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043606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概 述1、建设项目由来近年来,随着我国塑料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塑料制品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工农业生产到日常的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白色污染”问题。在塑料制品中,有近一半的制品使用两年左右后就会成为废塑料,废塑料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很稳定,不易降解,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其中,对于农村地区,废旧农用聚乙烯地膜、大棚膜最为常见,回收不利的情况下会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同时造成土地耕种质量严重下降等。因此,加强对废旧塑料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白色污染”,而且能够变废为宝,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此,献县丰旺塑料加工厂投资110.

2、2万元于献县临河乡富庄村村北建设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厂址中心坐标为东经1155341.22,北纬3810 56.73,占地面积14660m2,主要建设有生产车间、原料库、办公室等工程,主要设备包括原料破碎机、清洗机、脱水设备、挤出机、造粒机等。该项目主要以废旧农用地膜、大棚膜为原料进行再生塑料颗粒加工,设计年产25000吨塑料再生颗粒。目前,上述建设内容均已建成投产,由于企业环保意识缺乏,开工之前未办理任何环保手续,2018年9月5日,沧州市环境保护局献县分局依法对其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献环罚20184055号)。根据献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献县2018年“散乱污”企业整改

3、提升工作方案(献环委办20184号,见附件1)以及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固体废物排查、迎环保督查“回头看”和“散乱污”企业治理的专题会议纪要(专题纪要20187号,见附件2)中的“对具备整改提升条件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环评公司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县环保局履行处罚程序后,完善相关手续,9月底前完成整改。”本项目属于未批先建项目,具备整改提升条件,目前已补办营业执照(见附件3),并履行沧州市环境保护局献县分局处罚程序(见附件4),现按照文件要求补办环评手续。2、项目分析判定情况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

4、项目,为允许类建设项目。本项目不属于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年版)的通知中新增限制类和新增淘汰类项目;其使用的生产设备不属于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中的淘汰类或限制类设备。因此,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本项目位于献县临河乡富庄村村北,项目距离最近的敏感点为厂区南部30m处的富庄村村民住宅(距离生产车间85m),满足卫生防护距离。厂区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献县临河乡人民政府出具了项目选址符合性以及用地合规性证明。因此,项目选址可行。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本项目属于废塑料加工项目,根据建

5、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三十、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中86、废电子电器产品、废电池、废汽车、废电机、废五金、废塑料(除分拣清洗工艺的)、废油、废船、废轮胎等加工、再生利用”,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献县丰旺塑料加工厂于2018年8月4日委托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献县丰旺塑料加工厂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踏勘,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有关规定,以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意见,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审版)。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期间,建设单位根据环境影

6、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关于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冀环办发2010238号)中相关规定进行了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时间和形式:在确定环评单位后7日内,即2018年8月6日至2018年8月17日,共10个工作日,建设单位采用信息张贴公示的形式进行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第二次公示时间和形式:在“报告书”编制完成后、上报审批前,建设单位组织进行了第二次环评信息公示,向公众公开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项目采取环保措施。建设单位在评价范围内所有敏感点张贴环评信息公示材料,同时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限为2018年9月7日至2018年9

7、月20日,共10个工作日。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1)废气:主要为原料卸料、堆存过程产生的粉尘以及热熔挤出过程产生的非甲烷总烃废气。(2)废水:主要为原料破碎、清洗废水以及职工生活污水。(3)噪声:主要为破碎机、挤出机、切粒机、泵类、风机等设备噪声。(4)固废:主要为热熔挤出过程产生的废热熔渣、废过滤网,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活性炭吸附装置更换的废活性炭以及职工生活垃圾等。5、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要求,选址可行。项目采取了较为完善的污染治理措施,可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满足当地的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绝大多数公众支持该项目建设,项目具有良好

8、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综上所述,在全面加强监督管理,执行环保验收制度和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本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献县环保局以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491 总论1.1 编制依据1.1.1环境保护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

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8)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9)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实施,2016年修订)。1.1.2 环境保护法规、规章(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2)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3)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4)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5) 国务院

10、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6)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7)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8)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9)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 通知(环发201298号);(10)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第28号);(1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保部令第35号);(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163号);(13) 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

11、103号);(14) 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4号);(15) 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30号);(16)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17)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18)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1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修正稿)(生态环境部,部令第1号);(20) 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21) 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河北省第十届人

12、大常委会公告第39号);(22) 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年1月1日);(23) 河北省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十条措施(2013.6.5);(24)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2013年9月12日);(25)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北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6年3月1日);(26) 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年2月19日);(27) 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5月31日);(28) 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2015年3月1日);(29) 河北省固体废物污染

13、环境防治条例(经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年6月1日);(30) 河北省“净土行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冀政发20173号);(31)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冀政201224号);(32) 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年版)的通知(冀政办发20157号);(33) 河北省环境敏感区支持、限制及禁止建设项目名录(冀环管2005238号);(34) 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 规定的通知(冀环办发201747号);(3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冀环办发200765号);(36)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

14、评价文件编制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冀环办发2007163号);(37)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的通知(冀环办发200823号);(38)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冀环办发2010238号);(39)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通知(冀环评2013232号);(40)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工作的通知(冀环总2014283号);(41) 全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实施意见(冀建安201311号);(42) 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强化措施18条(冀建安201627号);(43) 沧州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2017年5月4日);(44) 沧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

15、划实施方案(沧政字201363号);(45) 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55号);(46) 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81号)。1.1.3 环境保护技术规范(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16、);(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本);(9)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10)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公告2017年第43号);(11) 河北省用水定额生活用水(DB13/T1161-2016);(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3) 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64-2007)。1.1.4 相关文件(1) 献县2018年“散乱污”企业整改提升工作方案(

17、献环委办20184号);(2) 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固体废物排查、迎环保督查“回头看”和“散乱污”企业治理的专题会议纪要(专题纪要20187号);(3) 行政处罚决定书及罚款缴纳收据;(4) 企业营业执照;(5) 选址及土地证明;(6)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7) 环评委托书;(8)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技术资料。1.2 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1.2.1 评价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可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该项目环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事前预防污染,为主管部门审批决策、监督管理,为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及日后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18、。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项目厂址周围的环境状况,本环境评价工作拟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掌握本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现状,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2)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和污染特征,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和环境影响要素。(3)分析本项目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并提出进一步避免或减轻污染的对策和建议。(4)分析本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预测风险发生后可能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对本项目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5)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本项目采用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本项目的建设是否可行作出明确的结论。(6)为主管部

19、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设计工作规定防治措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2 评价原则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预防作用,坚持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1)依法评价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突出重点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1.3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3.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性质、污染物排放特征

20、以及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采用矩阵法对可能受项目影响的环境要素和污染因子进行识别,其结果见表1-1。表1-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一览表类 别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陆域生物地表植被水生生物施工期设备安装-1D营运期物料运输与贮存-1C-1C-1C-1C生产过程-2C-1C-1C-1C备注:1、表中“+”表示正效益,“-”表示负效益;2、表中数字表示影响的相对程度,“1”表示影响较小,“2”表示影响中等,“3”表示影响较大;3、表中“D”表示短期影响,“C”表示长期影响。由上表可知,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存在短期、局部及可恢复的或正或负的影响,也存在长

21、期的或正或负的影响。施工期主要表现在对声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施工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营运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长期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产生不同程度负面影响。1.3.2 评价因子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厂址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项目实施后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分析,并对相关影响因素中各类污染因子的识别筛选,确定本次评价的现状及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2。表1-2 评价因子一览表环境要素项目评价因子环境空气现状评价PM10、SO2、NO2、CO、O3、非甲烷总烃污染源颗粒物、非甲烷总烃影响评价TSP、非甲烷总烃地下水

22、现状评价pH、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亚硝盐酸氮、硝酸盐氮、氯化物、总大肠菌群影响分析高锰酸盐指数声环境现状评价Leq污染源LA影响评价Leq固体废物污染源一般固废:废热熔渣、废过滤网、污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废活性炭影响分析环境风险风险识别塑料火灾1.4 评价级别和评价范围1.4.1 评价等级1.4.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级别的确定(1)Pmax及D10%的确定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

23、/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经初步工程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原料卸料堆存时产生的少量无组织粉尘以及热熔挤出过程产生的非甲烷总烃废气。本次评价根据其排放污染物源强,利用导则推荐的估算模式SCREEN3计算Pmax(Pi值中最大者)和D10%(占标率为10%时对应的最远距离),相关参数取值见表1-3和表1-4,预测结果见表1-5。表1-3 污染源估算模式参数取值一览表(点源)污染源名称污染因子排放速率(kg/h)废气量(m3/h)排气筒高度(m)排气筒内径(m)出口废气温度()环境温度()城市/乡村选项1#热熔挤出废气非甲烷总烃0.05620000150.625

24、12.8乡村2#热熔挤出废气0.05620000150.62512.8乡村表1-4 污染源估算模式参数取值一览表(面源)污染源名称排放因子源强(kg/h)面源形状长度(m)宽度(m)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环境温度()城市/乡村选项原料库TSP0.071矩形5026512.8乡村1#挤出车间非甲烷总烃0.023矩形2020412.8乡村2#挤出车间0.078矩形6020412.8乡村3#挤出车间0.023矩形2020412.8乡村表1-5 污染源估算模式估算结果汇总表类型污染源评价因子Ci(mg/m3)评价标准(mg/m3)Pi(%)Pmax(%)最大浓度出现距离(m)D10%(m)点源1#热熔

25、挤出废气非甲烷总烃0.00094472.00.057.13303-2#热熔挤出废气0.00094470.05303-面源原料库TSP0.064160.97.13129-1#生产车间非甲烷总烃0.035512.01.7892-2#生产车间0.11145.57102-3#生产车间0.035511.7892-(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将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情况列于表1-6。表1-6 评价工作级别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3)评价工作等级的确

26、定综合以上分析,计算所得项目各废气污染源污染物的Pmax=7.13%1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对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确定本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为三级。1.4.1.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确定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原料破碎及清洗废水和生活污水,破碎及清洗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清洗工序,不外排;生活污水主要为职工盥洗废水,水质简单,用于厂区泼洒抑尘,同时,厂区设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不外排。因此,本项目对地表水环境无直接影响,仅进行简要分析。1.4.1.3 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

27、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进行判定,见表1-7。表1-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 环评类别行业类别报告书报告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报告书报告表155、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中废电子电器产品、废电池、废汽车、废电机、废五金、废塑料、废油、废船、废轮胎等加工、再生利用其他危废类,其余类类本项目为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属于“废塑料加工、再生利用”,报告书类别。根据表1-7可知,本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1-8。表1-8 地下水环

28、境敏感程度分级表分级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判定结果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项目位于沧州市献县临河乡富庄村村北,所在区域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无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

29、饮用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水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项目所在区域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无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水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项目周边有分较敏感续表1-8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分级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判定结果较敏感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无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

30、级的环境敏感区a。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注:a“环境敏感区”系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项目所在场地不属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不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场地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评价范围内周边村庄均实现集中供水,存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因此,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3)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1-9。表1-9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I类项目II类项目III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根据表1-9可知

31、,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4.1.4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1)声环境功能区及环境特征本项目厂址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2)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项目通过采取完善的噪声控制措施,预计投产后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0.04dB(A),小于3dB(A)。(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本项目建设前后,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4)评价工作级别的确定综合以上分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声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划分原则,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为二级。1.4.1.5 环境

32、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项目原辅材料不涉及毒性物质、易燃性物质、爆炸性物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但废旧塑料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燃性,可能引发火灾事故,因此确定风险评价评价等级为二级。1.4.2 评价范围根据项目各环境要素确定的评价等级,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按“导则”中评价范围确定的相关规定,并综合项目污染源排放特征,确定本评价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1-10。表1-10 项目评价范围一览表序号环境要素评价等级评 价 范 围1环境空气三级以挤出车间废气排气筒为中心,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面积19.6km22地表水影响分析/3地下水三级项目地下水流向上游1km,下流2km,两侧各1km,共6km2范围4

33、声环境二级厂界外200m范围内区域5环境风险二级以原料库为中心,周围半径3km的圆形区域,面积28.26km21.5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5.1 评价内容根据项目的污染特点、结合项目周边环境特征及各环境要素确定的评价等级,依据导则中有关规定,将项目评价工作主要内容列于表1-11。表1-11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一览表序号项目内 容1工程分析项目基本情况、主要建设内容、主要生产设备、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公用工程、工艺流程、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厂区防渗措施、污染物排放汇总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自然环境概况、环境空气、地下水环境、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区域污染源调查3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地

34、下水、声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环境风险评价4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对项目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物的治理措施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6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管理、监测计划、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污染物排放清单、“三同时”验收一览表7结论与建议给出工程可行性结论,并进一步提出合理化建议1.5.2 评价重点结合项目的排污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确定本评价的重点为:工程分析、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作为本次评价的重点。1.6 评价标准1.6.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PM2.5、PM10、S

35、O2、NO2、CO、O3、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非甲烷总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 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中标准值。(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3)地下水:区域滹沱河水体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标准。(4)声环境:厂址所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具体见表1-12。表1-12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要素污染物名称标准值单位标准来源环境空气PM10年平均70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

36、级标准及其修改单24小时平均150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SO2年平均60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O38小时平均160g/m31小时平均200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续表1-12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要素污染物名称标准值单位标准来源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1小时平均2.0mg/m3环境空气质量 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地表水pH69无量纲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COD30mg/LBOD56NH3-N1.5地下水环境pH6.58.5无量纲地

37、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氨氮(以N计)0.50mg/L硝酸盐(以N计)20.0亚硝酸盐(以N计)1.00总硬度(以CaCO3计)450溶解性总固体1000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3.0氯化物250总大肠菌群3.0MPNb/100mL声环境Leq昼间60dB(A)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夜间50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有组织废气热熔挤出过程产生的非甲烷总烃废气排放执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中有机化工业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无组织废气厂界无组织废气中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

38、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非甲烷总烃执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2其他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2)废水破碎及清洗废水回用于清洗工序洗涤用水,不外排,回用水参照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洗涤用水水质标准。(3)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情况具体见表1-13。表1-13 污染物排放标准类别项 目标准值单位标准来源废气热熔挤出(有组织)非甲烷总烃浓度80mg/m3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

39、016)表1中有机化工业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最低去除效率90%厂界(无组织)颗粒物1.0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非甲烷总烃2.0mg/m3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2其他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废水破碎、洗涤废水pH6.59.0无量纲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洗涤用水水质标准COD-mg/LSS30NH3-N-总磷-噪声Leq昼间60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夜间501.7.3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

40、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中的相关规定;危险废物贮存参照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中的相关规定。1.8 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域内没有珍稀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根据工程性质及周围环境特征,确定评价范围内村庄敏感点为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地下水作为地下水保护目标,厂界作为声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4,环境风险保护目标见1-15,详见附图2。表1-16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敏感目标相对污染源性质

41、保护目标保护级别方位距离(m)大气环境富庄村S30居住区不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东尹村NW560尹堡寨村E840西尹村NW1335李疃村NE1390豆店村SW2130临河村NE2215声环境厂界-1昼间60dB(A)夜间50dB(A)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富庄村S30地下水区域地下水场址上游1km,下游2km,两侧各1km范围区域地下水不受到污染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地表水滹沱河S1260不向滹沱河排放废水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表1-15 环境风

42、险评价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敏感目标相对风险源性质保护目标相对方位相对最近距离(m)1富庄村S145居住区居民人身安全不受影响2东尹村NW6153尹堡寨村E8604西尹村NW13905李疃村NE14206豆店村SW22407临河村NE22408石疃村NE25659西尹官村E26152 工程分析献县丰旺塑料加工厂投资110.2万元于献县临河乡富庄村村北建设了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占地面积14660m2,建筑面积8050m2,主要建设有清洗车间、挤出车间、原料库、办公室等工程,主要设备包括原料破碎机、清洗机、脱水设备、挤出机、切粒机等。该项目主要以废旧农用地膜、大棚膜为原料进行再生塑料颗粒加工,设计年产25000吨塑料再生颗粒。目前,项目建设内容均已建成投产,属于未批先建项目,已履行相应行政处罚程序。2.1 工程概况工程基本概况见表2.1-1。表2-1 工程基本概况一览表项目内容项目名称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项目建设地点沧州市献县临河乡富庄村村北建设单位献县丰旺塑料加工厂建设性质新建建设规模年产2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劳动定员劳动定员20人工作制度三班制,每班8h,年工作300天占地面积14660m2项目投资总投资为110.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万元,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