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直击阅卷现场,呼吁高考作文回归 .rt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7793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RTF 页数:4 大小:8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论文:直击阅卷现场,呼吁高考作文回归 .rt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论文:直击阅卷现场,呼吁高考作文回归 .rt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论文:直击阅卷现场,呼吁高考作文回归 .rt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论文:直击阅卷现场,呼吁高考作文回归 .rt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论文:直击阅卷现场,呼吁高考作文回归 .rt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论文:直击阅卷现场,呼吁高考作文回归 .rt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直击阅卷现场,呼吁高考作文回归 摘要摘要 作文是高考文中占分比例最大,最能体生文素和文功底的一道,然语试题现学语养学试题 而多生作背了命初衷,文采、才思敏捷或感情、解深刻的原作文不多,生许学写违题飞扬真挚见创见学 的作水平有待提高。写 关键词关键词 原 文 人性 回创学归 高考语文满分为 150 分,其中作文 60 分,占了总分的五分之二。为此许多老师、学 生都十分重视作文的备考复习。作文 60 分中,50分为基础等级分,10 分为发展等级分。 基础等级分是从立意、语言、结构等几方面评分。如果考生作文立意深刻、材料丰富、 表达有文采,形式、内容有创新,则可给予相

2、应的发展等级分,如果其中有一项特别突 出就可以给予10分(满分)的发展等级分。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 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意义是促进主体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全面、终身的写作能力地 培养打下基础。作文作为一道综合性地检测学生语文素养的开放性试题,意在让学生通 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增强实践中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逐渐形成自 己的主观意识。“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它能真正反映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 的能力,反映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严密性和深刻性。高考作为选

3、拔性考试,对作文的评 价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笔者有幸参加了 2005 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发现即便是高考学生作文中也 普遍存在许多与作文试题本身不和谐的因素,想借此机会呼吁让高考作文回归。 一、回归原创一、回归原创 话题作文从原有的沿袭了几十年的命题作文和将近二十年的高考给材料作文中脱颖 而出,从研究写作行为过程的规律发展到研究写作主体如何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各种 方式积学、养气、修德,注重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形成优化的文化 心理和高尚人品。传统的命题作文强调内容要紧扣题目,有的还对文体做了硬性的规定。 给材料作文则要求准确、全面的理

4、解材料内容,把握核心精神。话题作文则是引导学生 积极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经验储备,激活学生的 联想和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在选材和立意上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话题,只是命 题者为打开学生的思路而设置的一个“由头”,它只规定写作范围,在立意、选材、文 体、表达等方面留给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空间。文体要求放宽,命题 权限下放,不少省市逐步实行自主命题,这些无疑可以更好地从各地学生实际出发,有 利于学生个性化和生活化地表达。命题的价值取向上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个体的自身价值、 生命伦理,更多的关注社会世态。话题作文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然而有些学生因为平时阅

5、读少,练笔少,认为自己写不出言辞精美、思想深刻的文 章,又期待在高考中一举成功,所以将自己一概否定,转而去背诵别人现成的佳作。话 题作文的自由和开放给这些学生的“考前准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致使他们“有备无 患”,坦荡荡地走进高考考场。高考中,这种学生的非原创作文形式主要有:抄袭成名 佳作、模仿他人习作、套用故事情节、压热门话题、强拉主题等等。 第一种雷同卷。这类作文语言优美且近乎完美,立意深刻,但遗憾的是全文自始至 终与所给的话题无丝毫的联系。这给阅卷老师的评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真是学生 自己创作的,那么从选拔文学人材的角度,不能一概否定,但从考场作文的角度来看, 其可信度又太低。阅卷组

6、规定如果确定是抄袭作文,而且阅卷组或评卷老师能找到原文 的,那么一律定在 15 分以下,甚至是 0 分。在高考作文中多次出现学生把读者青 年文摘这样全国性刊物上的文章搬到试卷中的现象。有的甚至将前几年高考优秀作文 一字不落的背诵出来,而成为自己的“大作”。 第二种模仿卷。即考生作文的结构、故事情节与某篇成名作大体相似,只是考生根 据话题需要将有些段落作了适当的改写。这种作文只是改头换面,把鸡蛋换成馍馍,换 汤不换药,考生自己创作的成分仍旧相当少。例如今年高考作文中一篇题为写给我还 未出生的孩子的作文,其故事情节完全模仿了去年高考的一篇高分作文。阅卷组规定 这样的作文最高不超过36分。 第三种套

7、用卷。即创作成分比模仿卷多些,但也不完全是自己想象、虚构创作所得。 例如今年的样卷中有一篇题为母亲的铁匣的文章,就套用了 1999 年高考作文假如 记忆可以移植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母亲临终前留下一个铁盒给三兄妹,结果铁盒里装 的不是他们意想中的金银珠宝,而是三封信。故事大同小异,只是有些情节略微作了改 动。阅卷组规定这样的作文最高不超过50分。 第四种压题作文。这是更具危险性的。2005 年国家提出“创建和谐社会”,于是乎 高考作文中竟出现了 2以上的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这些学生无视作文材料,通篇 不离开“和谐”两字,最后还齐声高呼“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共同创建 和谐社会”。还有

8、相当一部分考生写了“节俭” “感恩”等热门的话题。这可能与老师 在平时作文时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有关。这一类作文阅卷老师只能从其语言角度评判学生 的作文能力,酌情给分了。 第五种强拉主题作文。作文前面讲述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行文结尾加上一句“正 所谓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的故事就是一枝一叶一世界的见证。”全 文故事归故事,主题归主题,故事固然感人,但末尾贴上这个主题,很给人吃滑溜溜的 糯米汤圆时忽然嚼到一粒砂石一般的感觉,继而让阅卷老师怀疑起那动人的故事是不是 小作者自己写的。这种强拉主题型的作文,最高不会超过基准分。 历年高考作文的平均分在 41 分左右,如果一个稍有文学素养的考生能调

9、动自己的语 言积累,力求在考场中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创作一篇基 本符合要求的作文,也不至于得 15 分,甚至是 0 分。所以考生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平 时要广泛阅读,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切不可在考场上将自己 命运的缰绳交于他人之手。 高考作文一定要原创。作文素材可以在平时积累,但创作灵感必须是考生在考场上 读了这个作文题目后形成的,并且也必须给阅卷老师这样一种感觉:我这篇作文就是我 在读了这个材料后,针对这个话题当场组织语言文字写成的,而不是事先准备好的。 二、回归文学二

10、、回归文学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众多的学科 中,语文是唯一直接体现文学性的课程,是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学科,而创作则是对 学生语文素养综合测试的一种手段。 高考作文题逐年强化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观念,但前几年的作文题目 还是过分强调了人文性,使语文成为政治和哲学的载体。例如 2001 年的诚信是从道德层 面分析人性善恶问题,2002 年心灵的选择则是从哲学层面探究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2003 年人文素养与发展,则更是对人文素养进行广泛探讨,2004 年感情亲疏与

11、认知的话 题,是从人的认识论上理性地窥探人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从宏观上考查人文性的话题。 而语文从属于文学,应还语文以真实的身份,2005 年的作文题目从前几年的“人文的文 学”变成了“文学的人文”。作文材料的表达也一改以往艰涩、抽象、深奥的风格,用 富有诗意的文学语言,用比喻的形式,充满审美情趣地表述了一个普遍的认识现象:个 别代表、浓缩、象征了整体.表现了个体之于整个世界的关系:整体包容个体,个别是整 体的一部分。 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考生的语文能力,注重对语言表达和构思的考查。但今 年高考作文中读起来流畅有文采,心理活动描写细腻,行文中能够显出一股子才气的佳 作并不多。很多学生知识积

12、淀显得十分薄弱,不会自己组织语言来表情达意,而是在作 文中大量堆砌所谓的典型事例。例如议论型的作文中,有一学生列举了科学家牛顿、富 兰克林、居里夫人,共 100 字;文学家契诃夫的事例 140 字;哲学家王充的事例 150 字; 领袖列宁的事例 170 字。全文仅 770 字,而事例共占 560 字。全文中属于学生自己创作的 东西少之又少。这类学生作文,乍一看似乎文有理有据,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及, 知识渊博,说理充分,但仔细体味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作文一个例子接一个例子,既 无过渡也无简单的分析、回评,甚至于在举例子之后,连点题的议论也没有。这是知识 的广博还是事例的简单堆砌?是说理的透

13、彻还是内容的空洞?我以为这恰恰说明这些学 生只会照搬例子,而不会化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就好像吃下去的米饭未经任何消化还 是一粒粒的排泄出来了。有时一个例子长达三四百字而与主题又无多大的牵连。我们几 乎感受不到考生的灵性与活力,体会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气与眼光,看不到敏感的情思和 丰富的想象力,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读这样的文章味同嚼蜡,没 有任何文学美感可言,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同样高考作文也不是一个展示知识的跑 马场。“作文中不必有太多的知识性的东西,因为那容易遮蔽作者的思想。”作文不 能让事例、名言束缚了考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更不能掩埋了的年轻人的灵魂与思想。

14、 “心里怎么想,话就怎么说”“我以我笔写我心”。文章应该是作者从心灵深处迸出的 最强音,它浓缩作者的心声、情感、观点、态度。因此要求学生能在作文时充分调动自 己的文学语言,表达最真实的感受,抒写最独到的见解。 三、回归人性三、回归人性 钱谷融先生说“文学是人学”,也就是说文学所表现的是对象是人,描写的是人的 喜怒哀乐,挖掘的是人性真善美与假恶丑。文学应该用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来教 育人,感染人,陶冶人,以提高人的各方面的素养。文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现象之一,它 不但反映人类自身生存状态,更深刻的反映人类的精神世界。因此写作必须进入人物的 内心世界,揭示人的灵魂思想,这才真正体现出“文学”是人类

15、的精神产物的地位。前 几年高考作文注重宏观的考查,让学生把握不到点上,所以作文中出现在大量的空话、 套话、官话,作文千山一形,万水一色,无任何思想情感可言。今年考题中“寻常细微 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这两句富有哲理的话,给考生以 思考的起点、方向和想象的自由空间,审题难度明显降低,话题充满生活气息。然而许 多考生还是喜欢从故纸堆里寻找片言只语,来装点自己作文的门面,片面追求词藻华丽, 以显示其语言的丰富性,追求“以文为本”,作文形式完全凌驾于作文内容之上。浮华 的语言描写中没有真挚的情感,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自我,没有灵魂,没有个性和个 体,有的是千人一面的“装在套子

16、里的人”,更别说考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华 丽的语言掩盖下的作文不见了细腻的感情,不见了多样的人性,这也是一些高考作文的 病根所在。 草之美者曰菁,人之美者曰倩,心之美者曰情。“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 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情则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审美必须拒绝世俗 的功利,“言为心声”,作文就是用美的语言表现美的心灵,大胆地想象、虚构、不懈 的创新追求,这一切才是文学的核心。“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或如涓涓细流娓 娓道来,或拍案而起慷慨陈词,或条分缕析入木三分,或旁征博引探新求异,或讴歌或 鞭策。无论是哪能种风格哪种手法,均能让读者体味作者的爱恨情仇。登山则情满于山,

17、 观海则意溢于海。欣赏这样作文才能面向作者,而最终指向读者自身并提升读者的精神 境界,从作者到读者都体现文学的育人功能。 张文德曾说:“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中 表现得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走入了歧途, 陷入了迷乱。”语言贫乏,干瘪乏味,是作文的大忌,同样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缺 乏真情实感也是学生作文的通病。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功利性太强,过多地重视对学生 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盲目地拿高考作文题目让没有写作基础的学 生操练,使得作文只见文字而不见思想,只见空话、大话而不见细腻的情感。教师在指 导学生写作过程

18、中要立足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多提供机会让 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多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悟,激发学生 的写作欲望,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多一点自主创作,才 能多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对作文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考生要想在考场 中写出优秀作文,就必须在平时广泛阅读,注重自己的语言积累,促进知、情、意全面 发展;要深入观察生活,认识社会,注重思想感悟、情感体验,以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生 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社会的假恶丑。必须以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行作文创 作,让自己的文学、才情、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请从平时点滴做起,让文章多几缕真情,多几分睿智,多几 许深刻,努力还高考作文以真实在面目。 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第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 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吴秀明。作文阅卷组会议。浙江大学数控大楼会议室 2005年 6 月 周国平散文精选在义与利之外 第 35 页 浙江文艺出版社 张文德 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