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新课标下语文学习要重视培养新思维.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7909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论文:新课标下语文学习要重视培养新思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论文:新课标下语文学习要重视培养新思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论文:新课标下语文学习要重视培养新思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论文:新课标下语文学习要重视培养新思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论文:新课标下语文学习要重视培养新思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新课标下语文学习要重视培养新思维.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语文学习要重视培养新思维在“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曾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这话显然是告诉我们,所谓新课程并不在于单纯地改换一些教学内容而已,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能够聪明起来。聪明起来需要有学力支撑。何谓“学力”?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修辞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

2、、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可见,唤醒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理论的重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习主体多些自发行为,多些问题探究,多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其聪明起来是不无裨益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语文教学活动如何以教材为凭借,又绝不局限于教材;如何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如何针对课程内容,去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不断聪明,等等,都大有我们教师的研究空间。翻开新课程读本,里面照样有许多熟悉的课文,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现代经典名作依然编在其中。这些传统篇目如何去实践新课程标准,怎样去学出新滋味,找

3、到新感觉,进而悟到新东西,培养新思维,开创新境界,我觉得主要还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新思维的培养”,并且把握好思维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三个角度。一、课堂教学中培养新思维,要注重思维取向任何一种思维的运行轨迹,都是在由此及彼的过程中进行的。那么,“此”未认识,“彼”从何来?拿到一篇课文,首发性的问题产生必须要有针对性,既能针对文本内容,又能关联学习目标,思维取向明了,预期的“彼岸”才有“登陆”的可能,进而产生飞跃,形成向纵深继续推进的“桥梁”。例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篇幅较长,你保证了学生充分的熟读时间,你同时还得考虑不让学习主体思维取向出现混乱。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怎

4、样串在一起的”,在整体把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让学生在充分熟读的基础上,首先产生足以解释作者把这么多内容串在一起是为了表现什么的问题答案。一般情况下学生应该会有如下问题的产生和思维的取向:1、百草园写了些什么内容?三味书屋又写了些什么内容?怎么能串在一起写?2、写了百草园的四季景物和雪地捕鸟,中间还插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这故事与百草园有关吗?3、三味书屋应该是读书的地方,读书情况应该多写,可作者主要写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写那么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呢?4、写先生的为人及其读书情态跟写孩子们的游戏活动有关吗?5、完整看,整篇文章表现了什么呢?这些问题即使学生没能想到那

5、么多,但若能由老师启发诱导着产生,也必然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课堂讨论组织得好,那么学生就能大致领悟到:写百草园的景物和人事活动,都是表现一个“乐”字,是一个孩子眼里看来很能快乐的生活内容。这些内容都发生在百草园,所以,百草园成了“我的乐园”。而一个神往的地方,竟然还有与园里的赤练蛇相关的传说,而传说本身多是富有想象的内容,飞蜈蚣的神奇力量怎能不对一个孩子产生相当的吸引力呢?如果拥有,就能不怕百草园中“长的草里”的赤练蛇,这将使“我的乐园”变得更快乐,而且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让人更加的神往。在孩子看来,这个故事也属于百草园,没有赤练蛇的传说就不会有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的故事了。听

6、故事本来就是一大乐趣,而这故事跟百草园有关,所以也自然纳入百草园给他带来的快乐了。每个季节、每个日子都会想到那里去玩玩,那里有变化着的各种景物可看,又有各种好奇、好玩的事情可干,就连冬天也有趣事可做:冷意陡然消失,躲在雪地的某一角落守侯捕鸟,兴致盎然。难怪后来要去读书了,还依依不舍,大有只能离开却又很不情愿离开的心境。在三味书屋,本应着重写读书的事,然而,文章还是大多写一个孩子求知中所特感兴趣的事情:问“怪哉”一虫;趁老师不注意时(读书常入神)干自己想干的事:或“指甲上做戏”,或是画画;而课间更是耐不住性子,爬树折花,寻找蝉蜕,等等。这些内容依然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童真和童趣,跟前文内容合起来,

7、相得益彰:既使抒写童趣、赞美童真的中心更加突出 ,又自然地反映了人的成长过程。这也印证了人们常说的话题:回忆往往都是美好的!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牵涉整个文本,能够获得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与中心,并以此为起点,成为后继学习中思维拓展的基点,使学习不断走向深入,那么,这样的思维取向才有可能促使“思维到位”,进而促成“思维创新”。二、课堂教学中培养新思维,要诱导思维拓展当一个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许多问题又得到基本解答后,往往还会受情感驱使,产生一些问题外的问题,以求得对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课本为什么选这篇文章的一些深层思考。再以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在文章内容与中心基本把握以

8、后,马上就能开启新的思维之门。例如,纯粹写景物也能表现人的乐趣吗?植物的色、形、味和动物的状貌与叫声能属于人的乐趣吗?美女蛇故事既然让人感到“做人之险”,那与“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矛盾吗?写书屋的环境、先生的为人及其读书时的情态有作用吗?删去好不好?等等。有了前面对文本整体的基本把握,这些思维拓展性的问题,经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应该会有“觉悟式”的收获。如果植物的“颜色”让人的视觉感到“好看”,“形状”让人的视觉感到“奇特”,或让人的触觉感到“滑爽”,而“果实”让人的嗅觉或味觉感到“香甜”;如果动物的“声音”让人的听觉感到“好听”,它的“状貌、动作”让人感到“好玩”甚至产生联

9、想,那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趣味呢?美女蛇的故事虽让人感到“做人之险”,但里面提到了一种“法宝”,这对孩子来说可是最有吸引力,最幻想着能够得到的东西,自然,故事也成最好听了。在童年鲁迅看来,有了百草园才会有长妈妈讲这么好听的故事,故事与百草园有关,就犹如百草园给我带来了另类快乐,如此跟“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也就没有矛盾了。而书屋的环境除了让孩子们感到应该严肃一点以外,还应是与外界隔绝(里面第三间),感到枯燥乏味和寻找游戏活动的起因了。老师的质朴和开明(戒尺“不常用”,罚跪“也不常用”)一定意义上讲,正好成了孩子们课间玩游戏迟迟不归的原因;老师读书时的专注与自我陶醉,也正

10、好成了孩子们能够开小差的绝佳机会了。其实,感到读书枯燥乏味,创造性地搞出游戏内容,也正是孩子们的特有天性。如果删去书屋的环境、先生的为人及其读书时的情态,不仅情节发展不能自然而然,而且抒写童趣、赞美童真的中心也会显得淡化,有了这些内容,才使“儿童就是儿童,童年生活最快乐,最美好”的中心突了出来。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内容怎舍得随意删去呢?让思维在理想的思路中畅快地运行,既使文本学习显得趣味盎然,又自然而然地使学习主体的潜力得到挖掘,智力得以科学的开发,何乐而不为呢?三、课堂教学中培养新思维,要激发思维创新当文本理解渐入佳景的时候,当思维定势有所突破的时候,当开始产生化知识为能力的“本能冲动”的时候,

11、课堂教学还真需要增加一些体验性的互动,有目标地进行一些跳出文本,回归自然,学以致用,提升思维品质的综合性活动,最终,不同程度地实现知识的迁延、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升。还是以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在文本的内容与中心看似完全学懂了的时候,我们仍可运用刺激手段,激发学习主体的大脑产生新的问题,进而促成思维创新的可能与实际能力的发展。例如,你想在冬天的雪地里捕鸟吗?按作者所记去做,雪地捕鸟能成吗?在当时的设备条件下,作者介绍的这些动作过程正确吗?为什么?你敢演示吗?兴趣马上被激发。无论是口头表述还是动作表演,其思维的运行轨迹必然走向创新的轨道。先“扫”开一块雪,是因为地面积雪盖了一两天,鸟

12、雀们在久已无处觅食的情况下,突然发现有块地面露出来,可能解决自己的食物问题,于是自然而然地被设局者吸引过来。而且露出地面,使后来撒下的秕谷也能显得显眼些。用“撒”,既使地面上的秕谷显出自然之态,同时某种意义上讲也能节省些捕鸟活动的成本。“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是因为大了可能罩住的鸟雀可以多几只,更重要的是只“支”一头,支撑物拉掉后,竹筛下来时才能让鸟雀乖乖地往里边钻。棒上“系”长绳,就不仅仅是绳在棒上要打结(不至于轻易散结),人可以远远地“牵”着,不至于被鸟雀看到有人在食物边上,更重要的是必须一次性拉掉短棒,而且让竹筛罩下来有个最佳角度。如果系在竹筛上或是长棒上,那么把竹筛拖过来,或是慢慢罩向地

13、面,就真不敢想象还能罩住几只:那风进去,空气浮力承托着竹筛,鸟雀一窜准能飞出去,恐怕连一只也罩不住了吧?至于先用“牵”,后用“拉”,这也是有讲究的:“牵”带有松弛式拉的意思,这里也似乎应该松一点才不至于过多地引起鸟雀们的警觉。而到它们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自然该用力“一拉”了,否则,短棒拉不倒,竹筛就“罩”不下来。而之所以用“罩”,却不说“盖”,那是因为竹筛是凹型的,里边还可以有一定空间,而且有着许多的小孔;不像木板,是平的,就算盖下来,那也是罩不住鸟雀的因为一股往下压的力所能产生的风也早把鸟雀给吹出来了,其盖下来的速度也不可能快,即使偶有跑得特慢,或胆子特小而难免不幸的,那也恐怕最终要成为肉饼

14、一类的东西了,显然不是捕鸟者所想要的结果。看来,这段文字不仅仅是作者用词恰当,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形象地表现出少年儿童所特有的情趣与个性,更重要的是里边照样反映着科学,折射着动作发出者的聪明才智与创造精神。这样,文本中作者笔下经过精选的每个动词都得到了“咀嚼式”的品味,学习主体从走进文本,又从文本中跳出来,甚至还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某些实践,思维应该会有一些创造性的发展!当然我们还可有更大胆的刺激:你的童年快乐吗?你的童年生活多彩吗?你现在学习有兴趣吗?你希望的老师和学校是怎样的呢?你敢跟教育部长谈教育体制最好怎样改革吗?可想而知,若真能调动起表达自己思想、追求美好境界的情感的话,那么

15、,当其拿起笔来,在纸上抒写自己的心里话的时候,思维能力一定有望或多或少地得到创造性的发展。把中心定格在“童趣”和“童真”上,这已经对以前专家们的传统归纳“批判封建教育”,这一权威说法发出了挑战,本身已然是一种新思维,再加上拓展与创造性的活动,那么,传统篇目不是照样学出了新的滋味,得到了新的感悟吗? 我们应该清楚,一个学生,仅有课堂环境和书面知识,而不把书面知识尽可能地联想或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或知识的可能使用环境,那是很难真正聪明起来的。教学重在过程,重在让学生由此及彼地体验和实践,总是快节奏地解读一些文本,怕是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来的吧?何况应试体制下为了应付大量的考试,还能有多少人,投放多

16、少时间与精力真正去培养新思维呢?有时候想想,倘若真正重视读书过程,那课本薄一点,让培养新思维所需的过程在时间和精力上提供科学的基本保证,让许多课文成为学生自己课外拓展中所需的参考资料,或辅助性读本,自行去拓展,不也很好吗?发展生产力首先要解放生产力,思想解放点,过程科学点,使得师生双方课内的心理负担不再沉重,那才应该是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前提条件!总之,新课标下,语文学习一定要十分重视新思维的培养,要科学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握好上述思维活动的三个角度,由此及彼地,自然而然地达成预期甚至预期外的学习目标。即:先抵整体感知之“位”,再过深入领会之“桥”,最后进入拓展创新的“理想境界”。这也是吻合创新思维“首创性”、“求异性”和“发散性”三个原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