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硕士论文-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7533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推拿学硕士论文-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针灸推拿学硕士论文-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针灸推拿学硕士论文-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针灸推拿学硕士论文-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针灸推拿学硕士论文-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推拿学硕士论文-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推拿学硕士论文-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题题 目:目: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 穴规律初探 专专 业:业:针灸推拿学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胃肠病 论文作者:论文作者: 导导 师:师: 二零一一年五月二零一一年五月 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中医药大 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

2、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授权北京中医药大学将本人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允许提交杂志社出版。 公开 保密( 年 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 字 日 期 : 签字日期: 目目录录 1 目目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1 AbstractAbstract1 前言前言1 正文正文5

3、1.1.中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中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1 1.11.1 病名溯源病名溯源.1 1.21.2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1 1.31.3 FDFD 与气机关系。与气机关系。.1 1.41.4 辨证分型辨证分型.1 2.2.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1 2.12.1 概念概念.1 2.22.2 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 2.32.3 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机制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机制.1 2.42.4 西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1 3 3 古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况古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况.1 3.13.1 文献摘录文献摘录.1

4、3.23.2 常用穴选用情况常用穴选用情况.1 3.33.3 各经脉选穴情况各经脉选穴情况.1 3.43.4 各部位选穴分布各部位选穴分布.1 4.4.现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况现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况1 4.14.1 单一疗法单一疗法.1 4.24.2 综合疗法综合疗法.1 4.34.3 现代文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讨论现代文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讨论.1 5 5 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取穴比较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取穴比较.1 5.15.1 足阳明胃经的比较足阳明胃经的比较.1 5.25.2 足太阴脾经比较足太阴脾经比较.1 5.35.3 任脉的比较任脉的比较.1 5.45.4 足太

5、阳膀胱经的比较足太阳膀胱经的比较.1 5.55.5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1 5.65.6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1 5.75.7 其他经脉其他经脉.1 5.85.8 结论结论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2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非器质性上消化道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上腹痛、 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学中没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病名。综合各家文献,普遍认为其主要与 “痞”“胃脘痛”等病证有密切联系。 本文包括了中医综述、西医综述及针灸综述3个部分。 中医综述部分简要概括了功

6、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名溯源,病因病机,现代医家提 出的各种分型。 西医综述部分简明扼要的阐明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及治 疗。 针灸部分的综述是本综述的核心内容,主要对古今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 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检索古代文献主题词主要包括痞、心下胀满、胃胀满、胃脘痛、心下 痛、胃痛的病症。参考现代临床报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种治法的单一及联合运用, 并对其取穴规律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小结。 本文对古今文献中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记载做了归纳和总结。对古代医家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做了初步的探索。 AbstractAbstract 3 AbstractAb

7、stract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non-organic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a clinical syndrome. Common in the upper abdominal pain, upper abdominal distension, early satiety, belching, loss of appetite, nausea, vomiting and other symptoms. No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the disease name medicine. Syn

8、thesizing the literature,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main and “Pi“ “Stomach“ and other syndromes are closely linked. Summary of review, inclu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Review Summary 3. Summary of a brief summ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functional

9、 dyspepsia TCM disease name the source, pathogenesis, modern doctors to the various sub-type. Western brief review illustrates that medical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ummary of review is the core of acupuncture, mainly on the ancient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unctio

10、nal dyspepsia in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acupoints; search keywords in ancient literature including swelling of the liver, the heart Under the fullness, stomach fullness, epigastric pain, pain under the heart , stomach disease. Reference to modern clinical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reported

11、 a variety of methods and joint use of a single, and the use of point selection rules and a brief summary. Of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the records made and summarized. Ancient physicians o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point selection

12、 rules to do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KeyKey wordswords: functionalfunctional dyspepsiadyspepsia PiPi epigastricepigastric painpain acupointsacupoints 4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 前言前言 ! AbstractAbstract 5 6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 正文正文 1.1. 中医学中医学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认识 功能性消

13、化不良(FD)1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 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 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中医学中并没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名的记载。综合各 家文献,普遍认为其主要与 “痞满”“胃脘痛”等病证有密切联系。 1.11.1 病名溯源病名溯源 1.1.1 痞满 痞满首见于2内经称为“否”、“痞满”、“痞满”、“痞塞”。其中“否(痞) ”共于 10 条原文中共出现 10 次,“否”“痞”“留满痞塞”“心下痞痛”“肘肿痞饮” “痞逆寒厥”“痞坚腹满“坚痞腹满”“积饮痞隔”“心痛否满”“太阴所至为积饮 痞隔”。 伤寒论辩太阳

14、病脉证并治云:“但满而不痛者为痞”。提出了痞 满的基本概念。 诸病源候论痞噎病诸候诸痞候:“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 不宣,故谓之否”,“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 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风寒有余之邪,自表传里,寒 变为热而作胃实腹满”,“亦有膏粱之人,湿热郁於内而成胀满者,此热胀之谓也”, “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虽然说胀满,肿满, 但与痞满的病因病机很相近。 丹溪心法痞:“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 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 则不必胀

15、也。” 文献文献综综述述 7 痞满可以分为虚实两端:“凡有邪有滞而胀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 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 满者,非大加温不补不可”。痞满是以心腹胀满不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1.1.2.胃脘痛 胃脘痛名又作为胃痛。是指患者以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本病首载于内经。 素 问五常政大论中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心痛胃脘痛。 ” 素问六元正 纪大论曰:“木郁发之,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 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寒 厥入胃,则内生心痛” 。 灵枢厥病指出:厥心痛,腹胀胸满,心优痛甚,胃心痛也。由 于内经各篇对胃脘痛与心痛并未作明

16、确区分,常常 “心痛”与“胃痛”不分,所以后 世有心痛即胃痛,心痛非胃痛之争论3。 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腹痛中载4“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风心痛, 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去来心痛。”这里所说的心痛, 实际上包括了胃痛,九痛之说,实际上是对心胃痛按照病因和临床表现作出的归类。 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主治心法首载胃脘痛”病名。至此, “心痛” 、 “心腹痛” 、 “心 胃痛” 、 “心下痛” 、 “心脾痛”等混称近似于中医学胃脘痛。 1.21.2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1.2.1 感受外邪及误治 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曰:“风寒有余之邪,自表传里,寒变为热,而作胃实腹满。 ”

17、。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故痛而呕”。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阳明之复,清气大举,甚则心痛痞满;太阳之复,厥 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食减。 脉因证治心腹痛曰:“有客寒阻之不行,防碍升降故痛。” 诸病源候论虚劳心腹痞满候曰:“为寒邪所乘,脏腑之气不宣发于外, 8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 停积在里,故令心腹痞满也”。说明了寒邪客表,邪气直中脾胃,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 降失常而出现痞满和胃脘痛。 伤寒论曰:“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 则作痞”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

18、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 满”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 ;“伤寒发汗后,若呕若下,解后,心下痞 硬” 。认为外感邪气,表邪未解或误治,表邪入里,结于心下,中焦气机失常,而成痞满。 1.2.2 饮食劳倦 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本病论篇说“人饮食劳倦即 伤脾”。三因方曰:“饮食劳逸脏气不平,痞膈于中”。 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曰:“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或脏 寒生满病”。 明医杂著曰: “惟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损伤脾胃,胃损则不能纳,脾损则不能化, 脾胃俱损,纳化皆难,无气斯弱,百邪易侵,而饱闷痞积等症作矣”。 丹溪心法曰:“有饮食痰积,不能施化

19、为痞者”。 医学正传胃脘痛曰:“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复 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说明了饮食不节劳累生活 无规律都导致脾胃及五脏功能的损伤而出现痞满和胃脘痛。 1.2.3 情志失调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 证治准绳目晕中提出:“七情内伤,脾胃先病”。 素问举痛论曰:“思伤脾,则气结矣;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怒伤肝,怒则气逆, 文献文献综综述述 9 故气上矣”。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土得木而达。说明了肝的脾胃气机调节的作 用。 景岳全书曰“若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者”。 类证治裁痞满云:“暴怒伤肝,气逆而痞”。忧思则

20、伤脾,怒则伤肝,肝失疏泄, 肝郁气滞,横逆反胃,而致脾胃气机郁滞不畅,发生胃脘胀痛。 1.2.4 脾胃虚弱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指出:“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 普济方虚劳心腹痞满提出:“夫虚劳之人,气弱血虚,荣卫不足,复为寒邪所乘, 食饮入胃,不胀不通,故心腹痞满也。 景岳全书曰:“脾胃属土,土虚者多因无火,土寒则气化无权,故多痞满,此则寒 生于中也”。说明脾胃虚弱,加上内外之邪乘虚而入,气机升降失调,而成痞满。 症因脉治胃脘痛论说:“脾胃素弱,日饮水谷,不能消受,停积中脘,则成痰饮 而痛” 。 1.2.5 痰湿阻滞 素问六元正纪

21、大论曰:“民病寒湿,腹满身旗愤,驸肿,痞逆”。 证治汇补痞满提出:“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夹痰,不能运化为患” 。类证治裁痞满云:“噎膈痞塞,乃痰与气搏,不得宣通。” 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曰:“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亦有膏梁之人,湿热郁 于内而成胀满者。 张氏医通诸气门上云:“肥人心下痞闷,内有湿痰也”,“瘦人心下痞闷,乃郁 热在中焦”。 医学原理心痛门论:“有因清痰稠饮,与血相染,妨碍升降而痛者”。 10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 由此可见,病因病机可归纳为:感受外邪,误下伤中,饮食阻滞,七情失调,脾胃虚 弱,痰气壅塞等;其病位在胃,与

22、肝脾的关系密切;病机多由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而袭 之,脾胃升降失调导致本病。 1.31.3 FDFD 与气机关系与气机关系。 气机升降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 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气机升降,各脏腑都有。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关键气机升 降出入的枢纽。 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盖胃为水谷之海,饮 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 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李东垣5重视脾胃升降 的同时,更强调脾气生发的一面。 临证指南医案6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 健,

23、胃宜降则和” 。脾胃升降相因7,出入有序,才能维持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这 个活动过程中,肝主升发,肺主肃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肺主呼气,肾主纳气等,均配 合脾胃的升降运动,以完成新陈代谢。 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浊气在下,则生月真胀” 。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导致腹胀嗳气腹泻等症 状。其他脏腑的气机失常8也对脾胃升降的影响,常表现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克脾 犯胃;肺失宣降则不能助脾气散精,助胃气顺降,助大肠传导;肾阳不足则脾失温运。 脾胃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升降不及、升降太过、升降反作。故调理气机升降是治 疗脾胃病证的常用方法。 “治脾之法,以升为主;调

24、胃之法,以降为先;权衡脾胃,以通为 补” 。 1.41.4 辨辨证证分型分型 依据不同病机认识,许多作者提出各种分型。林氏等9检索 1994 至 2002 年中医药 治疗 FD 的文献 314 篇,拟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证型分布情况。归纳对 FD 辩证分型进行 文献文献综综述述 11 了完整论述的文章,可总结出 15 个证型,分别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脾 胃虚弱、胃阴不足、脾胃湿热、瘀阻胃络、寒热错杂、胃热内盛、胃气上逆、寒邪犯 胃、痰热壅滞、痰湿阻滞、饮食停滞。缪育坤10FD 分为肝胃不和型、湿热内阻型、饮 食积滞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参照 2002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

25、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肝胃不和证:胃脘胀满,胸闷喜太息,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 饮食停滞证主症:脘腹痞闷,恶心欲吐,暖腐吞酸,苔厚腻。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 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遇冷加重,嘈杂反酸,口 干口苦,肢冷便溏。脾胃虚弱证:脘腹痞满,食物后加重,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中国 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通过1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 治方案(草案)“,将 FD 分为肝气郁结、脾胃气虚、肝气犯胃、湿热滞胃四型。 2.2.西医西医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认识 2.12.1 概念概念 功能性消化不良(fenctional

26、dyspepsia)是指无法解释的消化不良的统称,经标准 检查后并未发现结构上的异常。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 十二指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该消化不良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13。 该病曾被命名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原发性消化不良特发性消化不良等,但现已认可 FD 这一术语14。 Rome标准13则据症状群予以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 2.22.2 西医西医诊诊断断标标准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修订的对 FD 罗马诊断标准。 2.2.1 功能

27、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 12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 必须包括:以下一点或一点以上: a餐后饱胀不适; b早饱; c上腹痛; d上腹烧灼感; 和没有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包括上消化道内镜下)的证据。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2.2.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类分类 (1)餐后不适综合征 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的 1 项或 2 项: a 发生在进食平常餐量后的餐后饱胀不适,每周发作数次 b 早饱感使其不能完成平常餐量的进食,每周发作数次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支持

28、诊断的条件有 :上腹胀或餐后恶心过度嗳气、可同时存在上腹痛综合征。 (2)上腹痛综合征 上腹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a.至少中等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每周至少 1 次 b疼痛为间断性 c不放散或不在腹部其它区域/胸部出现 d排便或排气后不缓解 e不符合胆囊或 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文献文献综综述述 13 支持诊断的条件有:疼痛可为烧灼样,但不向胸骨后传导、疼痛常因进餐诱发或缓解,但 也可发生在空腹状态。可同时存在餐后不适综合征。 2.32.3 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机制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机制

29、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 FD 病因目前尚未明确。 一般认为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 2.3.1 胃酸分泌 FD 患者基础分泌在正常范围15而在某个亚组可能存在酸与症状有关。Hp 阳性的 FD 患者在胃泌素释放太(GRP)刺激时胃酸分泌高于 HP 阳性或阴性的健康人。并且,Hp 阳性的 FD 患者酸分泌低于十二指肠溃疡16。即近 50%的 FD 患者可见与十二指肠溃疡 病患者相似的 GRP 相关的胃酸分泌17。虽然无法评价病理机制的作用,但可以推出 FD 某个亚组可能存在十二指肠溃疡的酸分泌机制。 2.3.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HP 感染与 FD 的关系一直有争议。Konturek18研究

30、提示,在 Hp 感染后,胃窦餐后 动力指数和胃电振幅都可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由于 HP 感染后显示胃泌素及胃酸分泌增 加,以及 HP 本身对胃粘膜屏障的损害,增加了对酸损害的敏感性等因素,可导致慢性胃 炎。但研究至今未发现 HP 感染及慢性胃炎与 FD 症状有明确相关性;且长期随访证明, 经治疗 HP 根除并伴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改善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未得到改善。因此目 前多数学者认为 HP 感染在 FD 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19。 2.3.3 胃肠动力障碍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胃运动功能障碍是 FD 的主要发病基础,FD 病人胃排空延迟的 原因可能与胃窦动力低下,幽门阻力增加及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

31、缩障碍有关20国 内研究显示,FD 患者中 31.8%存在胃排空延迟,45.5%存在近端胃容受性障碍21。 Talley 等22发现 40%患者存在近端胃容受性障碍,并与早饱症状有关。胃固体食物排 14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 空障碍患者更易出现餐后饱胀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近年研究还发现胃肠动力障碍常与 胃电活动异常并存;促胃肠动力药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9。 2.3.4 内脏感觉异常 近年来,内脏感觉受到重视。早期研究发现 FD 患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 表明 FD 患者存在胃感觉过敏19。主要包括正常生理刺激低阈

32、值刺激即可引起腹胀不 适早饱等症状,及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强烈,可引起剧烈的疼痛。 2.3.5 精神心理因素 FD 病人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Talley 等23对 76 例确诊 FD 患者用 抑郁焦虑人格改变等精神心理测量表进行分析,发现各项精神心理症状指数均显著高于 对照组。精神心理障碍会影响胃酸的分泌胃粘膜的血流胃肠蠕动功能而导致功能性消 化不良24。但这些因素的确切致病机制尚为阐明。 2.3.6 饮食因素 咖啡、茶、吸烟、饮酒、某些饮料刺激胃酸分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胃和十 二指肠粘膜有损伤作用,但均非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一时性诱因而 已24。 2.42

33、.4 西医西医药药物治物治疗疗 2.4.1 抑制胃酸分泌药 有学者认为上腹痛综合征(EPS,epigastric pain syndrome,FD 的一种类型)的很 多症状与胃酸相关25。一般适用于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 H2 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妥拉唑等)。 H 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每次 400-800mg,l 一 2 次/d,或雷尼替丁,每次 150mg,1-2 次 /d,或法莫替丁,每次 20mg,1 一 2 次/d,可用 4 一 6 次/d。 文献文献综综述述 15 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哇每次 20mg,1 一 2

34、次/d,或兰索拉哩每次 30rng,l 一 2 次 /d,可用 2 一 4 周。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强,持续时间长,可作为治疗首选或 H2 受体 拮抗剂无效时选用。 2.4.2 促胃肠动力药 促胃肠动力药主要促进胃肠蠕动,减轻上腹不适或疼痛症状。王承党26研究报道 促胃肠动力药对改善运动障碍 FD 的症状有效率 81。一般适用于以上腹胀早饱嗳气为 主要症状的患者。可用多番立酮或西沙必利。王文阁27临床进行研究多潘立酮治 FD 的疗效,结果多潘立酮能改善 FD 患者腹胀恶心嗳气等症状,明显优于安慰剂组。用法 每次 10mg,3 次/d。西沙必利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肠肌间神经丛中乙酰胆硷的生理 学释

35、放。用法每次 510 mg,3 次/d,可用 28 周。 2.4.3 根除 HP 治疗 目前对 FD 是否采用抗 HP 治疗的争论。有学者 1989 年至 2007 年 4 月随机对照研 究系统回顾及荟萃分析的结论是 HP 阳性的 FD 患者根除细菌后可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28。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 HP,因此必须联合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以质 子泵抑制剂为基础或胶体秘为基础加上两种抗菌药物(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中 选择两种),组成三联疗法29。 2.4.4 抗焦虑抑郁药 Haug 等30对 100 例 FD 患者调查研究表明,以焦虑担忧为首要症状的患者占了 68,以消化不良为主

36、要症状者仅占 26%。精神心理因素引起 FD 的间接或直接原因。 有学者31认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是目前最好的抗焦虑药物之一,其不仅具有镇静 作用而且可抑制胃的感觉敏感及正常的内脏传入信号在脑的放大,每次 2.5mg,2 次 /d。抑郁药常用的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改变内脏过敏性阻滞受体的活性, 16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 对慢性痛疼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有作者提出,即使没有抑郁症状,疼痛明显 的给予这类药物也会有效32。 3 3 古代古代针针灸治灸治疗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况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况 3.13.1 文献摘文献摘录录

3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现代病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症状为上腹部的不适。所以检 索文献时首先指定包含上腹部的文章。依托中华医典的针灸推拿类检索系统。主题词 主要包括痞、心下胀满、胃胀满、胃脘痛、心下痛、胃痛的病症,检索出治疗这些病症的 穴位以经脉归属为主线并加以总结。查阅文献包括奇经八脉考、 针灸大全、 凌门传 授铜人指穴、 针灸甲乙经、 金针秘传、 针灸集成、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针灸易学、 普济方、 针灸聚英、 刺灸心法要诀、 皇帝名堂灸经、 针经节要、 针灸资生经、 西方 子明堂灸经、 针灸大成、 神应经、 针灸逢源、 类经图翼、 针方六集等。 3.1.13.1.1 足太阳膀胱足太阳

38、膀胱经经: :9 9 个穴个穴 3.1.1.1 脾俞7 次 痞气:脾俞 胃俞 肾俞 通谷 章门(二七壮。 )类经图翼 忧噎胸中痞满。气逆时。呕食不下思噎。天突 胃俞 中脘 气海 三里 膏肓俞 脾 俞(思噎更效) 膻中(治气噎) 膈俞(治劳噎) 。针灸逢源 气壅塞为痞 上脘 中脘 通谷 期门 脾俞 梁门 。针灸逢源 痞结者。痞于中脘。肝俞 脾俞 肾俞。针灸学纲要 脾俞主治泄痢不化。饮食不食。不肌肤。黄疸。胀满。痞气。针灸学纲要 大肠转气,按之如覆杯,热引胃痛,脾气寒,四肢,不嗜食,脾俞主之。 针灸甲乙经 普济方针灸 胃脘痛;膈俞 脾俞 胃俞 内关 阳辅 商丘(邱) 。类经图别 神灸经纶 3.1.

39、1.2 肝俞5 次 治胸满。心腹积聚痞痛。穴肝俞。灸百壮。三报。普济方针灸 治心腹胸满痞痛。灸肝俞。普济方针灸 针灸资生经 文献文献综综述述 17 心下痞硬者,当刺太阳肺俞肝俞。针灸大成 针灸逢源 痞结者。痞于中脘。饮食停滞。邪气相搏而成。肝俞 脾俞 肾俞针灸学纲 要 胸满心腹积聚痞痛。灸肝俞百壮。针灸资生经 3.1.1.3 膈俞4 次 胀而胃痛:膈俞 。神应经 针灸大成 针灸聚英 胸中胃脘痛也。若胸腹痛者灸上脘,痛而不已灸行间,并灸膈俞。灸法秘 传 胃脘痛:膈俞 脾俞 胃俞 内关 阳辅 商丘(邱) 。类经图别 神灸经 纶 胃脘痛:肝俞脾俞下三里膈俞太冲独阴两乳下各一寸。针灸集成 针灸大 成

40、3.1.1.4 胃俞4 次 痞气:脾俞 胃俞 肾俞 通谷 章门(二七壮。 )类经图翼 忧噎胸中痞满。呕食不下思噎。天突 胃俞 中脘 气海 三里 膏肓俞 脾俞(思噎 更效) 膻中(治气噎) 膈俞(治劳噎) 。 针灸逢源 胃脘痛;膈俞 脾俞 胃俞 内关 阳辅 商丘(邱) 。类经图别 神灸经纶 3.1.1.5 肾俞2 次 痞气:脾俞 胃俞 肾俞 通谷 章门(二七壮。 )类经图翼 痞结者。痞于中脘。饮食停滞。邪气相搏而成。 肝俞 脾俞 肾俞。针灸 学纲要 3.1.1.6 承山2 次 承山兼阴交,治胸膈痞满,自喜饮食。类经图翼 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到承山。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针灸逢源 针灸大成 3.1.1.7

41、 肺俞2 次 心下痞硬者,当刺太阳肺俞肝俞。针灸大成 针灸大全 心下痞硬。当刺大椎肺俞肝俞膻中巨阙宜取。痞满更加噎塞。针灸逢源 3.1.1.8 膏肓俞1 次 忧噎胸中痞满。呕食不下思噎。天突 胃俞 中脘 气海 三里 膏肓俞 脾俞(思噎 更效) 膻中(治气噎) 膈俞(治劳噎) 。针灸逢源 18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 3.1.1.9 肓门1 次 肓门主治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痛有余。类经图翼 、 针灸集成 、 针 方六集 、 针灸大成 、 针灸逢源 、 针灸聚英 3.1.23.1.2 任脉:任脉:8 8 个穴个穴 3.1.2.1 中脘12 次 中

42、脘主治脾胃伤,兼治脾痛疟痰晕,痞满翻胃尽安康。刺灸心法要诀 腹痞满呕逆不止阴阳皆不足。府会太仓。即中脘也。普济方针灸 痞气:中脘 章门。神灸经纶 中满不快,胃脘伤寒:中脘 大陵 三里 膻中。针灸大成针灸大全 中脘:心脾病。痞满 翻胃 能引胃中生气上行。针灸大成 噎病 忧噎胸中痞满。天突 胃俞 中脘 气海 三里 膏肓俞 脾俞(思噎更效) 膻 中(治气噎) 膈俞(治劳噎)。针灸逢源 气壅塞为痞。 上脘 中脘 通谷 期门(灸积块在上者) 脾俞 梁门(灸诸痞块)。 针灸逢源 痞结者。痞于中脘。针灸学纲要 中脘治心下胀满,伤饱食不化普济方针灸 中脘 胃脘痛神应经针灸大成 心脾胀痛 上脘 中脘 脾俞 胃俞

43、 肾俞 隐白 足三里。 神灸经纶。3.1.2.2 膻中6 次 膻中胸满痞闷。针方六集 中满不快,胃脘伤寒:中脘 大陵 三里 膻中。针灸大成 中焦痞满,两胁刺痛:支沟 章门 膻中。针灸大成针灸大全针灸逢源 膻中巨阙宜取。痞满更加噎塞。针灸逢源 忧噎胸中痞满。气逆时。呕食不下思噎:天突 胃俞 中脘 气海 三里 膏肓俞 脾俞(思 文献文献综综述述 19 噎更效) 膻中(治气噎) 膈俞(治劳噎)。针灸逢源3.1.2.3 上脘5 次 上脘,主九种心痛,伏梁痞满,翻胃呕吐,腹胀气满,不能下食。针方六 集 气壅塞为痞。上脘 中脘 通谷 期门 (灸积块在上者) 脾俞 梁门(灸诸痞块)。 针灸逢源 有气虚痞。血

44、虚痞。食积痞。脾泄痞。痰膈痞。针:梁门 天枢 幽门 灸:上脘 针灸学纲要 痞满 胸中胃脘痛也。若胸腹痛者灸上脘,痛而不已灸行间,并灸膈俞。灸法秘传 心脾胀痛 上脘 中脘 脾俞 胃俞 肾俞 隐白 足三里。神灸经纶 3.1.2.4 气海5 次 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痞老者,宜灸气海。扁鹊神应经玉龙经 腹痞满呕逆不止阴阳皆不足。府会太仓。即中腕也。先灸五十壮。灸气海百 壮。普济方针灸 忧噎胸中痞满。气噎心下痞噎哕不食:天突 胃俞 中脘 气海 三里 膏肓俞 脾 俞(思噎更效) 膻中(治气噎) 膈俞(治劳噎)。针灸逢源 气海主伤寒,饮水过多,腹胀肿,气喘心下痛。针灸大成针灸聚英 3.1.2.5

45、巨阙3 次 巨阙一穴,主胸满气痛痞塞,吐逆不食,喜呕发狂,膈中不利,翻胃。针方六 集 膻中巨阙宜取。痞满更加噎塞。针灸逢源 巨阙:痞塞。数种心痛先心痛 先吐吐逆不食。针灸聚英 3.1.2.6 建里3 次 建里:治心下痛不欲食,呕逆上气,腹胀身肿。金针秘传 20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取穴规律初探 建里。治心下痛。普济方针灸 涌泉建里治心下痛针灸资生经 3.1.2.7 中庭3 次 中庭治噎塞心下满。普济方针灸 治胸胁支满。心下满。食不下。穴中庭。普济方针灸 中庭 心下满。食不下呕逆。针灸资生经 3.1.2.8 鸠尾1 次 胃脘痛,曰心痛之类是也。鸠尾。针灸大成 3.1.33.1.3 足太阴脾足太阴脾经经: :8 8 个穴个穴 3.1.3.1 商丘8 次 商丘穴,主治痞气,黄疸,寒疟及呕吐泻痢等证。刺灸心法要诀针灸集成 商丘主治胃腹胀肠鸣,不便,脾虚令人不乐,身寒善太息脾积痞气。类经 图翼针灸聚英 商丘二穴,治鼓胀肠鸣便难,食不消,好呕,痞气黄疸。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