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型教学.rt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79217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RTF 页数:7 大小:10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型教学.rt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型教学.rt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型教学.rt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型教学.rt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型教学.rt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型教学.rt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型教学.rt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阅读生成的关键一环 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型教学 【关键词】 对话 对话型教学 生成 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 对话型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平等 对话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实现彼此视界的融合,并最终实现学生主体自我建构 的教学。它是语文阅读课堂中落实好生成性教学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师应该充当好课堂 教学中对话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促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有效 对话,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生成性。 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死气沉沉的课堂不多见了,但那 些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充满“对话”的课堂教学渐渐多了起来。静心思考,“一言 堂”式

2、的灌输显然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但是,那些热衷表面热闹“对话”气氛 而缺少真正生成的语文课难道就将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吗?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在 最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探索中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要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落实好生成性教 学,开展对话型教学必须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与此同时,更要引起重视和思考的是,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对话而使课堂真正有所生成。本文试就以上问题展 开浅近论述。 一、 对话和对话型教学 一、 对话和对话型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 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那么,什么是对话呢?包建新在“教学对话”释

3、义这样给“对话”定义:“对 话是各个主体之间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彼此发现、彼此提升的过程。这个主体这包括人、 自然、社会,也包括人所创造的各种精神产品(亦即文本);对话双方都是主体是实现 融合和提升的前提,只有双方都是主体,才能建立彼此平等、真诚的关系,在平等、真 诚的基础上才能彼此倾听、彼此敞开、彼此接纳,进而实现彼此发现、彼此提升。” 由此可见,对话不仅仅只是一种技能,更应该是一种观念和意识。克林伯格认为,在所 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 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 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

4、原理”。 1 结合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的本质 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交往的本质就 是师生通过平等对话交互发挥主体性、各自发挥人的力量。所以,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 念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 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 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 。 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就 是师生共同面对某篇文章交流各自的发现,产生思想的碰撞,并在

5、这个过程中相互理解、 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 解,对话型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唤起学 生对生活、生命的独特体验,实现彼此视界的融合,并最终实现学生主体自我建构的教 学。 二、对话型教学与课堂生成二、对话型教学与课堂生成 教学对话的过程是个体不断地建构和生成课程文本等的新意义和新理解的过程。有 效的教学对话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不确定的。教师不可能预先筹划好所有可能的对 话目标与方向,更难以事先预料到会有怎样的对话结果:尽管教师每节课都会预设教学 对话的内容、主题和基本进程,但在实际的教学对话中,教师无法

6、“阻止”住学生的随 时发问,也无法准确预知学生在对话中将提出何种见解,因而也就无法把对话总是“控 制”在预定的进程中并产生预期的效果。对话型的语文教学彻底改变了老师是文本发言 人的角色,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单方的一味讲解被师生双方的对话所取代。在对话中,教 师有关对文本的解释并不存在最高或最终的权威,这为学生对文本的解释提供了一个开 阔的想像与创造的空间。师生在对话中思想相互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出创造 的灵感和冲动,在对话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涵养个性。所以教学对话不仅具 有生成性,而且这种生成是无止境的。 相反,如果教师总是企图控制对话的主题、进程甚至是结论,总是期望教学对话按 照

7、预定的设计一成不变地展开,那么,教学主体间就不可能发生真正的对话。 “阅读教 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 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即使课堂上有再多热闹的课堂讨论和所谓的“对话”也将无所 生成。 所以,“对话”意味着平等介入,意味着真实开放,意味着动态生成。 新课程强调动态生成,呼唤生成性的语文课。“生成”强调的是教师、学生、文本 三者之间的互动,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就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展开过 程中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而 自主构建的教学特性。这与对话型教学的“最终实现学生主体自我建构”

8、的终极目标完 全吻合。 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展开对话型教学是语文课真正有所生成的关键一环。 三、展开三、展开有效的对话,使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有效的对话,使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成 刘徽、李冲锋在警惕语文教学中的“假对话”中尖锐地指出:“轰轰烈烈的对 话之时,我们要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警惕教学中的假对话。”确实,在实际的 教学探索过程中,笔者看到听到,或者说自己也经常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出现种种的错误 和偏差,这些错误和偏差导致的结果是课堂上无所生成或者出现“假生成”,这是值得 我们反思的。在反思的同时,我们更需要重视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对话而使语文课堂真 正有所生成,或者

9、说,在对话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对话型语文教学中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生成”意义和意向,也不能强制 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师的全部理解和意向;但对话型语文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 作用,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组织者、指导者,其参与的热情及才智将直接影 响对话的质量及进程。 所以,语文教师唯有与学生一起探索,双方的视界相互融合,语 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语文教学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所以,笔者认为,展开有效对话的第一步是教师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展开有效对话的第一步是教师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只有教师与文 本通过“零距离”的接触,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

10、,才能引 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生成过程。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 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 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翻来覆去地诵读、 默记。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 进课堂。”于老师的话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铭记。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倘若没有自 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的解读,他就无法将自己的体验与学生分享,所谓观点的 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缺席,也将意味着对话的无从展开。 这是木兰辞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镜头: 老:花木师

11、问兰怎么样? 生答:学花木挺美的。(不置可否)兰爱教师 生答:是英雄。学个 3 老:什的英雄师问么样? 生答:女英雄。学(听笑众) 课后,孙绍振先生与那位任课教师一起分析学生的回答。孙先生说:“那个同学讲 花木兰挺爱美的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比那个“是英雄”好得多,值得重视。如果就 此问题深入下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看看这首诗里面,写木兰为家担忧、思念亲人、 见亲人、化妆,有二十几行,而写打仗不到六行。可以看到这篇经典之作中的英雄 的概念和李逵、武松、岳飞这些英雄是不一样的,与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不一样。战 争不是木兰辞描述的重点。花木兰承担起家庭里面男性的重担,立了大功,拒绝封 赏,怀念亲人,希望享

12、受平民家庭的幸福。这是中国的文本,这是一个充当家庭支柱的 女英雄,把家庭的天伦之乐看得比当官还幸福的一个英雄”。较之孙先生,这位老师显 然在预先与文本对话(备课)时缺少了自己对文本的深入感悟。所以上课时就不太容易理 解学生的自我感悟,特别是有个性的独创理解,从而丧失了与学生展开有效对话的绝好 时机。当然,教师的这种对话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不断的 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方能得以提高。 第二,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对话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第二,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对话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 条件,以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

13、展开充分而深入的对话,以保证条件,以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而深入的对话,以保证 教学对话的有效性。教学对话的有效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营造和谐氛围,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 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和教学民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以 权威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交换看法,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更不应该轻易地否 定学生的看法。罗杰斯指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 安全”和“心理自由”。对话教学就要给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 围,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的对话平台。教师要走下传统的 教

14、学神坛,走进学生中间,在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同时成为一个学习者和参与者。陶 行之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 深处”。教师不要用唯一的标准去判断学生多彩的解读。只要他们的解读于理或于情能 自圆其说,就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突发奇想”,只有这样, 才能使对话在宽松、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生才敢畅所欲言,智慧的泉源才会不 断喷涌,课堂才会有所生成。 2、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充分地阅读、思考、交流,以保证对话的充分展开。 对话要有效,必须要有充分的阅读、思考和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深入 地与文本对话,建构意义。也只有在这个基础

15、上,才能有下一步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 交流对话。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收集相关资料; 新课进行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让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 的处理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的独特见解。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教师们要扬弃固有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心态,或者说千 万不要强迫或急于让学生接受自己的阅读感受,去实现备课过程中的“预设”。因为从 长远的眼光来看,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 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教师应不惜为有效的 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时间,虽然通过对话也许的确得不出

16、什么“卓有成效”的结论,但 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这才是教者最 为丰厚的回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最有价值的生成。 3、教师要发挥“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的作用,善于设置能够激起学生对话兴趣的话 题。 现在,在不少的课堂上我们往往听到教师这样对同学们说:“大家觉得文章中哪些 地方感动了你?为什么?”对于这样的“话题”,学生往往觉得公式化且大而无味,所 以也往往不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维,那么,与作者和作品的“对话”就无从展开。 在教学蜡烛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尝试设置了这样一个话题:倘若你是当时的一名 战地记者,而此时你的相机里头只有一张胶卷了,你会抓拍哪个镜

17、头?你会给这张照片 起个什么名字?这样一个话题的设置,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对话场”,一下 子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探究的兴趣,在他们深入品味作品感人之处的同时,对那些精彩 的细节描写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兴致勃勃的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互为启发,互 相提高,最终,学生们的“作品”异彩纷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心灵都被这一个个 真实的镜头感动着,震撼着 4、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适当的深度的话题。 有深度的话题对学生理解文本能起关键作用,可以有效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与 广度。尽管新型师生关系下强调语文教师作为对话者必须尊重学生的理解,但这并不意 味着教师去迎合学生。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18、和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教 5 学中,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从客观上讲,学生和教师在学识上则是难以平等的, 尽管有些学生的有些见解不比教师差,甚至更新颖,但是对于学生求学的整个过程来说, 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始终是存在的,并且是必须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 承认并正视师生之间的这种“不平等”,只有这样,师生间的真正平等互动的对话才有 可能存在。因为生成不可能是从外部强加给学生的,也不可能是学生自己完全从内部自 发产生的。它需要学生在与教师及与同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内化于自身。 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自行初步解读了课文的主题,通过生生之间 的充分对话,他们的解读涉及到了主题的

19、几个层面:亲情、游戏的权利、自省的精神。 但至此,由于自身思维局限,学生对文章的解读似乎很难再往下深入了。于是,笔者设 置了这样一个话题:弟弟如此喜爱风筝,哥哥如此无情地毁坏风筝,弟弟怎么竟会忘记 这件事情呢?你认为弟弟是真的忘记了吗? 于是,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具体的触发点, 他们和教师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充分的对话,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风筝主 题的解读逐步深入,自然而然生成了风筝主题的多重而深入的解读。 5、作为对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还要及时调控对话方向,使对话在有序有效的状 态下进行。 钱梦龙老师上鲁迅的故乡时,有这么一段插曲 生:跳有蛙似的只脚鱼怎么会青两? :是!有脚师啊鱼怎么

20、会? 生:有! :什师么鱼啊? 生:娃娃。鱼 :多广师你真见识!我想跳也有只脚。可是我,鱼两没见过你们谁见过? 生:()有。齐没 :可是少年土就知道,明什师闰这说么? 生:土多广,他“心里有无无的稀奇的事,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闰见识穷尽这。 学生提出的“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的问题显然是对话环节中的游离主题的 对话,钱老师及时调控对话方向,就“鱼脚”问题“宕开一笔”,通过“可是闰土就知 道,这说明什么”一问,使学生加深了对闰土的认识,使师生之间的对话回到了有序和 有效的状态,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组织、引导作用。 可见,课堂教学对话的深度与价值往往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引导、发问等活

21、动。教师 的对话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对话的水平与质量;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 的对话水平,通过有效的对话使语文课堂的生成性不断加强。 王尚文先生曾在文章“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中指出:“对话型教学不是要 把语文教学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百分之百地变成对话,而是要使语文教学具有对话 性。”笔者以为,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能做的应该就是通过课堂实践不断总结、 不断摸索,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对话水平,切切实实地通过有效的对话而使 课堂的生成性不断加强,使学生在有效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地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包建新 “教学对话”释义 语文学习2005 年第10 期 钟启泉对话与文本: 教学规范的转型 刘徽 李冲锋警惕语文教学中的“假对话”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4 年第 6期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