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学习资料 (24).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994575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学习资料 (2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物理化学学习资料 (2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物理化学学习资料 (2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物理化学学习资料 (2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物理化学学习资料 (2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学习资料 (2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学习资料 (24).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10/15,物理化学,2,7.3 速率方程(动力学方程),一、基元反应 通常, 化学方程式仅为反应物与最终产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不代表真正实际的反应历程;,例如常见的(气相)反应: H2 + I2 2 HI (1)rH2I2 H2 + Cl2 2 HCl (2)r H2Cl21/2 虽然计量式相同,各自的反应机理却不同。,3,反应(1)I2 + M 2I + M (M为反应壁或其他惰性物) H2 + 2 I 2 HI,反应 ( 2 ) Cl2 + M 2 Cl + M (链引发) H2 + Cl HCl + H (链增长) Cl2 + H HCl + Cl (链增长) Cl +

2、Cl + M Cl2 + M (链中止),4,上述反应历程中的每一步反应,都是分子间同时相互碰撞作用后直接得到产物,这样的反应叫基元反应。,相应地,反应(1) H2 + I2 2 HI 反应(2) H2 + Cl2 2 HCl 总包反应(总反应),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5,二、速率方程、速率常数,动力学方程(速率方程)有两种形式: 微分式:反应速度 r 浓度参数 ci 关系式;(r 由浓度对时间微商得到,故叫微分式。) 积分式:浓度参数 ci 时间 (t) 关系式。 (ci 由微分式积分得到,故叫积分式。),6,1.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1)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

3、正比(其中指数为反应物计量系数)。 质量作用定律由实验总结得到,可用统计理论计算验证。,基元反应:2 I + H2 2 H I 速率方程:r = dH2/dt=k I2 H2 微分式,例 1,7,基元反应:2 Cl + M Cl2 + M 速率方程:r = k Cl2 M 式中 k 为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 其大小相当于各反应物浓度为单位浓度(c )时的反应速率。重要的动力学量, k的量纲,例 2,8,对气相(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常表为:,“压力”表示法,“浓度”表示法,对理想气体,有,显然,对于同一反应(1 级反应除外),kc 与 kP 的量纲和数值都不同;,9,2)影响速率常数 k 值的因

4、素,k 的物理意义: 反应物单位浓度时的 r , 是排除反应物浓度影响后的反应速度, 更能体现该反应速度快慢的特性。 内因: 参加反应的物质结构和性质(如键能等)、反应的类型和性质(如链反应等)。,10,例如对于一级反应: r = kc 不同的内因使 k 值的范围很大: 10 10 10 14 s 1 外因: 温度、压力、反应介质(溶剂如水、有机溶剂等)、催化剂 (改变反应历程,k 变大)等的影响。,11,3)质量作用定律适用范围,质量作用定律只能适用于“基元反应”。 反之不一定成立,即满足质量作用定律不一定是基元反应 例如 H2+I2 2HI, r = k H2 I2 对于非基元反应(总包反

5、应),不能用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得到速率方程。需要通过实验手段,确定反应历程。,几乎所有实际的总包反应都是复杂反应即非基元反应,故动力学研究确实是一门实验科学。,12,2. 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表达,一般地,总反应(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是反应体系中部分或全部组分浓度的函数: r = r ( c1, c2, ci , ),这一函数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很复杂。 反应体系的组分 i 可包括:反应物、生成物,还有只参加中间过程的物质如自由基、催化剂等。,13,例:合成氨反应:3H2 + N2 = 2NH3(压力较低时),速率方程中包括 N2、H2、NH3 的浓度项; 速率方程中第一项中的 PNH31 表示生成

6、物 NH3 对正反应有阻抑作用;,而第二项 :,表示存在逆反应,其中 PH21.5 的表示 H2 对逆反应有阻抑作用。,14,例 2,乙烯在 Cu 催化剂上加氢反应:,PC2H41 源于一定压力范围乙烯在 Cu 催化剂上的强吸附阻碍催化剂的作用。,远离平衡态时, 反应速率可能与产物浓度无关,而只与反应物浓度有关,15,三、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1. 反应级数 若反应(包括基元反应或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r = r ( c1, c2, ci , ) 可表示为浓度项的幂乘积: r = c1 c2 ci (不一定遵从质量作用定律),则各浓度项的指数的代数和: n = 称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16

7、,例如:,准 n 级反应: 上述反应中,若反应物 Cl2 过量很多,反应过程中Cl2几乎不变,可作常数处理,则:,总包反应:H2 + Cl2 2HCl 速率方程:r = k H2 Cl21/2 反应级数:n = 1 + = 1.5(1.5 级反应),17,r = k Cl21/2 H2 k H2 此时反应级数 n = 1,或称此时为准 1 级反应; 同理:若 H2 很大而过量很多,则为准 0.5 级反应。,r = k H2 Cl21/2,该方法在确定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中经常用到。,18,1)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 基元反应具有简单的整数级数: n = 0,1,2,3 3 级反应已很少,无 4 级

8、反应; n = 0 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如某些条件下的表面催化反应或酶催化反应。,2)非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 由于速率方程较复杂,往往没有简单的整数级数; 反应级数可整数、分数、正数、负数,有时还无法确定。,19,例:,非基元反应: H2 + I2 2HI r = k H2 I2 , n = 2 非基元反应: H2+ Cl2 2HCl r = k H2Cl21/2, n = 1.5,20,非基元反应: H2 + Br2 2HBr,但若: Br2 k HBr 则反应为准 1.5 级反应(反应初期)。,n无法确定,21,2. 反应分子数,引起一个反应的直接过程所需的最少分子数目叫反应分子

9、数;反应分子数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的反应分子数: 若基元反应表达中计量系数为互质数(无大于1的公约数),则反应分子数等于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之和,与反应级数一致。,22,注意: 零级反应 n = 0,多属某些多相表面催化反应,但没有零分子反应。 因此,有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三分子反应; 三个分子空间同时碰撞并发生反应的几率很小,所以三分子反应很少; 没有四分子反应。,23,单分子反应: A P 双分子反应: 2 A P A + B P 三分子反应: 3 A P 2 A + B P A + B + C P,常见基元反应式:,24,3. 推论(判断基元反应的一个必要条件),1)基元反应

10、的反应分子数(计量系数之和)不超过 3; 2)微观可逆性原理:基元反应的逆过程也是基元反应,即基元反应生成物分子数也不超过 3,或 基元反应式两边分子数都不超过 3。,25,7.4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具有简单反应级数(如 n = 1,2,3 等)的反应在速率方程的微分表达式、积分表 达式、半衰期计算公式、速率常数 k 的量纲、浓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关系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以下主要讨论具有反应级数为 1、2、3 的反应的特性。,26,1)反应在恒温下进行,速率常数 k 不变; 2)体积恒定; 3)反应 “不可逆”,即没有大量逆反应发生(平衡常数很大)。,首先必须了解已隐含如下假定:,27,一、一

11、级反应,定积分,设反应,为一级反应,28,(A为时刻 t 时的浓度),或者:,一级反应的反应物 A 的浓度随时间指数衰减。,1850年 Wilhemly 旋光仪研究蔗糖水解, 一级反应,lnA t 作图为 直线:一级反应的判据,29,反应物A下降到它的一半值所需要的时间称反应的半衰期(用 t1/2 表示)。,半衰期: (half-life),30,根据定义,取:A = A0 t = t1/2 代入方程:,31,由上式: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速率常数 k1 (量纲为s-1)成反比,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 “对于给定的反应,t1/2是一个常数 ” 这是一级反应的一个判据。 (推论t1/2:t1/

12、4:t1/8=?),32,另一种表示方法:,A P t=0 A0= a 0 t=t A=a-x x,33,例,(A) (B) (C) 测量体系总压随时间变化数据:,求反应的速率常数。,428K、恒容下的一级气相分解反应,34,解:反应: A 2 B + C 总压 P = PA + PB + PC t = 0 P0= 22.57 0 0 = P0 + 2 y t = t P0 y 2 y y y = ( P P0 ) PA = P0 y = P0 ( P P0 )= ( 3P0 P ),一级反应,35,已知:PA0 = P0 = 22.57 kPa 将 PA= ( 3P0P ) 代入 (1) 式

13、: ln ( 3P0 P ) = k1t + ln ( 2Po ) 作图:ln ( 3P0 P ) t,得一直线。,36,求得斜率为 1.92102 min1 即:k1= 1.92102 min1 = 3.20104 s 1,ln ( 3P0 P ) = k1t + ln ( 2Po ),* 也可求每一时刻的k1值, 再求平均的,37,二、二级反应,反应速率和反应物的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称为二级反应。一般有两种形式:,k2的量纲为浓度-1时间-1,38,t = 0 a b 0 t = t a x b x x,1. 反应,40,40,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成反比;(推论t1/2:t1

14、/4:t1/8=?),作图,为直线,实验数据中,若,41,显然,半衰期: t1/2(A) t1/2(B) 若反应中 A 大量过剩,A0 B0 ,则 r = k2 AB k2 A0B = k B 即此时反应可称为准一级反应。,判据,42,t = 0 a 0 t = t a x x,2. 反应:,43,半衰期同样与起始浓度成反比,44,对于气相反应,常用气压代替浓度: rP = kP P n k (c) 量纲 一级反应:k1(c) = k1(P) (时间)1 二级反应:k2(c) = k2(P)( RT ) (时间)1(浓度)1 零级反应:k0(c) = k0(P)( RT )1 (时间)1(浓度

15、) n 级反应: kn(c) = kn(P)( RT )n1 (时间)1(浓度)1n,45,三、三级反应,1)A P r = k3 A3 2)2A + B P r = k3 A2B 3)A + B + C P r = k3 ABC,三级反应为数不多(气相中目前仅知 5 个),且都是 NO 和 D2、H2、O2、Cl2、Br2 的反应(见书P171)。,46,一般地:n级反应 AP,47,四、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质的浓度无关:,t = t a x,48,零级反应多为表面催化反应,反应只能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若反应物浓度足够大,催化剂表面已被反应物饱和(通常情况),则体相中的浓度对反应速率不

16、再有影响,呈零级反应。 或者外场作用下的化学反应,例如超声波下, CCl4H2OCl2,49,例 氨在高温下W丝催化剂上的分解,实验数据如下: 时间 t / s 200 400 600 1000 总压 P /Pa 30398 33331 36397 42397 t / s 200 200 200 P / Pa 2933 3066 6000,50,t = 0 Po 0 0 t = t Po x 1/2 x 3/2 x 体系总压: P = PNH3 + PN2 + PH2 =(P0 x)+ 1/2 x + 3/2 x = P0+ x,x = P P0 PNH3 = P0 x = 2P0 P,51,

17、由题给数据:P/t 15 Pa/s (为一常数),即 P t 曲线为一直线。亦即反应速率不随时间(浓度)而改变。因此,该反应为零级反应:n = 0。,52,P P0 = kPt P = kPt + P0 ( kP= 15 Pa/s ) P0 = 33398 Pa, P / Pa = 15 t /s + 33398,积分上式得:,53,见书P175,表中列出一些简单级数的速率公式。,54,对于同一反应,若计量表达式不同,则其速率方程不同,速率常数亦不同,例如二级反应:,注意:,55,ax x,比较速率积分表达式: k2 = 2 k2 ; 同一反应,计量系数加倍,速率常数缩小相应倍数;,若将二级反

18、应表示为:,56, 7.5 反应速率的测定,基本概念: 1)实验动力学曲线: 反应过程中,组分 i 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c i ( t ) t ( i 可以是反应物或产物) 2)瞬时反应速率: 由动力学曲线 c i ( t ) t 斜率求 t 时的瞬时速率:r ( t ),57,如何确定时刻 t 时组分 i 的浓度 c i ( t ) 呢? (动力学研究的关键),1. 化学法,2. 物理法,3. 快速流动法,58,1. 化学法,对反应:R P,作一组实验,其起始组成、条件均相同,分别在不同时刻t停止反应,化学分析法测定 ci(t).,59,设备简单,数据直接,但实验操作较繁,不常采用(需作一组

19、反应实验)。,特点:,骤冷: 对热敏反应; 除去催化剂:催化反应; 大量冲稀、加阻化剂等。,迅速停止反应方法:,目前使用较少!,差一个计量系数倍数,60,2. 物理法,对于某一反应,跟踪测量与组分 i 的浓度 ci 有关的体系某物理性质(物理量 P )随时间的变化: ci ( t ) 体系某物理性质(物理量 P ) t,物理性质(物理量 P): 光 学 旋光度、折射率、吸收光谱等; 电 学 电导、电动势、介电常数等; 热力学 粘度、导热性、压力、体积等。,ci (t) 物理量 P 的关系曲线,线性关系最佳。,61,特点: 1)可连续检测,只需一次反应,简便。而化学法则需一组化学反应实验。 2)

20、得到 “原位” 数据,即反应进行过程中测量的数据,而非化学法采用的停止反应的方法。 常用物理方法测反应速率。,62,例如:电导法测量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 应速率,CH3COOC2H5NaOH CH3COO NaC2H5OH 反应时间t, c(CH3COO) , (OH-) (CH3COO-) c(CH3COO) 电导率降低 (溶液),63,3. 快速流动法,对快速反应,静态法无法准确计时以作出动力学曲线; 适用于快速反应(反应半衰期 1 10 11s); 一般流动法适合的反应半衰期:10 +210 3 s;,64,例如,生物体系中: 酶 (E) + 基质 (S) 络合物 (ES) 为一快速反应

21、。 流动法测反应速率装置示意图:,65,反应达到稳态后,即反应管内各测量点 xi 的组成浓度不变,设测得气体流速 1000 cm/s,则:xi 处的反应时间为:,t1= x1/v = 5 cm /1000 cm/s = 0.005 s, c1 可测量; t2= x2/v =10 cm /1000 cm/s = 0.01 s, c2 可测量; ,得到 ci t 动力学曲线。,66,注意: 在测定反应速率时,通常总是测定容易跟踪的组分的浓度 ci t ,需分清两个概念:,1)组分 i 的反应速率(实验测量时常用),(“ + ” 产物,“ ” 反应物),2)而论及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时,一般表达式为:,注意两者的区别!,67,作业,P216 1, 4, 6, 9,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