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论文:推敲高考例题错解,揣摩高考解题策略.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76458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论文:推敲高考例题错解,揣摩高考解题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论文:推敲高考例题错解,揣摩高考解题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论文:推敲高考例题错解,揣摩高考解题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论文:推敲高考例题错解,揣摩高考解题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论文:推敲高考例题错解,揣摩高考解题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论文:推敲高考例题错解,揣摩高考解题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论文:推敲高考例题错解,揣摩高考解题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推敲高考例题错解,揣摩高考解题策略一、例题的错解与分析(以2005年全国卷I第36题为例)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第(1)题回答比较差的案例:(关于A A剖面的地形特征描述)1地势大致较平坦,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相差较大。2由海拔高向海拔低递减,地势较为平坦。3AA地为山地,河床侵蚀为V型,东西落差大。4显示了以高山、高原为主的高海拔地区。5平原、丘陵相间分布。6A

2、高,A低。7AA海拔较高,从高到低到高,海拔300800M之间。8西高东低,两边高中间低。9A处海拔高为800M左右,而A海拔相对较低,而中间地带地形较为平坦。10 河流上游,河床左方海拔地形崎岖,坡度大。 (关于BB剖面的地形特征描述)1地形西北、东南地势高,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势低平。2以盆地为主的地形。3河流左方地形崎岖,右方较平坦。4为低山丘陵,河床侵蚀为U型。5河订低,两边高,海拔250750M之间。6地势起伏大,河床较低。7地形比较崎岖不平,海拔都比较高。8整体东西高,中间有河床较低,且河床东西地形趋向和缓。(关于CC剖面的地形特征描述)1该地海拔低,地势低平,起伏小,为沿平原,河流

3、位于海拔200M左右处。2地形较平坦。3显示了以平原、三角洲为主的地区。4地势平坦,较低,海拔200500M之间。5中间平缓,两边偏高,整体较和缓。(关于整体地形特征描述)1上游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这200M以内,河床低,两边高。2小区域属于低山丘陵,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3地貌分布不均匀。4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两侧有山地丘陵,中部河谷地貌5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与山地相间分布,河床抬升,地形形态多样。6该小区域地形复杂,且崎岖不平,但海拔相对不高。7西北、东南高,中间低,南低北高,地形分布略有起伏。分析:1、地理基本概念不清。地形特征一般应从二个方面加以描述,一是从地形类型角度,二是从

4、地势特征角度。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由于受地形剖面图功能的思维定势影响,多从地势变化角度加以描述,导致产生较高的失分率。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应全面阅读图例、纵坐标、横坐标的刻度值、剖面线的走势等。(参考答案:A A剖面显示的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流谷地。该区域是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第(2)题回答比较差的案例:(说明土地利用的潜力)1土地利用肥力较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潜力大。2应大量开发土地,大量植树造林,增加水利,扩建道路,土地的大量开发可

5、使粮食产量增加,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树木的增加可使土地防止沙化,空气流通更捷,水利与道路能使交通更加便利,做到这么多,该小区的经济就会逐渐上升。3海拔过高,应使土地大量平定,大面积的开耕土地,良好的利用土地,合理的开耕,适当的管理,使小区域土地得到良好的利用。4潜力:水资源丰富,地形各有特色,人口少,自然资源丰富。5本地区地质肥沃,草类茂盛,适合发展种植业。(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防止大水灌溉,加强防洪措施。2对河流进行曲直,加固堤坝。3防止沙化、盐碱化。4提高开发者的素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外向型经济,走集约化道路。5在河边的农田尽量少用化学农药、化肥,以免对河流造成污染。6防止河床

6、下降。分析:1、对土地利用潜力理解出错。土地利用的潜力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来这些土地已经被利用,潜力体现在提高生产力和进一步优化,趋向合理优质高效的过程,另一种是原本未被利用,现在可以开发利用的过程。所以这道题回答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从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和能源建设、未利用土地开发上多个角度加以回答。2、对区域的特征掌握不够扎实。对于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缺乏清晰的认识,学生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的现象,把北方地区的内容套到了南方地区。3、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现象的能力不够强,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参考答案: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

7、。开发中应避免坡地开荒(过度开垦),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 第(3)题回答比较差的实例:1有广阔的市场。 2地势平坦,水利工程量小,两边高,中间低的地势有利于修建水库。3河流贯穿该区域,有利于水源的流通;河流直接通向要村庄,有利于水能的利用;地势的有利因素可以利用水源进行发电;该河流弯曲,可在洪灾时节节进行封闭,避免洪灾的发生;该河通向大海,增强了水源的自动调节。4中间地势高,利用水流势能,建立水利工程发电;调节气候,进行灌溉附近农田,离村落近,便于居民用水,河流弯转,延长利用枯水期蓄水。5交通运输方便,背斜易开采。6促进本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有效实现资源自给,发展灌溉农业;引起社会问

8、题、环境问题相对较小;拉动本地区其它产业的优化结构的调正,促进发展。7位于河谷地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光热条件好,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源丰富。8河岸线漫长,水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用水不多;降水丰富,水能洁净,污染少,利于开发;可发展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气候敌适应,环境好。分析:1、地理原理掌握不够扎实。从水能开发的角度来说明有利的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包括足够的水量、落差和建坝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2、对题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是学生常见的错误。3、探究能力欠缺。很多学生只回答了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而忽略了开发的条件。(参考答案:降水较多,有足够的汇水面积,河流有较大

9、的落差,有峡谷,利于筑坝。) 二、解题策略1、总体策略:读懂题意:高考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资料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

10、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2、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一)认真审题,特别要看清题目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答错的关键字跟,如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最主要、最佳等。 (二)先易后难,先把容

11、易做的题目做好。 (三)对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要使选择正确无误,可采用“排除法”(筛选法)。也就是说,不要急于先找出正确答案,应将选择题当作改错题来做,把错误的答案一个一个找出来,排除出去,筛选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了,此即所谓“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是否成功,主要还是决定于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鉴别、评价能力。如果对知识学得不深不透,思维过程未能由浅入深,知识不能向纵深发展,也就难以运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四)要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面分为二层意思时,往往(并非绝对)前段文字叙述正确而后段文字叙述错误。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五) 一些内容复

12、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只从字面上去冥思苦想往往容易弄错,如能画简图帮助判断,就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3、主观题四步解答法 在解答问答题时,无论题目大小,一般按照四个步骤进行。即:仔细审题、回忆地图、准备提纲、精确回答,这就是“主观题四步解答法”。 (一)仔细审题 所谓审题,实际上是应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见题后,先要仔细看懂题目,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再思考可从哪几方面进行回答,也即是理清答题的思路。 (二)回忆地图 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按照正确思路,逐步在脑海中回忆、再现与题意相应的地图,再将正确分析出的内容落实在地图上。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步骤往

13、往不加重视,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忽视了知识与地图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经常给学生储备一些必要的地图知识,使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能迅速再现相应的地图,从而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三)准备提纲 在完成审题与忆图之后,对于问题应当如何解答已经有了头绪,这时就可以写出简略的提纲,以克服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的缺乏逻辑的现象。可以从总体上提高得分率。 (四)精确回答 答题时以提纲为依据,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开头要开门见山,最后要有结论。 下面以问答题“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步:审题 答题思路:自然地理特征包括:A、 本区位于江南丘陵中部地区B、 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C、 位于贑江水系D、 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是红壤E、 水资源丰富 第二步:忆图 在脑海中出现了与本题有关的地图:中国地形图、气候图、水系、植被分布图 第三步:列提纲 (1)地形 (2)气候 (3)水文 (4)植被、土壤 (5)资源第四步:精答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