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7072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摘 要在朗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在语言上的学习和训练,文学上的熏陶和习染,不仅要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体验到各种深刻的人类情感,唤起自身的主体意识,从而追问人生的意义,思考人生的道路,形成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把朗读教学的这种功能称之为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本文将讨论朗读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总目标以及人文关怀的界定为理论依据,挖掘朗读教学中朗读内容,学生,教师三方的人文因素,揭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凸显朗读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以各种成功的朗读教学为例证,探究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策略

2、。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人文关怀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humanistic careElementary education QIN Min-liAbstract : Teaching in reading, Student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raining, the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and surrender, not only to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to experience a variety of pr

3、ofound human emotion. Arous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main, in order to ask the meaning of life, thinking life,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correct values. Teaching us to read such a feature known as the language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concern. Teaching reading this article wi

4、ll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irit and the Humanities, to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language course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goal of humane care is defin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Mining the content of reading instruction in reading, students, teachers of the humanities the three facto

5、rs, reveals the primary languag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he importance of humane care and the need for. Teaching reading highlights the relevance of humanistic concern, Read a variety of successful teaching for example, teaching reading to explore how the humane care of the

6、 implementation strategy.Key words: Reading teaching; Humanistic care; strategy前言让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生命个体,首先要从重视人文关怀教育做起。人文关怀是整个人类世界所提出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对语文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视与强调已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理念。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立人”为根本目

7、标,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对语文人文情感的建构,使学生的生命主体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关注生命,关注情感,注重人的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已成为学校越来越关注的教学理念。11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当然离不开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正确实施。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一)关于人文性与人文关怀的界

8、定要谈人文关怀,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1“人文”在这里是指“人文精神”。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本文所关注的,不是梳理、剖析人文精神的确切内涵,而是着重探讨人文精神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关系,探讨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关于人文精神,许多专家作过相关的论述。杜时忠指出,人文精神即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第二,尊重个人的自由与尊严

9、;第三,完人理想;第四,强调人的精神文化品质;第五,弘扬价值观念、提高文化意识。他说:“人文精神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始终,它标志着人类的成长与进步。人文精神绝不是平面上的几个点,就像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理想、价值、终极关怀之类,它有着动态的立体发展的轨迹。” 4刘人云说过:“人文精神,即人类最宝贵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它贯穿于人类的全部文明史,融合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于言、行、情、理,负载于各种具体事物。” 5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

10、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对人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的生命成长和人格发展的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指在教学中,体现当代人文精神和人文取向的价值尺度,把人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作为关注焦点,对中外人文精神传统进行创造性的吸收,整合,超越。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考虑人才成长的差异性,考虑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113也就是说,个体通过在语言上的学习和训练,文学上的熏陶和习染,不仅要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体验到各种深刻的人类情感,唤起自身的主体意识,从而追问人生的意义,思考人生的道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我

11、们把语文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19世纪中叶以前的人本教育者认为:“人性是美好而且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这种永恒的人性,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个人而不在社会,就个人的教育目的而言,教育的主要目的有在于个人的自我完善,形成完善的人性和获得美好的精神生活。” 6走出千百年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在对文本语言的诵读、品味中,领悟人生,完善人格,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113(二)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目标社会的发展既是人的发展,在当今知识经济浪潮的冲

12、击下,人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其中,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受到广泛关注。语文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与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并列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整合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强调语文课程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且指出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786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

13、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1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在“课程总目标”里这样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4、。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4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这样一点,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实施人文关怀教学,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内涵。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一)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都是情感的源点。理想状态的朗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有机结合,应该是抒情诗,是写意画。教师对教材中情感体验的挖掘、对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促使学生感悟文本情感都是朗读教学的人文因素。1

15、.朗读内容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的内容来自广泛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能够体现人类精神生活的广阔性和丰富性,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情趣,与学生的情感形成、人格发展密切相关。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结着文化的结晶。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大都文质兼美,一般来说,在语言文字方面都是典范,它们汇集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及文化精华,对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体验感受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学即情学,在某种意义上可谓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缔。语文课文都是作者感受生活、理解人生的情感结晶,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有人说,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有多少种,人类的思想感情就

16、有多少种。语文课本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勾魂摄魄的魅力而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形式,学生从课本中品出种种情味,可以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灵与肉,从而丰富情感内涵,提升人格。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贯穿人文的关怀。语文是人文的载体,是人的符号。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是语文的灵魂和血肉,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怀的温暖、人文精神的光辉,让学生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2.朗读教学是学生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观点同以往常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比,更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更是对学生个人情感体验的体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

17、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存在,一种成长,一种生成,一种感悟,是最好的更是最有效的体验内容!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历程,促使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获得知识的启迪。以情悟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它是主体在当下中的一种解悟、领会和观照,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和的呼应,一种读者与作者心心相印的认同、生活阅历的接轨、情感的共鸣。3.朗读教学是教师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发掘教材中语文训练内容和人文教育内容的结合点,把握语文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文教育的因素,以增强朗读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计划和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

18、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还原文本的生命色彩,感悟文本的情感内涵,激活学生的情感积淀。促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汉字形式和词语组织中的语言美和丰富的情感美,为文章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对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朗读教学由多个对话者(教师、学生、课文等对话者的多重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课文之间、学生和他的听者读者之间、学生和教材编写者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课文之间、教师和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多个对话者之间、多重对话之间相互碰撞、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断进入新的精神境界。 朗读教学中的人文因素要求其必

19、须凸显人文关怀,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家园。(二)朗读教学现状的呼吁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文性理念,语文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重认知教育、轻情感教育和重语言的逻辑性而轻语言的情感性等倾向。课文教学变成了词语辨析,人文关怀教育变成了概括段意与归纳中心。尤其是当语文课程承载了太重的工具性的负担的时候,人文关怀在语文教育中变成了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被泛化成了民族的道德体验。在考试大纲和教学参考的控制下,语文教师这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调控者,却在不经意间变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宰,指挥着学生的情感意志整齐划一地体验教学参考中的“中心思想

20、”。在这种状态下,语文课堂教学必然表现出人文性和情感性的流失,致使充满了情感美与情意美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变成了枯燥的技艺之学。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也意识到语文课不能没有朗读,并安排了诸如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这样的朗读只是浮于形式,把朗读当成点缀。课堂气氛沉闷,盲目追求朗读的热闹;讲课时间充裕,用朗读来填充;需要起承转合,用朗读过渡。然而,为什么读,怎样读才能读好,不作深究,读前不作指导,读后也不作总结,也没有正确的朗读评价。这样的朗读教学由于教师自身没有挖掘文本中富含的人文内涵,没有做出正确的引导,学生自然得不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由于朗读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教师不是课堂的引导者

21、和组织者而是主宰者;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这些朗读教学的现状急需呼吁人文关怀的回归。三、实施人文关怀的朗读策略(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兴趣 1.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其成为朗读的主人在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 学生还没把课文读通顺, 甚至有的连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读不准,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打断学生的读, 开始分析课文。俗话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尽量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由选择地读,自主读,充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收到以读促思、以读促能的效果。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结晶。诵读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的情意,用心、用情去读,

22、把文字读出画面,从文字中读出作者,读出自己,读出与作者类似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心一步一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之口,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之心。这时,会有一种“我即作者”的感觉。可见,反复的读,时间长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自然就会丰富起来,领会文章意思也就比较透彻了。窦桂梅上秋天的怀念时,精心抓住了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活儿,好好活儿!”把这句话最贯穿课文的主线,将指导对这句话的感受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窦老师抓住三个动词“扑”、“抓”、“忍”,让学生体会到母亲要扑灭儿子想死的心,“抓”住儿子想活下去的欲望。尤其是“忍”的品位的高明

23、,前一发动全身,引导学生一层一层的体会意思,一次一次的吧体会到的意思“送进去”读出来。一次一次地读,一波一波的把感情催过来。在课堂上,能很清楚的看到,每体会到一层意思,学生就读的更好了,情感体验也就更深了。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了“好好活儿”。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的结合起来了。82022.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由此可见,我们的诵读教学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要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热情。诵读兴趣指的是对诵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兴趣直接关系到诵读教

24、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诵读效果。一般说来,学生兴趣的产生和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生动的情景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和探索兴趣,而学生获得的愉快感受又会增强记忆效果,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情绪,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还要精心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接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诵读机会,使其深入到诵读氛围之中,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这时,

25、他们的情绪就容易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就自然活跃了。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才能爱学,才能学得好。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928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朗读形式:(1)范读触情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 文章的词句优美, 色彩鲜明, 感情充沛。教这类文章前, 要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 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 或利用录音机进行范读。这样, 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 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例如: 教船长一课时, 配以音乐, 教师范读, 一下就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 听完范读之后, 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学生甚至唏嘘不

26、已。这样学习课文,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读得投入。但要注意的是: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 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 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因情而自得, 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 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赛读激情儿童是最富挑战的、最不肯服输的, 对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 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9因此, 可以在班上开展“今天最佳朗读员”的活动, 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 在电教

27、媒体进入课堂后, 可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 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 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例如:碧螺春一课,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采茶乐, 选择民歌采茶灯来配乐。这首音乐欢快活泼, 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采茶姑娘在明媚的春光中, 一起采茶的欢乐场景。用在这里, 那欢快旋律, 正好形象地反映出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愉悦, 再配以抑扬顿挫的朗读, 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受到强烈的形象感染。(3)角色移情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最容易进入情感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孩子们一旦进入角色, 情感就被激起, 情感与角色交融, 就开始了丰富的想象。此时, 教师适时引导情感, 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孩子

28、们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之后, 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来。例如:猴子种果树一课, 让学生戴上头饰, 变成猴子、乌鸦、喜鹊、杜鹃, 各自朗读它们关于该种什么果树的语句,此时, 学生已把自己当成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 所以读得入情入境。(4)配乐设境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二)发

29、挥教师人文关怀的引导作用教师朗读教学的艺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师教的艺术和读的艺术。朗读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用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读、善读,在读中找回自信,审美情操得以培养,情感产生共鸣。这一艺术得以体现首先来自指教者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师应最大限度的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还原文本的生命色彩,感悟文本的情感内涵,激活学生的情感积淀。促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汉字形式和词语组织中的语言美和丰富的情感美,为文章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对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的讲是表达,朗读也是表达替作者表达。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再创造,也是一种艺术。108教

30、师备课时,首先要备好“朗读”,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多读几遍,把准度的技巧,抓住文中的情和意,直到把课文的“味儿”读出来。富有朗读艺术的教师在课堂中的范读是包含感染力的,甚至能为学生创设情美交融的意境。如:窦桂梅在执教秋天的怀念时就是通过自身的朗读作为结束,她深情的朗读又一次把课堂推向高潮。窦老师的诵读的配乐诵读不失为一种高超的艺术,所有听课者都被之深深打动,都如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这样美的朗读,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印象;有关史铁生的一切,必然会在学生心灵打下深深的烙印。8202实施人文关怀的朗读教学,教师就要走出千百年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通过人文关怀,尊重学

31、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努力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不断品读“言语”中蕴含的丰富的人事、情感、性灵,领悟人生,完善人格,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到全面发展。113(三)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汲取人文素养朗读是一种训练活动,一种阅读活动,一种文学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文章不是无情物,读一篇文章的过程,其实是作者在传情、读者在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读者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读者“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在涵与涌的境界中逐渐领悟汉语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人物的心灵美,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和审美能力。与此同时,在朗读各种反映社会生

32、活的理想和追求、人伦关系以及渗透着浓浓的民族自我意识和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学作品中,学生无形中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挖掘其内在的人文素养,采取恰当的朗读指导。 1.散文的朗读要把握意境,品味语言清代诗论家吴乔普经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法国诗人梵希乐说:“散文是散步,诗歌是跳舞。”这两个比喻形象地道出了散文和诗歌各自的特点。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繁而不乱、杂而有章”的特点。1114通过反复朗读深入理解文章的线索和结构,理清层次脉络,有的放矢地进行朗读。其次,散文意境深遂,结构精巧,语

33、言生动、优美、形象、准确,具有浓厚的抒情性。通过朗读品尝语言的魅力,把握文章的意境,理解其中的诗情画意,心领神会地进入作品的情感领域。如:散文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中最后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学。课始,学生还是有游离于课文的情绪场之外,只有教师引导学生一次次的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一次次的感受着童年美好的童真童趣时,再让学生反复吟诵“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童年去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将这作为整堂课反复呈现的主旋律,让学生谈笑趣事之时,品味“一去不还”的无奈与伤感。2.诗歌的朗读需诵读想其景,领悟感情诗歌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

34、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诗歌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意。诗歌的朗读要把握节奏,重视韵味,深入意境,引起联想和想象,激发起共鸣。反复诵读体味,最好能熟读成诵。这是由诗歌的想象、意境、韵味等特点所决定的。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到停顿正确、轻重缓急适当,体会情感节奏,并通过声调的轻重和抑扬顿挫表达出来。教学时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诗歌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学游园不值时,盛新凤老师引导学生由“一枝红杏”引出对满园春色的遐想,有用多媒体请学生欣赏满园的春色,在声情鬂并茂中,请学生有学过的活课外的诗文进行描素。一时间,教室里吟诵的声音此起

35、彼伏,制造了“言语有尽儿意无穷”的审美空间。101943.小说的朗读要把握典型人物,以读代讲小说的特点是有故事情节,有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有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篇幅较长。对于这些特点朗读时要运用多种朗读技巧。朗读的着力点应当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及细节描写上。将自己的感受、情感渗透于形象之中,从外形与内心两方面去把握小说中的人物,特别要突出反映人物个性的语言,不能与描述性语言混同,必须用另一种心理、态度和人物本身应有的语气来表达。另外,在朗读中要尽量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文风。具体的人物对话宜用分角色进行朗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如:孙双金老师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中,按照“黄河黄河中的羊皮筏子黄河的主人”

36、这样一条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胆战心惊”、“如履平地”的关键词反复品读、感悟,“艄公才是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啊,我敬仰你”一气贯通,顺流而下,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认知和情感体验的过程。12136(四)构建人文性的朗读评价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1119因此,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朗读训练中的评价同其它教学评价一样,既要讲究实用性,又要追求艺术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效能,促进整个训练向纵深发展。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导

37、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引进多种评价方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树立自信的赏识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就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突出激励性。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在教育实习的一节课上,我特意让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几乎枚举过手的孩子朗读课文,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我耐心地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我没有指出它的不足而肯定他说

38、:“孩子们,首先我们应该送他掌声,因为今天他勇于举手发言了,而且,他是一个虚心接受别人建议的孩子,认真的读了四遍。”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结果不仅是被夸的孩子,整个班的学生参与热情陡增,而那个孩子也从那以后变得积极发言了。朗读评价突出赏识激励性。教师的激励要以事实为依据,评价要中肯而不是胡夸,不能为激励而激励,要发自内心地,不能贬低一个来褒扬另一个,在突出学生优点的同时,还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力求改正。2激发兴趣的诱导评价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刘晓芳老师

39、在执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读出兔子的着急他是这样引的:“哎呀,这只小兔子着急了。”学生们意识到要读出兔子的急,接着第二个学生读的更有味了,刘老师又说:“嗯,这只兔子更着急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12993让学生多读多悟的多元评价 民主而带有人文关怀的朗读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师对生的评价,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可以小组互评、生生评、也可以生评师。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会有压迫害怕之感,反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在互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既

40、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又培养了他们互相欣赏习惯。4把握朗读情感的形象评价朗读评价的语言应该是形象生动的,忌讳诸如“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 缺少变化的抽象评价。当肯定学生的朗读时,教师可以这样说:“听了你的朗读,我心情很沉重”、“你把某某人读活了”、“你仿佛把我们带到某某地方了”。这样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引发下的感受。此时,再来模仿他人朗读,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会。结束语“教学千法读为本”,“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读中感悟、品言。1023朗读确是体味精义妙处,体味作者神思妙笔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在

41、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根植于课文这片沃土,紧扣教容,实施以人文关怀,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潜心体会,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完成内容。只要我们的教师正确认识新课标下彰显人文性的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学地进行朗读教学,采取合适的方法,使师生的朗读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在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1 李玉荣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及其实施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72 陈 磊朗读,语文教学之根本J.教育科研论坛,2008(2):6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

42、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78-80.5语文教学与研究J.2001.(8):39. 6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74.7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48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 盛之霞“读”,朗读教学新法以情带声,以声传情J .教学探索,2007(7):6910 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方芳朗读教学的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12 李晓红做创造的教师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致谢真诚感谢我的导师何光伟老师!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在我的学业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导师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由衷的谢意!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