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7716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在职攻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院 系: 政府管理学院 专 业: 公共管理(MPA) 43摘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部分。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适合社会需要时根本,也就是说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要切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校企合作的教育办学模式,借鉴学习职业教育成功国家的经验,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等方法

2、进行研究分析。梳理了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概念和相关特征,运用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理论系统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比较分析国内外合作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提出政策建议和实施保障措施。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绪论是对本文写作背景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本文的写作动因,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内容;第二部分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理论分析和支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发展趋势、特征和校企办学模式特点分析四个方面;第三部分通过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现状和历史情况的分析,指出我国现有体制下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刻剖

3、析;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典型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模式的比较分析,旨在为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具体对策提供思路;第五部分则立足于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具体发展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提供思路。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form vigorously. The v

4、ocational educations primary purpose is the raise suits the application skill talented person who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needs, suits when the social need basic, i.e. the skill must suit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demand using talented persons raise. Our country quality educational refor

5、m development was still at the exploration stage, especially the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s education school pattern, profits from the stud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uccessful country the experience, the deepened quality educational reform development, the exploration quality education school bus

6、iness cooperation effective form,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This article profits from the foundation which the predecessor studies, the utilization system analytic method, the comparison analytic method, methods and so on, combed the related concept and the related characteristic of higher vocationa

7、l educa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higher pedagogy,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system analysi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school pattern to put forward the policy proposal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afeguard mechanism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8、implementation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present situa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This article mainly divides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e introduction is the background summary, simultaneously is also this article writing agent, including research backgroun

9、d,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mentality and content; The second part is the quality education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school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support, includ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concept limits,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

10、tic and the school business school pattern characteristic analyzes four aspects; The third part through to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school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s analysis, pointed out under our country existing system ex

11、ists the question, and to had the question reason to carry on the profound analysis; The fourth part through to the overseas typical country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the pattern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for the purpose to proposing that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

12、ation development reforms concrete countermeasure provides the mentality; The fifth part bases on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school existence question analysis and in the proof foundation, proposed that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

13、ol business cooperation school pattern concrete development policy suggested that can provide the mentality take the time as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aspect. key word: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the pattern studies 目 录摘 要IAbst

14、ractII第一章 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2三、研究现状分析2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3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基础理论研究5一、职业教育校企相关概念界定5(一)职业教育5(二)高等职业教育6二、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和特征6(一)高等职业发展趋势6(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7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特点8(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8(二)校企合作特点9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13一、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现状13(一)订单式培养模式13(二)准就业实习模式15(三)专业委员会模式16(四)师资互动模式17(五)产学结合模式19二、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5、存在的问题19(一)订单班出现的问题20(二)准就业出现的问题20(三)专业委员会出现的问题21(四)师资互动中存在的问题21(五)产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22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2(一)观念问题22(二)校企合作的结合点还没找准23(三)高职学校本身缺乏实力24(四)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管理体制的统筹协调问题未有效解决24第四章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26一、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分析26(一)美国社区学院合作模式26(二)德国“双元制”模式27(三)英国“现代学徒制”模式28(四)澳大利亚“TAFE”模式28二、经验适用性及

16、借鉴29(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确保校企多元化合作制度化29(二)重视实用主义与坚持以人为本相结合30(三)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行业的责任30(四)学校应主动适应杜会经济发展,开展多样化的校企合作31第五章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对策32一、院校更加主动积极的对策33(一)建立保障机制和职能部门33(二)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导向利用企业教育资源34(三)主动积极建议和创新实践34二、企业更加主动积极的对策35(一)建立与院校对话的机制和部门35(二)长远的发展眼光和社会责任35三、政府层面政策引导形成校企合作基础36(一)资源信息的沟通和协调36(二)促进良性市场规则的构建37参考

17、文献38致 谢41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培育人才办学模式已远远不能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改革探索高职教育全新的,适合社会需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成为一个教育发展路上的热点问题。传统的高职教育中,以学校为主,单方的培育人才远远跟不上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导致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的脱节。政策上,政府投入经费相对少,经费来源不畅;人们受传统思想影响,对受教育存在功利思想;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造成部分高职院校招生难、实习难、就业难的困境。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实现高职人

18、才培养目标。可以说,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基于此,笔者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分析国内现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问题,探索高职教育实施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保障措施。不仅如此,我国政府部门尤其教育主管部门,连续几年在发展高职教育的问题上做出号召,引导并要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决定第十条要求:“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教育部等七

19、部委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3月5日在十届全

20、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在此社会背景下,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尝试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已成为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二、研究意义目前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充分,经验不足,对进一步发掘高职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规律,研究其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探讨解决方案,期待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高职教育实施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贯彻教育方针的实践,有利于实现培养社会建设所急

21、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实现学校围绕企业需要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有利于为企业直接提供“拿来即用”的适用人才;有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既是政府的既定的教育方针,也是解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和当今人才结构不平衡的有效途径,为解决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实用人才,期待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三、研究现状分析国外自20世纪50年代来,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已经很普遍,形成了大量的成果,实践上也成功地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如英国的“学院企业项目培训”模式,美国“地区性产学

22、合作”模式、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日本的企业办学(企业投资、校企人员互相交流、企业委托大学研究)模式,俄罗斯的“学院基地企业制度”模式等等。中国使用校企合作教育一词始于80年代中期,普遍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办学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

23、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现阶段校企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就办学形式说,有企业办职校、职校办企业、“订单教育”、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等。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有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职校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蹲点调查。就教学而言,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等等。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因“地”制宜,即根据学校条件、专业要求来决定校企结合形式。目前,最佳的方式是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的合作。四、研究思路和研

24、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是:从相关理论和概念出发,分析高职教育相关特征和实施校企合作的意义,得出实施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分析典型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给我国高职教育实施校企合作的启示;根据已有的国内外理论,分析现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主要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政策和建议。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一)文献研究法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广泛收集、下载和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资料,收集整理有关文件。通过查阅国内、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特点等资料开阔眼界,扩展思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强调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和理论概括,加强研究结论的实用性

25、、针对性和可靠性。(二)历史比较法本课题把我国高职教育放在国际的平台上,与国外职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三)比较研究法国外在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先进经验,因此,本文中关于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中,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研究适合我国高职发展的道路。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一、职业教育校企相关概念界定(一)职业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把职业教育定义为:“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高奇教授在我国第一部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论著职业技术教育概念中则是这样

26、给职业教育下定义的:“什么是职业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职业教育是:按社会的需要,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培养人的职业兴趣,训练职业能力,谓之职业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系指全体劳动者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普遍所给予的不同水平的专业知识教育,培养能够掌握特定劳动部门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人才的教育”。 高崎,职业技术教育概念M,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P5。2005年11月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说的职业教育是个统称,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温家宝总

27、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温家宝总理将职业教育总结为:是培养人们能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化教育,是以传授各类产业技术及相关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培养生产现场所需的各级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教育。换句话说,职业教育就是针对某种职业,根据特定劳动部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所进行的一种专门教育。关于职业教育的界定问题,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看法,即便同一国家在不同时间看法也不一样,前苏联把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称为职业教育。前南斯拉夫、俄罗斯等则认为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职业教育。(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higher vocation

28、al education)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由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旨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包括进行科学、技术学科理论和相关技能学习的技术教育以及着重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学习的职业教育,其完整内涵应该包括高等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缩写为HTVET)教育大辞典 (第3卷) M,P227。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专科层次,属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所划分的5B类教育。二、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和特征(一)高等职业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一词渐入人心,对于

29、终身教育而言,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整个社会正在从重视“学历”转向重视“学力”,随着“学历社会”逐渐被“能力社会”所取代,职业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高职院校多是由社会力量办学,由政府指导和企业参与,一般都是为地区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紧密,高职院校的社会性强于普通高校。回顾过去,总结现状,高职教育已经从规模的“跨越”到模式的“转型”,全面促进质量的提升,将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应用性、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过程的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与企业联系更为密切的一种特殊教育,决定了它不能脱离企业,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它是与

30、社会经济更为密切的教育。既然是这么一种教育,我们仅依靠现有条件,封闭式的办学,脱离企业的办学,很难达到所培养的目标,若真正办出特色,实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实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根本保证。(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和“职业”两个属性中,“职业”属性更为本质,其关系可以表示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职业教育,前者是教育的范畴,后者是教育类型的本质。高等职业教育即具有素质的基础性、能力的应用性、知识的扩张性,又具有素质能力的适应性、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性。有的学者将高职教育的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市场导向、能力本位、学练并重和产学研训结合。

31、这些都可以说基本概括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综合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1.实用性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目的,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具有明显的职业技能性,它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主要从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不同,它使人的才能在职业岗位上得到直接、迅速、充分体现,将知识与能力直接物化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上,应用于生产过程,创造出直接的生产力。王秀清、马俊哲.强化产学研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更注

32、重用人单位的需要,教学途径与方式应与用人单位共同进行协商,要学习面向未来的本学科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2.针对性的专业建设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必须以市场、职业、技术为目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根据对未来市场院的预测开设专业。高职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能力为依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3.

33、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所传授的专业知识常常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因为新技术的发展首先出现在工作现场和生产一线,很难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此外应用型人才所需的部分知识和能力在学校也是无法获得的,只能在工作现场和生产一线才能掌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模式应体现为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出发点安排课程,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的目的。教学过程实践性主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专业教学设计的模式可以表示为:职业岗位要求培养目标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基础课、公共课。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7,P45。课程打破

34、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以“必要,实用”为原则。4.“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既然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那么对老师的要求也必然是具有托实理论功底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学校除专职教师定期进修、到企业实习外,还可以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到学校兼职任教。所谓“双师结构”,有两层含义:首先,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内部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外部教师;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教师。其次,从教师个体来说,主要是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

35、和专业技术复合方向发展。此外,高职院校对实践场地要求也更高,在师资和实训设施建设上都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特点(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相对于单一校园环境培养办学而言的,它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模式,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指企业和学校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企业不仅参与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等内容,而且参与实施部分培养任务。借助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所教、所学、所用对接为基本要求,以学生就业为关键环节的技能

36、人才培养方法,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以适合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践证明,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二)校企合作特点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相对于单一校园环境办学具有另外一些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办学主体的多样性校企合作是多主体的结合,即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的有机的结合。政府是调控主体,学校和企业是操作主体。突出学校和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运行环境,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最佳效果。校企合作是多要素之间动态的结合,即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人才培养方式

37、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实习基地建设与师资培养相结合;服务企业,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校企双向学习互动是校企合作的基石。职业教育必须具备足够的实训条件,但职业学校通常只是完成学生基本条件和能力的训练,即教学实习部分,而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训条件和机会。学生要想掌握熟练的生产能力并快速积累工作经验,最佳方式就是让学生以工人的身份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中,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熟能生巧、巧能生华的反复操作,使技巧转变为技能;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接受企业工作环境、氛围的熏陶。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

38、,更重要的是还接受了先进的企业文化,适应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借助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提升在岗员工的技能水平,通过高校的学习活动对企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针对有些企业文化尚未形成或文化品味不高的问题,学校输出的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净化、规范与提升起到示范、影响和导向作用。普通职业院校的构成元素仍然是只有教师和学生,其主体形式相对单一。只有教育行政部门才能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参与或指导,没有其他部门或行业的参与、干涉,这样就很难做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的合理供

39、求。2.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与普通职业院校相比,实施校企合作教育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其专业设置更加强调适应市场需要。主要开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量大的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而且专业的设置变更紧跟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历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是,合作办学的专业设置便于迅速转轨,一旦发现此专业人才已经供过于求时,学校会及时调整教育专业的设置。而且其开办社会急需的业速度也比较快,更容易适应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实施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在办学体制、机制和取向上

40、与民办高校有些相似,使其较之普通高校有较高的办学效率。没有进行校企合作的普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多采用按部就班的模式,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对于很多传统的专业即使己经不适应市场需求,仍不能合理做出取舍,灵活性相对较弱。3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与普通职业院校相比,实施校企合作教育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在专业确定之后,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确定,除去那些必须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其他内容可以进行适当调整甚至是较大幅度的调整。有时,即使是相同专业相同年级的教学计划,也会因为合作对方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而普通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相对比较单一稳定,在专业确定的情况下,同一年级的教学计划基本是相同的。实施校企合作

41、教育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还常常邀请企业领导、专家参与,联合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联合开发新教材,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设相关课程。通过企业参与制定的教学计划更适合企业的需求,促使学院依托企业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做到了专业有特色,教学有计划。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吴岩,产学研结合解决高职发展瓶颈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管理过程的开放性实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在管理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各方面的监督,会接纳到社会各方面的多种意见。实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学校通常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于董事会涵盖了众多领

42、域的不同人士,因此其在决策上更有优势,它可以针对学校董事会不同成员的意见,整合出更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建议。在办学过程中集中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资源办学。它所具有的混合所有制性质使其既能够集中普通公办高校的品牌资源、教师资源和一定的政策资源,又可集中企业的物质资源和一定的管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这种开放性的资源利用过程和管理过程使得学校有了更多保障,“有利于把高等教育系统内外诸多因素联结起来,打破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所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办学格局,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而普通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多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虽然说这几年也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但存在的官僚体制还是比较普遍,获得意

43、见的通道仍然比较狭窄。注重学术研究的氛围也使学校的管理带有内敛的封闭性,学校教职工对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兴趣不高.虽然现在普通职业院校为适应市场潮流也建立了董事会,但是其成员从组成来看远远没有实施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的董事会多样性,其主要集中在教育界人士身上,偶尔吸收的一些企业家也仅仅是作为名誉董事,对于学校的发展贡献有限。5.学校文化的多元性实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与原来的母体高校肯定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其管理上不可能与“母体”毫无关联,“母体”的办学实力、师资水平等对合作举办的高职院校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母体”的校园文化、办学风格等也比较容易对合作举办的高职院校产

44、生影响。谁都知道,高校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办好的,高校的成功需要历史的沉淀。而中国目前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出现时间并不长,和国内众多百年以上的普通高校相比,差距显而易见。实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既不是普通高校教学活动的简单延伸,也非民办高校的简单复制,而是取众家之长。因此,在文化上它兼有母体高校的学校文化气息,又具有企业所特有的产业氛围。实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很自然要受到这两种文化气息的渗透和影响,相对于普通职业院校更容易呈现兼容并包的文化多元性.实施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由于兼具了普通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其产生和发展与政府推进高等教

45、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契合,既减轻了政府财政的高等教育投入压力,又盘活了普通公办高校存量教育资源,还扩大了增量教育资源。同时它为政府改革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探索,因而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既有别于普通公办高校,又有别于普通民办高校的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条道路。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我国高职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到1991年4月“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成立时,已有46 所高校开展合作教育。“九五”期间,教育部又继续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试点工作。2000年,教育部又下达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资助部分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推广性试点,由南京大学牵头,武汉理工大学

46、、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市教科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参加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理论研究及政策法规”进入到一个更深层面的研究阶段。目前,我国的合作教育己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种典型校企合作的模式。一、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现状(一)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普遍、最有效形式,也是一种保证学生就业与企业员工需求直接对接的手段,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如下:具备一定数量用工要求和一定专业匹配程度的企业和院校,都可以适用,在这种预订、合同、实施、沟通、遴选、交付等一系列过程中,完整地体现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正是因为订

47、单式培养是一个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有效形式,所以才体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并受到校企双方追捧。订单式培养的企业利益在于:企业可以将入职培训的部分课程前移,减少了岗前培训的成本,满足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标准,获得稳定和符合要求的员工。各订单式培养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也能使未来的员工获得更大的岗位空间,可以涉及的工种和岗位更加宽泛,在校期间的岗位培训更加具体,企业与学院所涉及课程的各专业系教师共同讨论和实施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共同承担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到学院和企业都派出最好的教师授课,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学习过程,学生提前学习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准备过程,企业通过课

48、程教学,有一个对学生评价的新视角。 舒卫英,“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此外通过教学、实习阶段的遴选,使企业获得更长的员工观察和考察时间,从而获得更加有保障的稳定的人力资源。订单式培养的院校利益在于:学生获得优质就业的机会:大多数来学院招收订单式培养学生的企业,都是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不但专业对口和相近,而且管理和培训规范、劳动保障和实习待遇相对优厚,这也是大多数定向班学生“趋之若鹜”的原因。学生不但获得了良好的职业生涯起点,为今后的职业人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学生以及家长,也得到了学习时间和金钱的良好回报。教师获得了学习和提升的机会:通过与优秀的企业合作,通过合作过程从企业走访、沟通商议、计划制定、内容确认、项目实施跟踪等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