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设想.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6931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设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设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设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设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设想.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设想内容摘要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九种智能,但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是不同的,智能是可以培养和加强的。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用多元智能理论、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有利于全面开发和发展学生多元智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组合选择人生发展的方向。关键词 智能 多元智能 智能组合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是一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智能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态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能力,智能是可以培养和加强的,这些智能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既有可能独立工作,也可以

2、协同工作;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九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认识智能、存在智能。但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开发多元智能的意义有:(1)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2)改善学生智能组合。学生之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智能组合互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弥补和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3)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之后,根据自己的智能组

3、合选择人生发展的方向,这是多元智能理论的终极意义。2004年8月,有关部门在北京召开了“多元智能开发和评价”国际研讨会。多元智能理论甚至受到一些敏感商家的重视,如聪明宝贝网站,旭谷儿童多元智能网站等,都扯起多元智能教育的大旗以吸引天下父母的眼球。多元智能理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和厚遇。但目前事实是:从事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小学主要是低年级教师,中学,尤其是高中教师则很少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无法在中学课堂中推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能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活用多

4、元智能理论从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我尝试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一、 存在智能应用:课堂的情境化设计学生无时不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习时所面对的一系列刺激都可视为“情境”。教育情境有以下特征和优点:感性因素丰富,具有直观性;内部蕴涵主题,具有稳定性。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就把教学看成是安排一个个“教学事件”、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而在当代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抛锚式”“随机通达教学”等教学设计模式中,“创设情境”的思想则更是随处可见。对思品课进行情境化设计的要求:(1)富集与教材相关联的课程资源,使之作为教学情境的一部分和教学的支持条件;(2)获取并提供替代经验,使学生“身临

5、其境”地体味知识产生的过程、人类探索真理的艰辛;(3)精心安排“刺激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运用模拟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二、逻辑数学智能应用:课堂的问题化设计“问题”能揭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人们产生解决的欲望。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实际上是将“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形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发现学习。其关键是真正挑起学习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使处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本求源的欲望,并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通过思考和探索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问题教学法”正因其解决教学问题的卓越功能越来越受广大

6、中小学教师的青睐。但不能忽视的一个倾向是,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凡事必问”,学生只能被动应答,于是“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这显然有违初衷。教师不能为“问”而“问”,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助于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对思品课进行问题化设计教师应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1)将教材中定论性知识按其逻辑构成关系分设为若干问题,使之形成问题“链接”;(2)引导学生尽力凭借自身努力(尝试、探索、调查、实验、合作等)进行问题求解;(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三、空间智能应用:课堂的结构化设计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7、”,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发现的教学思想里,曾提出“结构原则”,即要求教师选择适当的学科知识结构,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组织教学。他认为,把教材组织成一定结构形式,有助于同化新学知识,记忆具体细节;有助于将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有助于学习更高一级的知识。对思品课进行结构化设计,依赖教师对教材编写体系的熟稔把握,依赖教师驾御教材的高超技巧,这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教师至少可以做到:(1)帮助学生提炼出教材内容的“重要信号”;(2)利用“先行组织者”,加强教材的纵横联系;(3)指导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系统框架。四、肢体动觉智能应用:课堂的活动

8、化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材呈现的知识是“静”的知识,它只有通过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的种种“操作”,才能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经验系统。思想品德课堂的操作设计实质上就是将那些能够让学生通过活动操作而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编织在一个有序的活动中,用“动”的方法来转化“静”的知识。对思品课进行活动化设计的要求:(1)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动中学、做中学;(2)尽可能多安排“主动性作业”,帮助学生主动建构;(3)科学地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五、音乐和言语智能应用:课堂的音律化设计音乐歌曲具有通俗性和娱乐性,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一个愉悦、健康的环境可以引导

9、学生向善良的个性,健康的心理素质,优良的道德习惯的方向发展。对思品课进行音律化设计的要求:(1)选取健康优美,与时代、与教材知识有关的音乐歌曲创设氛围。(2)教学设计时前后事例或活动存在节奏感,波澜起伏,激发学生思维之火。(3)教学语言设计要准确优美,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六、人际智能应用:课堂的合作化设计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与他人、与集体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具体形式包括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合作学习有利于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和教学中一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思品课进行合作化设计的要求:(1)从教学目标出发

10、需要的材料,在书中提供不足时,需要学生合作搜集;(2)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靠课内讲解无法达到要求,需要学生合作去课外实践(3)课内教师设置的问题有一定深度时,需要学生合作解决。七、内省智能应用:课堂的评价化设计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

11、知识的掌握,而且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对思品课进行评价化设计的要求:(1)以学生发展状况来评价教师;(2)以自评方式来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3)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感受自评(4)师生互评。八、自然观察者智能应用:课堂的生活化设计上海一位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曾说过:“我一直不明白现在很多学校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奥赛,热衷于在空中搭建楼阁,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也立足于解决生活问题。离开生活,培养数学思维无从谈起。”诚哉斯言!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生活中有语文、数学,生活中有物理、化学。一旦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

12、有可能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的任务,而是一桩乐在其中的美事了。让课程回归泥土(物质家园)和乡土(精神家园)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对课堂进行生活化设计就要求教师实现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对接,实现与学生经验世界的对接,促进学生运用来自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经验去同解同化新经验,从而更好地达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此,教师在思品课设计中不妨考虑下面三点:(1)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2)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3)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参考文献:1托马斯阿姆斯特朗:课堂中的多元智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2朱洪良:让儿歌插上飞翔的翅膀,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05下半月行动(总第210期)。3张明奎:新课程下初二政治教学的几点反思,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78总第361.36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