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强化法(简易行为矫治)论文答辩理论.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7632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3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性强化法(简易行为矫治)论文答辩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阳性强化法(简易行为矫治)论文答辩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阳性强化法(简易行为矫治)论文答辩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阳性强化法(简易行为矫治)论文答辩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阳性强化法(简易行为矫治)论文答辩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阳性强化法(简易行为矫治)论文答辩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性强化法(简易行为矫治)论文答辩理论.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阳性强化法(简易行为矫治)正强化法积极强化法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条件反射定义阳性强化法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校正方法,也成为正强化法、积极强化法。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适用与禁忌 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希望改变行为的求助者,调节塑造求助者的新行为,可矫正神经性厌食症,偏食,降低焦虑,治疗性变态,矫正儿童的多动、遗尿、孤独和学习困难以及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原理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

2、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这就是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 操作步骤(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制约因素,从而确定目标行为的基础水平。(3)、涉及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4)实施强化(5)追踪评估注意事项1. 目标行为单一而具体。如果有多个目标行为要改变,一个一个进行,不可同时展开。2. 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应在目标行为出现时进行,不可提前或错后。3. 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有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固化为习惯后,最终撤销强化物。相关知识行为疗法又称行为矫正疗法或行为治疗,是通过学习和训练矫正行为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兴起于20实际

3、50年代末,代表人物为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艾森克、沃尔普、拉扎洛斯、班杜拉、贝克。行为疗法是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根据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强化学说等原理,采用程序化的操作程序,帮助求助者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行为矫正常用方法增强法正强化(喜欢的刺激)负强化(厌恶的刺激)惩罚法给予个体不喜欢的强化物或厌恶刺激(一般性惩罚,批评罚款劳动改造);(特殊性惩罚,束缚身体,隔离,厌恶疗法。饱和策略)撤销个体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消退法代币管制法培养儿童适应性行为建立新行为的常用技术1.行为塑造技术 2.行为渐隐技术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

4、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主诉和个人陈述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观察和他人反映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咨询目标的制定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咨询方案的制定咨询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咨询过程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咨询效果评估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个人成长史里面可以介绍一些求助者小时候的一些重要成长经历、家庭教养方式, 例如:出生情况,学业工作状况,小时候较长时间

5、离开父母等,疾病史、求助者的个性。选择测验要注意测验的适用性,测验结果一般要写全,标准分要标明,要有简单、准确的结果解释;主诉: 简要的说明目前的主要问题,要写明问题持续的时间(病程),精练、准确、症状不能太多,不超过20个字。不论求助者说出有多少症状,只取与诊断关系密切的写入主诉,其余的放在个人陈述中去描述,数字统一用阿伯拉数字。个人陈述:求助者心理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l 可以用引述求助者的原话;l 把求助者陈述中关于个人成长的部分放入一般资料,只写目前问题相关的内容;l 建议控制在500字以内;l 尽量不分段。评估和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原因分析; l

6、 定性的时候要用“三原则”(写明是哪三条)、幻觉妄想等,排除心理异常/精神病性精神障碍;l 诊断要考虑到原因,病程,严重程度等情况; l 神经症要抓住典型症状;l 诊断的思路要明确清晰,参见教材中诊断技能部分的知识点。咨询方案:“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部分简单介绍即可,不要过于繁琐。l 尽量选用教材里讲的咨询方法,注意心理问题和所用方法的匹配性。l 注意对年幼的求助者最好采用行为疗法,不能用认知行为疗法。l 选择咨询方法的时候注意不要超过两种以上l 责权义要用新版教材三级82页的内容。l 咨询收费,测验收费,免费要说明原因。l 咨询时间安排,一般一周一次。l 不要按照咨询的每个阶段来记录,要

7、把每次咨询的情况记录清楚:时间,目的,方法,过程、布置的家庭作业l 咨询的过程最好能体现咨询中咨询师的咨询思路和求助者的心理转变过程;可用咨询对话摘录来体现你怎么用所选用的疗法进行咨询和解决问题的。四十四、验证资料可靠性的方法有哪些?(1)可以使用补充提问。(2)可以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办法来验证。(3)可以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二、心理咨询师应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答: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义、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目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

8、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四、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应注意什么?)答: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的、可行、可评估的、双方都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逐一商定;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

9、修改。五、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答:1、在于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在于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应由此产生的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在于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一致; 4、在于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 5、在于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对他人或者自己做面质,而这一点是健康人生所需学习的课题。七、在本案例中,求助者产生阻抗的原因是什么?答:1、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10、; + 结合案例说明 2、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 结合案例说明3、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 结合案例说明八、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如何选择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法? 答: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咨询师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十一、如何确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或请结合本案例,为求助者拟订的有效的咨询目标。答: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目标为主。拟定的咨询目标是: (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情绪、

11、逐渐减少强迫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到强迫症状消失。使用SCL90、SAS测验,复查焦虑分数、强迫分数是否降低至正常范围。具体案例具体作答(2)远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发挥自身优势,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基本上可以作为一个模板十二、在本案例中,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答:(1)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一次或几次咨询后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后评估。(2)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自我评估;2.求助者社会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事实;3.求助者周围人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症状改善情况的评定;4.求助者心

12、理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评定。十四、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答:(一)社会接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程度 (二)自我接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情况(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三)随访调查,评估内容: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十六、请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答: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记忆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 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头晕、疲劳、全身酸痛。 社会功能状况:(1)学习效率降低;(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二十一

13、、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其定义、求助者的常见矛盾及应用注意事项。答:面质,又称质疑,对峙,对质,对抗,正视现实等,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的矛盾。常见矛盾:言行不一致,理想和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使用注意: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打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可以使用尝试性面质。二十二、请写出对该求助者的诊断程序? (怎样对求助者做出诊断?即诊断程序)答:诊断程序:1、根据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诊断:心理活动正常/异常【如是异常,可详细写违反了哪一条或哪几条,如果不清楚违反了哪些,但确定是异常心理,可直接写“根据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三原则,

14、判断该求助者心理异常”】2、分析求助者的自知力,是否有求治愿望,有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常形还是变形。如是变形,按“ABCD”走,如是常形,按“abc”走。4、变形:【提示:可能是神经症,最起码也是可疑神经症】A按照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维度进行。【根据许又新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1)病程:不到3月1分;3月到一年,2分;一年以上,3分。(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需借别人帮助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开导或陪他娱乐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3)社会功能:照常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害着评1分;中度受

15、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或改变工作,或部分工作,或某些场合不得不回避,评2分;完全不能学习工作,某些必要场合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B找主导症状【强迫/抑郁/焦虑/恐惧/抑郁】C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D下诊断:*性神经症4、常形:【提示:可能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顶多是可疑神经症】a1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即为心理问题。 b1. 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c1. 下诊断:一般心理问题a2.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

16、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社会功能受损,列为严重心理问题。b2. 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c2.下诊断:严重心理问题a3.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列为可疑神经症范畴。建议直接使用许又新教授三维度评分标准一点点投机取巧。b3. 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c3.下诊断:可疑神经症二十三、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答题思路:按照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分类,将各种符合的症状明确的找出来。详细举例:(一)、生理功能状态: 躯体疾病、生理缺陷(二)、心理功能状态:1、认知方面( 答题技巧:如没有异常症状,千万别忘写无幻觉、无妄

17、想、无逻辑思维混乱、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等。)2、情绪、情感方面:填写格式:情绪情感方面:情绪低落、恐惧感剧烈,3、意志行为方面(答题技巧:症状应逐条填写,如有强迫行为,则具体写上强迫洗涤、强迫检查等。填写格式:行为方面:强迫行为(反复洗涤、反复检查试卷姓名、反复检查窗门关闭)。4、人格方面(关注求助者人格倾向,从小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等人格特点。)(三)、社会功能状态:工作学习效率、社会交往状态二十四、求助者产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 (一)、生理原因1生长情况(1)遗传因素所导致精神方面的问题。(2)发育不良、肢体创伤、躯体疾病。(3)生理缺陷、肢体残疾等导致自卑。2年龄因素

18、(1)青春期自卑、焦虑、抑郁。(2)处青春期,性意识性冲动。(3)更年期考虑更年期缩合征。3性别因素(二)、心理原因1认知偏差成长过程中负性经历导致的认知偏差和不合理信念。2负性情绪心理发育过程中的错误观念、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3情感表现(1)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抑郁、恐怖。(2)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障碍。(3)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等。4意志行为(1)强迫意向会导致焦虑、回避、退缩。(2)意向要求与常情相悖别人难以理解。(3)自控能力差、言行缺乏前后一致性。(4)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策略技巧。5人格特征(1)追求完美、要求过高、争强好胜等偏执性人格表现。(2)

19、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交往面狭窄,导致性格内向。(三)、社会原因1人际关系中的社会支持(1)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观念和自身的生活经历内化为求助自己的认知。(2)与父母关系、升职下岗、家庭教养方式可导致认知偏差和人格扭曲。2社会交往中的重大事件(1)家庭变故、婚姻破裂、丧失亲人、挚友绝交都会造成心理障碍。(2)错误评价、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观念冲突都会引发心理冲突。(3)社会压力、人际冲突、司法诉讼等负性生活事件导致心理问题。二十七、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1.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2.求助者强烈的求助动机,积极态度;3.有一

20、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5.促进求助者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三十三、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因素1. 一般性有效因素.如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对工作人员的信心,因得到帮助而产生的希望,以及工作人员的关切等;2. 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3. 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这三方面的因素是同时作用的。三十五、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1、宣泄疏导感情缓解情绪压力(生理心理机制)2、鼓励倾诉内心痛苦并针对性指导(生理心理机制)3、探索潜意识并协助领悟(精神分析机制)4、协助求助者改变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认知主

21、义机制)5、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行为主义机制)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人本主义机制)三十六、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1)临床症状表现 (2)求助者的自知力 (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4)求助者本人的痛苦 (5)问题持续时间 (6)问题是否泛化 (7)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系统脱敏法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发射、交互抑制理论定义适用与禁忌 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原理源于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研究。沃尔普,猫,交互抑制作用。基本思想: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

22、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操作步骤(1)、学习放松技巧强调面部放松。(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6-8次可学会)(2)、建构焦虑等级本人对焦虑事件、情境排序。0-100每一级应小到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成败关键)各等级均匀,才能使刺激恰到好处(3)、系统脱敏由小到大一次脱敏,感到紧张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焦虑分数超过25分,需反复放松,次数不限。在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疗效注意事项1. 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不同的焦虑等级表。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2. 求助者想象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

23、和情景不同而变化。3. 焦虑等级划分要合理,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很难见效。应重新细分。4. 如求助者不能用想象、放松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换其他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定义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该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代表埃利斯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REBT)贝克和雷米 认知疗法 (CT)梅肯鲍姆 认知行为疗法 (CBT)特点1. 求助者和咨询师合作关系2. 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 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 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的教育性的治疗。所有认知行为疗法

24、都建立在结构性心理教育模式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注意事项适应症可以有效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并可用于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恐惧症(包括社交恐惧症),考前紧张焦虑、情绪的激怒和慢性疼痛的求助者。神经性厌食症、性功能障碍和酒精中毒等,也可选。但并非对所有障碍和疾病都有效。合理情绪疗法(RET)理性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定义合理情绪疗法(RET)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代表埃利斯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REBT

25、)贝克和雷米 认知疗法 (CT)梅肯鲍姆 认知行为疗法 (CBT)原理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9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ABC理论: A(外界事件)B(认知)C(情绪和行为反应)操作步骤(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咨询师向求助者说明ABC理论,使求助者接受理论;根据ABC理论,分析引起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2)、领悟阶段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和领悟其情绪行为是由认识造成而非事件本身。(3)、修通阶段(

26、最主要阶段,核心内容)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苏格拉底式辩证法/产婆术/黄金规则、反黄金规则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3.家庭作业:RET自助表、RSA合理自我分析 4.其他方法: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放松训练、系统脱敏。(4)再教育阶段(目的是重建)进一步摆脱不合理信念,是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咨询结束后仍能应对生活注意事项1. 对于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求助者,合理情绪疗法认为虽然能解决情绪困扰,但不会达到不再有不合理信念的程度。2. 对年纪轻,智力文化水平较高、领悟力较强的求助者更有效果。对拒绝做出改变自己信念努力的,过分偏执以及领悟困难的求助者,可能难以奏效。不适用于自闭症、急性精神分裂症。

27、3. 与咨询师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有关,因此咨询师要不断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尽量减少自身的非理性成分。相关知识ABCDE理论: A(诱发事件)B(个人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C(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D(对个体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E(咨询的效果)ABC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系统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情绪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态度、价值观念,也是一种认知过程。合理情绪疗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有情绪障碍的求助者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以及与求助者非理性信念对抗的辩论者。默兹比区分合理不合理信念的5条标准合理信念

28、不合理信念1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包含更多主观臆测成分2能使人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生活愉快使人产生情绪困扰3能使人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使人难以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4会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主动介入他人的麻烦5能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困扰长时间无法消除或减轻情绪困扰,造成不适当的反应埃利斯总结的11类不合理信念(产生情绪困扰、导致神经症)1. 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2. 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3. 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给与严厉的谴责和惩罚。4. 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

29、是一件可怕的事情。5. 不愉快的事儿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6. 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7. 人们要随时随地对危险和可怕的事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8. 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那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9. 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10. 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感到悲伤、难过。11. 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人找不到这个答案,就会痛

30、苦一生。从以上非理性信念中归纳出相应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我喜欢如此我一定如此很难没办法也许一定有时候总是某些所有的我表现不好我不好好像如此确实如此到目前为止如此必然永远如此许多不合理信念把想要,希望,变成一定要,必须,应该的形式。非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绝对化的要求从自己出发,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必须,应该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个体对自己和别人不合理的评价,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一无是处,毫无价值”糟糕至极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人生失去意义了。再也没有幸福了。以后再

31、也找不到工作了”埃利斯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的几个目标:1自我关怀2自我指导3宽容4接受不确定性5变通性6参与7敢于尝试8自我接受(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减少求助者各种不良情绪体验,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含义1(不完美目标)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尽可能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后果。含义2(完美目标)着眼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尽可能帮助他们减少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帮助求助者改变他们生活哲学中非理性的成分,并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认知行为疗法

32、操作步骤(1)、建立咨询关系咨询师扮演着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2)、确定咨询目标双方达成共识。(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要求求助者集中在具体的问题和可观察到的事实上。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模仿边缘性错误观念,对不适应行为直接具体的解释。(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要学会用具体事件评价代替对自我整体性评价。(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贝克理论贝克的理论: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共同感受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结合已有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

33、出结论并验证。是直觉和思维的过程。由于局限产生歪曲,导致错误观念,引起不适应行为。自动化思维使用共同感受这个工具的时候,忽略了认知过程,很多判断推理思维模糊跳跃,很像自动化的反应。要能自省。规则个体在成长中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自动想法是一些个人化的观念,它们由一个特定刺激引发并可导致情绪反应。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向歪曲。(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7个主观推断没根据就做结论,灾难化,大部分都想到最糟糕的结果。选择性概括仅根据某一方面细节就形成结论。忽略其他信息和整体背景。过度概括有偶然事件得出极端信念并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情境中。夸大和缩小个

34、性化没有根据的外部事件和自己联系起来。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极端思维非黑即白,不是就是改变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修改不正确的及功能失调的思维。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1. 识别自动性思维2. 识别认知性错误3. 真实性验证4. 去中心化。5. 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雷米理论贝克理论关心的是错误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观念。雷米理论主要强调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即这些观念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一个群集对应某一类情绪障碍。中心边缘模型。不能根除基本错误观

35、念,仍无法改变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认知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位置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认知行为校正技术(CBM)认知行为疗法定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基本原理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境的策略。操作步骤(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3)、教给求助者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压力接种训练压力接种训

36、练(SIT)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的具体应用。它是一系列技术、过程的组合、包括信息给予、苏格拉底式讨论、认知重组、问题解决、放松训练、行为复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改变环境情境。它是为教授即可应用于当前问题,也可应用于未来困难的应对技能而设计的。压力接种训练三阶段模型:(1)概念阶段首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一种工作关系。交给求助者觉察自己在压力形成中的作用,系统观察内部陈述,并监控这一内部对话带来的适应不良行为。在日记中系统记录具体想法、情感和行为。(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关注点是教给求助者各种行为和认知应对技术以应用于不同的压力情境。通过学习,求助者认识到适应性与适应不良的行为都是与他的内

37、部对话相联系的,他需要获得和复述一种新的自我陈述。可复述的例子:我怎么面对和处理这个压力?我怎样能不感觉被压垮了?我怎样强化我的自我陈述?行为干预:放松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时间管理指导和自我指导训练。(3)应用和完成阶段关注将治疗情境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将之维持下去。后续和加强治疗在治疗3.6.12个月后。应用领域 既可用于矫正也可用于预防。包括愤怒控制、焦虑管理、自信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抑郁治疗和对健康问题的处理。肥胖者,多动儿童,社会孤立者,创伤后应激受害者以及精神分裂患者。知识点梅肯鲍姆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梅肯鲍姆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

38、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变化分为三个阶段:1自我观察。2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3学习新的技能。求助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定义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性本善,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且人都是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是咨询结果首要决定因素。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作为次要因素。来访者有自我治愈能力。确定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五条)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求助者更加

39、信任自己。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二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1)设身处地的理解技术。包含关注,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的,非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了解,沉默作为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方式。(2)坦诚交流的技术。包括并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3)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接受、尊重、关心、珍视)三把握咨询过程七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持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

40、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所顾虑。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第七阶段:由于上一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此阶段,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已不再看的那么重要。他变得自由开放了。注意事项1. 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体系。2. 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 求助者面临着决定他们自己的机会。总目标是共享经历,获取自我信任,发展内部评价资源,促进求助者自我成长。咨询师必须全身心投入这种咨询关系中。3. 潜在局限是初学者倾向

41、于接受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将人本主义的基本态度作为咨询师形成必备的干预技能的基础。4. 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治疗理论基本原理应当作为当代心理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基础内容。相关知识咨询关系:罗杰斯认为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即将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求助者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具有攻击性或处于焦虑中。咨询师,在这种关系中一致的或处于内部整合的状态咨询师无条件地接受和关注求助者。咨询师和求助者共情,并努力和求助者交流。咨询师对求助者表达共情的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求助者中心治疗中,关系是最根本的:它是咨询过程的开始,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也是咨询的结束。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应是

42、安全和相互信任的,而且一旦建立了一种安全相互信任的气氛,就能促进咨询关系的发展。根本上是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治疗策略部针对什么具体技术,步骤工具,而是对关系体验的促进策略。如设身处地的理解,坦诚交流,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人性的看法内容求助者中心心理治疗理论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人们是值得信赖的,能够自我理解,自我指导,能够进行积极地改变,过着有效的丰富生活。观点: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3)人是可以信任的。自我理论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的唯一动机。自我理论阐述了人格结构、人格的行程和发展、人格异化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1)

43、、经验:现象场,经验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世界。(2)、自我概念:如何看待自己、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知,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3)、价值条件化:两种价值评价过程:机体评价过程和价值条件化过程。心理失调的实质和治疗(1) 心理失调的产生原因是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不协调。否则自己的经验以达到别人的肯定和接受,实际是在欺骗自己,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2) 心理治疗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1、 概念2、 “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

44、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13、 历史4、 类似系统脱敏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卫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张从正(号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

45、。张从正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张从正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张从正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5、 理论基础6、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7、 沃尔帕的“系统脱敏法”8、 第一步:将一只猫关进实验室的实验笼里,先响铃声,后电击它。这样次数多了,猫变得非常焦虑恐惧。铃声、电击停止了,它的焦虑恐惧始终不消失。 这时喂它,猫拒绝进食。 把它从实验笼中拿出来,放到实验室的任何地方,它依然焦虑不安拒绝进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