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7902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释放心灵,滋生写作乐趣 一堂作文课引发的思考 内容摘要:写作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学生成长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初中学生渴望表达自我又害怕表达自我,在写作过程中可称之为“吞吞吐吐”的时期。教师应放低姿态,走进学生内心,并努力让写作教学贴着学生的生活走。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主要结合一堂作文公开课让你的思维发芽言说“寂寞”展开,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分析,写下对作文教学的一些反思体会。提出作文教学教师应知生口味,引发兴趣,并能释放学生心灵,让学生体验生命,做到先放后收,立言立人。让学生在释放心灵的同时滋生起写作的乐趣。关键词:写作乐趣 释放心灵 关注成长一、案例背景语文课程标

2、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教师可以发现写作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更是对学生成长的教育、生命的教育。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和评价带着很强的功利性,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缺少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初中阶段是人生旅途中一个特殊和困难的阶段。人类生命的三个基本维度(生理、心理、社会)突然间膨胀起来,使青少年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的同时,他们的的个体自我意识也不断膨胀,他们渴望表达自我又害怕表达自我,这在他们的写作过程中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吞吞吐吐”的时期。教师应该

3、在写作教学中多一些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释放,让学生滋长起写作的乐趣,从而让学生真正乐于写作、勤于写作。二、案例描述与简评1、案例描述去年县写作教研会在白塔中学举行,本人执教了一堂作文公开课,选择了“寂寞”这个话题,让学生去言说“寂寞”。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念“寂寞”两字,并说说想念出什么感觉来。接着以网络上流行的图片“哥种的不是菜,是寂寞”等引入,学生一时兴致高涨,教师马上接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由于网络的发展,创造了“寂寞”句式,并风靡一时,其基本句式是(板书):句型:不是,是寂寞。有的人寂寞了会种萝卜,浇水施肥间把寂寞也种下了;有的人寂寞了会数数星星,一颗两颗把寂寞刻在星星

4、上面;有的人寂寞了会看看天空,云卷云舒把寂寞也渲染了你寂寞了会做什么呢,仿照上面的句式写写你的寂寞。”学生很快就纷纷举手,有的说:“我唱的不是歌,是寂寞。”有的说:“我看的不是书,是寂寞。”有的说:“我看的不是云,是寂寞。” 趁着他们热情高涨的时候,笔者在幻灯上出示了李煜的一句诗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子锁清秋。”并说:“这是一个很寂寞的古人写的一句很寂寞的话,大家轻轻地读读看,说说你能感受到他的寂寞吗?”学生们轻声地念着并很投入地思索着。不一会儿,学生1举手回答说:“我感受到诗人很寂寞,从独字可见他是孤独一人在夜晚,很冷清。”学生2马上接着说道:“他还是无言的呢,可见他不想和

5、人说话也不愿和人说话,他的内心是寂寞的。”笔者微笑着对他们表示赞赏。学生3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了:“寂寞,连梧桐都是寂寞的。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想这梧桐的寂寞就是诗人的寂寞。”笔者很欣喜他们能有这么多的思考。这时学生4举手回答说:“锁清秋中的锁让我感觉很寂寞,这个深深的院子把整个秋天都锁住了,眼前有的只是这个深院,锁住的是清秋,也是诗人的心吧。”学生5马上接着说:“月如钩的钩字让我觉得很寂寞,月亮不圆满,像个钩子钩住人的心,让人感觉那寂寞是疼痛的”笔者也接着他们的话语说:“看来李煜的确很寂寞,他的这句诗词也的确很寂寞。老师忽然想到如果用今天流行的话去说他的寂寞

6、大概可以说哥上的不是西楼,是寂寞了,但这话却不能让我们去细细品味那一份寂寞,犹如是一个光秃秃的枝干,缺少枝繁叶茂的生机与灵气。我们需要的绝不是这么一个光秃秃的枝干,而是枝繁叶茂有着生机与灵气的一棵树。那如何让自己手上的枝干发芽呢?”笔者让学生再回过头看看自己之前写的句子,想想如何让这个句子充满生机与灵气,并在幻灯片上打出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如下:(1)你哪一天在看天空(唱歌、散步)天气如何?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还记得当时天空的样子吗如果寂寞有颜色,你觉得会是什么颜色?(2)你在哪里看天空(唱歌、散步)一个人还是几个人?你只是觉得寂寞。周围是怎样的环境?你有听到什么声音吗?仔细

7、倾听你会听到(3)经常看天空(唱歌、散步)吗?看天空(唱歌、散步)时,你脸上会有怎样的表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吗?想什么呢?你是否闻到了寂寞的味道?(4)也许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再那么无忧无虑了觉得自己长大了吧,喜欢这样的寂寞吗?笔者让学生联系“寂寞”看这些问题,把自己的第一反应记下来。这期间学生很投入,看得出他们很感兴趣。在之后的交流中,学生也很积极。有学生这样说:“我在学校的操场上,屁股下面坐着双杠,呆若木鸡地在那儿坐着。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云是那样蓝。我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显得十分空虚,寂寞。我低下头,望着空荡荡的操场,心里空虚极了,一切物体都静止了,”笔者忽然想到自己的中学时代,

8、那个偌大的操场和角落里的几排孤单的双杠。有学生说:“寂寞一词,一分为二,寂,寂静、安静,它让人心生寒意,寞,荒漠,我的心犹如荒漠一般,无边的孤寂。经过一天又一天的积蓄,寂寞啊,就成了沙漠。”第一次听到学生对“寂寞”如此形象的解释。最让笔者感动的是那个坐在第一排的小个男生,有点不自信地举起自己的手,站起来读自己的作文片断之前说了这么一句话:“读之前,我想说一句话,我写的作文不好,并不如前面两位同学写的好,但我是用心去写的。”那一瞬间,笔者被深深地震撼了,感动之余还有激动,多好的孩子,“我是用心去写的。”不由带动全班孩子为他鼓掌,并说:“老师非常欣赏你,写作就是用心去写的。”很多学生都说到自己的寂

9、寞,有的提到自己留守儿童的身份,有的提到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一下子跟好朋友分开的寂寞,有的提到在班级中不合群的寂寞等等,笔者说了一句:“谁说小小少年没有烦恼呢,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岁月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学生们都坐下面很有感触地跟着一起说,忽然感觉这时候他们离笔者很近。最后笔者给他们介绍了梁实秋的一段写“寂寞”的文字: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

10、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并跟他们说:“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清水的清,福气的福。老师想那一种清福就是拥有一份内心的宁静,让心灵静静地去聆听自然,聆听生命,让生命更成熟。当你感受到了寂寞,也意味着你长大了,你的内心丰盈了,因而老师希望大家能把自己内心的这一份丰盈表达出来,丰满起自己的文字,让自己的思维也一点点发芽成长。”2、 案例简评抛开课堂上的一些瑕疵不说,应该说这堂作文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以“寂寞”为切入口,结合时下的流行语,抓住了学生情感上的兴奋点。课堂中让学生读寂寞、听寂寞、写寂寞、悟寂寞、说寂寞、再写寂寞,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

11、生的心灵在这期间一点点得到释放,而学生在心灵释放的同时滋生的乐趣又成了他们写作的动力。就如课堂中的那个男生所说的“我是用心去写的”,对于作文教学,最大的目的或许就是教会学生用心去写吧。三、案例反思1、 知生口味,引发兴趣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读书必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在这里笔者认为写作教学亦必先知“味”。这“味”字,就是指学生的口味,知道学生的口味,才能给学生上好一道菜。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作文有畏惧心理,对很多学生而言,作文就是一个中考卷上60分的东西,这东西很可怕,曾经有多少人十年寒窗却最终败在它的手上。学生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与教师的引导有关的,教师

12、们一直让学生跟着教师自身走,跟着教师的口味或者说是应试的口味在进行写作训练,这不对味就自然有写作上的压力。很多学生是感觉在写作中编得很吃力,语文教师会在改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雷同的材料,一个班级会出现很多人扶老奶奶过马路,很多人国庆节放假去烧烤,很多人最难过的事是看着爷爷离开自己韩寒说:“人生的第一次谎言往往是从写作文开始。”这对作文教学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很多学生在当前处于一个“被写作”的状态。笔者认为,写作教学的前期教师得跟着学生走,知道学生的口味,让学生把胸中那不吐不快的积蓄在作文中发泄出来,引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渐渐地让写作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2、释放心灵,体验生命这里说的释放心灵,既是指学

13、生也是指教师。只有教师把自己的心打开了,才能让学生把心打开。教师应该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把心打开,更多地去倾听学生的声音,不要一味地认为学生的很多喜好就是恶俗的,比如说学生中的流行语。其实笔者对这堂作文课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平时学生对话的启发,并不觉得学生讲“寂寞”就是一种无病呻吟了,何况自古以来都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些东西正是因为不能真正懂得才可以书写出来,若是到了“识尽愁滋味”之时,恐怕也只能是一句“天凉好个秋了”。那么,趁现在还未真正懂得,有些距离之时,让他们好好地书写吧。笔者认为年少稚嫩是一个人成长的一个过程,也是作文的一个过程,都需要一种内心的言说。而教师可以做的

14、是,相信他们有这种言说的权利与能力,去释放学生的心灵。因为中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表达与交流的内在需求,但同时又在一点点地把这种需求隐藏,伴随着“自尊”“自卑”“自强”“自怜”“自大”“自朝”等种种完全“自我”的体味,让青少年在表达自我这个问题上显得非常矛盾。因此,笔者期待着教师在教学中放低自己的姿态,去聆听,去感同身受,引导学生乐于表达自己,勇敢地去表达自己,让他们的心灵得到释放,滋生起一种乐趣,让他们更好地去体验生命,从而让作文成为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真正成为生活的需要。3、先放后收 ,立言立人在我国古代很多学者主张训练学生的作文要“先放后收”,先让学生放开胆子顺着自己的思路写,然后再逐步提高要

15、求。宋人谢枋得根据“先放后收”的原则编了一部文章轨范,在引言中有这样的文字:“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之高论笔端不窘矣。”初中生还处于初学文的阶段,让他们在平时的作文中敢想、敢写,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是教师们应该努力而为之的吧。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去写写自己想写的,让学生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的,尽量让学生去感觉写作是有意思的。而渐渐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去看待人和事,正确地去面对成长,在作文中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心灵,在心灵深处更深刻地去认识自己、认识生活。正如笔者在这

16、节作文课的最后跟学生说的“寂寞是一种清福”,让学生更清晰地去看待“寂寞”俩字,也试着让学生们更多一份生活的体验。皮亚杰有一著名的论点“学习从属于发展”,作文也是如此。它只有从属于学生的成长时,才能不从学生的生命中割裂出来,而具有“真正的意义”。立言以立人,将作为学习活动的写作与作为生命活动手段的写作融二为一,从而使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充满“生命体验”,获得自我,获得价值。四、案例结语写作是生命之旅,是学生用个性的语言写自己的人生史记。写作本身也是学生生命中的一种体验,是展现生命、理解生命、提升生命的过程。笔者呼唤在写作教学中少一些应试的功利性因素,多一些对个体生命的成全,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释放,从而滋生起写作的乐趣。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2)黄瑞夷作文教学的趣味与境界,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4)钱理群解读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