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的探讨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7303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的探讨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的探讨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的探讨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的探讨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的探讨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的探讨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的探讨 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的探讨 院 别 体 育 学 院 专 业 体 育 教 育 班 级 2009 级 1B 班 姓 名 学 号 20090841171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 目 录摘要11 前言22 影响教学踏跳准确性的因素22.1 技术方式22.1.1 忽视起跑步的练习22.1.2 助跑的起动方式22.1.3 助跑节奏紊乱22.1.4 助跑距离不准32.1.5 目测能力32.2 心理因素32.3 全程助跑练习少32.4 教师反馈不及时32.5 环境因素43 提高跳远踏跳准确性的方法43.1 熟练掌握技术及训练方法43.1.1 掌握正确的助跑技

2、术,建立节奏感43.1.2 助跑的长度43.1.3 培养目测能力43.1.4 助跑的训练方法53.1.5 起跳的训练方法和要求53.2 心理训练63.2.1 注意力集中训练63.2.2 意志训练63.2.3 培养运动员感知的准确性63.2.4 帮助运动员树立必胜的信心73.3 跳远助跑及起跳训练中的几个注意事项74 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摘要在中小学的跳远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助跑踏跳准确性的练习和方法指导, 从而导致学生因踏跳不准确或因学生过多犯规而在中学生跳远比赛、达标、高考考试中成绩不好以致影响学习的热情或者前途,本文设计了提高助跑踏跳准确性的教学实验方法和

3、心理训练方法,分析探讨了加强跳远助跑教学措施对跳远助跑踏跳准确性的影响,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关键词:踏跳、准确性、助跑、心理因素、节奏感The P.E educa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LI jie(Class 1 Grade 2009 PE Department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of Neijiang Sichuan 641112)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long jump teaching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4、 will easily ignore the practice and method guidance for the accurancy of running jumping ,which leads to students poor grades in the exam of competition ,standard-reaching,entrance examination because of their inaccurancy and violation.And, most possibly,students will lose their interesting in lear

5、ning.Thus,their future will be influenced .This paper aims at some method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mental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ncy in running jumping ,and analyzing these methods influence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Key words:hopping step ;accurancy;ru

6、n-up;psychological factors;rhythm sensation 1 前言 在中小学的跳远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到教学时数的限制, 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助跑踏跳准确性的练习和方法指导, 从而导致学生因踏跳不准确或因学生过多犯规而在中学生跳远比赛、达标、高考考试中成绩不好以致影响学习的热情或者前途, 本文设计了提高助跑踏跳准确性的教学实验方法, 分析探讨了加强跳远助跑教学措施对跳远助跑踏跳准确性的影响, 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2 影响教学踏跳准确性的因素 助跑踏跳的准确性,实际就是指助跑的准确性。只要有了助跑的准确性,就会带来踏跳的准确性,所以两者是统一的。造成跳远助跑踏跳不准

7、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 技术方式2.1.1 忽视起跑步的练习 跳远助跑起动的头23步的长短是确定踏跳准确性关键的前几步,最关键的是怕起动步中第一步的不稳定,而所谓起动步第一步不稳定即起动时, 蹬地不充分, 摆动腿大腿上抬时高时低, 导致落地步长时大时小,什么是正确的起动步呢, 就是助跑第一步应当充分地蹬出去, 而不是随便的跑出去。2.1.2 助跑的起动方式助跑的起动姿势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助跑的起动姿势有三种: 一种是从静止状态开始,一般大家所采用的是两腿微屈,两足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和另外一种两腿前后分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半蹲式”的特点是加速有力,前三步的步幅和

8、速度变化较小,且步长变化不大比较稳定,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但所不足的是,“半蹲式”起动时运动员肌肉比较紧张, 而且达到最大速度需要的加速距离相对较长,助跑的距离也相对较长,因而消耗的能量也相对多一些,容易造成助跑的技术动作变形,从而影响助跑的节奏性和踏跳的准确性。第三种助跑的起动方式是用走步或者是用走跳步结合踩上第一标志点,从行进间开始的起动即“走动式”。“走动式”助跑的特点是加速自然,助跑的节奏感较强,且自我感觉放松,加速的距离相对较短,容易发挥速度,能量消耗也相对较少一些。但由于是动态,每次踩上标志的位置和速度不易控制,对准确踏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长期反复练习才能奏效。由于“走动式

9、” 容易发挥速度,多数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喜欢采用走动式的起动方法。2.1.3 助跑节奏紊乱 跳远助跑的全程较长,因此必须科学地制定出每一段落的助跑节奏(跑速分配)。起动后的加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加速,一种是逐渐加速。“积极加速方式是从助跑一开始就跑得很积极, 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频率上”2。这种方法能迅速获得较快的速度,助跑距离较短。其特点是,开始跑出就能积极加速,步频和步长的变化稳定,最后几步是靠惯性向前跑进,上板时注意力集中,踏板的准确性较高。逐渐加速的方式与一般加速相似,“逐渐加速方式一般是在逐渐加大步长或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2。它的加速时间较长,助跑距离较长,此法平稳而省力

10、。但对步频、步长的变化不易掌握,特别是最后几步一直处于积极加速中,踏板的准确性较差。2.1.4 助跑距离不准 跳远助跑距离的长短,应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技术特点而定。助跑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速度的发挥与利用。助跑距离过长,维持全程快速助跑比较困难,准确性也越差。助跑距离过短踏板准确性高,但不易发挥最快速度,也会影响跳远成绩,所以每名中小学生都应当选择既要使踏板准确性高,又要使助跑速度大的适宜助跑距离。“对训练程度不高的中小学生来说,助跑的距离一般在1018步为好,等练到一定的水平,距离可以加长,但最多18步就可以了”3。随着训练能力的不断提高, 助跑的距离还可逐渐增加,直到在规则允许的助跑距

11、离内找到最佳距离为止。2.1.5 目测能力目测能力的高低,对于踏板的准确性也有很大影响,准确的踏跳,往往是在最后一步或两步,靠运动员的目测能力进行积极性调整来实现的。运动员的目测能力好,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保证比赛的成功。 2.2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优秀的跳远运动员除具有敢跳的心理素质外, 对自己的助跑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 掌握准确步点要有坚定的信心。出现踏板不准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害怕犯规, 最后几步拉大步或捣小步:(2)助跑时眼睛盯着踏板(3)想取得好成绩而心情又紧张, 形成技术变形, 打乱了原有节奏(4)助跑时受环境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

12、运动技能是复杂的、连锁的, 运动员在助跑中获得感知信号, 对助跑准确性影响很大! 因为跳远助跑需要固定的节奏、步幅、步频, 而固定的节奏、步幅、步频有赖于运动感知, 由肌肉感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 正是由于这些感知的协调活动, 我们才能在跳远助跑中固定节奏、步幅、步频, 才能准确跳上板! 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受外界的干扰, 分散注意力, 不能全神贯注的进行训练和比赛, 这正是踏板不准的重要因素!2.3 全程助跑练习少教学实践中, 部分中学的跳远教学全程助跑, 均安排在最后12次课内进行, 这样的课次显然太少, 无法掌握全程助跑起跳技术, 更无法形成固定的助跑节奏,究竟怎样才不影响踏跳的准确性呢,

13、解决的办法是在整个跳远教学过程中, 尽量多安排练习助跑的节奏, 以达到准确踏上起跳板的目的。2.4 教师反馈不及时 如在练习全程助跑时, 不结合起跳进行, 造成比赛和测验时助跑与起跳脱节。加上助跑好与不好, 教师不及时向学生反馈, 造成学生练习目的性不强, 难形成助跑节奏。又如, 没有在助跑道划出固定的起跑线和起跳线, 让学生不受任何限制地任意起动和起跳, 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助跑节奏感和准确起跳的自信心。还有, 学生不按教师要求做练习, 教师不坚持自己的要求, 使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助跑意识和必胜的心理。2.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场地、气候、风向等。就场地而言,塑胶跑道

14、与炭碴跑道;松软跑道与坚硬跑道就有着明显的差异。就风向来讲,顺风与逆风也有很大的差异。前苏联波波夫提出: 假如在较软的跑道或在煤渣跑道上和逆风条件下进行比赛, 一般要把助跑距离缩短30-60cm 而在良好条件和旺盛斗志下进行比赛, 助跑距离一般应加长2030cm。故为了适应不同环境, 就应该从训练着手, 所以,在不同的场地应适当调整不同的助跑距离,以便提高踏跳的准确性。3 提高跳远踏跳准确性的方法3.1 熟练掌握技术及训练方法3.1.1 掌握正确的助跑技术,建立节奏感 助跑的节奏感很强,应做到快速、准确、连贯、加速平稳、直线而放松。从动作外形上看,大腿高抬,小腿积极“趴地”,重心高,富有弹性,

15、两臂有力的前后摆动。助跑的技术和节奏,两者不能分割,因为节奏是一种运动特征,它是不同技术内部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掌握不同的运动技术,需要建立不同的节奏感,它是掌握正确运动技术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在跳远的教学和训练中,要注意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感,并贯彻到训练始终。3.1.2 助跑的长度 对训练不多的中小学生的助跑的长度应为1018步,如果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可以自己调整,“助跑的长度要确定符合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助跑距离,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运动员获得必要的专项速度,而且也是获得高速度准确起跳的前提条件”4。助跑的距离要尽可能长些,这取决于运动员的经验、快跑技术和适应能力。助跑的长度将决定助跑的速度发挥的程

16、度,助跑距离过长,越难控制助跑步点的稳定性。因此,初学者的助跑距离应为10步。然而,经过良好的训练,随着运动员经验的丰富,快跑技术的改进和力量的增长,助跑距离可增至14步,最终达到18步,速度发挥快的中学生距离和步数可相应减少;反之,应适当增加。53.1.3 培养目测能力 目测能力是用眼的余光来判断身体和踏板相对位置的能力。让运动员站在标志线上向踏板方向看,自己估计距离,建立距离感。每次助跑完后自己进行检查,体会当时身体和踏板的相对位置,经过反复练习,视觉中枢就会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以后每当一看距离,左右脑皮质里就会产生一个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准确地调整步幅,保证踏跳的准确性。3.1.4 助跑

17、的训练方法 平跑训练法。在跑道上采用站立式起跑,跑至30m左右的区域里。每次训练,安排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负荷量一般在3次3组。要求上体逐渐抬体,速度自然加快,当起跳腿踩入区域时,教练在区域里做个记号,9次跑下来,钉鞋踩点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丈量,丈量的长度在跑道边作下醒目的记号。待下次训练时再收集踩点集中点,并再次丈量调整后作下记号,直至误差为10cm,从而定下30m左右平跑终点,而该终点的记时成绩,是作为助跑能力提高的主要数据; 边跑边听节拍训练法。经过几个周期的专项训练之后,使学生的助跑能力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用竹筒敲击学生助跑时的节奏,强调突出最后两步的节奏,随着训练水平的逐步提高,教练员

18、不断地加以观察和调整,尤其是最后两步的情况; 助跑负重训练法。在助跑练习过程中,可穿沙背心进行,可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训练负荷量不宜过多,练习56次后脱掉沙背心,马上进行无负重助跑练习,使学生体会轻松的助跑感觉; 而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所增长,尤其是在临场比赛时,必须根据助跑道的种类和质量, 运动员的情绪和体力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适当调整助跑距离。如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好,而且是在高质量的跑道上顺风比赛,助跑距离应适当延长,反之,助跑距离则应缩短。调整幅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有时可达50厘米以上。临场调整助跑距离的能力,一方面靠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素质和

19、冷静的头脑;另一方面在训练中要有计划地安排在不同条件下的训练,培养在异常情况下调整助跑距离的能力,使运动员做到心中有数。非特殊情况,运动员不可随意调整事先已确定的助跑距离。 助跑前几步的练习。助跑的准确性取决于助跑头23步的稳定性,如果助跑不稳定,通常起因于头23步不够稳定,因而,助跑的节奏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助跑的稳定性,应在倒数第四步设置检查标记。这倒数第四步的检查标记根据运动员的身高、助跑速度和助跑距离而定,个子高、速度快、有经验的运动员,其检查标记距起跳板远些。相反速度慢、个子小、没有经验的运动员,其检查标记距起跳板近些。3.1.5 起跳的训练方法和要求 起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

20、员在助跑中的速度发挥,因为起跳能力好的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发挥速度,而不用担心因速度快而无法有效地完成起跳,所以他们通常可以在助跑中较好的发挥速度。所以抓好起跳能力的训练反过来对提高助跑速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起跳腾空步双手抓单杠。该方法把单杠高度固定在2.202.25m之间,远度可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大距离,助跑68步即可。一旦抓住单杠,下肢仍旧保持腾空步的动作,即摆动腿屈膝抬高,起跳腿蹬伸充分是伸直状态,两大腿夹角较大,使学生能立刻体会完成起跳动作的质量,并体会向前上方“顶”的腾空感觉。 起跳腾空步头碰高。起跳远度固定在22.30m之间,高度随学生的能力而定,助跑68步即可。该方法主要

21、是解决运动员踏跳板时,低头看板,起跳不充分等问题,并保持较为规范的起跳姿势。 起跳腾空步蹬高。助跑68步,起跳后成腾空步姿势,摆动腿自然地蹬上8090cm高度的跳箱。该方法主要解决学生摆动腿摆幅度小,起跳不充分等问题。 短程助跑的级跳练习。可经常安排一些助跑的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跳单足式跨步跳练习,以增强学生腿部爆发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3.2 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学生或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为取得优异的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3.2.1 注意力集中训练 应把跳远的踏跳准确性确定为

22、一个目标,并且全神贯注地对待它,不为其他念头所分散。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A视物法:把踏跳的准确性视为一个目的物,闭上眼睛努力回忆被观察物体的形象,直到头脑中清晰地回忆出被观察物体的形象为止。 B干扰法:采用噪音、色彩等方式进行干扰,使学生们在注意力很难集中的情况下去完成动作,以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改善集中注意力。 C自我暗示法:起动前,闭上眼睛,先将整个动作在心里默念一遍,进行自我鼓励,我行,我一定会成功。做完后再起动助跑,这样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63.2.2 意志训练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在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具体表现为自觉性、主动性、勇敢性、顽强怀、果断性、

23、自制力等。意志训练是在运动训练中有目的地使运动员或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意志行动,它的途径主要有:努力克服困难。迅速采取和执行决定。掌握心理自我调节。学会自我培养意志能力。73.2.3培养运动员感知的准确性要有意识地自我结合全程助跑的步长、步频、加速的时间、加速的程度, 通过反复练习, 反复体会, 改进助跑技术, 调整助跑距离, 固定助跑的步点、节奏、掌握准确的踏板时间。8这样使大脑建立了固定准确的信号和条件反射, 比赛中机体感知的准确性就会作用在技术发挥上。助跑上板的位子放第1标志物. 唤醒大脑的警觉, 体会踏板准确性的感受, 助跑的倒数第4 步或第6步放第2标志物, 让大脑反复体会并记忆增

24、加步频、力争达到最高速度进行起跳的感受.反复进行46步或短距离助跑起跳相结合的练习, 体会助跑过渡到起跳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感觉.感知准确性尚未固定建立前, 教练员要用语言和手势不断地给予帮助、指导、强化、使之建立正确的机体感觉.3.2.4 帮助运动员树立必胜的信心 信心是精神力量的源泉, 是充分发挥体能和技术的动力。对于运动员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对手的强大,而是自己的怯懦。只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树立必胜的信心,就能创造出最佳的心理状态:“渴望比赛,情绪高涨,对准确踏跳充满自信心,同时又能准确地控制兴奋的程度”。9那么,高水平甚至超高水平的发挥就会成为现实。3.3 跳远助跑及起跳训练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25、 (1)后几步应注意保持跑的动作结构,保持高速度,而不要过多强调起跳前的准备动作,因为过分强调起跳动作,必然引起跑的动作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速度下降。 (2)要强调保持高重心,而不能过于强调起跳前的重心下降,因为起跳前的重心下降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动作。 (3)要强调后几步的动作节奏,而不能过分强求后三步的步长比例,因为后几步的步长正是一名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的体现,因而不能强求用统一模式去完成,再者最后几步助跑,往往与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训练一开始阶段,就要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培养他们强烈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建立正确的跳跃心理定向,强调以“跑过起跳板”的心理感觉去完成动作,这有助于最后

26、几步的速度发挥和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 (4)要掌握规则的新变化,2002田径竞赛规则对跳远的助跑与起跳作了如下新规定:“运动员在任意位置跑出助跑道白色标志线和如果运动员的脚或鞋一部分触及起跳板两端以外起跳线后面的地面,都不算犯规”10。这都是为运动员快速助跑和准确踏跳提供的有利条件,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充分利用, 以提高踏跳的准确率和试跳的成功率。4 结论 (1)随着跳远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把跳远助跑的准确性因素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要想达到高水平和不断地提高成绩, 必须具备正确的助跑踏跳技术。(2)运动员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 必须掌握完整正确的助跑技术和准确的助跑步点, 并通过训练不

27、断深化固定, 达到提高跳远运动成绩的目的。(3)在跳远教学过程中, 适当安排一些可以克服学生心理紧张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对提高踏跳的准确性和创造优异的跳远成绩, 将起到很大的影响。参考文献1李鸿江田径教学训练实用丛书跳远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2姜孟春 跳远起跳准确性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4,(3)3袁作生,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4吴瑞宝,杨金田影响跳远起跳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田径,1993,(3)5董茜,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初探J.体育科研,1996,(2)6程万才,曹效文.关于跳远竞赛中助跑速度利用率以及心理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技,1994,(4)

28、7宫江红,浅谈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问题G.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第24卷第3期8孟晓春,标志物在跳远助跑技术教学中的应用G.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2)9侯力健提高跳远踏跳上板准确性的有效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2,(3)10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田径竞赛规则2006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致谢本文是在杨建新老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得到体育系及各教研室的各位和同学的帮助。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杨建新老师,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指导和帮助,并教导了我学术研究的方法,也为我指引了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向曾经给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