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71566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试论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试论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试论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试论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试论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推进和田地区“双语”教学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本文介绍了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和原因,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由此得出一些和田地区“双语”教学的启示。关键词:和田地区;“双语”教学现状;建议和对策“Bilingual”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of hetia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Abstract: promote education is both hotan bilingual the necessity of historical dev

2、elopment and reality of urgent ne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hotan status and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six asp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thus some hetian bilingu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Key words: hetian; Bilingual educatio

3、n 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里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教学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和田地区相比较全疆其他地区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和田地区这样一个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地区,要想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进一步发展,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教学行政部门非常重视民族教学,加大对教学的资金投入,积极落实“双语”政策,并把“民汉兼通”作为“双语”教学的基本方针,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学。一

4、、 和田地区“双语”教学现状和田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6%以上,且大部分人口在农村,没有汉语使用的环境,和田地区的“双语”教学相对其他地区来说起步晚、发展慢,并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双语”教学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亟待解决。但随着国家对和田地区教学的大力扶持和内地对口援和的大力援助,和田地区的“双语”教学状况会得很大改善的。(一) 学校教学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18所,在校学生388785名。其中:普通高中15所,264个班,学生111119名;初中133所,2549个班,学生10

5、6069名;小学669所,6378个班,学生207249名;幼儿园89所(城市幼儿园9所,县镇12所,农村幼儿园68所),1435个班,在园幼儿48365名;中职学校12所(职业高中8所,中专4所),在校学生15983名。教职工24554名,其中专任教师22031名。中学教职工10394名,其中专任教师9455名(其中初级中学专任教师8603名,普通高中专任教师852名);小学教职工13105名,其中专任教师11813名;幼儿园教职工421名,其中专任教师260名;中职学校教职工633名(其中职业高中教职工315名,中专学校教职工318名),其中专任教师503名(其中职业高中专任教师252名,

6、中专学校专任教师251名)。其中,全地区中小学“双语”班共有1766个,在校生66278名,占19.4%。其中小学“双语”班1303个,在校生47608名;初中“双语”班420个,在校生16769名;高中“双语”班43个,在校生1901名;学前“双语”班1815个,在园幼儿45746名。在中小学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近6000人,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3605名,其中:小学“双语”教师1830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13.96%;高、初中“双语”教师1775人,占中学教师总数的17%;学前“双语”教师1091人。(二) 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对和田地区的教育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使

7、各个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内地省市对口援和教育工作的部署和开展,极大地发展和促进了和田地区的教育事业。例如和田市的浙江中学和嘉兴幼儿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位于和田市阿恰路的嘉兴幼儿园,这座幼儿园建筑面积达5086平方米,总投资650万元,每个宿舍内,卫生间的马桶、洗手池都采用的是高档瓷器,活动室、教室和食堂等各个配套设施都比较先进。一共18个教学班,700多名幼儿可以在这里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如此先进的设施和规模,在和田地区教育史上开了先河。还有由浙江省援建的浙江中学是一所投入1800万元的学校,可以吸纳整个和田或南疆地区3000多名孩子,将成为南疆最大的一所寄宿双语学校。据了

8、解,目前浙江省已先后援建投入了4000多万元,用于改善和田市教育设施和培养师资力量。和田市一点点的变化也正说明了我们在一点点的进步,改变着以前教育事业的面貌。二、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和田地区教学工作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双语”教学工作中海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亟待解决。(一) 和田地区“双语”教学起步晚、程度低、发展不平衡,矛盾较为突出 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和田地区的“双语”教学力度不断加大,和田地区城乡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也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学习汉语普通话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当前,和田地区的“双语”教学

9、硬件不差,差的是软件,即“双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落后于“双语”教学的工作需求,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双语”师资力量最为短缺。现有教师经过培训,能用汉语授课的教师仅占全部教师的21.3%。“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双语”教学事业跨越式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这就决定着和田地区“双语”教学普及速度较慢而且成效不大,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程度严重不平衡。例如说新疆自1985年起中小学中开始实行“民汉兼通”的模式,从1992年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而和田地区于2001年才开始试办实验班,较偏远的广大农村最近几年才开始办实验班。这严重影响了和田地区“双语”教学的

10、发展。矛盾较为突出。(二) “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且整体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缺乏“双语”教学的优秀师资是目前和田地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长期以来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师资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了为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虽然针对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情况,近年来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为适应市场需求培养了大批 “双语”人才,但这批具备专业知识的“双语”人才真正走向“双语”教学第一线的人数较少,这与“双语”教学师资缺乏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究其原因主要有:“双语”教学师资地位低,待遇较差,对人才缺乏现实的吸引力;“双语”教学

11、用人机制不健全,使其不能发挥自己的真正价值。这种情况成为制约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另外一方面,现有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中小学中教师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数很少,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和田地区各个学校中,实行“双语”教学很重要,要实现“双语”教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和田地区,“民汉兼通”型的教师十分缺少,大部分民族老师对汉语不是很精通,只会一些简单汉语表达。在职的汉族老师也只会一些日常用语,不能很好地实现“双语”教学,相互交流沟通,所以实现“双语”教学还需一定时间发展。 还有一部分教师对工作不负责,态度不认真,缺乏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甚至有些教师不思进取,乐于安逸生活,不能

12、获得新知识充实自己以致专业水平不断下降,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教师队伍有待加强。(三) 在教学管理方面,水平不高;现有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和田地区教学管理方面,行政领导结构偏重,管理模式跟不上发展要求,在学校现任领导中有教学经历的领导较少,尤其缺乏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一线专业性很强的人员较少。校长队伍中管理水平偏低,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现象普遍存在,加上有些校领导自身汉语水平就不过关,教学管理信息量摄入量少,不能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进行教学管理,严重影响了教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些学校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构成体系,对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把关不严,没

13、有明确的赏罚机制,这样易于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存在着现有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很多学校物理、化学仪器在实验室封存,地图册、地球仪等材料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室,教室里的电视束之高阁,落满灰尘,学校中配备的远程教学系统大部分都没有使用,设备闲置在学校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它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起着其他教学手段都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严重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四) 教学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学

14、校领导、家长和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要性领导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和田地区“双语”教学事业能否顺利发展,他们的号召动员、实际参与以及检查督促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某些教学部门的领导和基层学校领导还没有从提高民族素质、保持安定团结局面的战略高度认识到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有的学校只满足于开设汉语课,而很少在如何开好汉语课上下功夫,不愿深入实际,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不能为汉语教学排忧解难。学生不能来正常上课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长不愿让孩子来学习,而愿意让孩子从事农活或其他的活动。家长的直接干预使得部分学生不能正常来上课,家长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认为

15、上学没多大用,学会认字会算数就行。上学耽误时间,不去学校也照样可以生存。在农村农活较多,又缺少劳力,家长便有了:先劳动有空再去学习的想法。在内地或新疆部分地区里家长会很支持鼓励学生来上学,甚至有些家长会打着学生去上课把他交给老师任由老师处置。但在这里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老师会经常去家里做家长工作,让孩子来上课。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学校教学工作,学校领导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针对这一事实学校经常开会研究,最终决定不定期的进行家访,班主任负责到人,每户学生家里都要去,去宣传教学的重要性,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上学对孩子及家长的好处,要让学生尽快来上课。在几个月内我们发现老师们集体深入农村去做家访很频繁

16、。有些学生家在很远的地方,有些老师很晚才能搭坐老乡们的车子回校。学生们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学习不够重视。对学习的热情不高,虽然每个班级都有几位同学特别喜欢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喜欢问问题,学习汉语及其他知识,但大部分学生都不认真的去学习。普遍存在学生出勤率低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第一节课出勤率较低在4050,逐渐升高到三四节课时达到最高甚至全勤出勤率在95100,下午又开始逐渐递减第五节课出勤率在9085。于是这里出现了第一节课上体育的奇怪现象,主课一般都安排在后面。1 这里出勤率能达到这一水平还要归功于当地政府所采取的特殊手段,在以前学校出勤率低,一直提不上来,当地政府便采取

17、将学生出勤率和村里干部的功绩、工资挂钩,每天由他们负责学生到校,否则后果由干部负责。干部和学校共同监督清查学生的入校率达不到标准的会直接给予当地干部和学生家长经济惩罚。在这样一个特殊地区,这样一个特殊情况这种特殊办法会很有效起到很大作用,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这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三、 对和田地区教学滞后问题原因的分析 双语教学是一项涉及百姓,关乎全局,影响未来的基础性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文明发育的程度。所以我们应大力发展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和田地区双语教学也是其中重要环节。和田地区少数民族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8、一) 历史的原因 和田地区历史悠久,古称于阗国,是古丝绸之路南段的重镇。清王朝统一西域后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使汉文化与西域各民族文化之间出现了整合的态势,也为近代以后新疆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首先是清政府在和田等地建立统治机构,任命、册封各级地方官员,使中央政治制度及各项政令得以实施,这是文化制度得以贯彻的保证。其次是清政府在新疆屯田(包括军屯、民屯、遣屯等),致力于发展生产,形成多民族杂居,这是文化上相互吸纳、融合的前提。处在新疆边缘的和田地区建郡县后,汉文化也随清军的驻扎和汉族移民的到来,给充满伊斯兰突厥文化色彩的和田带来了中原文化之风。但是由于和田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语言

19、文字殊异,以至于满汉官员和维民之间沟通困难,“上令不能下传,下情不能上达”,政令难于推行,也使得内地先进的文化教育在和田地区无法交流传播,严重滞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 自然及地理条件的原因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最南端,南依昆仑山与藏北高原相连,北部的大部分面积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邻,西南与印度、巴基斯坦接壤,是古丝绸之路南路上的重镇。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国土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的15%,绿洲面积97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74万亩,占绿洲面积的17.95%,人均耕地1.62 亩。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人们的主要生

20、活来源只能靠在绿洲上种植一些农作物和放牧为生。由于绿洲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使得水资源短缺和土地沙漠化的情况不断加剧,难以满足快速增长人口的生存需要。在这种贫困、人口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使和田地区成为新疆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自然条件的恶劣极大地阻碍了和田地区教育的发展。(三) 经济的原因 和田地区是以农业为主体经济的地区,经济非常落后,相对其他地区来说,如煤炭、电力、机械、制造、建材、能源大型企业较少,主要是以棉纱、丝绸、果酒、果脯和玉雕制品为主。而且经济是建立在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的,生态环境恶劣,经济欠交通闭塞,人口流动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更少。广大的农村基本上

21、仍处在封半状态中。因为与外界的物质与文化交流有限,人们习惯按传统的方式在相对贫困的地理环境中谋生。由于对地理环境开发的技术手段与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当地人产生了环境贫乏条件下的“贫困文化心理”。具体表现为:乐天安命,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缺乏商品意识,不注重积累与扩大再生产,即使有了一些剩余产品和资金,也大多用于家庭日常消费和传统的礼尚往来,还有一部分用于宗教活动的消费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贫困生态环境下产生一种相对贫困的文化心理,贫困的文化心理使人们的生活进一步贫困。在和田地区调查中发现,一些维吾尔族农民家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商业、餐饮业、运输业、修理业、加工业等,有

22、了一定的收入,盖起了新房,但却不愿意为子女交纳微不足道的学杂费和书本费。贫困文化下产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也是制约和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落后所造成的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足和封闭落后的教育观念是制约和田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素。四、 针对和田“双语”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汉语教学的授课质量,以及如何促进民族学生真正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为了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和田地区的“双语”质量,下面笔者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一) 教学部门应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学的意义,加强和完善“双语”教学研究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做好“双语”教学工作的关

23、键。加强对和田地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领导和调控能力,切实加强对汉语教学工作的领导是振兴汉语教学工作的关键。和田地区应该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 “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 同时还应该加强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新途径,为“双语”教学积累经验做好理论基础。随着和田地区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双语”教学越来越重要。1987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提出:“要把加强和改革民族学校汉语教学工作作为发展民主教学,提高民族素质,开发振兴新疆的一项战略措施

24、来抓。”这是自治区第一次把“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战略层次来认识。1992年自治区召开了第二届民主语言工作会议,提出了“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的理念。200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学决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2001年到2010年期间改进和加强 “双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继续巩固少数民族母语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汉语教学在初、中等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在中、高等教学阶段的主导地位。力争使汉语教学在各级各类教学中有较大发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区普遍从小学三年纪起开设汉语课。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我们更应该做好理论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指导

25、各地区进行“双语”教学实验活动。各地州所面临的情况不同,我们也应尝试与新形式的结合,不断增加理论研究成果,从不同途径达到“双语”教学目标推进民族地区教学事业的发展。(二) 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相对稳定的“民汉兼通”型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当学生进入校门后,决定他们教学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不是他们的民族归属、父母的收入以及家庭的背景等,而是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尤其在和田地区这样严重缺乏合格“双语”教师的地区尤为显得重要。针对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理科成绩偏低和汉语水平不高的现状,应有组织的加强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尽快提高其水平。同时应积极利用

26、好新疆各高校去和田地区的实习支教学生充实到教学一线缓解教学压力,选派其当地老师赴新疆各高校培训。也可以选派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的优秀汉族教师进入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中小学校,帮助、辅导或直接担任教学。各少数民族中小学也应制定教师的汉语水平达标校内计划,激励自学,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同时也应积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尤其是偏远乡村地区中小学的教师应加大福利补贴,留住人才。只有专业性的人才,才能真正提高基础教学的水平,能真正适应教学需要,改变先前教师汉语水平不高,不够专业的现状,给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注入生机,给渴望得到知识的孩子们带去希望。(三) 教学部门和各级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循序

27、渐进教学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双语”教学,从实际出发,“双语”教学推进的速度、层次、规模和范围应服从于质量、效果、环境和条件,切不可盲目跟从,同时也要防止消极等待,不思进取。尤其在边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师生集中的学校要防止不顾条件、不考虑学校教学的连续性而一哄而上,将“双语”教学做成面子活。我认为应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多种模式并存并进。目前,中小学推进“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模式一是从小学一年级或三年级起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汉语课,其余课程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模式二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理科课程用汉语授课,其余课程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模式三是全部课程

28、用汉语授课,同时加授少数民族语文。这三种模式目前在和田均存在,在短时间内应根据情况允许存在,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但同时又要根据形势发展尽快统一标准,整体推进。(四)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关心每一名学生 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都是具有个性的鲜活个体,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甚至有时都没有考虑过学生得到了什么?我们又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我们要去关注学生的个人价值和自尊心,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坚决抛弃那些随意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旧行为的发生。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求得真知。让所有的学生都

29、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质,获得最大进步。(五)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富有地方特色的双语教材建设 目前维吾尔中小学“维汉”双语教育教材编制和使用上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在很大程度上受全国统一模式的影响而缺乏特色;二是严重缺乏适合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心理特点的双语教材,主要是对民族文化方面的内容体现不足;三是缺乏有效的维汉对照教材和双语参考资料。 教材问题是双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依照跨文化教育课程的理念,少数民族地区的教材建设应该考虑到以下原则,主要有:多民族的观念应该渗透到全部的教学环境中;课程应该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风格;课程应该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课程应该

30、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特征等等。双语教材首先应有针对性,即要有明确的使用对象;其次要有科学性,既要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符合教师教授语言的原则;第三要具有实践性,即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和练习,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第四要富有趣味性。趣味性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地位,保持其持久的学习兴趣。第五是双语教材的编写既不能照搬一般汉语学校的汉语教材,也不能套用其它民族地区的有关教材,要注意因地制宜,编写突出民族特点、地区特点、时代特点的双语教材。根据以上双语教教材建设的原则,新疆维吾尔中小学双语教育教材编制上除了坚持教材内容的科

31、学性、趣味性、层次性等原则外,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在对象文化心理背景上的特殊性。针对双语教育教材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计特点及生活背景相脱离的现状及其他存在问题,笔者建议在和田地区双语教材的建设和使用上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开发和使用双语教材时应当充分重视教学对象的文化背景。 不要将语言教育看成是简单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每门语言背后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田地区中小学双语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应该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贫困地区的特殊生机方式,不然,农村地区的学生不能理解体现现代化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的教材内容,会影响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第二、立足当地资源和文化特色,加强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辅助性

32、校本双语教材。 目前,和田等南疆贫困地区大部分农村学校的课程开发主要依赖于国家统一的课程资源,而学校自身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课程资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国家统一管理课程的最大缺陷在于很难全面兼顾不同地域的时态动向、民族习俗、学校背景、学生身心素质结构等方面因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以利用本土资源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重任的和田地区校本课程,要充分整合、凸现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例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景观。双语教育作为民族教育的特殊形式,更应该体现课程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农村学校学生入学的吸引力,把农村学校双语教育发展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基地。第三、编制有

33、地方特色的维汉对照教材、双语阅读图书和双语参考资料双语教材。 这类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为学生掌握教科书上难以理解的内容提供方便,因此它更应该体现和接近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背景。基于这个原则编制的双语教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双文化水平,不会使学生的维语水平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易于学生自学,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压力,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六) 结合地区当前教学工作实际和教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切实利用好新一轮对口援和教学事业计划 对口援和教学工作是中央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和田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4、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应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和自治区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快解决学前幼儿和中小学“双语”教师短缺等问题,2012年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学,2015年基本普及 “双语”教学,2020年使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要加大对口支援教师特别是“双语”教师培训力度。为解决“双语”教师短缺,汉语水平偏低,教学能力较差等问题,稳步推进“双语”教学又好又快发展,应计划对全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汉语强化培训,分周期、分批次送往和田地区、自治区和内地分别进行培训,强化“双语”教学

35、能力。其次自治区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应该加强“双语”教师的培养,提高“双语”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和田地区输送大量合格的“双语”师资,此外,建立以师范类为主的大中专院校学生赴和田地区基层学校实习支教制度,也是缓解基层学前和中小学“双语”师资短缺的一个有效的办法。然后实施北京市、天津市和安徽省和田高中班招生计划。目前,和田地区每年大约有初中毕业生40000余名,但是每年到內高班就读的学生只有55余名,为进一步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满足和田地区各族人民送子女接受良好教学的愿望,培养更多的民汉兼通人才,应加大內高班的招生规模,满足“双语”教学发展的需要。结语: 开展“双语”教学,是发展民族智力的

36、需要,是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21世纪发展的需要。尽管在推进“双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中会面临种种的困难。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教学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也为和田地区教学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田地区的教学工作正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虽然取得一些可喜成果,但仍需大力去发展。和田地区教学理论研究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缩小与内地部分城市的差距。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着力去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新疆和田地区教学事业迈向新的台阶。注释 参考文献:1 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37、从田野调查视角考察;作者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 中文图书分类号G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78(2009)01-0102-06 P22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现状研究 张敬仪 文章编号1005-3115(2004)02-0133-04 P23 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张建仁文章编号1009-1548(2009)03-0001-07 P54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综述王阿舒孟凡丽中文图书分类号G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78(2006)02-0022-05致 谢 非常感谢 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我精心的指导,及在写作中给予的其他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给我提供多方面的便利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