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论文:添加特殊值和辅助线来突破热力环流教学中的难点.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77538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论文:添加特殊值和辅助线来突破热力环流教学中的难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论文:添加特殊值和辅助线来突破热力环流教学中的难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论文:添加特殊值和辅助线来突破热力环流教学中的难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论文:添加特殊值和辅助线来突破热力环流教学中的难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论文:添加特殊值和辅助线来突破热力环流教学中的难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论文:添加特殊值和辅助线来突破热力环流教学中的难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论文:添加特殊值和辅助线来突破热力环流教学中的难点.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添加特殊值和辅助线来突破热力环流教学中的难点关键词:特殊值和辅助线、导看、导学、导法摘要:本文是作者对热力环流这一节内容教学后的几点反思,主要是对教材处理与教法、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几点感悟。背景与主题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以其空间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高中教学的难点,而讲到热力环流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看书上的等压线图与热力环流的示意图。但这需要很强的空间概念,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我们乡下中学的学生。因此我添加了特殊值和辅助线,把抽象变成具体的,以便学生理解,取得较好的结果!情景描述第一次课堂实录由前面一节内容导入: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而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气受热后

2、便会运动,运动形式有几种?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2.3大气的运动演示烧开水的实验,并让学生说明现象和原因。学生回答:锅中的水从中间冒上来,四周沉下去。原因是锅中间加热快,中间的水受热快膨胀上升,锅四周温度相对较低,故锅四周水下沉。教师设问:若对近地面的空气加热,空气会如何运动呢?引导学生读下图。低压低压高压等压线低压高压高压 B A C B A C冷却冷却受热学生分析:图时,A、B、C三地近地面气温相同,等压线几乎与地面平行;图时,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B、C两地冷却空气下沉。教师叙述: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设问,这种空气的上升和下沉,会对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提示

3、学生结合初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回答。PC1PB1PA1PCPAPB B A C冷却受热冷却学生回答的错误很多,没几个学生能答到关键的地方。师导: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是海拔高度和大气分子密度。海拔愈高,气压愈低;在同一高度大气的分子密度愈大,气压就愈高。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少,故气压降低,而B、C两地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故气压升高,所以图中,PAPB,PAPB1,PA1PC1。所以画出的近地面等压线与高空相反,见图。师进一步设问:那么PA、PB、PA1、PB1大小如何排序?学生思考了好长时间,好多学生回答的是错误的。师叙:PA、PB是在同一水平面上,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

4、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少,故气压降低,而B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故气压升高,因此PAPB1。PA、PA1是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的两地,所以PA PA1。因此PBPAPA1PB1。课堂结束。第一次课后反馈很多学生反映:对热力环流中气压大小的判断表示不理解。我只好在课堂重新讲解,但还是有很多同学似懂非懂,一脸疑惑。第二次课堂实录,我对书上的图、图添加了特殊值和辅助线,如下图:1000米PC1PA1PB1970Pa810Pa980Pa等压线1010Pa990PaPCPAPB1000Pa50米 B A C受热 B A C冷却冷却 教师设问:对空气受热不均,空气会如何运动呢?引导学生读图、图

5、、图。学生思考后回答:图时,A、B、C三地近地面气温相同,等压线几乎与地面平行;图时,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B、C两地冷却空气下沉。师问:图中,等压线数值越往高空越小,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教师设问:图中,这种空气的上升和下沉,会对A、B、C三地的气压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学生结合初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结合图回答。学生分析:因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少,气压降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气压上升。而B、C两地近地面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高空空气密度边小,气压降低。即PAPB,PAPB1,PA1PC1。教师进一步设问:在图中,PA、

6、PB、 PA1、PB1四地气压大小如何判断?学生看图后分析:在近地面,PAPB1。PA、 PA1是在不同高度的气压,一般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PAPA1。因此PA、PB、 PA1、PB1四地气压大小排序为PB PA PA1 PB1。师叙:大家回答的很好,大家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分析。课堂结束。第二次课堂反馈下课后,我询问了一些学生,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判断气压的高低。次日我对高一(1)进行了补救,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反思与分析比较前后两次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我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所采用的“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因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第一次我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7、其一我们学校是乡下中学,所招的学生分数低,对初中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没预习等习惯。其二我对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把握不够,高一学生未学立体几何,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能直观的分析,而不能抽象的总结。但这一节内容空间概念非常强,因此教学效果不好。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训,把抽象的空间概念,通过添加特殊值和辅助线加以形象化、具体化。这样的设计符合了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运用学生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安排学习内容,因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经过两次实践得到不同的结果,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不仅仅要备好教材的知识的这一条线索,更

8、要备好学生的心理认知的这条线索。教师要科学和艺术地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师生互动的双向教学组织形式,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教师要改变原来注重“本本”教学,重理论性,重学生动脑的教学为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的实践教学,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取迁移、应用困难突破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概念教师的“导”从上模式图可知,要让学生善于学习,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致力于“导”与“学”的研究,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导看:引导学生“学会”。这是教学要达到的

9、第一步骤,将书本上的内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轻松掌握。 导学:就是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点拨,给学生心理创造愤悱状态,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掌握思维技巧,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保持、迁移,变死学为活学。 导法:引导学生“会学”。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授人以渔”成为教学的主旋律。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其中对地理技能素养的培养有明确要求,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走下课堂,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能更好的备好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建构理论为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参考文献:1、探究式教学方式的研究, 陆静,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第249期。 2、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探究”理念,张增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第225期。 3、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空间,林香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第225期。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