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 (2).docx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7537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 (2).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银行系统论文: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 【文章摘要】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广泛开展中间业务,但主要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依赖传统的息差收入。因此,商业贷款对于中国银行业的业绩表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贷款的安全性也就显得特别重要。鉴于长期的粗放型的经营,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距离国际先进金融还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所以信贷质量不佳,对金融安全构成威胁。本文从识别和确定信贷风险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以及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规避等一系列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以促进商业银行切实防范措施和化解信贷风险。【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风险控制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一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作为重要的国有资产,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之前,更重要的是维护资产及负债的安全性。流动性与安全性紧密相关联,因此,商业银行的经济原则可以归结为就是在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进行平衡决策。信贷风险的含义为借款人不能依合同约定按时按量地偿还贷款的本金、利息或违反合同中约定的其他条款(例如把贷款挪作他用),导致贷款人的资金损失。(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商业银行是负债经营,信贷资产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占据绝对大的比重。管理好信贷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这是摆在每一家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最现实最重要的课题。其中的

3、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与其比一般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经营的模式更加特殊,因而使具有更大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是承诺交易,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即商业银行在借出资金时,得到的只是未来偿付本息的承诺。而未来是不确定的,承诺的实现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时偿付商业银行的贷款,银行不但不能获得利润,反而会导致资产的损失。2、信贷风险是各种经济风险的集中反映在现代经济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已经广泛地参与到整个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中,通过信贷这条纽带,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当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业务蒸蒸日上,商业银行就能获得稳定持续的利润。但当

4、经济下行,百业调零时,企业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问题就非常严峻。但问题反过来看,加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了银行信用风险,也就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经济风险,维持经济各部门的正常运行。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贷款的特性与影响信贷风险的外部因素是商业银行的不可控因素,近年来,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加强了信贷风险的管理力度。由于多年的商业银行改革,中国银行业已经逐渐采用国际标准来控制风险,在计量方法和公司治理上都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但是,配套的改革还没有系统性地形成完成的体系。具体的在经营管理上的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一套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系统1、信贷客户

5、评价制度不健全第一,客户评价方法不科学;第二,掌握的客户评价资料全面完善;第三,未形成客户评价跟踪监测体系。客户评价制度不健全,导致对客户不能进行有效准确的定量分析,错误地选择了不合格的企业作为银行的优质贷款对象,致使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2、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表现在信贷业务流程缺失或者不能有效正常运行,致使在贷款操作地各个环节出现随意性,各部门的操作不衔接,一些重点关注点无人关注,使原本各部门相互监督制衡的作用无法发挥。(二)没有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贷款批准并发放给客户后,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的控制力将减弱,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定期

6、地检查,防患于未然,在正常贷款变成问题贷款前,及时发出警报,并化解问题。在目前阶段,由于信贷预警机制的缺失,各银行只能集中精力解决已经出现问题的贷款上,失去了主动权。(三)资本充足率水平不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大 由于国内银行资产质量比较差,不良资产的规模比官方公布的数字要大得多,因此按实际风险资产计算的资本充足率实际上大多低于巴塞尔协议8的最低水平,同时由于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且资本补充渠道较窄,能够为分支机构风险敞口配置的资本相当有限,不可能为高规模的风险敞口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撑,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分支机构风险敞口规模与资本匹配失衡。在资本补充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必须在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敞

7、口规模上做文章。而我国目前包括大型企业在内的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取得外部评级,在标准法下其风险权重为100或者150,且国内银行尚不具备内部评级的客观条件,不能对企业进行内部评级,在呆账准备金提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的这种逆向配置效应几乎意味着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敞口规模的途径就是降低信贷存量规模,甚至是减少一些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 (四)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初步形成,但风险管理没有作为风险文化根植于所有员工的心中,贯穿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还没有树立,没有形成全行认同的风险管理文化,系统而完整的风险管理战略还有待于加强,风险管

8、理侧重于后台管理,没有将其作为信贷决策、风险敞口限额控制、贷款定价、资本资源配置的有利工具。同时,部分人员将风险片面地等同为违规、案件和损失,一些风险管理人员将风险管理简单地理解为控制,部分业务人员将风险管理看作是业务拓展绊脚石,注重信用风险的控制和计量,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仅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还谈不上统筹考虑、系统管理。 (五)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在西方发达的银行制度下,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明确地承担起银行在其全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并以银行的全部资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最终边界。董事会因此负责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我国城市商业银

9、行均是股份制,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体。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体明确,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这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特点在风险管理上的后果就导致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层对金融风险非常重视,而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建议(一)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所谓风险预警是指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及金融体系遭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从我国金融体制来看,国家金融体系正处在大调整阶段,不确定因素增加。未来几年,一方

10、面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管能力不强等问题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未来几年将面临国外金融机构的强有力竞争,并可能直接面对国外金融游资的攻击,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不仅能有效防范金融危机,还可以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日益失衡的状况起到缓解作用。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一般原则。从我国现实出发,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第一,要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的风险指标、概念保持基本一致,与国际惯例接轨。第二,应与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督指标要求一致,便于各级银监会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实施与

11、度量。第三,通过金融风险综合度量可准确反映可控风险真实状况,以便建立风险约束机制,有效地防范、监测、转化风险,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第四,银监会建立的金融预警体系应着眼于整体或宏观金融风险的控制,该体系既要包括对非系统性风险(即单个金融机构)的监测预警,更要侧重于对整体系统性风险的监测、预警、分析和控制。明确风险预警主体并赋予其权威性。西方国家的预警系统均由独立主体承担,我国应借鉴其做法。为使金融管理部门分工清晰、各司其职,应明确由银监会承担金融风险预警工作,并赋予其相应职权。在此其础上,尽快落实组织机构,逐步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等立体化的风险预警网络体系,并实施垂直型的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建立健

12、全金融风险预警的组织体系。金融风险预警有垂直系统和横向系统两种方式。垂直系统由宏观(银监会、商业银行各总行等)、中观(省级银行、商行等)、微观(地级、县级银行及合作银行等)三个子系统组成。其预警的组织形式及风险情况的传递次序一般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这种垂直系统符合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横向系统是指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的各个元素的具体组合,其监测的组织形式是由宏观、中观、微观各有所辖的银监会为监测中心由被监管商业银行、合作银行等金融企业组织构成。这样可以保证金融风险信息的传递在时间上的及时性,在实施上的可操作性,在总体上的完整性。 建立风险监控的信息流通和政策协调系统。银监会对金融企业的监控

13、组织分工越来越细,这有利于风险监控的系统化和专业化。银监会应设置风险监测预警中心,该中心作为专业化机构,可不赋予过多行政职权。(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规避1 、加强对借款方的信用审查。对借款人的考核要从还款意愿、还款能力两方面考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纪录,包括企业的和主要股东的。认真审查财务报表以便了解借款企业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经济周期内的还款能力。建立企业评级系统,使信贷更加标准化、计量化、自动化,逐步成为贷款审批的主要依据之一。2 、遵循“一个债务人原则”随着国际投资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控股结构越来越复杂。一个新的借款人其后面的最终股东可能是现有的客户甚至是过去的一个有

14、不良信用的客户。所以注意联企业的风险,在风险控制时遵循“一个债务人原则”,即将关联企业客户整体作为一个债务人进行管理。对关联客户一般定义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的、互相关联的一批债务人(两个或更多法人单位)。3、做好母子公司信用评级多数情况下,对子公司的信用评级不能超过集团公司的信用等级,向子公司提供信贷时应一般要求母公司提供担保或安慰函。实力较弱的子公司或与母公司关联度不强的子公司,其信用评级应低于母公司的。在评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当前的财务状况,也不能忽略未来前景的判断。如在西德意志州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中,历史数据只占40%,而前景分析占60%,充分体现其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视

15、。4、建立关联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国外银行为每一个集团公司客户都设立一名全球帐户经理,统筹银行对该客户旗下所有子公司的授信。除此之外,还为该客户建立一个集团数据库,储存了该客户的所有的财务、业务、股东以及过往额度使用情况的所有信息。各个地区的分行的信贷经理都是这个系统的终端用户。所有信贷申请都通过这个系统提起申请、进行分析,上报至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最终审批。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避免了一家银行的多个分行或部门与该客户的多点接触导致的不协调。也便于风险管理部门更全面及时地掌握本行与该客户的全面的信贷关系、状况。5、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担保国外商业银行接受关联公司内部的互相担保,其目的是将关联企业集团绑在一

16、起,实行统一的风险控制。如若母公司不直接提供担保,而是出具安慰函,表示其知晓子公司的贷款并会督促子公司及时偿还贷款,必要时协助子公司积极履行借款合约。但是母公司的这些措施只能作为后备资源,对子公司本身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做好现金流的分析和预测,确保有可靠的第一还款来源。(三)加强对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要建立高效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加强商业银行内部贷款相关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杜绝贷款审批的盲目性,是建立起全面有效的风险监测体系的基础。加强对客户的了解,不仅仅了解其公开的信息,更要调查其隐避的信息,扭转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完整的信贷风险监测系统是控制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四)加强放贷后资金的监控贷款发放只是信贷关系开始的第一步,银行利润的实现是以贷款的正常偿还为前提的。继续密切关注企业的运行,资金的运用,定期审查财务报表的情况,对于异常的波动要及时与企业沟通,掌握最及时的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保证贷款的顺利收回。如果市场状况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的流动性发生了不利的变化,应及时调低企业的信用评级,有必要的话要采取措施提前收回贷款。【参考文献】1、高雄伟,我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2、常珊珊,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