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厦门一中第二次模拟卷历史.pdf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024685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厦门一中第二次模拟卷历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厦门一中第二次模拟卷历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厦门一中第二次模拟卷历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厦门一中第二次模拟卷历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厦门一中第二次模拟卷历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厦门一中第二次模拟卷历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厦门一中第二次模拟卷历史.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第 1 页 共 7 页 2018 年厦门一中模拟试卷 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卷 第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它是 3000 多年前商朝王室贵族占卜和记事文字实录,2017 年 11 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它指的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 都江堰水利工程

2、是中国古代建成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其主要作用是 A南粮北运 B防洪灌溉 C蓄水发电 D经济交流 3.孔子名言能体现科学学习方法的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孝文仁孝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 (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 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场改革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贞观新政 5. 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 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

3、。这些盛世景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 A. B. C. D 6. 习近平主席指出,21 世纪是海洋世纪,只有着力打造“向海则兴”,才能写好“21 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新篇章。下图所示航海活动反映的是哪位航海家的壮举 A张骞 B哥伦布 C麦哲伦 D郑和 7.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 表明,清政府 A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历史试题第 2 页 共 7 页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 8.2015 年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被确认为北洋

4、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 略者是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九(1)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图片。最恰当的主题是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A.近代化的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全民族的抗战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0.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里,“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展览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1.见证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被称为中国革命摇篮的地方是 A.井冈山 B.南昌 C.上海 D.延安 1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史实与结论对应正

5、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九一八事变 全面抗战的开始 B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台儿庄战役 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 百团大战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3.1949 年 4 月,毛泽东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 A.辽沈战役后 B.淮海战役后 C.平津战役后 D.渡江战役后 14.1927 年的南京,一位 16 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 出现的情况是 A.选择自己喜欢的短式发型 B.穿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 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15.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

6、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6.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 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番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 17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8.一名警察对记者说:“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个皇家警察,现在己经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香港 历史试题第 3 页 共 7 页 警察。”他说这番话的背景是

7、 A.香港经济特区的设立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C.澳门经济特区的设立 D.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19.纪念周恩来诞辰 120 周年主题展中,能入选“周恩来外交生活”的有 周恩来参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谈判 周恩来赴重庆谈判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周恩来在机场欢迎尼克松 A. B. C. D. 20.邓小平认为对外开放要找到一个风险不大的“试验场”为改革开放探 路。这个“试验场”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21.右边漫画把人分为不同等级,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希腊 22.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运动,

8、对此运动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开始时间 B.代表人物 C.核心思想 D.运动实质 23.“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英国为限制“一 个人的绝对权力”颁布了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24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对世界历史有着重大影 响的社会实践,它们所依据的理论来源于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25.“在 18851890 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 20 万个增加到 30 万个到 1890 年,日本已从 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这一变化是因为日本明治政

9、府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实行对外扩张 26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A九国公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华沙条约 D开罗宣言 开始时间:14 世纪 代表人物:达芬奇等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运动实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历史试题第 4 页 共 7 页 27. 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 1938 年 10 月 1 日10 日分阶段 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 须完好地交给德国。 上述内容出自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雅尔塔协定 28. 1945 年

10、 5 月 8 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 才刚刚开始。”材料中的两个“战争”具体指的是 A.一战和二战 B.二战和冷战 C.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29.“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 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他”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30.2018 年 3 月英国通过“脱欧”法案,为英国正式启动“脱欧”扫清了法律障碍。英国“脱欧” 是想要退出 A.欧洲 B.欧元区 C.欧洲联盟 D.欧洲共同体 第卷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二、辨

11、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 31. 小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学习,以下表格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时间 1978 年底 思想上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 把党和国家的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一国两制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 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3 分,第 34 题 10 分,共 35 分。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3 分,第 34 题 10 分,共 35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12、2 分)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 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 材料二 1898 年 6 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 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 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 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 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 历史试题第 5 页 共 7 页 也。上(皇上)所倚者,

13、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材料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 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1) 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从土地政策方面分析,导致“民以殷盛”的改革 措施是什么?“孝公用商鞅之法”表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 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4 分) (3)材料三中所称“群众的首创精神”

14、的典型事例是什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 起点是什么? (4 分)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世界经历过一个类似的全球化时期(第一轮全球化时期)由 于火车、汽车的发明可以在更多的地方以更快、更便宜的价格进行更多的贸易那次全球化的初 期,占支配地位的是大英帝国的力量、英镑和海军。 摘自托马斯弗里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三 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 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 20

15、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 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 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四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 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 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 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琢经济与全球社会。 历史试题第 6 页 共 7 页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

16、反“全球 化”浪潮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同答,火车、汽车的发明属于哪一领域的成就?根据材料,试分析第一轮 全球化时期的大英帝国占支配地位的原因有哪些?(4 分) (3)材料三反映了 20 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特点?根据材料三,这一特点的表现有哪些? (2 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全球化存在哪些问题?你觉得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些问题?(2 分) 34.材料论述。(10 分) 1785 年英国的瓦特改良蒸汽机用于生产;1825 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1879 年爱迪生研制 成

17、功耐用碳丝灯泡;1885 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1903 年,美国人制成飞机。 摘编自人教社世界历史上册 主要国家工业经济体的规模示意图 (1)飞机的发明者是谁?(2 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 分)(要求: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历史试题第 7 页 共 7 页 答案: 1-30 ABACB DBCAA ABDCC CBBCA BDADB ACBCC 31:不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不是一国两制的决策而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理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32:(1)战国,承认土地私

18、有,允许特地自由买卖。统治者的支持 (2)百日维新或者戊戌变法, 答戊戌维新也对; (答维新变法运动不给分)旧式知识分于强烈反对; 地万各级官员大多持观望态度;中央官员多次违抗光绪皇帝的命令;改革遇到障碍,始终没有 落实;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支持和参与变法的人员很少,力量薄弱等。(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或答“大包干”亦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也是正确 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4)改节的领导者要高瞻远嘱、 意志坚定, 同时掌握实权, 做到政令畅通; 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 符合当时的实际;改革要措施得当、配套完备,行之有效;人民群众对改革要理解、支持和广

19、 泛参与;要有良好的策略,尽量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改革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等。 33.(1)新航路开辟;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交通领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交通; 英国海军强 大,有海上霸主之称;对外殖民扩张,是最大的殖民国家,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等。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 加强,1995 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4)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跨国公司把技术水平低、污染重的企业转移到 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利;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加剧了 现有的贫富差距等。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拓展了活动的 空间,实现了生产要素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全球化拉 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各国经济的依赖性与不稳定性增,国际合作规则还不够完 善等。 34.(1)莱特兄弟 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增强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