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发展与应对策略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7021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发展与应对策略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发展与应对策略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发展与应对策略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发展与应对策略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发展与应对策略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发展与应对策略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发展与应对策略毕业论文.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要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变成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其自身特殊性,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如何根据其特点与要求,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达到进一步理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机制,改善党群干群社群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农村党组织建设

2、意义 成效差距对策根据历史条件、形势任务的不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体现出来的侧重点各有所别。依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般功能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提出的新要求,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并主要担负领导发展、规划导向、服务群众、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宣传教育、促进和谐、示范引导和吸纳培育输送社会精英等八项职能。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历史上就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3、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迅速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正确面对并应对这一系列变化,更好地服务“三农”,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创新执政方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解决新问题,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转变中适应,在发展中提高,逐步形成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工

4、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基层行政权力运行实现了由“政社合一”向党组织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转变,广大农民获得了经济自主权;农村社会结构从单一利益主体向多元利益主体转变,农民开始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农村经济已经实现了从单一的集体经济向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转变,既有集体经济、个体经营、农村合作制,又有中外合资、合作的经济实体;从经济运行体制来看,农村经济已经完成了从一元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农业的生产方式来看,农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农业向信息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从农业的经营方式来看,广大农村逐步实现了由以种植为主的“小农业

5、”向种植、养殖、外出打工、经商、创办实业等综合经营的“大农业”转变。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赋予我们党执政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要靠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更要靠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成员团结带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之不懈努力和奋斗。只有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党的各项政策才能很好地贯彻到群众中去,才能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使农村保持稳定的局面,确保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一、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我党党建工作的历史使命(一)从宏观上看,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

6、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党在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实践者,是上级党委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农村各项事务的管理者,是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是维护农村社会大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农民群众更多地是通过乡(镇)村党组织和耳边的党员干部来了解党、认识党,以此来选择对党的态度以及形成对党的情感。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组织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

7、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因此,村级党组织的建设,事关农村大局稳定,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之举。我们党的事业是与中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的建设出现问题,受到挫折,必然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是停滞不进。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客观结论,也是分析众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经验与结论。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向全党敲响了执政警钟。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如果细胞发生了病变,特别是发生了质变,党的整个肌体就不可能健康,最后导致可能崩垮。所以

8、,只有基础坚实牢靠,党的整体才会强大和巩固,才能经受起各种风浪的严峻考验。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表现在哪里 ? 我看首先表现在近 300 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最后,我看我们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 ? 来自基层。” 于此,我们就必须看到,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将中国的事情办好,将党的事业发展好,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广大基层群众的呼声所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无论是进行革命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不能脱离这一基本国情。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

9、的伟大胜利,一个特别重要的经验,就是在农村建立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和基层政权。而在现实农村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很实在、很贴切的说法,诸如:“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送钱送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等等。从这些朴实的语言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党组织还有颇多方面没有按照广大农民的价值取向去办事。农民急切盼望有个好的支部,殷切希望有支好的队伍,以便带领他们去闯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尽快使自己富裕起来。当前,“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现实课题,亿万农民非常关注,呼声强烈。从特定意义上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是在农村,

10、也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坚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来作保证。(二)从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上看,村级党组织是党的根基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大责任。、村级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村级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把农村党员组织起来的最基本的单位。如果没有村级党组织,党员将会象一盘散沙,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有团结战斗力的集体。从整体上说,

11、我们党的农村村级党组织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大多数是有集体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但目前仍有一些村级党组织战斗力还不是很强。在这些村子里,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还不能有效落实,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还不够大,村风民风还不够正,社会治安还不够稳定,群众意见较大。长此下去,党的组织基础就必然会被削弱,这将动摇党的根基,也危及党和国家的稳定与安危。、村级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我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农业大国,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由于广大村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认真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

12、锋模范作用,党的领导才有坚实的基础。倘若削弱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就无异于自毁长城。我们不妨回顾看一下,如前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很多,正是由于拥有2100万党员的基层组织在关键时刻软弱涣散、四分五裂、站不起来、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是导致他们党的组织解体乃至最终垮台的根本原因之一。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吸取苏联东欧剧变这一深刻的沉痛教训。、村级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村级党组织能否能够充分发挥好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党的领导的实现。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党的村级党组织,才能贯彻落实到农村中去。因此,

13、无论是党的主张,还是群众的呼声,都必须经过党的村级党组织才能沟通而得以实现。、村级党组织是维护和稳定社会的基石。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就我市而言,农业人员占居全市总人口的70%以上,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我市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也就没有全市的稳定。村级党组织是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的直接组织者,离开了村级党组织,实现我市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自然将成为一句空话。村级党组织处于社会最基层,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上居于最有利的地位,起到了特别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三)从巩固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看,村级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组织保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

14、村建设总体目标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必然包含党的村级党组织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为此,村级党组织自然成为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障。表现一: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加强是提高农村发展经济能力的基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就是要求村级党组织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心,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因地制宜,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在过去,村民思想单纯,接触新事物机会少,没有大的利益冲突,村级经济不发达,体制单一,村干部只要每天“敲钟”都过得去。而现在,不仅各项政策要求较高,而且农民的认识能力也大大提高;同时,村级事务复杂,各种专业性的东西越来越多

15、,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村干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党支部的功能主要转向“服务”,即为村民和农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村党支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好的成效,与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增强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表现二: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加强是提高民主管理能力的保障。管理民主,就是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监督的机制。在农村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通过推

16、行“两推一选”制、“交叉任职”制,建立议事恳谈会,构筑干群交流平台,建立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及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表现三: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加强是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前提。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要求在农村大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努力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只有一个好的村级党组织,才能确保村级各项事业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根本要求保持一致;才能在利益多元化时代处理好少数人与多数人、长远与眼前、局部与整体、正当与非正当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发展好全村民的利益;才能带领群众一起想,一起干,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尽可能地处理好各种社

17、会关系,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二、我市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上的主要成效及做法近几年来,我市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要求,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益、高效率”的工作标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建强组织、配优班子、激发活力为重点,围绕大局理思路,突出重点创特色,改革创新求突破,使全市村级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获得了新的提高,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全面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着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我市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加

18、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作为实现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工作创新中抓好落实,在抓好落实中推进创新。具体表现在:一是深刻学习领会,统一了思想认识。首先,市委中心组及时组织学习,并提出了全市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市委党校、各乡镇党委采取举办培训班、集中宣讲、辅导讲座等形式,认真开展学习。其次,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新闻媒体和工作平台,宣传省委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健全了约束机制。组建党建工作机构,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市28个乡镇(街道)和266个村级党组织均分别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

19、担任乡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抓农村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组织工作的党委委员为副组长,为抓农村党建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各村党支书记为成员,具体负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建立了联系点制度,所有市级领导都安排联系一个乡镇,乡镇领导都联系村组,负责镇、村两级党建工作的指导督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建立了双向述职制度,要求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每年向市委全委会述职和向党代表或干部群众代表述职,述职的内容为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本乡镇((街道)、 开发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20、,开展远程教育和科技特派员工作,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阵地建设,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等。“双向述职”的情况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考核、乡镇领导班子和党(工)委书记个人年度考核定等、以及“三强五好”基层党组织评选、乡镇组织工作“创先争优”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建立了后进村整顿责任制,结合我市开展的“转后工程”,各乡镇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明确了相对后进村。各乡镇党委书记按照要求,直接负责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工作,并选派了党务经验丰富、工作熟悉的的党员领导干部驻点帮扶,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注重

21、党建富民惠民,加强了新农村建设。如2009年,我市共安排55个市直单位包村,抽派60名工作队员,组成30支工作队派驻到全市30个村或移民安置点。30名市级实职领导分别联系一个乡镇和一个村或移民安置点。各联系点市级领导、包村单位和工作队员以“扶优助强,帮扶发展,启动内力,建设新村”为目标,以学教强班子,以项目带产业,以制度促管理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据调查显示,全市计划投资4600万元硬化通乡公路27.87公里、通村公路180公里,实际完成通乡公路路基34.4公里,路面32.6公里,完成通村公路路基287.8公里,水泥路面190.8公里,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抓好了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截止2009年

22、底,已有4378户13629人开始建购房工作,动工率为90.2%; 4022户11257人完成建购房任务,完成率为74.5%;1805户5444人搬迁入住新房,入住率为36.03%,到2010年6月底,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基本完工,达到了预期目标。启动实施了16个工程治理点,其中到2009年底已完成了14个。结合移民避险搬迁开展了“三清六改一化、拆旧建新”、新村部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共拆旧建新3910户,改厨、改栏、改侧3910户,建沼气池3608口,村村实现了电脑信息化,远程教育普及率达100%。(二)创新“四个机制”,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促进了村级工作发展一是创新了选任机制

23、,严格标准选人。推行“能人”治村,注重选拔致富能手、复员转业军人、离退干部当“村官”,充分利用他们有知识、懂技术等优势,带领群众致富;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实行“两推一选”,实现工作能力最强、综合素质最高的党员当选,我市致富带头人担任村支书的有190人,复原退伍军人担任村支书的有41人。二是创新了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在经济上有保障,除了固定的基础职务补贴和绩效补贴外(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乡(镇)党委还出台奖励政策,按照考核级别定奖励标准,从村集体收入中列支,增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吸引力。在安置上解忧,建立了老支书享受党内关爱制度,对退后的村主干每年春节进行走访慰问。三是创新了培训机制,强

24、化教育培训。加强各类教育培训,市委每年举办一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村(社区)主任培训班,对口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依托市委党校、乡业余党校、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等,扎实开展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培训活动,注重强调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级各种组织中发挥“班长”作用,抓好支部自身建设,领导好村民自治、集体经济等其他各项工作,让修自身、带班子、管干部、议大事、作决策成为村党支部书记自觉履行的职责。同时积极组织村支书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班,不断开阔视野,增强抓发展的能力。鼓励参加学历提升,认真组织参加素质工程的学历教育,目前,我市已经有36名支部书记获得大专学历,提高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

25、创新了考评机制,加强规范管理。我市推行了农村“1+2”村级工作模式和“三个延伸”村级工作机制。“1+2”村级工作模式,即“坚持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有效整合村民自治组织、农村经济组织等组织资源,实现村党支部、村委会和经济联合会三大组织之间的功能互补,形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三个延伸”村级工作机制即“村干部规划化管理向组干部规范化管理延伸;村干部工作重点由分片包组向抓产业、上项目延伸;党员教育管理由村党支部向党小组延伸”。强化了村党支部对农村工作的有效领导,同时,整合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加快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增收步伐,党群、干群关系也进一步得到改善。目前,全市

26、共有乡村专业协会组织206个,由支书、主任兼任协会负责人的196个,占协会总数的95.1%,乡村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3389个,入会农户达4.89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0.6%。“1+2”村级工作模式的工作创新引起省委组织部乃至中央的高度重视,省委组织部和郴州市委对我市“1+2”村级工作模式进行了调研,并对这项工作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1+2”村级工作模式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新内容,在全国党建研讨会上,被作为一项典型经验予以推介、交流。“1+2”村级工作模式的推行还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推动了村级民主自治进程。(三)建立了长效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全面培养

27、提高综合素质我市高度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通过真情留人、制度管人、悉心育人,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一是从帮带入手,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建立了帮扶联系机制,由市级实职领导“帮联”,安排部分市级领导一对一联系大学生“村官”,帮助解决思想矛盾、成长困惑;乡镇党委分管驻村领导“帮扶”,分管领导至少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定期约谈、指导工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帮带”,支书、主任对大学生“村官”搞好传帮带,重要工作、重要活动带在身边,帮助指点;大学生“村官”相互结对“帮助”,不同镇村、不同年份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之间,相互“结对”

28、,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组织、政法、宣传、人事、教育、农村办、财政、司法、劳动保障、民政、科技、团委、妇联等13个部门和有大学生“村官”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具体负责全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服务方面的政策制定、综合协调、业务帮扶和督查指导,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部门联动、力量联合、业务联接的管理服务格局。建立了轮岗实践制度,按照“到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思路和要求,对熟悉农村工作快、有独挡一面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安排到乡镇机关主要部门(室、所、中心)轮岗锻炼,使大学生“

29、村官”了解乡镇机关运行特点,掌握有关部门(室、所、中心)业务,为开展村级工作提供便利。对能力特别突出的,有重点地选派参与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计划生育、矛盾纠纷调处等急难险重工作,增强大学生“村官”做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村官”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二是从活动入手,创新了教育培训手段。围绕提高选聘生的政策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科技推广能力、基层工作处理能力和基层工作领导艺术,在选聘生队伍中开展了“6+4”主题活动,以“学习掌握一门科技致富技术,精读一本普法读本,带头联系一项致富产业,帮助一户家庭解困济危,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发表一篇工作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和

30、“评比一项创新业绩、开展一次集中教育培训、举办一次成果展览、宣传推介一批先进典型”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配套活动。在选聘生队伍中形成了比学习、比创业、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加快了选聘生的成长步伐,我市20名大学生村官,已有两人考取国家公务员。三是从管理入手,打造了一流“村官”团队。落实待遇,解决后顾之忧,构建活力团队。在经济待遇方面,市委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发放大学生村官安置费,每月定期下拨工作补贴,划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为选聘生安心、安全工作提供了保障。在政治待遇方面,市委对选聘生高看一等,厚爱一层,明确每次招录公务员时都要拿出一定比例面向选聘生,2010年专门安排4个名额定

31、向从选聘生中招录到乡镇公务员队伍。(四)强化了工作举措,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打造人民满意工程一是认真组织扶建、开展自建。按照省、郴州市对2008-2010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我市从打造党建示范长廊的长远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出发,围绕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力度。自2006年以来,我市积极争取上级配套资金395万元,组织乡村自筹2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7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其中2009年完成10个扶建村项目)。同时,我市鼓励乡(镇)、村不等不靠,通过资产置换、社会力量援助、

32、党员干部投工投劳、村集体资金补充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589万元,在没有上级扶建政策的支持下,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个。如团结乡半垅村自筹资金17万元,建成面积120平方米的办公楼。唐洞街道办事处田心村自筹资金260万元,建成面积达3000集村部办公、文化娱乐、宾馆于一体的综合楼。二是拓展功能,发挥了综合效应。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我市立足“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的目标,切实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成为党员干部群众民主管理的“议事厅”、文化生活的“活动室”、便民利民“服务站”。通过活动场所建设,各村普遍设立了党务公

33、开栏、村务公开栏,健全了党员干部群众议事工作机制,推进了支村两委工作透明化、工作运作规范化;还设立了图书室、老干活动室、文化俱乐部、科普宣传栏,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实用技术讲座、远程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等,传授实用技术,发布市场信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五)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资金到位,实现了村级组织高效运转近几年来,我市继续推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和落实村干部“五个绝大部分”工作要求,实行“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待遇保障化”的农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保证村干部工作时间,实现村级组织的高效运转。一是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确保了各村不低于4万元的标准。我市将村级组

34、织运转补助资金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根据省级文件规定不少于4万元补助标准,我市将266个村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1070.72万元按月足额拨付到乡镇财政,并设立村级资金专户,实行专人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合理使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确保了村干部工资到位。制定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分配、使用、管理办法,实行了“五有”管理,即补助有标准、支付有范围、核算有专户、划拨有程序、监控有措施。规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中办公经费村均一万元,266个村实际办公经费支出266万元;合理确定村干部报酬,我市村支书266人,人均年基本报酬为9117元(是我市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5363元的1.7倍),全年支出242.

35、52万元。村主任266人,人均年基本报酬为8205元,全年支出218.25万元。其他村干部共有495人,人均年基本报酬为6382元,全年支出315.9万元。村支书、村主任、其他村干部的基本报酬比为1:0.9:0.7,并逐月以“一卡通”的方式汇入村干部工资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得到了有效保障。三是创新了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鼓励专职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我市规定:凡新发展生产经营型项目所新增加的村集体纯收入,5万元以内(含5万元),60%用于村干部奖励,40%用于村积累;5万元至10万元,50%用于村干部奖励,50%用于村积累;10万元至20万元,40%用于村干部奖励,60%用于村积累,20万元以

36、上的,30%用于村干部奖励,70%用于村积累,且奖不封顶。如唐洞街道办事处田心村2008年村集体经济创收100万元,根据市绩效考核文件,该村村干部人均可拿到6万元奖金,但村干部从大局出发,在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和所在地政府批准后,每人只领取奖金1万元。四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扩大了离职村干部保障范围。由于近些年我市大力实施“双培工程”,形成了一批以经济能人为主体的村主干队伍,已离任村主干不存在生活困难现象。对因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村主干,我市安排党内互助资金,结合年终困难党员一并走访慰问。对于离职的村干部我市都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制定了资兴市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办法(资组通20081号),

37、发放范围由村级正职扩大到了村级副职,补贴标准由原来的15元/月提高到了最高40元/月,发放门槛由原来的连续任村级正职15年或合并任村级正职18年降低到连续任村级正职9年或合并任村级正职12年,如2009年,共对符合条件的972人发放生活补贴28.05万元,并以“一卡通”的方式由财政定期足额发放到个人存折。五是全面实施“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资金实施了有效的监督管理。从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入手,在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全面实行“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监管力度。每年组织财政、监察、审计、农业部门对村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38、和审计,防止出现资金挪用截留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支出行为。通过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资金到位,实现了村级组织高效运转。如我市70%以上的建整村、小康示范村被乡镇(街道)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30%以上的建整村、小康示范村被评为市级先进党支部。唐洞街道办事处新民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唐洞街道办事处田心村、白廊乡白廊村被省委授予省级党建示范村,蓼江镇龙虎村被郴州市委授予郴州市党建示范村,有17个村被评为我市党建示范村。资兴市也因此先后荣获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先进市、湖南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等多项荣誉。三、我市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分析经过近年

39、来的创新实践与探索,我市村级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目标、任务相比,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不相符合的问题,还存在不少差距。诸如: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村级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村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

40、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等问题。破解这些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完善村级党组织职能、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创新执政方式、统筹城乡党建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对于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市实际,认真分析,我市村级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差距(问题)。差距一:农村党员队伍的作用发挥与党的先进性要求存在差距,表现为“四个不佳”。一是工作能力不强,在“能干事”上发挥不佳。有的农村党员缺少“

41、穷则思变”和“富而思进”思想,无论是种植或养殖,还是农产品购销,都应对无策,只能凭老经验办事,为生计而奔忙。二是学习热情不高,在“想干事”上认识不佳。一些农村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认为学理论是“上层领导”的事,自己学不学无所谓;有的认为学政治理论“不实在、不实惠”,带不来经济效益;导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改造不彻底,科学发展观树立不牢固。三是党性观念不优,在“敢干事”上状态不佳。由于市场经济活动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有的党员表现出“四个淡化”:信仰淡化,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宗旨淡化,只讲价钱,不讲奉献;组织观念淡化,只要组织照顾,不讲组织纪律;责任感淡化,只要党员权利,不愿履行党

42、员义务。四是作用发挥不实,在“干成事”上表现不佳。部分党员素质不高,观念比较保守,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有的还不如一般群众,缺乏致富能力,更谈不上带头作用。差距二: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存在差距,表现为“四个突出”。一是从文化素质上看,年龄老化、文化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市农村党员7373名,35岁以下的1448名,只占19.6,55岁以上的3978名,占53.9。由于年龄结构老化,导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全市农村党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4869名,占6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不足10。由于文化知识素质低,农村基层干部大多数缺乏现代管理知识,

43、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起到带头作用,甚至一些党员干部在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中有时打“折扣”,结果是群众“有一半听不懂”、“听懂的有一半不会做”、“会做的有一半没效果”,严重影响了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二是从能力构成上看,“你说我干”的被动式工作思想比较突出。部分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仍停留在过去的层次上,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定位于对上完成、对下行使命令,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意识,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思路、办法和能力,与农民群众强烈的生活安定富裕愿望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三是从作风表现上看,少数村干部脱离群众、内部不团结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不

44、好,以自我为中心,搞一言堂,自我要求不严,处事待人不能“一碗水端平”,导致遗留问题年复一年,班子内部不团结,群众不信任。如一些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由于个别村干部之间矛盾等引起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值得我们深思并引以为戒。四是从成长来源上看,培养农村干部源头萎缩的状况比较突出。由于农村中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在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同时,受传统思想、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影响,在职村领导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变得被动和消极,一些村没有按照要求来配备后备干部,有的也形同虚设,没有经常给后备干部压担子,没有给后备干部提供必要的展示才能的机会。差距三: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模式与农村经济形态的多元化需求

45、存在差距,表现为“四个滞后”。一是滞后于党员数量增加的新要求。随着农村党员增多、党员居住分散、外出务工党员数量增加,出现“小支部、大党员”、“大支部、在家党员少”等情况,造成基层党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二是滞后于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新变化。近年来,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经营联合,农民党员的活动越来越多的跨越乡镇、突破村组的范围,形成了新的人员组合。三是滞后于新经济组织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新经济组织发展迅猛,在农村出现了许多个体经济、村办企业,相当一部分没有党员或仅有个别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有的建立了党组织,但党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四是滞后于流动党员迅速增加的新形势。随着劳

46、务经济的发展,流动党员存在流动时间越来越长、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流动人数越来越多的趋势,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和属地化管理,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增加了难度。差距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虚位运行与强化党的领导地位要求存在差距,表现为“四个空缺”。一是组织领导责任缺位。抓基层党建,乡镇党委是“主角”, 但有的乡镇主观上以经济建设代替党建工作。产生“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错位思想,对党建工作部署检查督办不严,对责任对象追究不力,从而导致“抓中心忘党建”,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两张皮”, “主角”作用缺失,许多好的方法措施流于形式。二是组织制度执行缺力。主要是有的村党组织没有建立一套

47、完整、健全、规范的村务管理等制度;有的党员管理的基本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力,“三会一课”职能作用发挥不突出,普遍缺乏对农村党员经常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手段。三是发展党员缺失。农村青年对加入党组织不感兴趣,一些村申请入党人员减少,有些村两三年发展不了新党员,有个别村近10年来发展党员不足3名。四是党建活动载体缺乏。近几年来,我市农村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活动过后,一些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党建活动等又复松懈状态,农村党建工作整体缺乏生机与活力。差距五:农村集体经济的原始积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

48、差距,表现为“四个差异”。一是经济储备小,经济发展后劲差异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能力不足。二是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发展基础差异大。如我市北部乡村以煤炭经济为基础,依托煤业为支撑发展乡村经济富足村民,南部乡村以库区养殖和果业、林业为基础,通过鱼产业、林产业和果产业来发展乡村经济富足村民,带来了较好的乡村经济效益;而东部乡村仅依靠种养业发展乡村经济,虽然较过去有所发展,但经济效应不是很理想,形成了我市以地域优势发展为特点的南北与东部的经济效益落差,给东部乡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带来了客观影响。三是执行党的政策有偏差,激活经济发展要素上差异大。 表现在“等靠要”思

49、想严重,“造血”功能不强,“造血”项目不多,村集体经济多年停滞不前。四是财务有效管理办法不多,增强集体资产效益上差异大。一些村在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财务制度混乱、集体资产发包期严重不合理,有些鱼塘、土地租期长达1520年不等,租金价格不能随市场价格变动;有的村民理财小组人员从没理过财、开过会,财务公开避实就虚,只是做个样子,长此以往导致财务收支失衡,失去监管,造成村级工作开展十分被动。综上所述,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全国的许多地方乡村一样,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抓基层、打基础,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决定重点从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等5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就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