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鹤琴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98092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陈鹤琴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陈鹤琴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陈鹤琴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陈鹤琴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陈鹤琴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陈鹤琴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陈鹤琴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论文样式毕 业 设 计( 论 文)论文题目:论陈鹤琴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 英文题目: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Chen Heqins Preschool Education 学生姓名: X X X 班 级: X级学前教育 指导老师: X X X 专 业: 学前教育 二零一四年五月论陈鹤琴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摘要】本文主要就陈鹤琴先生提出和建立学前教育的时代背景阐述学前教育体系对于当时国家与民族的现实意义。再以类比的方法通过比较当时时代背景与现代的时代背景来论述其学前教育体系对于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

2、陈鹤琴先生的学前教育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性。其理论中的许多观点不仅仅对于学龄前儿童,对于少年、青年的学习,学术研究者的学术研究,甚至于整个社会的教育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学前教育;活教育;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Chen Heqins Preschool Education Chenjianghui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proposed by Mr. Chen Heqi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

3、n background on pre-school education system for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t that time state and national. Again by analogy method by compar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the modern era background to discuss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system for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ety. Through this

4、, we can understand that, Mr Chen Heqins concep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strong vitality and broad application. Many of the ideas in his theory not only for preschool children, for children, youth learning, academic research,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even in the whole social education system re

5、form, has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 function.Key words: preprimary education; Living education; Teleology; Curriculum theory;Methodology; .目录1、 陈鹤琴先生学前教育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1二、目的论 1三、课程论 24、 教学论 35、 “新型”的师生关系46、 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4(一)应试教育4(二)教育的功利性和家长的盲从性5(三)教育题材的单一5(四)教育方式的单一5七、学前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6 参考文献6 一、陈鹤琴先生学前教育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陈

6、鹤琴先生于上世纪20到30世纪提出并逐步建立了学前教育理论。其时正处于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当时列强纷纷侵略中国,中国陷入亡国灭种危机之中。当时一方面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意识到救亡图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另一方面,盛行于中国社会2000余年的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虽说五四运动之后,国人思想有所解放,但是这种解放似乎并不彻底,社会各阶层仍有较为数量的封建残余。辛亥革命之后,国家需要一大批新式人才建设社会,因此,传统的私塾教育与尊师重道思想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于是,一方面出于对于培养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也为了巩固思想意识上的胜利果实,对于中国下一代的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因此,陈

7、鹤琴先生提出了相对于传统教育体系的一套新的学前教育理论即“活教育”。 二、目的论 “活教育”的第一个核心就是目的论。教育为了什么?在陈鹤琴先生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怎么做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人具有社会属性,人是属于社会的动物。一个人的价值是要通过社会反映出来的。陈鹤琴认为,做人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热爱人类,一是要热爱真理。前者要求热爱生命,后者要求人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何解?当时正处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由于列强的殖民统治与长年战乱的威胁,社会正处于黑暗期,世风日下,一些国民为了活下去而不择手段,一些百姓精神麻木,如待宰之羔羊般面对压迫逆来顺受。这种情况下,真理何以存在

8、,何以实现?中国之未来明天路在何方?因此,先学会“做人”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这里,一方面,“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民族性。陈鹤琴希望通过“活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当代中国所需要的合格的中国人。他希望通过学前教育,从小激发起新一代国人的民族意识。那么,新一代的合格的中国人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呢?陈鹤琴认为一代的中国人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与人合作,要懂得服务大众与社会。这是时代对于新一代国人的要求。陈鹤琴先生希望通过“活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现代中国人,通过救亡图存和科学民主的启蒙去改变黑暗的社会面貌、另一方面,“活教育”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虽然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已

9、经意识到教育改革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在这之前也有政府公办学校、西方教会学校等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探索,但是这些探索要不还是存在一定的封建私塾式教育的弊端,要不就是全盘西化。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式学前教育体制仍未形成理论化、制度化。因此,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学前教育理论迎合了历史的呼声,为培养对于社会的有用之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论 即“活”的课程论。陈鹤琴先生对于“活教育”理论的阐述具体为:大自然、整个人类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先生认为,真正课程应该是具有强大活力的课程,整个动态的社会、自然是最好的课程取材来源。上升到一个高度来说,就是“天地皆可为我师”。这明显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在过往的

10、封建社会中,传统教育的课程往往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尊孔崇儒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正是对于社会对于儒者的过分推崇的真实写照。虽经过新文化的洗礼和冲刷,但是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仍未发生根本上的改变,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在幼儿教育之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时,对于幼儿,人们只注重其在课堂中对于课本内容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儿童的天性。需指导,正常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并不是这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填鸭式教育,而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制定的合理的教育方式。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中的“那片高墙围起来的四四方方的天”正是但是社会幼儿教育的最好写照,这种教育方式好像

11、一座围城,将幼儿仅仅束缚在课堂里。要知道,幼儿的天性是好动。违背幼儿的天性,教育出来的不会是人才,只会是读书的机器罢了。对此,陈鹤琴先生提出了要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的观点。当然,这“玩”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玩”。他提出的该观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的观察与体验之中主动的去接受知识、发现世界,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有以下几个优点:一、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陈鹤琴先生的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其原因是传统教育的课程经过长期的演变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为是一成不变的,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其注定了跟不上时代的变更。而“活教育”中的课

12、程论则不同。作为课程来源的整个自然与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是动态的,时时在变,处处在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再来在旧教育中,老师具有过分的权威,孩子们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其思想与行为完全处于老师的掌控下遭到限制;而在整个自然下则不同,学生在以自然为课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认识客观世界,并能够随着自然的变化发展而改变探索自然的方法。在这种状况下,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这不仅意味着儿童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消极接受变成主动积极探索,更加意味着儿童学习空间与范围的扩大。进一步来说,更意味着儿童思想空间的扩大。从原本的忠君爱国思想到自由、民主思想的蜕变,这对

13、于培养新时期的合格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然,陈鹤琴虽然主张应该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中获得知识,但是他并没有主张放弃书本,否定书本。在他看来,书本就是现实世界的写照,是现实世界的真实载体,我们一方面不能完全依赖于书本,另一方面书本上的知识对于我们而言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陈鹤琴先生在自己的理论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归纳起来就是说要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活教育”理论的组成形式,他提出了“以儿童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为内容的五指活动”,这相对与传统的理论组成体系而言,也体现了其教育理论的“活”的特点。 四、教学论陈鹤琴先生

14、对于“活教育”理论中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阐释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此,我们可以发现陈鹤琴先生对于实践的看重,即在实践中教学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不可能是凭空取得的,这要靠着教育者同在与儿童的接触、交流中慢慢取得经验,一步步总结而来,这“活教育”的获得灵魂。陈鹤琴先生在他提出的17条“活教育”原则中也是以“做”即实践作为核心的。他认为老师要在教育的学生的过程之中“有所为”,当然这种“有所为”并不是指老师要全盘干预学生的学习,而是要老师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指导,就是鼓励老师进行一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并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让儿童占主导地位,让儿童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展开自主的学习行为。在

15、此基础上,陈鹤琴先生进一步归纳出了“活教育”教学的4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这里也突出了学生实践的重要性。在基于儿童好动,爱玩的基础上,陈鹤琴先生认为可将“游戏”作为儿童进行“实践”的主要方式。因为真正好的、高效的学习方式正式基于兴趣爱好的学习。他认为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但有所保障,对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与道德修养都有积极作用,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优秀学生提供了方法保障。因此,他认为,教育不但不应该将儿童束缚于教室一处,相反的,教育应该给与儿童以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孩子想放飞翅膀的鸟儿般自由翱翔于天际,而不是像绑着翅膀的待宰的鸡鸭般囚困与牢笼。

16、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学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了儿童的主体性,重视教育的对象;二是强调儿童主动的学习,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强调教育者的启发式教育;四是重视“玩”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五、“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当时的普遍要求尊师重道的时代,陈鹤琴先生提出了要建立一种平等、互动、合作、自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这种师生关系的方法有二:一是以教育的对象-儿童作为核心,二是要以“实践”为基础。他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他的学校如同一个狮群,他是“老狮子”,教师是“大狮子”,儿童是“小狮子”,三者亲如家人。这在当今看来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理论,但在孔孟思想还盛行的当时而言还真有点振聋发

17、聩的意味。就是在陈鹤琴先生的言传身教作用下,学校师生虽为师生但情比亲人,师生之间交流频繁,使其能够相互理解,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校风。反观传统教育之中,老师这个角色被过度威严化,师生之间范文缛节冗杂,老师的话不容得学生半点反驳。这导致了师生之间仿佛有一堵看不见的墙将俩者分割开来一样,老师训学生,学生畏老师,师生之间因为这堵看不见的墙形成思想上的隔阂,导致师生间的关系不见乐观。这或多或少的影响教育的效率。而在“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之中,陈鹤琴先生打破了原来那种繁文缛节的束缚,打破了那堵墙对于师生间的隔阂,在一种和乐的气氛之中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让儿童不因老师之威严而畏之,而因老师之可亲而敬之

18、。真正实现了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六、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上世纪的十年浩劫中,国家的各方面工作都陷入动荡之中,教育这方面尤为严重。虽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但我国目前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等待解决。(1) 应试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学生而言,似乎成绩已经变成了衡量学生学业是否合格的标准。就连我国第一大考高考,都以成绩来决定学生的未来。虽然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了考生公平的实现,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这助长了成绩至上这个社会风气的形成。特别是当某些学校将应届生的重点升学率与老师评定职称、教学奖金相挂钩,甚至是与政府官员政绩相挂钩时,成绩至上的

19、缺陷更加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就形成了一种当地教育系统官员压学校校长,学校校长压任课老师,任课老师压学生的一种很神奇、很有趣的“生物链”,在这种情况下,处于链条底端的学生压力有多大我们可想而知。而除了这个链条之外,我们不可忽视其他对于学生的压力家庭与社会。父母与父母之间讨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自己的子女,一谈论到子女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就是子女的学业。人是有一定攀比性的,那怎样来将俩个人的学业进行比较呢,这个标准就是成绩。成绩差的子女的父母在与人交谈后,自感丢分,就对子女施加压力;同理,在社会这个学生一切以成绩为重的风气下,成绩差的学生还要承受邻居,亲戚,同学甚至路人等一系列异样的眼光,这也

20、会转化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在学生的心里。(2) 教育的功利性与家长的盲从性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学生家长对于学生成绩的重视,近二十年来,各种专业辅导班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人也许问了,搞这个辅导班赚钱吗?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赚钱,很赚钱。比如说,一个教育机构租了一间房子开设一个辅导班,该辅导班可在一天内上4次课,每次90分钟计一学时,一次辅导时间为15学时,一班招收20位学员,每人次收费1500元,那么就算是在学校上课期间内,该辅导班可获12万元,除开租用场地开支与教师开支,该机构的获利仍有近10万元,更何况许多辅导机构的规模比上述例子中要大的多。在这种暴利下,今年来搞“教育”的人越

21、来越多,但就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捞钱而已。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家长盲目为子女报各种课外补习班不无关系,教育市场中辅导班的供给量变大归本到底是因为家长的跟风行为造成的。家长为了能使孩子长大后更能成才,在孩子成长阶段拼命报了各种补习班,有些孩子的课余时间就是在各种补习班度过的。虽然家长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这终究是苦了孩子。(三)教育题材的单一目前我国的教育呈现出形式单一、内容呆板的特点。各科目的教学往往离不开教材。但是需知,一个合格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远远不止教科书上写的那些。一个合格的现代学生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而这些如果光靠书本上说的是远远不够的。(4) 教育方式的单一目前在小

22、学、中学、甚至高中,我们常常看到的上课情况往往是这样的:文科类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放着PPT,学生在讲台下狂摘笔记;理科类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写题目,学生在讲台下打着草稿,苦苦解题。上课时往往是老师问,学生在下面应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老师的理论水平再高,但学生不加入的课堂上来,老师也是事倍功半的。 七、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它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根据“活教育”论中的目的论,教育是为了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社会 所需要的新时代的中国人的观点,结合我国当今社会实际,即正处于全面建设现代化新中国这一事实,中国现在需要的不仅仅

23、是具有较高科学知识素养的人才,更要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难道光因为一个学生的成绩不行就否认了他的一切?光靠书本教材对一个学生而言真的足够吗?只凭一种教育方法能让所有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吗?对此,我想回答说,即使一个学生的成绩不行,但我们不能忽视他的人格美;教材上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远远不够,自然和整个人类社会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不同的水养不一样的人,同样的,一样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应所有学生。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适应当今的教育呢?陈鹤琴先生已经在他的“活教育”理论之中给我们做出了充分的诠释:一成不变的教育培养不出人才,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的教育。高考体制改革也一样,高考作为国内第一大考,作为许多学子的敲门砖,给与学生的不应该是压力,而应该是动力。可惜的是现在的高考制度下,给予学生的只有沉重的压力。虽然由于各种社会现实,高考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希望总有一天高考不再是一座独木桥,大学录取的标准不再是分数,而是你是否能做一个合格的“人”。参考文献 1陈鹤琴 儿童心理之研究 2陈鹤琴 我们的主张,19273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2009 4李世宏 重温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2006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