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学论文.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97455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野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野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野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学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野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学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学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野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学论文野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向天然、无污染、无公害食品靠拢。野菜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未经人工栽培的无污染蔬菜,其风味独特,口感新颖,营养价值较高,并具备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湖北省野菜有10余种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但是山野菜资源在生产和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就山野菜的开发和利用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并对山野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湖北 山野菜 开发现状 发展趋势 问题和建议 野菜是重要的食用野生植物资源,我国人民历来有采食野菜的习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2、设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逐渐由数量消费型向质量消费型转变,蔬菜的构成正向营养、多样、质优、时新、精细、无污染的方向发展,逐渐增加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风味好、人民喜爱的蔬菜种类和品种,提高蔬菜的营养水平。野菜中所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蛋白质、糖、核黄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甚至远远超过同科同属的栽培蔬菜1有些野菜已成为商品,如荠菜、龙芽菜、蕨菜等早已成为我国重要传统出口蔬菜,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位置。湖北山区是蕨菜和薇菜出口的重要产地,仅湖北鹤峰县每年薇菜出口创汇达160多万美元。在恩施、黄冈等地,各新建或改造蔬菜加工企业一家,引进保鲜加工新

3、技术和新设备,开发莼菜、蕨菜等山野菜资源,年加工山野菜5万吨。 1 山野菜的特点 1.1无污染 山野菜是野菜多生于山野、沟边、田边和荒地中,自生自长,不受人工栽培条件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没有农药、化肥、工业三废和城市污水、致病微生物等病菌的污染,没有公害。是天然的有机食品。 1.2营养较为丰富 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全面均衡。其含量高于谷物、萝卜、土豆等根茎菜3倍以上;高于大白菜、甘蓝、油菜等叶菜4倍以上;高于茄子、黄瓜、辣椒等果菜4倍以上。维生素含量高。与普通蔬菜相比,维生素a的含量高出3-4倍;维生素c的含量高出10倍;维生素b2的含量高出4倍多。矿物质含量高。与普通蔬菜相比,铁的含量高

4、出10倍,钙的含量高出2-3倍。纤维素含量高,是普通蔬菜的4-7倍。 1.3 医疗保健价值 中医药学家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根。山野菜亦菜亦药,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癌症有很好的疗效,野菜是提供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而食用膳食纤维对预防直肠癌、糖尿病、冠心病、胆结石、痔疮等疾病很有好处,能预防多种疾病。这是普通栽培蔬菜无法比拟的。 另外,山野菜具有耐盐碱并且有较强的抗逆性,大多数野菜能耐寒抗旱且生长快,一般早春便萌芽生长,而此时又恰是大众菜的淡季,可以填补供需,也能适当满足人们新奇的口味。随着人们对野菜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单纯的采摘野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于是开始由

5、过去的单纯采挖野生资源转向“野菜家种”,集约化经营。目前在我国很多省份都建立了野菜生产加工基地。 2、湖北省山野菜的生产现状 食用山野菜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生活理念的体现,已成为一种时尚。湖北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优势很适合山野菜的发展。 为充分利用丰富的野生蔬菜资源、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全国首批“郧县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产品免检的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打开国内外市场,十堰市着力培植以海尔兹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武当山野菜产销联合体,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四位一体的产销集团,通过产销对接与辐射带动,使该市的蕨菜、香椿、竹笋、黄花菜等山野菜及特色菜批量进入上海等华东市场并逐步打开日

6、本、韩国等外国市场。目前,市海尔兹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已与郧西、郧县、竹山、房县等四县山野菜加工企业签订了产销协议,与上海市农工商集团所属公司签订了供销合作协议,与中南合资公司上海开普敦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4类800万斤山野菜供销合同。同时还将与上海市和国外跨国公司合作,建立出口创汇蔬菜基地,开发休闲蔬菜食品加工。 目前恩施市以薇菜、粉葛、莼菜等为主的山野菜人工种植面积达2万亩,因产品纯天然无污染,又富硒,品质良好,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恩施州山野菜资源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富硒野菜被誉为“稀世之宝”,为山野菜产业开发展现了宽广的前景。要解决好市场需求与资源有限这一矛盾,只有在生

7、态平衡的弹性范围内,坚持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前提下,积极、合理、充分开发与有效的保护相结合,以保护为前提,实行有限度的开发利用,保持山野菜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有效发展。 3、山野菜发展的问题和建议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贸出口的需要,我国山野菜生产发展很快,由原来的农民自采自食转向农民采集,工厂收购加工,成批销售或出口,全国已建成几个野菜出口加工基地。野菜深加工的研究也在进行。仅湖北省现有的山野菜加工厂(品种包括清淡制品、酱制品、干制品和盐渍、盐水制品等)达20多项,生产山野菜罐头的厂家不少于10家。加工品的种类及方法也出现多样化,高档化,除传统的干制、腌制外,还开发

8、罐制、盐渍、小菜制品、野菜汁和野菜保鲜品,使得湖北省野菜有10余种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但是我国山野菜资源在生产和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是我国山野菜资源在生产和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采集不均衡,自然利用率低 一方面,传统野菜种类在传统采集区过度采集,面临自然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发菜、蕨菜、薇菜的采集;另一方面有些地区还处于自采自食阶段,大量野菜有待开发,特别是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山区、林区及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另外,山野菜的自然利用率低,在约700个种类中,进行商品生产的只占7%,多数种类被埋没在深山老林中,鲜为人

9、知。采收量仅占9%左右。 据资料记载,湖北省已明确掌握的野生蔬菜多达数百种之多,蕴藏量十分富足,而现今被开发利用的仅占蕴藏量的3%左右,绝大多数资源被闲置而未开发利用,仅限于如苦菜、荠菜、马齿苋、蕨菜、水芹、菊花脑、蒌蒿、发菜、蒲公英、蕺菜等几十个常见品种,而对其它众多或具特殊价值的野生蔬菜的开发研究甚少,如腊肠树花中vc含量高2352mg/100g,木鳖叶中vc含量达1045mg/100g,像东风菜、益母草、野胡萝卜等具食药、保健兼用的宝贵资源均未被加以充分利用。 3.2以自然采集为主,对资源保护不力 如今,随着人们对野生蔬菜的向往,各地掀起了野生蔬菜热,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重索取轻赋予,大

10、量采集已被开发利用、具有市场优势的野生蔬菜资源,缺乏对资源的保护利用和长久性开发,以致天然资源蕴藏量逐年减少,甚至部分种类(品种)濒临枯竭,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保护与利用的不协调。如我国西部诸省、区,曾因无限制地挖搂发菜、甘草、麻黄草等野生资源,造成了资源枯竭,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程度,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因此而引起殴打牧民和执法人员,造成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由此可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对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认识,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充分开发利用山野菜资源的过程中,有效保护其资源,意义更为重要。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 2.1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11、湖北省林区野生山野菜资源丰富。绿色食品开发,应不断向“原”字号挑战,追求其山野菜资源的高附加值,积极宣传山野菜的有效价值,让更多的人来食用山野菜,要规范山野菜的采集和加工有限度按比例进行管护。 3. 2. 2 建立自然保护区 对一些资源条件好,山野菜种类丰富的地方,建立自然保护区,使其得到长期发展,对稀少、价值高、可利用的山野菜采取逐年移植驯化。 3.2.3 依靠科技,合理采收 采收时首先考到市场的需求,避免盲目生产,各地要认真贯彻森林法 ,依法采伐、采收,采收时应在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科学采收,从而保证林副资源的永续利用。 3.3 人工栽培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滞后 湖北省种菜历史悠久,蔬菜资

12、源丰富,仅天然野生蔬菜就有800多种,是栽培蔬菜种类的10倍。资源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我省尚有90%的野菜种类和97%的蕴藏量有待于开发,目前已开发利用的野生特色蔬菜仅限于蕨菜、薇菜等少量的品种,为此我们在继续发挥原有蔬菜品种资源优势外,还应进一步发掘和开发新型蔬菜资源,加快野生资源的人工驯化研究,丰富特色蔬菜资源1;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开展较晚,且进展缓慢。在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虽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不管从深度和广度上讲仍显得十分不够,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和诸多种类(品种)未能形成一套有效的人工栽培技术体系,指导各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在精细加工方面,山野菜仍

13、主要以干制、腌制加工为主,且没有经过深度加工,综合开发利用的渠道、范围窄小,对延长产业链、资源增值极为不利。种类和数量不稳定,质量得不到保证,因而影响了出口创汇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在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我们花大力气积极予以探索,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提高资源价位,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利用。再加上由于饮食习惯和认识不足,山野菜加工产品在国内市场相对于国际市场上畅销不佳。 4. 山野菜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4.1 山野菜发展方向: 山野菜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要把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扩大栽培品种,只依靠采收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进行人工栽

14、培是必然的趋势。栽培种类应具备营养丰富、产量高、需求量大等条件。对一个地区来说,栽培种类宜少而精。建立商品基地,进行适应规模和集约经营,这是山野菜发展的当务之急。进行山野菜的家化栽培繁殖研究,对名贵的山野菜如松茸、元蘑、蕨芽等进行人工繁殖和栽培方面的研究,以扩大其分布面积,提高产量和质量。重视一些尚未利用的山野菜的开发利用,有些山野菜由于贮量少或风味不佳等原因没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和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能力强,可作为某些蔬菜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应该用在蔬菜优良品种的选育上。加工方面,进行深度加工,改变过去落后的出口状况,根据所要销售的国家和地区的饮食习惯,加工成各种不同风

15、味的单一种山野菜或结合各种山野菜的营养成份制成复合方便菜或各种罐头、软包装食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广泛开展山野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工作,逐步解决其保鲜、贮存和加工等技术工艺难题,对于全面综合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山野菜的发展对策: 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当前实际,提出如下主要对策。 4.2.1 发挥资源优势,尽物所用,扩展资源利用范围 目前,我国许多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并未充分加以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资源的闲置浪费。鉴此,我们应加大科技投入,继续加强对野生资源的开发

16、研究,有效地掌握野生可食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贮量、加工处理、食用价值、生态影响等方面的科学基础数据,在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资源枯竭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扩展对可食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发挥资源潜能,增加花色品种,丰富饮食结构,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4.2.2 保护自然资源,加强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换取尽可能好的效益,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核心内容。为此,为了有效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物种资源和生态环境,人们在发挥资源优势,扩展野生资源利用的同时,必须加大力度,强化科技投入,充分利用野生蔬菜种类繁多

17、、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尽快地进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搞好示范园区建设,探索各种类型的栽培技术,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强化产后加工、市场营销等技术信息系统建设,以解决当前以自然采集为主,栽培品种单一、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的局面,促进野生蔬菜的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有效地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4.2.3 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精深加工水平 当前湖北省的野生蔬菜加工制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占优势,就是个别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加工企业也不例外,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极为欠缺,这样势必影响资源的增值。从现在起,我们应积极拓展各种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在集中区域培育龙

18、头企业,加大加工企业的设备投入和开发力度,提高工艺和管理水平,在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上狠下功夫,不断开发出系列化、多样化并集食用、医疗、营养、保健于一体的高档产品,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有效增值。改善产品包装,实行标准化生产,创立名牌产品,提高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使之成为湖北省亮丽的新型蔬菜。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向天然、无污染、无公害食品靠拢。野菜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未经人工栽培的无污染蔬菜,其风味独特,口感新颖,营养价值较高,并具备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享有天然“绿色食品”、“森林佳品”等美誉。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荤腥,人们也总想吃点儿特别的,于是像窝

19、窝头跻身市场一样,曾经最不起眼的野菜也将作为现代人渴求“回归自然”的野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另外,我国耕地面积相对不足,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发展,菜园子由于相对产出率较低,其日后面积的扩大将受到一定限制。而我国许多省属于多山地区,野生资源十分丰富,野菜作为天然蔬菜,既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又能有效利用山野,节省耕地,故应运而生,渐成气候。 据野菜种植户介绍,种野菜的经济效益是种普通叶菜类蔬菜的两倍,且野菜种植简单,产量高。以马兰为例,每过20多天就能割一茬,一次能收将近1000公斤,一亩地收益12万元不成问题。我国野菜也备受国外客商的青睐,年需求量一般为200万吨,先后出口到日本、南韩、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