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古诗文教学如何常教常新.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7900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论文:古诗文教学如何常教常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论文:古诗文教学如何常教常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论文:古诗文教学如何常教常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论文:古诗文教学如何常教常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古诗文教学如何常教常新.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教学如何常教常新摘要:古诗文教学在新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却犹如一枚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不能忘。85%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很难,既没有信心,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改变观念,创新教学,是当务之急。如何创新?反复推敲,探究蕴意;挖掘内涵,突出文化味;引入时代活水,拓思路;学科整合,横向辟新径。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青橄榄 创新 探究蕴意 突出文化味 引入时代活水 学科整合古诗文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在人教版的新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谁想,到了今天,这却成为千千万万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不能忘。然苦从

2、何来?审视如火如荼的教改,可以清晰地看见,较之写作与现代文教学研究成果的琳琅满目,文言诗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寥若晨星。究其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文言诗文的教学难以体现新意,正是这种无端的偏见与冷漠使文言诗文的教学裹足不前。笔者就曾在班上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反馈意见中,85%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很难,既没有信心,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难点突出表现在:、理解难。经常是看的迷迷糊糊,身在云里雾里。、背诵难。文章绕口,如背天书的感觉实在不太好。简单的调查,却能发现深刻的问题:我们常规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否则,文言文教学必然会黯然失色!改变观念,创新教学,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创新?一) 反

3、复推敲,探究蕴意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古诗文,可直接披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在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我就引导学生着重探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词中蕴含的人情美。经过反复探究,学生认识到了这两句不仅是丰收年景的预示,而且蕴含着农民的喜悦。这“说”字,就来自心中几多辛苦之后的欢乐。蛙本无知,但这里的“鸣”却有无限活力,似乎在为丰收而尽情歌唱,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使人感到他们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流溢。二) 挖掘内涵,突出文化味在学习醉翁亭记时,以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穷秀才给好友祝寿,因备

4、不上礼酒,就送了一壶凉水。主人一品尝,笑曰:“君子之交淡如”,(让学生思考,猜一猜秀才如何应对)秀才当即对吟:“醉翁之意不在”。把“君子之交淡如”与“醉翁之意不在”写在黑板上,介绍了这一副对联:“君子之交淡如水,与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对歇后联。此举一下子激起学生对醉翁亭记学习热情,再介绍欧阳修,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拉近了课文和学生的距离。在诵读入境之后,让学生找出本文中的疑难字词,进行解释。学生各自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交代了对对子的常识,要求: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3、结构相应。4、节奏相合。5、平仄相协。6、意义相对。然后出了三句上联,分别是:“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琅琊蔚然深秀”

5、“山水、朝暮、四时,众景不同。”学生一时兴趣盎然,或自己想,或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分别对出的下联有:“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酿泉清冽香甜”,“禽鸟、游人、醉翁,众乐皆异”。有的学生意犹未尽,还从课文中寻找能对上对子的语句。作为课文的拓展学习:“醉与不醉,己之意。”,“欧阳修与百姓同乐”。通过思考,有的同学马上作答,有答“念与不念,人之情。”也有答“乐与不乐,民之情。”的,都对得较为工整。而另一联使学生把范仲淹、藤子京、柳宗元都编进了对联,如“范仲淹为朝廷分忧”,“柳宗元和石潭同悲”等等,学生的思路有机地延伸到同类的作品、作家,对中国古代文人不得志时便寄情山水,政治上失意,就转向自然的怀抱以求

6、安慰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比较。同样是为了排除忧愁,去游山玩水,但是面对美景,心态个性却各不相同。欧阳修面对美景,能够忘掉忧愁,自得其乐;柳宗元呢,同样是为了排除忧愁,看到美丽景色只是暂时快乐,最终因为景色凄清而离开,看来柳宗元并不能象欧阳修那么洒脱;而范仲淹呢,却反复告诫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展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三) 引入时代活水,拓思路只有把时代的活水引进课堂,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比较、分析、综合,才能把古诗文的学习,推想向一个新的阶段。木兰诗是我国古代北朝乐府民歌,也是著名的叙事诗之一。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

7、爱。美国迪斯尼公司曾将这一故事拍成了动画片,木兰的形象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因此在反复诵读,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后,品味人物的个性时,模拟“2005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活动,给木兰写一段颁奖辞,将课文的学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正如将拍中国版电影花木兰的郭姝女士所言:花木兰代表了一种很时尚的中国民族精神,许多中国人祖祖辈辈遵从的道德理念在花木兰身上都能体现孝道、勇敢、忠义。四) 学科整合,横向辟新径古诗文的内容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自然等学科,必须充分加强它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古诗文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

8、的了解。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武陵春,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女妇人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她写这首词时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吗? e时代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

9、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法。古诗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既增强了古诗词欣赏的直观性、情境性,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和谐的统一。如在学习小石潭记时,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为小石潭设计景点。要求学生们就文取材,广开思路,依照文中描述,加上大胆合理的想象,设计景点。比如根据“隔篁竹”,“伐竹取道”,设立景点“竹径幽路”;根据文中“闻水声,如鸣配环”,设“听水轩”景点;据文章中“潭中鱼可百头许”一段设“观鱼台”景点;还有比如“品茗阁”、“望溪亭”等等景点,还有的同学别开生面设计了介绍作者生平事迹的“河东馆”景点等等。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内容为这些景点写“广告词”,并配上图画和音乐,作景点说明,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活泼。汲取现代文教改的成功经验,打通文言文教改与现代文教改壁障、推挽互进。成功的文言诗文教学,能引发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攀登险峰的自信心,到了此时何愁学生学不好古文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