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7473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毕业论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论文设计(2013届专科)论文题目: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 04 月 05 日目 录摘要 11 前言 21.1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过程就是承担风险的过程2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 22 风险理论 22.1银行风险的内涵及特性 22.1.1风险的概念 22.1.2银行风险的特性 32.2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 4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53 铁岭商业银行简介73.1铁岭商业银行概况 73.2铁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74 铁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94.1铁

2、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94.1.1政府部门对银行业的隐含担忧94.1.2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94.1.3银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较弱94.1.4信贷体制存在缺陷104.1.5控制体系漏洞较多104.1.6信息系统滞后及风险管理技术专业化程度不高114.2问题原因分析 114.2.1制度执行力弱、缺乏持续有效的管理手段114.2.2风险教育尚未真正落实,员工风险意识比较淡薄124.2.3从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的要求124.2.4整改深度和力度不够,尚未建立起风险防范长效机制124.2.5盈利模式单一,化险水平低12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135.1理清关系,实现自主经营

3、 135.2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激制 135.3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145.4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 145.5统一风险管理政策,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 145.6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55.7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155.8要前移风险管理关口 156结束语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摘要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风险,建立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特别在外资银行介入中国金融业加剧中国金融行业的竞争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值得关注。本文首先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成因着

4、手阐述了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及意义,并提出了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其次,通过深入地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特征及类型,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同时以铁岭市商业银行为范例,分析了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了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铁岭市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的一份子,虽然以铁岭市商业银行这样一个单一银行的现状来反映现行金融体制改革下的商业银行的全貌有点以点概面,但也能从中窥见一斑。我国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铁岭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相对来说更为滞后,风险的表

5、现形式也更特殊,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最后从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即:创新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实现对所有风险准确和及时的度量、分析、防范和化解。【关键词】:金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 前言1.1 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过程就是承担风险的过程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对象和性质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内涵。从对象

6、上看,已经由单一的借贷产生的信用风险演变为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多类型风险;从性质上看,从最初的局部风险演变为全球风险。当然,无论如何划分风险的种类,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承担和控制风险的过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1.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信用为核心的经济,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银行、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活动成为整个金融活动的基础。没有它们提供的广泛的金融服务及融资、支付、清算等业务的支持,社会资源就难以实现合理配置,生

7、产、流通、消费和分配就难以实现良性循环,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这一点已为人们所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及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中国银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时,随着中国金融业的逐步放开,面对国外商业银行的进入与竞争,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也有加大的趋势。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出管理和防范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思路和构想,对于中国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全面走向市场,应对入世挑战,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说管理和防范中国商业银行风险不仅是一个经济、金融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

8、政治问题。1.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是风险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入了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方向,从而保证风险管理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2 风险理论2.1 银行风险的内涵及特性2.1.1 风险的概念广义的风险是指预期事物的不确定性,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预期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意外收益,即风险收益;二是预期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意外损失,即风险损失或风险成本。狭义风险是指预期事物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损失。通常所谓经济风险仅狭义风险。银行风险是预期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因不确定因素导致事后造

9、成的损失或不利目标实现因素的总称。在市场金融中,这种风险的大小,必然通过价格形式加以量化和度量。其中银行风险大,其经营和管理的综合成本就高。银行风险是一种导致损失的可能性。2.1.2 银行风险的特性(一)客观性。只要有银行业务活动存在,银行风险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存在。百分之百的无风险银行业务在现实金融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其客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市场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二是市场经济主体的机会主义倾向。三是信用的中介性和对象的复杂性。(二)可控性。尽管银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银行风险是可控的。所谓银行风险可控性,是指金融主体依一定方法、制度对风险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的化解

10、。也正因为银行风险是可控的,才使健全现代金融制度具有现实意义。(三)扩散性。银行风险不同于经济其它风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银行机制的风险损失或失败,不仅影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突出的是导致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的损失或失败,这就是银行风险的扩散性。(四)匿藏性。是指银行风险往往不在爆发金融危机或存款支付危机时,一直可能因信用特点而表面掩盖金融不确定性损失的实质。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因信用有借有还、存款此存彼取、贷款此借彼还,导致许多损失或不利因素为这种信用循环所掩盖;二是因金融具有信用货币发行和创造信用的功能,使得本属即期银行风险的后果,可能由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贷款还息来掩盖事实上的金融损

11、失;三是因金融垄断和政府干预或政府特权,使一些本已显现的银行风险,被人为地行政压制所掩盖。(五)马太性和加速性。银行风险一旦爆发,不同于经济其它风险爆发,只在既定范围内均速变动,而是因风险失去信用,信用基础失去而加速变动。因为:一旦某种情况下某笔或某几笔存款不能兑付时,这时越是兑付不了,就越是没有客户去存款,客户越是挤兑;越是挤兑和越是存款减少,就越是兑付困难,从而形成马太效应。同时,越是贷款难以收回,越是贷款周转困难;越是周转困难,越是贷款难以收回,越是信用萎缩。形成贷款循环“锁定”和恶性循环。所以,一旦银行风险爆发,往往都伴有突发性、加速性,直到金融危机。充分认识银行风险加速性的特征,对于

12、高度重视银行风险的社会危害是非常必要的。2.2 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商业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不管处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风险问题,银行风险成因很多,但不管其成因如何,银行风险是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存在不确定性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一种现象。风险的类型大致包括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国家风险、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几种主要类型。一、信用风险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

13、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本金风险,潜在替代风险,第三者保证风险,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交收风险,信贷集中风险等。二、利率风险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三、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

14、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十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四、汇率风险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五、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六、法律风险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七、经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

15、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控,工作人员失误及欺诈,使银行面临的风险。八、管理风险是指股东、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不称职,或者不诚实,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九、国家风险即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借款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潜在变化,使该国不能按照合约偿还债务本息,给贷款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十、竞争风险就是金融业同业竞争造成银行客户流失、质量下降、银行盈利减少、从而增大银行风险,威胁银行安全的可能性。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按照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今后几年,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努力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时期。我国商业银行

16、风险管理发展方向将体现为六个方面的转变:第一,风险管理内容由信用风险向信用、市场、操作性风险转变。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复杂化,银行的风险由原来的信用风险为主发展到多种类型风险共同作用,从发现风险到形成损失的时间大大缩短。与此同时,国际银行业对各种类型风险的认识程度和管理能力也在逐渐提高,风险的管理由管理单一风险到管理多种风险、由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走向集中管理,体现了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第二,风险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比较简单,一些银行风险管理还主要以直接管理为主,如审批授信项目、清收不良资产等。但从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看

17、,要进一步发挥间接风险管理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时效要求短、批量化处理的银行业务。第三,风险管理对象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组合管理转变。目前,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经营特征、资本运作的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防范风险的要求,子公司、关联公司、跨国公司等复杂的资本运营模式使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和隐蔽,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要由对单笔贷款的管理向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转变,不仅要对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结构、对外投资以及全部现金流。同时,要把风险管理的视角从一个企业扩大到整个行业、市场的变化,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强调系统性风险的研究。

18、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最终过渡到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制约下的组合模型的管理。第四,风险管理范围由国内管理向全球管理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银行业逐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将加快,业务触角大大延伸。与之对应,风险管理也正在由只管国内向管理全球转变,形成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将更加注意综合衡量和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承担,系统防范在世界任何地区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对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进行统一的衡量。第五,风险管理重点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以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往往单纯强调“审贷分离”,而忽视了商业银行内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19、但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说明,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已经不单单是授信审批的控制,而且更强调银行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从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风险管理战略、偏好、构架、过程和文化的统一,通过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偏好、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信贷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第六、风险管理技术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未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将更加强调定量分析,通过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这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数理化、定量化的特征,逐步由简单的技术管理过渡到复杂的统计分析管理,并

20、最终走向定量分析。但在短期内,风险管理技术还是以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做好定性分析就是要在信息尚不完备的条件下,通过对市场、行业变化趋势的分析,凭借与客户的接触对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甄别。3 铁岭市商业银行简介3.1 铁岭市商业银行概况铁岭市商业银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于2007年5月29日在原铁岭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改制建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铁岭市凡河新城区金鹰大厦。下设个人金融部、会计部、信贷部、风险管理部等19个部室,下辖25家支行,分布于银州区、清河区、铁岭县和调兵山市,从业人员728人,注册资本51,247万元,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

21、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员单位。铁岭市商业银行坚持“立足铁岭、辐射辽北、坚持中小、服务市民”的市场定位,深化“客户为根、稳健为本、发展特色、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和“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依法治行、从严治行”的管理理念,全行各项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存款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质量明显提高,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近年来,铁岭市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沈铁工业走廊、凡河新城区、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以及专用车改装基地项目的先后实施,必将推动铁岭市地方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大发展必然带来大商机,这给铁岭市商业银行未来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同业竞争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做强做

22、大,稳健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铁岭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建设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持续强化一级法人体制,建立了“一级法人、两级经营、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增资扩股,拓展资本补充渠道,优化了股权结构;并以此为契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确立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建立起以股东大会为权力中心,董事会为决策中心、监事会为监督中心、高级管理层为经营中心的“四位一体”的公司治理机制。董事会下设关联交易和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在董事会授权下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同时规范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23、议事规则,有效发挥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策、监督作用,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从而在公司治理上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公司治理基本框架,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稳步推进了铁岭市商业银行依法合规、快速高效的可持续发展。3.2 铁岭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需要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来维护。铁岭市商业银行将按照“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从决策、建设与管理、执行、监督评价、持续纠正等五个环节入手,建立系统、透明、制度化、合规有效、持续改进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依托

24、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保证铁岭市商业银行长期、稳健、可持续发展。(一)能够建立较为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首先,依托科技,实行全行会计核算体制改革,形成核算制度统一、核算账务统一、核算软件统一的会计管理基本格局,建立起集中核算的运行模式,以完善会计账务核算、资金核算、报表汇总、统计分析和事后监督的统一管理体制。其次,从会计核算改革入手,进行结算方面的集中汇总,统一分析和事后监督的统一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财务统一核算工作,实现全行“一本帐”,集中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标准化处理,节约人力成本,发挥会计核算活动完整、连续、系统反映和监督功能,对各支行业务活动实行监控。最后,建立集中

25、统一的事后监督方式,将业务监督检查集中到总行,并强调集中风险控制,以集约化方式进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实现风险监控方式由“以监督检查为主的事后控制”向“以预防和监督相结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转变。(二)能够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首先,建立直接对总行一级法人负责、由总行垂直领导、实行“下审一级”的内部审计体制,使内部审计部门在内审工作体制上具有独立性,在内审查处工作中具有权威性,充分发挥内审稽核“监督、评价、管理、反馈”的职能。其次,拓展内审稽核内容,向合规、合法与风险性、效益性相结合转变,强化信贷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财务收支与经营效益管理,加大内审稽核力度。拓宽内审稽核范围,向传统业务与新兴

26、业务、经济责任与经营业绩的评价相结合转变,拓展内审稽核广度。延深内审稽核方式,向事后与事前、事中内审稽核监督相结合转变,事前注重稽核论证,事中注重对应分析、非现场稽核监测,事后注重结果评价。(三)能够全面实施授权授信管理。首先,推行差异化授权工作,根据风险度、分支机构的管控能力、业务能力、资产质量和制度执行情况,确定对支行的授权管理,并对授权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随时调整授权权限,直致取消信贷授权。其次,建立健全授信管理制度,分别建立单一客户、集团客户、同业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制度,并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杜绝多头授信和过度授权。最后,加强对集团企业关联贷款的管理,一是统一授信;二是对关联集团内

27、部贷款要求增加抵、质押物,逐步压缩关联担保贷款比例;三是逐步将多家支行对同一客户的贷款归并到一到二家支行;四是对大额贷款风险因素实行动态实时监控,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4 铁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4.1 铁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4.1.1 政府部门对银行业的隐含担保由于历史的原因,铁岭商业银行与政府部门之间联系紧密。对于银行的经营行为,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一定的保护。某些资料显示,1998年国家注资2700亿元,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国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用于专门处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计划剥离1996年前国有商业银行形成的不良贷款1300

28、0亿元;2000年国家核销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2004年国家又注资450亿美元,并且批准中行、建行两家用自有资本近3000亿元核销其不良资产。如此一连串的举措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特别保护。另外,铁岭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一直由地方政府控制,其经营决策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左右,一旦其经营出现问题也是由地方政府买单。这种隐含的担保使我们形成了一种偏颇的认识:有困难政府会解决,很容易造就企业的道德风险,长此以往,也会滋生银行的道德风险。因为有政府的保护,银行就很有可能从事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从而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4.1.2 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金融

29、犯罪的手段也更加诡秘,铁岭商业银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点。究其根本原因则是银行内部对员工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某些职员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由于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机制,让违规人员的违规行为屡次得逞,从而给银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从银监会近些年通报的部门案件看,其背后也都有犯罪分子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反复违规违章违法操作的现象。海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两家分行同时被骗贷,说明银行风险内控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4.1.3 银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较弱据了解,2004年,银监会处理金融机构违规人员4294人,依法取消各类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244人;2005年,银监会处理违规人

30、员6826人,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325人。如此多的违规操作行为,一方面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另一个原因是银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薄弱。铁岭商业银行在从业人员素质上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在众多的金融风险中,造成损失程度最严重、最难控制的就是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既包括显规则下产生的道德风险,如贪污、受贿等,也包括潜规则下产生的道德风险,如为追求部门利益、短期利益而发生的违规操作等。近年频繁出现的金融案件,不管是挪用银行资金或者携款外逃,还是骗贷或者票据欺诈,无不与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关。4.1.4 信贷体制存在缺陷商业银行为作为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自有资本占有率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其

31、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而银行贷款质量的优劣,信贷资产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银行的经营成果乃至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铁岭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这使得铁岭商业银行在参与金额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溶入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市场化、一体化更加明显,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信贷管理体制的缺陷暴露无遗。一是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利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

32、,不了了之。(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前文提到的海南的骗贷案中,银行信贷人员对该案涉嫌犯罪公司提供的贷款材料没有严格审核,对贷款人、保证人以及担保人的真实性和履约能力没有进行贷前调查,也没有按照银行方面规定的先抵押后贷款的程序,就直接给该公司办理了贷款手续,并将贷款直接划拨到该公司账户上。二是未严格执行信贷“三查”制,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因此商业银

33、行要严格落实贷款的“三查”制度以防范信贷风险。4.1.5 控制体系漏洞较多铁岭商业银行虽然设立了独立的专业化部门承担操作风险管理和分配资本职责,但更多的是依靠非独立专业部门牵头负责或由各个专业条线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全行范围内,往往没有形成针对操作风险的统一的政策标准,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协调,操作风险管理处于分散、割裂状态。总分支行制下的直线职能制削弱了内控力度,各级负责人横向权利过大,为操作风险的发生提供了空间。体系的健全和独立是确保风险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观的分析能力的关键。从国外银行看,基本都具有从董事会、风险管理部门到风险管理官员在内的较为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这种独

34、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还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等方面。例如在德国的银行系统,风险控制上奉行“四眼原则”(Four Eyes Principal),即至少有四只眼睛同时盯住一笔业务。这种“四眼原则”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笔信贷业务要有“双人调查、双人审批”,而是强调有两只眼睛来自于市场拓展系统,有两只眼睛来自于风险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银行对风险的分析和业务的判断会更全面、更准确。但在目前铁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体现不够。4.1.6 信息系统滞后及风险管理技术专业化程度不高操作风险管理需要信息系统强有力的支持,但是

35、铁岭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用于计算监督资本的内部操作风险计量法,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银行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风险管理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添了困难,国内商业银行至今很少有建立损失事件数据库的,大多缺乏和风险方面的历史数据。铁岭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别外,由于社会诚信机制不健全,行为数据和公共外部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准确判断,也影响到风险计量和管理决策。商业银行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种不同类别的风险,其管理方法有所差异,特别是对于市场风险的管理要求较高。但是,由于缺

36、乏科学的定价信用,难以实现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分离,难以实行独立的专险管理。再就是风险量化管理技术比较落后。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大致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管理的水平上,风险管理的内容大多还只是简单的比例管理,采用一些静态的财务数据计算一些比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也主要是账面价值分析法,而较少使用市场价值分析法。对于当今国际上流行的分析量化和管理方法,只停留在理论介绍和引入阶段,尚未在实践中具体运用。4.2 问题原因分析4.2.1 制度执行力弱、缺乏持续有效的管理手段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较弱。铁岭商业银行的内控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

37、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同时,岗位轮换制度没有得到普遍推行,未能很好地造就业务的多面手和综合管理人才,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也难以避免因岗位人员老化而产生的各种弊端。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是实现全行安全营运的根本保障。目前,部分机构在经营思想上仍然“重发展轻管理”、“重效益轻基础”、“重速度轻合规”的问题,在考核激励政策、人力资源配置上对操作风险操控制倾斜不够,导致缺乏持续的有效的管理手段,制度执行力弱化,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问题屡有发生,引发或导致潜在案件风险。4.2.2 风险教育尚未真正落实,员工风

38、险意识比较淡薄目前铁岭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还任重而道远,风险教育未真正落到实处,柜员缺乏合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盲目互信、信任代替监督的现象依然存在,员工对本岗位职责及所经办业务的风险点及可能形成风险的后果认识模糊,对易产生案件的违规操作行为缺少应有的警惕。人员培训没有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近年来各项业务发展较快,但对新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的学习、贯彻上,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经常化。行内机构忽视对员工政治思想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致使个别员工法律意识淡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行为随意,在执行制度方面存在着以习惯做法代替规章制度的现象,给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4.2.3 从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业务发

39、展和产品创新的要求近年来产品创新步伐很快,系统优化和流程改造也持续不断,柜员提高业务能力、知识更新的压力较大,业务培训及时性和效果有待改进,从业人员知识老化,对新业务缺乏了解,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发展滞后于业务发展,柜员对业务不熟悉、对制度理解不透彻,形成了制度执行上的盲点。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过程中,银行又是一个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地方。金融的不断创新也使商业银行的业务趋向于复杂化,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网上银行、综合柜员制等新兴的银行服务方式都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银行仍然是经验型和关系型的员工,人员的流动性不大,导致了新兴业务人员的匮乏,增加了操作风险产生的可能性。4.2.4 整改深

40、度和力度不够,责任追究不到位,尚未真正建立起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许多分行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未能从制度、系统、管理等较深层次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检讨,提出和落实“治本”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从责任追究情况看,失之过宽、失之过偏,以罚代管、罚而不管,重处理基层行轻处理管辖行、重处理柜员轻追究领导责任,使责任追究未能真正起到惩戒作用。未推行必要的管理问责制及规范的操作风险报告机制。未高度重视事后的整改,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来提高和升华风险管理水平。因此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行为时而发生。4.2.5 盈利模式单一,化险水平低铁岭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比重较小,利

41、润来源单一,利润主要来自存贷款的利息差。和其它国有银行相比,目前只能提供较少的银行服务与产品,传统产品与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存在产品的单一性、同质性、网点的相似性,以及中间业务、个人业务开展不发达的特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最高为17%,有的甚至不足1%。而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超过了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铁岭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小。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可能导致恶性循环,银行为达到业绩

42、要求,往往发放大量贷款,争取客户,放松信贷审核标准,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多,为银行风险埋下了隐患;另外这种模式的盈利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对利率管制的影响。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5.1 理清关系,实现自主经营各级政府在安排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时候,不得把银行信贷资金作为财政资金、企业自有资金来安排。除了国务院特定贷款外,各级政府、部门不得要求国家银行办理政策性贷款业务;按照商业银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理清与政府的关系、权限和责任。对不正当的干预造成的损失,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按照损失的多少,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财政、银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对历史沉积的银行不良资产实施重整。对那些有还

43、贷能力又拒不还债的借款人,必须限期清理,甚至依法予以制裁;对资不抵债、申请破产的企业,银行作为主要的债权人,主动参与清偿,并按规定的条件、程序冲销呆帐;对资不抵债、风险较大,但可以挽救的金融机构,重新注入资本,冲销一部分债务,使其起死回生;撤消、关闭无法继续经营的银行。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防范、化解银行风险中的减震器作用。5.2 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完善我国银行治理结构时,一是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使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与银行的经营成果紧密结合、确保落实银行经营目标的有效保障。二是对信贷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

44、员的表现进行严格考核,建立有效的机构性奖励激励机制,并使之与鼓励建立有效的信贷组合和创造更有价值的银行的措施结合起来,抑制过多发放贷款和过多承担风险的做法。三是监督整改与责任追究落到实处。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并对发现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坚决纠正并限期整改,同时对有关责任人重拳出击,严惩不怠。5.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银行风险管理中,人是风险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同时,人又是风险管理实践的首要对象,人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目前,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需

45、要。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要求,加快各级各类风险管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以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特别为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由于混业经营趋势明显增强带来的新的金融风险,要有计划招聘或培养具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从业经验的人才,建立高素质、复合型的风险管理队伍,以加强对金融交叉产品和衍生产品的风险识别、度量和控制,建立起一支适用于合规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团队。同时,随着风险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升级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还要对包括风险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进行持续有效的差别化培训,使整个经营管理队伍在风险管理知识和能力上时刻保持先进性和实用性。5.4 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银行一方面要建立包括行业分析、客户评级、授信管理、授权控制、信贷审批和监测检查的完整的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信贷审批分级授权、客户统一授信,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