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完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机制 (2).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7151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完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机制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完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机制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完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机制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完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机制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完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机制 (2).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论文:完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摘要】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银行经营所面对的三项主要风险。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操作风险的分析,指出当前操作风险防控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操作风险长效机制的策略。【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授信授信业务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基础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益、利润来源之一,对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是保障银行资产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控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将风险控制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如何降低信用风险这一方面上,却忽略了授信业务

2、操作风险的重要性。现实中,一旦出现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的耦合,所造成的信贷资产损失远大于纯粹的信用风险。因此,加强授信业务领域的操作风险防范,对于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损失,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无疑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通常遵循业务受理、调查评价、业务审批、贷款发放及贷后管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可以分为若干个操作步骤。授信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可以发生操作风险,故具有全流程风险的特点。业务受理这一阶段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是,银行受理了不符合授信条件的客户的业务申请,或接受了无担保资格或担保效力的担保人(物)的担保。调查评价环

3、节的操作风险主要因以下原因形成,第一,调查评价人员未深入实地调查,或虽进行了实地调查,但调查流于形式,其调查评价的结论主要来自客户单方面的业务介绍,致使调查评价失实。第二,银行所提供的调查评价方法和程序不科学,调查评价人员因遵循了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却无法准确揭示客户、业务担保风险。最后,调查评价人员经业务调查虽发现了风险,但受申请人的利益诱导,违反职业道德,违规甚至违法出具不实的评价报告。业务审批环节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审批人受申请人或经办机构业务人员的利益诱导,对不应办理的授信业务给予同意的审批意见;审批人因过于谨慎而对可以办理的授信业务进行了否决,而使银行丧失了业务机会;因审批效率过低而致

4、使优质客户流失。贷款发放环节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未经审批发放贷款;虽经审批,但对带审批条件的贷款未落实条件就发放贷款;所签订合同存在瑕疵,导致法律风险产生;应登记的抵(质)物未经登记就发放贷款,或贷款发放早于抵(质)物登记。贷后管理环节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贷后检查人员因主观过失或故意未按规定要求实施贷后检查,致使未能及时揭示或报告贷后发生的信贷风险,从而使信贷资产产生损失或使损失扩大 ;对诉讼时效丧失、抵(质)物灭失、信贷法律性文件毁损及灭失等原因造成的信贷资产损失存在主观过错或故意;对可以回收的不良贷款未尽回收责任而使损失扩大;违规实施减免息或呆账核销,使银行利益受损。二、完善我国商业银

5、行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对策银行信贷文化的培育是甚础。大量研究表明,在引进同样的信贷系统、评级模型时,不同银行使用的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原因在于不同银行间信贷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稳健发展,培育积极键康的信贷文化无疑至关重要。应当看到,文化的积累需要长期持久的努力,积极健康的信贷文化建设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目前商业银行信贷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将在一定时期、范围内存在,良好的信贷文化建设将面临着长期积累的陋习的挑战。贷后管理之所以成为授信管理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那就是重贷轻管、重进入轻退出思想普遍存在。事实上,贷款属于资金使用权的让渡行为,贷款发放和安全收回贷

6、款本息共同构筑了实现贷款收益的基础,二者不可偏废,缺乏安全收贷保障的信贷投放,其收益是令人质疑的。因此,应从这一角度来认识贷款准入与退出决策的关系,它们的有机统一才完成了信贷资金的一轮商业循环。由此我们看到,贷前营销调查和贷后理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能厚此薄彼。积极健康信贷文化的构建,应贯穿于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的整个过程。利用股份制改造这一契机,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结合战略目标实施、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流程整合、信息系统改造和队伍建设,不断将信贷经营管理的新理念和新工具等渗透到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确保每个信贷人员都将良好的风险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自觉地融入到对每笔信贷业务的经营和管理

7、中。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信贷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信贷文化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质量,同时,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水平也将对信贷文化建设形成制约或推动,因此,在构建良好信贷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转换经营机制是关键。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的成因反映出银行经营机制不健全的弊端,因此,要加强授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根本出路在于转换经营机制。彻底转换经营机制,要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人手。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确保银行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制度安排,它是银行良好运作和科学管理的根源和基础,是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的

8、制度保障。第一,要完善董事会治理,建设一个健康负责的董事会,这也是西方公司治理的核心。第二,制定科学、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根据变化的形势对有关战略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并确保战略规划实施。第三,加强资本约束机制建设,建设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约束和价值创造引导的双重机制,促进信贷资源和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化盈利模式。第四,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第五,进一步完善授信决策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调整授信审批方式,实现授信审批的集中化、专业化和扁平化。取消按照行政级别授权管理体制,尝试建立专业审批人制度。改进授信评审委员会,实施评审委员资格认定制度。此外,还要加强监督制约等机制的

9、建设。集中管理、专业管理、科学管理是授信管理的必然趁势。全球各银行主流的信贷管理架构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分称管理型和集中管理型。在分散管理型中,把风险控制的责任和权力,都直接下放到各分支机构,完全依赖于分支机构本身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进行控制,在这种模式下,大量的风险都来自于分支机构,这是分散管理的弊病。集中管理型则把风险控制的责任和权力上收,风险管理比较有效,发生不良贷款的概率远远小于分散管理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金融风波后,美国银行逐渐由分散管理型向集中管理型转变,风险控制权力集中到总部,分支机构审批权限很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处在分散管理型和集中管理型之间。为此,应以现有架构为基础

10、,兼顾“先进性”与“现实性”原则,逐步向集中管理型靠拢。前面对授信业务操作风险分析中所暴露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分散管理造成的。商业银行四级经营、四级管理模式,规划、营销、决策都处于分散状态,加上对分支机构的监督、检查和后评价不到位,产生一系列问题,这是授信业务操作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要实现高水平的集中管理,必须要以高水准的专业化、科学化管理为基础。这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以统一规范的流程为基础实现业务全集中处理,结合深度的数据分析和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推动资本约束风险资产管理,加强行业、地区风险限额管理,开展分客户、分产品、分部门核算,提升量化管理水平;推动客户经理制、产品经理制、风险经理制

11、、专职评委制及专业问责审批人制,以人才的专业化及相应的组织整合作为集中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队伍建设是根本保障。要对授信业务的战略规划、业务拓展和风险状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管理层信贷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还应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处理问题的经验与技巧。授信业务操作风险形成的主观因素的大面积存在,反映出银行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级管理层素质需要提高。部分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绩效观,缺乏市场洞察力和风险能力,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二是员工队伍不能适应需要。部分授信从业人员基础知识匮乏、

12、从业年限偏短,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弱;受管理信息系统落后及职能扩张的双重影响,授信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从业人员数量偏紧。要改进授信业务管理,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改变上述种种不足,锻造素质过硬的从业队伍。一是加强管理层建设。合理调配和选拔基层行的管理层,使之具备深邃的战略眼光、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和高超的风险管理水平,具备正确的银行效益观、个人价值观和权力观。二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培养和吸收复合型人才;加强从业人员资格准入退出管理;将队伍建设与激励约束机制和信贷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严谨自律的员工队伍。参考文献:1 孙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模式及防范策略研究J.财贸经济;2 陈晨曦.商业银行对公授信业务操作风险控制 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3 阴慧芳.新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4 张九华.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金融会计,5 崔成彬.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J.经济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