种恐怖之大成。地道的天主教修院,笼着死亡的黑色之光。”2它一方面“肯定基督教的博爱仁慈精神”,另一方面又“对封建教会给予有力的批判”。5参考文献1高韵青从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形象看雨果的道主义思想J外交学院学报,1998(3)2许志伟.基督教

27、神学思想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3雨果著,李丹、方于译悲惨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87/88/4袁素华试论悲惨世界中的人性问题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5张淑琴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宗教观J宁夏社会科学,2001(6)6朱维之、赵灃、崔宝衡著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致谢在炎热的盛夏即将来临的时候,历经五个月的论文写作终于落下了帷幕,文字功底实为有限的我能够在五个月的时间里顺利完成如此繁重的论文写作,实在要归功于我的指导老师周仁成老师不辞辛苦的教导和同组写论文的姐妹们的不吝赐教与团结合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对我倾囊相授、不辞辛苦循循

28、善诱的李老师,她教学严谨、一身正气,做事一丝不苟,在论文指导这些日子,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我,我想这种影响会是我一生的财富。我还要感谢同组写论文的同学,我们一起探讨、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相互阅读和交流的基础上彼此毫不保留地批评指正,使我们不断的进步,那些同舟共济的日子永远保存在记忆的深处。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在神话领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前辈们,他们的探索为我探究上古神话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谢所有为中国神话体系的研究作出贡献的人。对此还得感谢各出版社为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的贡献。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校长江师范学院,因为没有她就没有这篇论文,它为我的论文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环境和充裕的文献资料以及优秀的论文指导老师,在这里我怀着崇高的敬意向母校说声谢谢,我的母校!张波 2010-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