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7828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摘 要本文研究了如何利用植被恢复煤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由于区域地带性的差异,煤矿区废弃地的植被类型和立地条件不尽相同,生态恢复所选择的植物种及其配置也不同。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煤矿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得出适合生态恢复的植物种为:紫花苜蓿、地锦、草木樨等草本植物,沙棘、紫穗槐、丁香、胡枝子等灌木植物,家榆、柳树、杨树、樟子松、兴凯赤松等乔木植物;可得出植被生态恢复模式为:1、樟子松草木樨;2、沙棘紫花苜蓿;3、胡枝子紫花苜蓿地锦;4、家榆胡枝子;5、樟子松沙棘;6、紫穗槐草木樨;7、兴凯赤松紫花苜蓿地锦;8、柠条紫花

2、苜蓿地锦;9、丁香沙棘;10、杨树胡枝子紫花苜蓿。关键词煤矿区废弃地;黑龙江省;生态恢复;植物Abstract This review mainly describes how to use vegetation rusume the coal mine areas waste lands entironment.Because the vegetation types and geograph conditions of the coal mine areas waste land are different.So we must choose the different plants co

3、operation .This review according the literatures about the ruseum of the coal mines waste land of the Liao Ning province Hei Long Jiang province and Nei Meng Gu territories.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several plant types ,some herbage plants like Alfalfa,Parthenocisus tricuspidata,Melilotus officinalis

4、(Linn.)Pall,some bosk plants Oides Linn Clove Amorpha fruticosa L Leapedeza bicolor.Turcz,some arbor plants like Elm Willow Waxberry Camphor Pinus densiflora var. Also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plant compages : No1,Camphor Melilotus officinalis(Linn.)Pall No2, Oides LinnClover No3,Leapedeza bicolor.T

5、urczCloverParthenocisus tricuspidata No4,ElmLeapedeza bicolor.Turcz No5,Pine tree Oides Linn No6, Amorpha fruticosa L Melilotus officinalis(Linn.)Pall No7,Pine treeCloveParthenocisus tricuspidata No8,Caragana Korshinskii KomCloverParthenocisus tricuspidata No9,CloveOides Linn No10,WaxberryLeapedeza

6、bicolor.TurczGrazing.Key wordsCoal mine waste land,Hei Long Jiang province,Ecoresume,PlantII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前言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状况21.2.1 国外研究状况21.2.2 国内研究状况3第二章 植物生态修复的机理52.1煤矿开采所造成的污染52.1.1 废气污染52.1.2废水污染52.1.3重金属污染52.1.4废渣污染52.2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性分析52.2.1植物稳定或固化52.2.2植物吸收62.2.3植物挥发62.2.4植物吸附与吸收修复6

7、2.2.5植物降解修复62.2.6植物转化修复62.2.7植物同化和超同化修复62.2.8有机污染物的直接吸收和降解72.2.9植物释放分泌物和酶去除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72.2.10 根际的生物降解作用7第三章 生态恢复植物种的筛选83.1植物种选择的原则83.2植物种类选择方法8第四章 植物生态恢复技术104.1煤矸石的定义104.2煤矸石的特征104.3矸石山立地类型划分104.3.1立地条件分析的意义104.3.2立地条件划分的依据114.3.3矸石山立地条件类型划分114.4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种和植物配置模式的选择114.4.1筛选的几个省区生态恢复植物种114.4.2 适合黑龙江省煤矿

8、区废弃地植物恢复配置模式15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16参考文献17致 谢19 第一章 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开采和利用煤炭的国家,有长达六七千年的煤炭开发利用历史。中国发现、利用和开采煤炭的历史悠久,至少在1800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进行煤井开采了。在古代中国煤矿由于采煤量小,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性基本上没有。到了近代以来,煤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开采。2010年中国的煤炭产量达到了33亿吨,居世界第一。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大量煤矿的开采对地表植被产生了极大破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煤矿区废弃地植被进行恢

9、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煤炭开采、洗选及加工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其排放率随煤的品种、产地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其排放量约为原煤产量的10%30%1。煤矸石是目前我国各种工业废渣中年排放量最大、累计存量最大、占地最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固体废弃物,被视为固、气、液三害俱全的“工业废料”2 。黑龙江省东部煤矿区(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煤矿),是我国重要的煤矿生产基地,煤炭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自建国以来已累计生产原煤近20亿吨,为我国的能源供应、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黑龙江东部煤矿区资源禀赋条件差,矸石排放量高,综合利用率不到10%,仅鸡西矿区现存矸石山就达

10、112座,占地768.3hm2,基本处于未治理状态,鹤岗矿区仅岭北矿的排矸场占地面积就达500 hm2。矸石废弃地的存在,不仅破坏和占压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加剧了人地矛盾,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以及煤炭生产企业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及煤炭开采技术政策的要求,陆续在一些矸石废弃地进行了生产造林实验,在矸石废弃地造林技术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适合矸石废弃地造林的先锋植物种,但相对于国内其它其他煤矿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矸石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进展缓慢,总体治理规模偏小;2、科学理论指导略显不足,造林实验的进行多以生产

11、经验为指导,缺乏植被恢复前的立地条件评价,对矸石废弃地基质的理化特性缺少研究,对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限制因子认识不够,造林盲目性较大;3、现有造林地植被配置缺乏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多以乔木人工纯林为主,物种构成单一、群落稳定性较差、生物生产力较低、综合恢复效益不高;4、从全国范围看,专门针对黑龙江煤矿区矸石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进行的科学研究极少,有关科学报道还很罕见,现有实验结论缺乏科学研究数据及理论的支持。 因此,开展黑龙江东北部煤矿区矸石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有关基础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此论文的研究,对加强黑龙江省煤矿区矸石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工作,修复和恢复矿区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保持

12、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1.2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发达国家已经对煤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教系统的技术、方法理论。矿区废弃地的恢复最早始于德国和美国3,这些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对矿区土地进行复垦研究工作,但大规模、有计划、有目的的复垦研究工作也不过二十多年的历史。英国政府于1969年颁布矿山采矿场法,提出矿主开矿时必须同时提出采后的复垦和管理工作,明确按农业或林业复垦标准复垦。如果复垦不好,则禁止或停止开采。同时,英国政府还给地方政府拨复垦费(用于购地、复垦和中值)、科研费、重新

13、种植植物费4。德国对煤矿土地复垦、保持农林面积、恢复生态平衡、防止污染环境等问题也十分重视。德国政府和韦斯特伦政府法令规定“露天矿采空后要恢复原有的农、林经济和自然景色”等条文,保证了复垦工作顺利开展5。德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采煤国家,年产煤量达2亿t,以露采为主,德国政府对煤矿废弃地的复垦、生态恢复十分重视,早在1920年代开始对露天煤矿矿区废弃地进行复垦,其发展过程大致经过3个阶段6:实验阶段(19201950),)此阶段对各种树木在采矿废弃地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选出了赤杨和白杨作为先锋树种;综合种植阶段(19511958),突出了树种的多样性和树种的混交;分阶段种植阶段(1958以后),根据

14、不同的采矿废弃地分类种植恢复。由于机构健全、严格执法、资金渠道稳定,德国的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96年,全国煤矿采矿破坏土地15.34万hm2,已经完成复垦、生态恢复的面积有8.23万hm2,恢复率达53.5%。美国对土地复垦也十分重视,如在露天开采控制和复垦法令中规定开采破坏的土地必须恢复到原来的形态,原农田恢复到农田状态,原森林要恢复到森林状态。由于国家法令的强制作用以及科研工作的进展,美国矿区环境保护和治理成绩显著。在复垦区种植作物、矸石山植物造林和利用电厂粉煤灰改良土壤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积累了经验。法国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种亦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曾利用外排土场

15、复田绿化后建设赛马场、跑狗场和高尔夫球场,从而使矿山占用的土地得以再利用。La Martinie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示范工程所创建“脚坝”技术,对于露天矿外排土地的建设和生态恢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1.2.2 国内研究状况我国煤矿区废弃地恢复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7。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直到80年代这项工作基本上还是处于零星、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状况。1988年我国土地复垦规定的出台,使我国煤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矿区废弃地恢复的速度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总的来看,我国的矿地复垦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8。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垦率在0.7%-1%

16、左右,80年代末期为2%左右,90年代初为6.67%,到1994年达13.33%4,但与复垦率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目前主要研究成果或正在开展研究的课题有: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理论和方法9、矿山土地及复垦土壤的特性与改良10、矸石山植被与复垦11、开采沉陷对耕地的破坏机理与对策、我国土地复垦政策与战略研究、开采沉陷土地复垦工艺研究12、广东茂名油页岩废渣堆放场的生态恢复13、南方地区铅锌矿的生物修复与植被重建14、北方地区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等。国内科技人员在煤矿区矸石废弃地立地条件、生态恢复限制因子、植被自然恢复掩体规律、植被恢复技术、基质改良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效益等

17、方面展开了一定研究,为我国矸石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由于国内外社会经济的差距、废弃地立地条件的差异、恢复目标的不同以及研究时间较短等原因,国内的研究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关恢复的模式和技术都不是很成熟,我国理论研究研究的水平还落后于实践的需要,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更高理论升华。国内外研究实践证明,植被恢复是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最佳途径,是生态恢复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是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而科学、合理的植物种配置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废弃地理化性质、平衡养分不均衡的状态、有效改善立地条件,综合恢复效果最佳,是加速废弃地

18、生态恢复速度、提高生态恢复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证。 第二章 植物生态修复的机理2.1煤矿开采所造成的污染2.1.1 废气污染 造成矿山大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采矿和选矿过程中,都在向大气中排入有毒、有害物质。在煤炭行业中,由于废气、粉尘的排放引起大气污染和酸雨最为严重。2.1.2废水污染 在煤矿山,从采掘生产地点、选矿厂等地点排出的废水,都会造成矿山废水污染,且污染严重、持续性强。煤矿业的废水以酸性为主。2.1.3重金属污染 在煤矿的洗煤废水中,含有较多重金属元素。煤矿山废弃地一般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含量很高的废弃物露天堆放后,会迅速风化,并通过降雨、风扬等作用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

19、导致了一系列的重金属污染问题。2.1.4废渣污染 煤矿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和矿山安全。2.2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性分析 2.2.1植物稳定或固化植物稳定是利用植物吸收和沉淀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金属,以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防止其进入地下水和食物链,从而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风险。 2.2.2植物吸收 植物吸收是利用转性植物根系吸收一种或几种污染物特别是有毒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植物茎叶,然后收割茎叶,从而达到去除土壤重金属的目的。 2.2.3植物挥发 植物的挥发与植物吸收是相连的。它是利用植物的吸取、积累、挥发而减少土壤污染物,即利用一些植物来促进重金属转

20、变为可挥发的形态,并将之挥发出土壤或植物表面。目前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类金属元素Hg和非金属元素Se。2.2.4植物吸附与吸收修复 吸附是一种物理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地上部分的植株表面,吸附与表面结构如叶片形态、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有关。植物可以有效地吸附空气中的浮尘、露滴等悬浮物及其吸附着的污染物。2.2.5植物降解修复 植物降解修复是指植物通过代谢过程来降解污染物或通过植物自生的物质如酶类来分解外来污染物的过程。2.2.6植物转化修复 植物转化是指利用植物的生理过程将污染物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如何防止植物增毒和如何强化植物解读是利用植物转化修复大气污染物的关键。使植物将有毒有

21、害的污染物转化为低毒低害的物质应是主攻方向。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植物将空气中的NOX大量的转化为N2或生物体内的N。2.2.7植物同化和超同化修复 植物同化是指植物对含有植物营养元素的污染物的吸收,并同化到自身物质组成中,促进植物体自身生长的现象。植物可以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SO2,并迅速将其转化为亚硫酸盐至硫酸盐,再加以同化利用。2.2.8有机污染物的直接吸收和降解 植物可直接吸收位于浅层土壤的中度憎水有机污染物,然后将没有毒性的代谢中间体储存在植物组织中,这是植物去除环境中中等亲水性有机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机制。疏水有机化合物(logkow3.0)易于被植物根表面强烈吸附而难以运输到植物体内

22、,致使它们在植物体内不能转移。而水溶性有机化合物(logkow0.5)不易被根表吸附而迅速通过植物膜转移。有机污染物被吸收到植物体后,植物可将其分解,通过木质化作用使其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植物结构中贮藏有机物及其残片,也可通过挥发、代谢或矿化作用使其转化为CO2和H2O。去毒作用可将原来的化学品转化为对植物无毒的代谢物如木质素等,贮藏于植物细胞的不同部位,达到去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2.2.9植物释放分泌物和酶去除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 植物释放酶和有机酸等分泌物到土壤中,以利于降解有毒化学物质,并可刺激根际微生物的活性15。这些分泌物与脱落的根冠细胞一起为根际微生物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

23、,促进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且,其中的有些分泌物也是微生物共代谢的基质。2.2.10 根际的生物降解作用 根际是受植物根系影响的根-土界面的一个微区,也是植物-土壤-微生物与其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场所。由于根系的存在,增加了微生物的活动和生物量。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依赖于植物根的类型(直根、丛根)、植物种类、植物年龄、土壤类型以及植物根系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互惠的。植物根表皮细胞和根细胞的脱落,为根际的微生物提供了营养和能源,而且根细胞分泌粘液和其他细胞的分泌液构成了植物的渗出物,这些都可以成为微生物重要的营养源。此外,植物根系巨大的表面积也是微生物的寄宿之处

24、16。第三章 生态恢复植物种的筛选3.1植物种选择的原则(1)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是指自然分布在当地的树种,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一般来说,造林成活率较高,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2) 选择肥料树种 矿区的土壤一般比较贫瘠、肥力地下,因此一般在造林的时候选择耐贫瘠的树种,尤其是选择具有固氮能力的树种,如刺槐(Black locust)、紫穗槐(Amorpha frulicosal)等,和具有固氮能力的非豆科树种,如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这些树种不但适应能力极强,并且对土壤具有改良的作用。(3) 具有较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矿区种植的数目,一般包括两种用途,

25、一种是起到防风固沙的防护林,对其要求是根系发达、树冠茂密。另一种是经济林和用材林,对其要求是速生、丰产、优质。 (4) 选定的植物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具有固氮能力强,根系发达,耐瘠薄,播种栽植教容易等特征的植物。而且应尽量选用优良的土著种或先锋中,还可应用生物工程选择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5)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应该将乔、灌、草、藤多层配置结合起来进行植被恢复,这样才能维持植被的覆盖度,能够建立一个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3.2植物种类选择方法用于矿地恢复的植物通常应该是抗逆性强、生长迅速、改土效果好和生态功能明显的种类。禾草与豆科植物往往是首选物种,因为这两类植物大多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耐瘠能力

26、,生长迅速,而且后者能固N。在禾本科植物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被用的最早、最频、最广的种之一。近几年,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和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被发现对酸、贫瘠和重金属都有很强的抗性,适合用于矿地的植被恢复。在豆科植物方面,Holmes17认为,首先应撒播非入侵性的、生长迅速的一年生乡土豆科植物。目前一些草本豆科植物以及一些木本豆科植物在全球很多矿地被广泛采用,大多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特别是将豆科与非豆科间种时,前者被促进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第四章 植物生态恢复技术4.1煤矸石的定义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

27、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18。4.2煤矸石的特征 以白色矸石为主组成的矸石山,其结构致密和块大,不易风化;而以黑色矸石为主组成的矸石山,表面都有风化现象。研究表明,矸石风化物与黄土相比,密度相近,体积质量较大,总孔隙度较低,表现为田间持水量和有效含水量最大值都较低。由于颗粒粗,凋萎系数较低,矸石风化物仍具有一定的蓄水孔隙,可为植物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效水,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植物对水、气的要求,故矸石风化物可作植物生长的介质对矸石山表层风化物的全盐量测定显示:由于矸石燃烧过程中,破坏了铝硅酸盐及矿物的晶格结构,释放出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离子,而当降

28、雨较少,淋溶微弱,盐分积聚于表层,因此,自燃过的矸石风化物,全盐含量平均达1.01%,接近盐土含量下限1%;而未燃矸石风化物平均含盐0.21%,远低于盐土含盐下限。多数研究认为,煤矸石风化物颗粒粗,养分含量少,特别是速效养分元素贫乏。但与黄土相比,煤矸石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丰富,分别是黄土的20倍和5.7倍。由于缺乏速效养分,宜在矸石山复垦时,采取促进养分活化的措施,同时要增施适量的肥料19。 4.3矸石山立地类型划分4.3.1立地条件分析的意义 煤矿山废弃地条件20,即生态环境条件,是指矿山废弃地的地形、土壤、气候、水文和植被等条件。这些基本的环境条件,直接关系到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发育。只有认

29、识和掌握不同立地条件的差别和特点,才能正确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种类的布局和采取有效的栽培经营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立地条件调查和综合分析,将复杂的自然条件划分成内部条件相近,而外部条件有明显差别的立地条件类型。然后,按立地条件类型进行煤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工程技术设计。4.3.2立地条件划分的依据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在植物与环境这一矛盾统一体中,一般来说,环境是比较稳定的并起决定性作用的,也就是说,环境是主要矛盾方面。不同立地环境对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产力有决定作用,因此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主要依据矸石山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现有植被生长、分布状况。4.3.3矸石山立地条件

30、类型划分根据矸石山的不同形式,对其进行阶段划分的结果也不同,可以划分为I、II、III、IV类矸石山。在这四类立地类型中,I类、II类矸石山土壤结构差、养分贫乏,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同时要补充营养成分,恢复与重建的工程量较大;III类矸石山土壤结构基本稳定,只要补充适当的养分,就可以有恢复的可能性;IV类矸石山基本能够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只要选择好适当的植物进行恢复,就可以达到目的。4.4煤矿区废弃地植物种和植物配置模式的选择 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生态条件不同,所拥有的植被类型也不相同,所用的植被类型的配置也不相同。4.4.1筛选的几个省区生态恢复植物种在用植物种恢复煤矿区废弃地生态环境的过程中,

31、应注意乔-灌-草的综合作用的实现。在了解各类植物的生理功能后,充分发挥各个植物种的作用。在充分分析了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三省区关于煤矿区废弃地立地条件和恢复植物类型配置的资料(见表4-1、表4-2、表4-3、表4-4),得出适合于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恢复的几种植物:紫花苜蓿(Medvcaqo Satvvel)、地锦(Dromaticelilot)、草木樨(Melilotus officeinalis Pall)等草本植物,沙棘、紫穗槐、丁香(Syzygium dromaticum)、胡枝子(Lespedeza)等灌木植物,杨树(Populus tomentosa Var)、家榆(Ulmus p

32、umilaL.)、柳树、樟子松(Monolica 12Lite)、兴凯赤松(Pinus densiflora Var.ussuriensis)等乔木植物。表4-1辽宁省阜新市生态恢复植物类型项目废弃地自然生长的植物种适于生态恢复的植物种草本植物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eaemum(L.)Keng)、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Thunb.)C.Tanaka)、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 Forsk.Var.Japonica(Willd.)Makino)、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蒿类、大针茅(Stipagrandis

33、P.Smirn)、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Kitam)、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puarrosa)、羊草(Leymuschinensis(Trin.)Tzvel)、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多叶隐子草(Cleistogenes polyphylla Keng)、冷蒿(Artemisiafrigida Willd.sp.Pl)、中华隐子草(C.Chinensis (Maxim.)Keng)、冰草(Agropyron

34、cristatum)、拂子茅,画眉、三棱草(Carexphacota Spr.)等21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Leguminosae)、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沙蒿(Sand hao)、冰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等灌木树种荆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麻黄(Herbal Ephedrae)、酸枣(Ziziphus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兴安胡

35、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mdl.)、山杏(Siberian Apricot)等灌木22锦鸡儿(Caragna fruten(L)koch)、胡枝子、沙棘、紫穗槐、连翘(Forsythia suspense vahl)、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丁香、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 Sieb.et Zucc)23乔木树种榆树(Ulmus pumila L.)、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inn.)Franco)等杨树、白榆(

36、Populus tomentosa Carr)、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油松、杜松、云杉、侧柏、刺槐、京桃(Jeswissiaelin)、榆树、樟子松表4-2黑龙江省鸡西市生态恢复植物类型项目自然生长植被类型生态恢复植被类型草本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 Kom)、苔草(Carex tristachya)等紫花苜蓿、草木樨、地锦、苦荬菜、屋根草、大籽蒿(Artemisia sievesiana)、黄花蒿、狗尾草、鬼针草、小蓟(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Kitam)、白头翁、万年蒿(Artemisia g

37、melinii Web.et Stechm)、蒙古蒿(Mongolian wormwood)、猪毛蒿、桃叶蓼(Polygonum persicaria)、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 Losina-Losinsk)等灌木树种榛子、胡枝子沙棘、紫穗槐、丁香、胡枝子乔木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臭冷杉、红松、蒙古栎、山杨(Pobulus davidiana)、糠椴、黑桦、白桦、山杨、家榆、青杨、旱柳、兴凯赤松、樟子松、兴安落叶松表4-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生态恢复植物类型项目自然生长植被类型生态恢复植被类型草本植物猪毛菜(Solsola Collina)、沙蒿、蒺藜(T

38、ribulus tenestris)、小叶鬼针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puarrosa)、丛生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猪毛菜、蒺藜、沙蒿、大蓟、苦荬菜、紫花苜蓿、黄蒿(Aretmisia Cupillaris Var Smiplex)、小叶鬼针草、丛生隐子草、糙隐子草、益母草(Leourns Collina)灌木沙柳(Salix psammophil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Laxm.) Schindl)沙棘、紫穗槐、沙柳、达乌里胡枝子、山杏、乔木杨

39、树、家榆家榆、刺槐 表4-4 筛选的适合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植物植物类型植物实例草本植物紫花苜蓿、草木樨、地锦灌木植物沙棘、紫穗槐、丁香、胡枝子乔木植物家榆、柳树、杨树、樟子松、兴凯赤松 15 4.4.2 适合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植物恢复配置模式 根据以上得出的三省区煤矿区废弃地恢复的植物种和适合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植物种类,得出适合于黑龙江省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植物配置模式(见表4-5)。表4-5 植物配置模式项目植物配置模式植物种1乔木草本模式樟子松草木樨2灌木草本模式沙棘紫花苜蓿3灌木草本模式胡枝子紫花苜蓿地锦4乔木灌木模式家榆胡枝子5乔木灌木草本模式樟子松沙棘地锦

40、6灌木草本模式紫穗槐草木樨7乔木草本模式兴凯赤松紫花苜蓿地锦8灌木草本模式柠条紫花苜蓿地锦9乔木灌木模式丁香沙棘10乔木灌木草本模式杨树胡枝子紫花苜蓿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煤矸石是一种含碳量低,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它可以自燃、风化,常常含有水分。大量的煤矸石可以造成环境污染,是煤矿区废弃地的主要组成部分。选择好的植物种类是能够恢复煤矿区废弃地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来确定选择植物种类,同时也应该选择多样性的,抗逆性强的、生长迅速、改土效果好和生态功能明显的种类。豆科和禾草植物往往是首选物种。通过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三省区的文献资料总结得出同时得出适于黑龙江省煤矿废弃地改

41、造的植物种类有紫花苜蓿、草木樨、地锦、沙棘、紫穗槐、丁香、胡枝子、家榆、柳树、杨树、樟子松、兴凯赤松等。治理煤矿区矸石山的植物配置模式:1、樟子松草木樨;2,沙棘紫花苜蓿;3,胡紫花枝子紫花苜蓿地锦;4,家榆胡枝子;5,樟子松沙棘;6,紫穗槐草木樨;7,兴凯赤松紫花苜蓿地锦;8,柠条紫花苜蓿地锦;9,丁香沙棘;10,杨树胡枝子紫花苜蓿。参考文献1魏同.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6,(1)2胡振琪. 煤矸石山复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3江洪青.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与利用.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3(3).4李根福.土地复垦知识.北京:冶

42、金工业出版社,1991.5李文银.工矿区水土保持.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6马恩森.露天开采复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7苏志先.生态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卞正富.煤矿区的土地复垦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地域研究与开发,1994.13 (1):6-9.9孙绍先.沉陷区土地复垦与重建村落环境.煤炭科学出版社,1992.10:32-37.10韦朝阳等.试论我国煤矿生态环境衔现状及其综合整治战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4:26-29.11苗富林.鸡西市非金属矿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鸡西大学学报,2004,4(6):52-53.12孙永强,李富平,崔少东.应用

43、生物修复技术治理矿区生态环境J.矿业快报,2006,3(3):39-42.13王文英,李晋川.矿区废弃地植被重建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02,30(3):82-86.14李永庚,蒋高明.矿山废弃地重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4,24(1).15吴欢,周兴.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20(8).16白中科,赵景逵.工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0.17胡振琪,魏忠义,秦萍.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J.土壤,2005,(1).18何书金,郭焕成等.中国煤矿区的土地复垦.地理研究.1996,15(3):23-32.19黄铭洪,骆永明.

44、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土壤学报.2003,(3):161-169.20李树志.生物复垦技术.煤矿环境保护.1995(2):18-20.21凌婉婷,高彦征等.矿区的土地复垦工艺和技术.环境导报.2000(5):44.22刘青柏.半干旱地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沈阳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3祈兴久译,矿业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1982.24赵景逵,废弃地复垦种的景观和生态问题.矿山废地复垦与绿化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5申广荣,白中科,赵景逵等,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4(3):86-91.26陈莎莎,试论矿区的

45、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J.福建水土保持,2001,12:27-29.27谷金锋,蔡体久,肖洋,工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59-63.28Middleton and S.Bhattacharya,Proposed criteria for assessing subsidence damage to renewable resource landsJ.Mining Engineering.Mar,1987:189-193.29Peter Zenker,Landre habilitation J.Encroachment compesation and recultiv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mining projects.Braukohole,1995,12:24-29.30Butt K R,Redericdson JF,Morris R M.An earthwo rm cultivation and soil inoculation technique forceland restoration.Ecological Engineering,1995,(4).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