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别让“支农”打了折扣 (2).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75588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别让“支农”打了折扣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银行系统论文:别让“支农”打了折扣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银行系统论文:别让“支农”打了折扣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银行系统论文:别让“支农”打了折扣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别让“支农”打了折扣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别让“支农”打了折扣 (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银行系统论文:别让“支农”打了折扣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支持农村信用社提高农业贷款投放能力,服务“三农”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已充分显示出来,不但加大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力,对效益较差的农村信用社起到了积极扶持作用。但是,支农再贷款在实际运行中和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这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执行效应,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大幅提高,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支农”打了折扣,令人忧虑。 一、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再贷款的认识和使用存在误区 1、使用目的上的功利主义。支持“三农”,加快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是支农再

2、贷款投放的根本目的。几年来,人民银行根据辖区经济发展状况,合理投放支农再贷款,在贷款管理上实施“四化”,即贷款对象农户化,贷款程序简捷化,贷款管理规范化,贷款投放责任化,有效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部分农村信用社执行上级行的政策不够到位,而是根据自己的投放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确定当年支农再贷款的需求量,只是将支农再贷款作为增收的主要手段,对解决农民资金需求认识不足。 2、作为基层社“盈利”的主要手段。人民银行在再贷款管理上,盟中心支行下发了“再贷款操作规程”等7项措施,对再贷款投放的覆盖面、额度等都有严格的明确。由于农村信用社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根据基层信用社的盈亏情况,确定盈亏点,对于扭亏有

3、望的基层社给予支农再贷款倾斜,而对扭亏困难的信用社只是“蜻蜓点水”,投放较少,这种下摆方式成为基层社“盈利”的途径和提高经营业绩、政绩的手段,信用社之间十分不平衡。 二、管理僵化,有碍支农再贷款作用发挥 对于支农再贷款的管理,人民银行的各级行都十分重视,但过于僵化的管理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讲限制了支农再贷款作用的真正发挥。 1、影响了农贷户的收入。基层信用社投放支农再贷款一般都在年初的3、4月份,约期至11月末左右,从种植业的生长周期来讲比较适合,但就粮食市场价格而言,秋粮上市的价格较低,而此时农贷户不得不出售手中的粮食还贷,粮食没卖上好价,眼望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而无可奈何。如:去年大豆上市时的

4、价格在1.8元/公斤,而至目前大豆的市场价格已上涨至3.5元/公斤左右,上涨95%,可见“一刀切”的贷款回收方式影响了农贷户收入的增加。 2、对养殖业的发展扶持力度不够。由于再贷款数量有限,只支持春备耕生产,加之养殖业由于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农村信用社无力、也不情愿用自有资金投入养殖业贷款,支农再贷款又不能中长期使用,使适合发展养殖业的地区和专业户不能得到有效的贷款支持,影响项目和规模的扩大,限制了养殖业的增收与发展。 3、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有限。农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是向经济效益型的种植业转化,这种转化需要一定的周期和大量信贷资金做后盾,对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的农村信用社来讲,惟有依靠支农再贷

5、款,然而支农再贷款的使用周期不足一年,势必会影响农业结构调整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贷款利率上浮,喜了信用社,伤了农民 使用支农再贷款要比组织存款的成本低,获利空间大,这对农村信用社有极大的诱惑力。由于支农再贷款的利率较低,来源也并不难,依靠这部分资金发放农业生产贷款,对农村信用社来讲一方面不用费力去组织成本高于支农再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利用发放支农再贷款所产生的效益也较自筹资金贷款所产生的效益高。支农再贷款的一年内利率为1.875,而基层信用社投放的农业贷款一年以内利率为4.62,获利在2.745,信用社由此形成对支农再贷款的信赖性。农村信用社有大于自有资金的支农再贷款支持,容易放松组织存款积

6、极性,长此下去自有资金支付能力减弱,风险便会紧随其后。 贷款利率上调,获利空间增大,而农民的支出也随之增大,农民的贷款成本大幅上升,负担加重。以每户农民贷款3000元计,现在每年多支出利息64元。以每个农户15亩土地计算,可获良种补贴120元。而上涨的贷款利息部分抵去了直补金额的53%。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把粮食生产、农民减负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很多对农民的优惠政策,以科右中旗为例,国家取消了家业税、给予种粮农民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可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大幅提高,使农民增收大打折扣。 贷款利率上调,支农再贷款约期不尽合理也使得农村高得贷有所抬头,高利贷利息有不断

7、攀升的势头,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由于农户自有资金有限,农贷又不能完全满足春耕资金需求,缺口便靠高利贷补充。今年的高利贷利随着贷款利率的上调而“水涨船高”,增幅达50%,按平均每户借贷2000元计,较上年增加借贷利息支出80元。 支农再贷款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出台的目的是扶持农村信用社,但更主要的目的是要保证农民的信贷需求得到满足,支持“三农”。我们认为支农再贷款要切实发挥“支农”的作用,必须改变只支农村信用社的做法,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我们建议,支农再贷款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在给予农村信用社低利率的同时,也要给予农民相对低些的贷款利率,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向农民贷款,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较小的利率浮动空间,充分体现支农再贷款支农的政策效应。建议尽快改进支农再贷款使用管理办法,适当延长再贷款使用期限,满足农民养殖、种植需求,保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卖上好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