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亮剑》电视剧及其小说文本得失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7107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亮剑》电视剧及其小说文本得失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亮剑》电视剧及其小说文本得失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亮剑》电视剧及其小说文本得失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亮剑》电视剧及其小说文本得失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亮剑》电视剧及其小说文本得失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亮剑》电视剧及其小说文本得失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亮剑》电视剧及其小说文本得失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标题】论亮剑电视剧及其小说文本得失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雪 【关键词】小说电视剧比较悲剧性 【指导老师】张红兵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亮剑电视剧一经问世,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反响,同时也使其小说文本深受关注。也有作家专门就这部小说进行分析,如李静的革命历史传奇小说的承继与重构里面针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选择作了分析,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陇东学院张文诺独特的战争美学论亮剑的战争描写艺术就亮剑中的战争描写艺术做初步的探讨。针对小说文本与电视剧的讨论也层出不穷,无论从文本自身还是影视作品,褒贬不一。有人评价电视剧远不如小说描写得那么精彩动人,电视剧是对原著的最大侮辱许多网络评论对此进行了大肆宣讲。当

2、然更多人对电视剧是持肯定态度,毕竟因为电视剧才引起了对文本的关注。他们表示就是要在亮剑这部作品里表现军人的气质,因此这样操作他们比较认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的地方当时也引起了争议。但这些都只是零碎的谈论,没有形成系统的文章。对电视剧中与其小说文本的差异也没有深入的探讨,或单就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如上文所说,或对电视剧进行评价,也或就里面人物或者场景进行分析,里面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与其他小说文本与电视剧中对比还有一定的距离。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家和电视剧的关系较之80年代有了很多微妙的变化。急于介入电视剧行业和试图抽身而出的小说家构成了电视剧改编领域新的时代景观。以往研究者多关注作家“触

3、电”所引发的小说家和电影创作的联姻,实际上,导演对当代知名小说的疏离、小说家与电视剧的精神对立已经成为90年代后期以来重要的的文化现象。分析这一文化现象,对于反思有着悠久文学传统的中国电影和当代小说、小说家存在怎样共生或抵牾的关系,透视当代小说家对待镜像文化立场的差异和变迁,足见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电视剧和小说的双重困境和突围,将具有颇为重要的学术探讨价值。都梁的小说亮剑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部军事小说,同名电视剧亮剑在央视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亮剑”一词成为在各种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几个词之一。“亮剑”一词在媒体上引用次数之频繁、范围之广泛,都间接地说明了这部小说在读者、观众

4、中的受欢迎程度。电视剧对小说前部分的改编基本上承接了小说的脉络,继承了原文的悲壮色彩,理清了小说中主要人物赵刚、魏和尚等的来源,使人物更加具有立体感。电视剧对小说前部分的改编基本上承接了小说的脉络,继承了原文的悲壮色彩,理清了小说中主要人物赵刚、魏和尚等的来源,使人物更加具有立体感。但是由于小说与电视剧是两种不同文化,研究分析电视剧与小说中的差别也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热点,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其电视剧与其小说文本的得与失进行分析就显得有一定的意义。一群铁骨铮铮的汉子,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剑,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这是电视剧亮剑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借用一句文学大师钱谷融的名言“文学就是人学”。在

5、视听艺术中,电视剧恐怕是与文学渊源最深的。因而说“电视剧就是人学”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更是由于在当今社会大潮的驱动下世界商业化大潮的驱动下,实用功利主义原则渗透到一切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领域当中,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和生存方式遭遇了全方位的解构和重组。社会进入到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消费,越来越追求审美的“无深度、平面化”的快感体验。于是,感观享乐和休闲消遣成为大众最乐于接受的生活模式,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在欣赏文字、展开想象中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而影视剧“使用的影像符号是直观可感的知觉符号,它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与传播,能真实地纪

6、录生活情景和细节。”1理所当然成为人们精神消费的重要方式,我们也不自觉的进入到一个视觉审美为主的文化时代。于是,在小说借助电影、电视发光并重新唤起人们对小说的热情的同时,更唤起了作家对于电影、电视的热衷。现今的作家大多都意识到只有通过影视作品作为媒介,才更容易达到向大众传输文学的理想目的。关于影视作品改编后相较于原著的得失的讨论一直众说纷纭的话题。的确,一些经典小说被改编得面目全非自然而然的的要引起小说爱好者的指责,这是由于改编者创作理念的不成熟和改编出发点的偏差,导致了艺术实践的许多不足。怎样注重小说原著的精神,秉承小说创作的优良风格,成为摆在电视剧导演面前的难题。而亮剑的改编是在新时期军事

7、题材改编热潮中进行的。似乎以军事题材改编的电视剧也总能受到观众的亲睐。这大概归功于军事题材小说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军事文学在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总是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任何国度,任何民族,军事文学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学中总处于中坚地位,这不是作家自身的意愿或某个执政者的个人意志所决定,这是历史和生活赋予它的使命,也是文学本质的选择据载,五千年人类历史,没有战争的历史仅仅292年。大大小小的战争有14513次,平均每年要发生三次战争。人类是在戮杀、征服中生存,踏着自己的鲜血进步、文明,以你死我活的手段繁衍、发展。人们一面诅咒战争,一面又把凯撒拿破仑、成吉思汗当作神一样崇拜,这是人性内在的

8、野蛮本性和生存必要。恰恰就是这野蛮本性和生存必要,刺激推动着人类进化,在争斗中逐步形成了家族意识、团伙意识、民族意识,乃至国家意识,这些意识的,和就是军人意识,其内核就是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这精神恰恰是民族的脊梁。文学初始,除了抒写爱情,就是记录战争。”2自从电视产生之后,文学几千年所开辟的疆域开始被一点点侵蚀,越来越多的“读者”转变为“观众”。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的光芒已经被铺天盖地的电视所盖过,不再像当年一样轰动和火热,文学已经从充满活力的青年过渡到成熟睿智的中年,文学用几千年积累的思想高度影响着年轻的电视,而电视也用自身活力改变着文学的表达方式,两者互相影响形成新世纪一道靓丽的风景

9、。亮剑作为军事题材小说改编与大多数由军事题材改编电视剧一样,深受军事文学传统的影响:经由小说改编而成的亮剑电视剧与众多作品一样,有着荡气回肠的故事、舍生取义的胸襟、还有浴火的浪漫爱情。亮剑电视剧与众多改编作品一样,有着自己的成功之处,当然也有着一些无法挽回的遗憾。一、 电视剧的创新大部分电视剧都远不如原著来得深厚,原因倒不是改编者不理解原文,而是因为他们实在无法用影像语言来传达原文的奥妙。但是,电视剧亮剑导演手法娴熟流畅,拍摄得中规中矩。不仅真实地再现了中国20世纪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时代氛围;再现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而且忠实于原作的精神和风貌,将小说的深厚充分展示了出来。受到学术界和观众广

10、泛好评,就连都梁对这样的制作也比较肯定。从价值功能上看,亮剑把思想性、艺术性、娱乐(观赏)性等要素进行了较为理想的兼顾融合。与小说相比较,电视剧(这里指连续剧)的分类相对单一,基本以宏观题材为划分标准,如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军事题材剧、武侠剧、少儿剧等。因为身份上的大众化特征,加上观看渠道的家庭化特点,一般电视剧很难像电影那样,截然将基调定位于“艺术”或“娱乐”或“主旋律”,而是兼顾各方面的价值功能,但近年来的创作实践中,还是有所侧重的,如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军旅剧应该属于主旋律范畴,而武侠剧更偏重于娱乐功能。观看大型电视剧亮剑,给我强烈的感受之一,是本剧较好地融合了电视剧的几方面的价值功能。

11、从思想教育层面上看,本剧的内涵主旨吻合当下的民族精神。电视剧亮剑着重表现了李云龙等人为了民族解放的坚韧不拔的意志行动,颂扬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之时为解救人民而进行一系列的抗战从而彰显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剧中李云龙这一形象蕴含着中国近代历史上仁人志士生生不息的悲壮情怀。那种在磨难中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本质。战争的历史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亮剑的内涵却传承了下来,那就是不屈不挠、革命的民族精神,是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一笔精神财富。其次,一般历史传奇剧往往将革命政治因素作为一个简单的背景,要剧情则演绎着旧时代恩怨情仇;而本剧直接表现革命者诺颜:传达了国人的精神与信念。下面我

12、将从艺术性与娱乐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找出电视剧相较于小说的突破与创新。(一)艺术性的突破1、人物形象的塑造更鲜明。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是否成功、是否有生命力的标志之一,就是作品是否塑造了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可以说,人性真实化、性格立体化是本剧的一大优点。赵刚是完美的角色,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理想男人的所有的优秀品质:出身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有着很深的革命资格,军事技术过硬,神枪手的枪法。既有学者风范,又有战将威风,同时还有那个年代军人少有的温柔和多情。作者借田雨之口说出了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男人:“他应该集勇敢,坚强,儒雅,智慧,温柔于一身。”事实上,这些优点

13、品质早已在赵刚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文中理想人物塑造更是丰富了小说文本的艺术内涵。在小说中,无论是李云龙的“狡猾”还是楚李二人的“惺惺相惜”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人物的性格。小说和电视剧中分别从人物形象,人物心理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让小说与电视剧看罢之后都留下个性鲜明的形象,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产生于读者与观众的脑海里。在这里似乎没有让人随意忽视的人物,因为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性格,小说和电视剧都把他们表现了出来。2、调节人物出场次序,理清全剧的脉络。电视剧和小说的最大不同莫过于电视剧与小说里面人物的出场次序了,人们看小说,小说空间虽然是小说人物形象情感交流或冲突、事件发生与发展的另类空间,同时也是观

14、众所置身的空间。这个空间的迷人之处也在于此。观众与小说人物处于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同时进入剧情,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观众确实在小说的假定时空与他所置身的现实时空中自由、无碍地穿越,但从物理属性上说,这两个时空又是同一的实在的。相反地,电视剧让观众第一感受的空间则是一个非实在的空间,是一个他与剧中人在物理上并不同一的时空,更谈不上时空的此在性。虽然观众会为剧中人物和剧情所吸引,但他毕竟与电视剧中的空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他只能凭借镜语中的实物作依托,再借助自身的想象,达到与剧情的合拍或与剧中人物一样的感同身受。而决定电视剧中空间与戏剧空间的最大不同,并不是实物或道具间的差别,而是时间的作用。在电

15、视剧中赵刚是在李云龙被调到独立团后就去担任政委的,里面描写赵刚临危受命在独立团,上级领导说李云龙时的情景既有着喜爱有着对他的无可奈何,这种感情可以说伴随着李云龙的所有的上级领导。而赵刚可以说他是见证这个团的成长历程:从开始相对落后,在李云龙的带领下一步步变得强大的。他自己也与独立团一起由原先的单纯的对待战争变得成熟从而成为一位出色的革命将领。两人的友谊也与独立团的发展壮大一步步加深,最终成为生死之交。而在小说文本中,赵刚一开始就在李家坡战役中出现,在这里他已经是和李云龙搭档的战友,对他的脾气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在读者心中可能就会有着这样的疑问:在他们合作之初有没有矛盾呢?小说中没有提及,留给小

16、说阅读者一些悬念,让我们慢慢体会,体会不到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电视剧在安排赵刚的出场的同时,也安排魏和尚的来历,他是在敌人的特工训练营中逃出来的,更增加此人的传奇性。从他的出现到最终被土匪所害是在全剧中占有很大的戏分。而在小说中,对于魏和尚的来历只是说他是被少林寺赶出来的本来想投奔他哥哥,结果遇到李云龙等人。对于徒手干掉小鬼子,没有说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小说文本这样写没有电视剧那样传奇,没有电视剧合符观众猎奇的心理。在电视剧中出场顺序还有着重大改变的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楚云飞。关于楚云飞的出场在电视剧中可是煞费苦心,他是在李云龙与山崎大队对抗时就已经出现了的。从最开始好奇中共中有着李云龙这样的军事

17、人才,到后来作为国民党观摩人员到中共。他单独到李云龙部队参加战斗,见识了李云龙卓越的领导才能并与李云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见证他们友谊的恐怕是见证李云龙后半生的那把勃朗宁手枪。对这把枪的来历可以说导演是花大力气描述的,毕竟这是两军将领除开党系之外的一场男人之间的友谊。在小说文本说李云龙与楚云飞的接触最早的可能就是在县城里一起参加宪兵大队长生日会,会上二人相互配合大闹宪兵大队。事后楚云飞赠送给李云龙一把勃朗宁手枪。这在小说中情节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完全没有在电视剧那种大肆描写。如果不是在小说末尾李云龙拿着它自杀,可能读者们都要忘记它。李云龙和楚云飞那种特殊的情谊在小说中也远不如电视剧表现得那样的

18、强烈。在电视剧中,楚云飞可以说是和李云龙一样,共同经历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对在蒋介石统治集团下拥有这样一位优秀的高级将领导演也丝毫没有吝惜赞赏之情,这些赞赏都是通过李云龙的嘴说出来的。在小说中楚云飞的戏分太少了,给人一种很单薄无力的情形,没有体现楚云飞的个性从而给观众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电视剧中人物出场顺序远不止这些,其他的如段鹏、孔捷和丁伟等人这些在后半部分占主导的人物导演都把他们提前,让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尽情发挥。这当然与电视剧只改编小说前面部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导演结合具体的情况,把电视剧改编的更加适合观众的喜好与观看,这不得不说是电视剧改编小说的好处了!3、场面更加激烈,情节扣人心弦。小

19、说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场景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更不必说有不少的小说景别不用变化就可以将一出戏演完且演得精彩,但是,电视剧则不同,场面调度体现在境语中,镜语所呈现的画面是不可能一动不动的。不要说那些将外景纳入视野的镜语,就是室内剧,道具和景别与戏剧舞台上的布置一样,可是镜语的蒙太奇性,决定了视点的游移与变化,或者说,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镜语所表现的局部镜头代替了戏剧观看中的整体感。在剧院中,观众可以一动不动地盯着舞台,哪怕是随着舞台上人物的走动,视线有所游移,但是他的意识是整体的,而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观众必须自我组合镜语画面的局部使之有整体感、有总体形象。换句话说,在电视剧里,总体形象就在电视上

20、,而在电视机前,总体形象却不在电视机上,而是在观众的大脑中,在观众对各个局部镜语的缝接过程中完成。所以产生这样的不同,是因为在电视剧的镜语里,摄影机不可能一动不动地死拍而不跳蒙太奇舞蹈。一个镜头十秒钟一动不动,观众就会忍无可忍,除非这是一个风格化的镜头,像库布里克2001:漫游天空的开头那样,而此类风格化镜语,并非是电视剧的常道。镜头对时间的依赖,决定了电视剧的空间必须以时间为自己的支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场面调度既在空间中进行,更是在时间的刚性原则下实现。在电视剧中前半部分相当出色,战斗场面很多,从击溃坂田联队,痛歼山崎大队,意外歼灭日军军官团,反扫荡的悲壮,到全歼山本特攻队,都将英雄主义的色

21、彩,李云龙的智勇双全刻画得淋漓尽致,场面是非常具体的,里面硝烟弥漫的战场,我军战士为了获得战斗的最后胜利而进行了浴血奋战。李云龙团在一条公路打伏击,意外歼灭一个少将领军的大约180名日军军官的皇军观战团,这是小说中不曾有的。反扫荡的悲壮就不提了,冈村宁次的厉害的确让彭德怀深有体会,八路军在反扫荡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骑兵连的宁死不屈让人热泪横流,这是亮剑精神的生动体现。而在小说中这样的情节虽说也有过描写,但是没有详细的写这些战斗。只是描写李云龙在战争中运用了怎样的智慧打赢了这场战役,对战争场面悲壮是没有提及的。因为这毕竟在小说中只是描写李云龙的一个方面,电视剧情节在小说中所占的比例只有不到二分之

22、一。所以,小说作者是不可能把李云龙打过的精彩战役都描绘出来的。同时导演也更有精力设置剧情,把整部电视剧设计得十分巧妙,一波三折。比如李云龙在前面两集中出场时候,他已经从正面突围,但是为了救被落下的张大彪,愣是打了回去,让观众为了他捏了一把冷汗。所幸的是他还是凭着自己的勇气与智慧解救了张大彪。在担任独立团的团长时也是插曲不断,令观众目不暇接。这些都是在小说中没有介绍或很少说明的。在这样演绎之后,李云龙和他的部队所经历的那些战役就更加令人佩服和感动。(二)娱乐性的突破1、情境的设置丰富剧情,增加看点。在当今电子时代,电视凭借“反限性”3和画面直观性已然成为“图像霸权”中得霸权,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渠

23、道,电视剧更是发挥其“理解,生活参考和娱乐”的优势,力图把最大范围得观众带入五彩缤纷的形象世界。作为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编导多不愿意对原著进行太大的忠实,因为受众原著的把握往往影响对电视剧剧情的关注,不怕故事情节的曲折复杂,旁逸斜出繁华满树才有看头,收视率才有保障,编剧导演们对剧情的创造都由于此。在这部电视剧只是改编小说的前面部分,要拍成三十多集的电视剧为了剧情的完整必须在里面加入更多容量的东西。而如何添加成为电视剧的一个难题,所幸的是导演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经过他的一些改动使电视剧较小说更加丰富,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在第一集和第二集电视剧中,李云龙与坂田连队的战斗就是原著中没有的情节,在这两

24、集中李云龙一开始就展示自己作战的才能,以极少的兵力敢和坂田联队正面交锋。在兵力悬殊的条件下从坂田的包围下突围而且是正面突围,打掉了坂田联队并打死坂田。从这两集中我们不仅看到李云龙出色的军事才能;看到他对士兵那种不离不弃的感情,这也解释了他在战士心中有着极高威信的原因;看到李云龙对上级的命令置若罔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桀骜不驯的性格。电视剧以这种方式开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李式战斗英雄的形象,他后来的被处分下放到被服场也就让剧情的更加曲折与有趣。观众们发现原来李云龙还是这样一个风趣的人。而在小说中却没有这些情节,小说直接是以李家坡战役开始,寥寥几笔把李家坡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了,小说在这一部分

25、就显得有些单薄。2、调度场面,理清剧情。我们仔细研究电视剧,特别是那些优秀的电视剧,我们会发现它们对场面调度的用心非常良苦。优秀的场面调度总是表现出创造力与自由度,但是这样的创造力与自由度却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充分理解场面调度制约因素下的自由创造。所有的创造都是在制约下完成的,从本质上说,唯有制约才有创造,才有自由,没的认知,是电视剧场面调度的基础。人类的行动逻辑与认知逻辑是电视剧场面调度首要制约因素。电视剧和电视剧的场面调度不是表现整个人类的社会行动、生产行动,也不是科学实验或哲学思维的演示场所,它首先是一种艺术活动,因此,这里的行动与认知是从人类的最一般行动与认知上起步;同时,作为对人生

26、的一种洞照,它和其他的叙事艺术一样,是以个人的人生经历为主要内容,因此,电视剧的场面调度指的是个人或有限的群体的行动与认知,这里的场面调度要符合电视剧中人物的性格和个性特征。而与其他叙事艺术不同的是它的特殊镜语逻辑作者丰富剧情运用三国演义对正史所记事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方法把另一个人的事迹加在想要描写的人物的手法。比如在解放后处置犯生活作风错误的参谋的问题加在了导演想要表现的段鹏身上:话还是那样的话,处理的事依然是那样的事,但是像这样的运用就更有利于集中主题,合符观众们的接受心理。在电视剧中,李云龙在军事学院学习与原著比也有着较大的出入,在电视剧中李云龙、丁伟、孔捷他们三人是到军事学院报到是迟

27、到的,被罚打扫清洁。在这里三人又爆发了一些令人捧腹的事情,引起了学院学员的关注。而在小说中这些剧情是没有的,这只有他们三人捣蛋课堂的叙述,虽说也有幽默的氛围但却把李云龙作为一个高级军官的素质贬得十分的低,他们在课堂上除了会捣蛋还会做什么呢?电视剧看着虽说也有这些值得商讨的情节,但是对主人公的消减作用减轻了。电视剧在处理李云龙夫妇之间的矛盾时,巧妙运用了田雨的一个好友张白鹿作为第三者插足二人的世界,张白鹿崇拜着李云龙这样的英雄并对他发起了爱情攻击。在这里被田雨看作是缺点的全成了优点。这让田雨感到威胁,最后是以田雨的反省来换来二人重归于好。在小说中却是二人的相互谅解,仿佛是自然而然的的,有些令人模

28、糊的理解。而且他们矛盾最终化解是在自然灾害时期,这在电视剧中是根本无法表现的。像电视剧这样,更有利于观众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理解李云龙的人格的人格魅力!电视剧以波涛起伏的情节,刀光剑影的战争局面为我们生动的展示了在那样一个年代战士们的英勇与悲壮。二、对原著悲剧性、思想性的削减上述元素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思想性是通过人物的形象塑造、通过他们的遭遇以及人生选择呈现出来。电视剧导演通过这样一些手法使情节更加丰富,弥补小说在前面部分显得单薄的情况,对于观众的观看是不无益处的。总而言之,在电视剧亮剑与其小说文本中的这些差异导致电视剧赢得一大部分观众的好感,极高的电视收视率创造了05年央视新高。到目前

29、为止央视还没有哪个电视剧节目能赶上它。但是在小说的改编背后我们同时也听到一些责难的声音,都认为电视剧中只拍了小说的三分之一,没有很好的表现主人翁李云龙的性格。揭示当时自然灾害时期以及文革时期的残酷性,以李云龙,赵刚为代表的中共高级将领在这一时期都丧失自己的生命或是自由而家破人亡。电视剧是对小说主题的扭曲,因为小说是一个令人无法释怀的悲剧,而电视剧却是以李云龙等人的授勋完结,是一个合符中国传统心理的大团圆结局。这样的一个剧情虽说满足了传统中国人心理,但是却不符合小说的根本意义,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小说确实这样的一悲剧,一群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没有在战争中牺牲却

30、死在同胞的陷害中,这样的悲剧却在电视剧中没有得到体现。的确,电视剧很大程度上是消解了小说的悲剧性,剧情的思想性以及心理刻画方面等远远赶不上小说。(一)迎合观众的大团圆心理从而消减了原文悲剧性小说的悲剧性与现代化注重物质、技术层面相比,现代性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层面。随着新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的精神本体是否得到有效寄托和妥当安置了呢?答案经常是否定的。因此现代性常常表现为一种价值判断,一种对当下人类命运终极价值关怀的姿态。与其它揭露文革社会问题的小说相比,这部小说是以中共高级将领的经历作为材料。而电视剧与原著有着很大的差异。具体说来消减小说的悲剧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证:1、消减中间

31、一部分具有悲剧内容情节。电视剧不知道什么原因删去了李云龙与田雨结婚后归队后到福建进而组织参加金门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李云龙部伤亡惨重,并且以失败告终。这在李云龙所经历的任何一场战斗中都不曾有的,在此之前李云龙的所有战斗都是成功的,即使没有也在随后以一个漂亮的的反击战结尾。电视剧可以说是把李云龙树立成为一个常胜将军,几乎没有尝试过失败的苦难,但是这样似乎就不合符情理。在小说中李云龙受到了这次战争失败后的打击组建了特种部队,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才为这一批死难的战士报了仇。2、删减了小说的后面部分,演绎大团圆的喜剧结局。在原小说中,李云龙夫妇,赵刚夫妇以及丁伟、田墨轩等人都是以自己的毁灭来成全真理。特

32、别是在反右斗争、文革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许多人是没有理智可言的。但是在中国依然有这样一批人思索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他们有着自己的坚持,自己的看法,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再所不惜。的确,他们做到了,无论是那个有着一身傲骨的田墨轩还是那个对军事战斗敏感的丁伟亦或是对这支部队密切关注的赵刚,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生命的坚持。但是这些却没有在电视剧中表现出来,可能这是由于剧情也或是怕触及政治敏感话题。总之,这一部分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一团和气,只有满足观众愿意接受的大团圆结局。虽说观众是看着高兴了,但是悲剧所带给人们那种震撼心灵的效果却消失了。只有悲剧才能引起人们反省,也只有悲剧才能真正值得人们的关注。

33、电视剧这样的改编却有些让人觉得其中意义大大减弱。俗话说的好,只有悲剧才能换取人们的共鸣,才能让人有切肤之痛,值得人们深省。(二)思想性的削弱电视剧中较原著的不足还有其思想性远远没有小说那样的深刻,在电视剧中是以故事情节取胜,里面精彩的故事情节让观众目不暇接,可以说是紧紧扣住了观众的心弦。但是看完之后却没有给我们留下真正值得思考的东西,小说却不一样,在后面部分大多对中国现实的描写:田墨轩对中国制度的疑问,这在后来不久就得到了验证。田雨在研究俄国文学时对苏联的思考,这一部分在电视剧中也有,但仅仅是田雨学习俄国文学,而没有后面的思考。这只是电视剧中的一个插曲,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赵刚对于中国军队担忧这

34、在小说中看来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值得警醒。读罢之后留给我们更多是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而不是陶醉电视剧于那样大团圆结局的满足,满足之后却一无所获,远远达不到小说的思想高度,这不能不说是电视剧的一大败笔。其实无论文字作品还是影像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了一定的理念,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小说中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很好,但是电视剧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没多大的思想性。这样来说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作品的本身内涵。(三)人物内心的刻画不够细腻。改编后的电视剧,尽管也在深入探寻人性的主题,甚至在描写环境对人物动作方面有更为出色的表现,但是在对人物心理表现,尤其是人物自觉意识的体现方面都不如原著到位。本部

35、小说善于在细节和微妙的人性冲突中来刻画和表现人物心理,同时也更擅长对人的意识的多面性、多变性的琢磨和表现。陈思和说过“极善捕捉人物身心微妙感受的,在生存景象的透视中融入深邃的人性力量,并在人物的活动与心理中设置种种精确传神而又富有种种必然的多义隐喻”。4在亮剑中,都梁娴熟地运用心理描艺术,将女主人公塑造成一位有着自身独特感受与个性追求的知识女性,而在电影中田雨的“个性追求”并未得到很好的展现。而冯楠的爱情更是比小说精彩,这是也是文本比改编后的电视剧更成功的,是二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也就是俗称的一见钟情,心理刻画之详细在全书中是值得注意的一处。但是在电视剧中只是深情对望一眼,完全没有小说所描绘的那

36、样的表面平静内心无比震撼。小说中这样的心理描写也用到田雨对待李云龙身上,作为一个受着中世纪骑士思想影响的女人,田雨内心世界是无比丰富的。在田雨心中完成了对李云龙的不满,愤怒几乎使他们的婚姻陷入了崩溃,而对李云龙的理解也是在心理描绘的完成的。这些都无法在电视剧中完成,在电视剧中只能通过第三者张白鹿的插足来进行,田雨内心的挣扎我们无从得知。在剧情上,电视剧在一部分也有着很大的变动,比如说李云龙归队时所遭遇到的土匪,他再一次凭着自己的胆量和智慧赢得漂亮的胜利,这在电视剧中是没有的。而李云龙的军事论文也是关于特种部队的而不是如电视剧的的岛屿作战,丁伟的论文则是思考来自苏联的威胁,这在当时都是引起的高级

37、将领的震动。这些在电视剧中都不能看出来,论文这一场景寥寥几笔带过,没有多大实质内容。电视剧的这样一些缺陷引起了小说爱好者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批判这是对小说的粗制乱造,对历史真实掩盖。结语坦率的说最令人遗憾的是,出于某种我们可以理解的原因将小说最精彩的部分腰斩,使剧中人物的命运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现。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从文字到影像,从不动的抽象到活动的具象,这个复杂的过程的重心很大程度上是偏重于文学原著的,从文字到影像这个不动到动的转变,文学通过活动的影像达到更加理想化,更加高尚化,更加契合人们美好的心愿。通过了一个个具体的银屏形象,使得没有真正经历战争的观众对胜利解放的历史更加了

38、解,对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更加的钦佩,被战争中广大解放军指战员舍生取义的胸怀和舍我其谁的豪气所感染,使得观众在观看完这些作品之后得到了精神和心灵的升华和纯净,达到另一种更高远的境界。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表达填补了观众想象的空白,实化了观众的想象空间,产生了一个个经典的银幕形象。5电视剧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当然不能局限对原著的绝对忠实,接受美学认为“文本的真实存在于时间的序列中,存在于接受者先在结构中不断演化中”6尽管一剧遵循了这一改编规律,但是”时间序列的真实”是基于理性分析原著和当下大众审美趣味的真正了解得基础之上。尤其是对名著的改编,应该是对大众趣味的引导而非迎合。总之,小说亮

39、剑和电视剧亮剑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电视剧导演对亮剑精神底蕴的准确把握,众多演技派明星对人物尴尬状态的完美诠释,把都梁文字的幽默、机灵、感伤完全转为活生生的人物群像,令人不胜唏嘘。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竟有重读原著的强烈感受,又有读原著时所体会不到的“眼见为实”的惊喜。参考文献1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2高卫红,从小说文本到影像世界论改编理念中的互动与整合电影评介J,2006年第9期67页.3 胡辛,电视剧与小说缘分更深兼谈的改编南昌大学学报J,1998年第1期56页.4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版,58页.5 邵泉、

40、闻静,动与不动之间图解纸背之韵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安徽文学J,2 0 0 9年第5期,第45页.6 周安华,现当代影视批评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7邵茹.围城电视剧与小说之比较电影评价J,贵州:1996(2):53-54.8田京霭.池莉小说相关电视剧与原作之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40-443.9郑建中.电视剧叙事的通俗性与理性研究与交流J,2006(7):72.10俄日丹著.影片的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71.11吴素玲.王扶林电视剧导演艺术论M.团结出版社,1997:62.12高卫红.互动与超越中国电视剧改编理

41、念探析电视研究M.2009(3):70.13周文婷.论“红色经典”和另类“戏仿”影视改编中的得与失艺术殿堂J.安徽文学,2008(9):128-129.14周全星.亮剑革命战争历史的民间话语言说-电影评价J.2004(4):60-61.15李小婧.把“通俗”引入军事文学论亮剑的畅销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4).56.16张文诺.独特的战争美学论亮剑的战争描写艺术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0):28-30.17都梁.亮剑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 1.致谢这次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红兵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

42、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张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几个月来,张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民族班各位同学,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英语系的曾彬玉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