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406844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设的意见近日发布,强调“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提

2、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涵养广大教师的仁爱之心,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家夏丐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仁爱之心育人,既要善于传授学生知识、技能,也要充分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帮助孩子培育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因此,需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运用观察、交流、调研等方式,尽可能了解学生的特点、性格特征以及遇到的困难挑战,进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还要有仁爱之心。教师真心实意地爱护、付出,有

3、利于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崇、信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求知动力。有爱才有责任,有责任才有奉献。以仁爱之心育人,需要无私的精神、奉献的品格。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来赞美教师,彰显着教师身上沉甸甸的责任。“燃灯校长”张桂梅,帮助一批又一批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豁出命改变她们的命”。“时代楷模”张玉滚,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乡村任教,把自己磨炼成能教书、能做饭、能裁缝、能治病的“全能型”教师。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满腔赤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用纯粹无私的爱守护学生成长,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饱含对学生的爱,更需严格要求

4、自己,加强自我修养,为学生树立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秉持温暖教育信念,以心传心,以德培德,以能养能,以爱育爱;把奉献与爱心放在首位,关爱特殊学生家庭,为困难学生家庭捐款;以身作则,投身农业产业帮扶,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科学知识传递到农户的手中从小学老师、特殊教育学校数师到大学教授,不久前公布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感人至深。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既做好传授知识的“经师”,又成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人师”,在传道授业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方能彰显师者大爱、师者仁心。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南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心得体会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5、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近些年,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优秀教师培养上开展的工作情况。在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方面,从2007年起,国家依托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学生免激学费、住宿费,而且还享受生活补助,毕业后如果到中小学任教,还能做到“有编有岗”。到2018年,免费计划改为公费教育,履约服务期限由原来的10年调整为6年。2017年以来,通过公费师范生政策共招收了16.7万名优秀学生。在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引领下,全国有28个省都实施了地方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应该说这项政策吸引了一

6、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从教。2024年,教育部又出台了“本硕衔接”政策,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层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在实施教师定向培养方面,2021年,国家启动了“优师计划”,主要是依托部属师范大学和一些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为全国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每年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的本科层次的师范生,从源头上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水平。项目实施4年来,已经招收了4.5万人,有力提升了这些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另外,还有许多高校也设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为欠发达地区培养优秀教师。在实施“国优计划”方面,从2023年起,教育部启动该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双一流”高校还有高水平大学,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

7、首批试点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范教育的办学水平,不断扩大优秀教师培养能力。同时,继续实施好师范生公费教育、“优师计划“国优计划”等重要专项,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更多培养优秀教师新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知识功底扎实、教书育人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来服务支掾教育强国建设。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善培训体系。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求,推动各地建立完善教师梯次递进发展体系,建立起中小学教师5年360个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形成了高等院校、市县教师发展机构、优质中小学校、专业机构等协同联动的教师培训体系,为

8、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第二,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实施“国培计划”、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学科领军教师培训等示范性国家级培训项目,引领各地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内容,优化培训管理,组织高质量培训,加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第三,聚焦重点群体。在区域上,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教师培训。在学科领域上,向音体美劳、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足球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倾斜。开展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组织骨干教师校长赴新加坡、芬兰等教育发达国家开展研修。第四,推进数字赋能。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研修”

9、板块的建设和应用,常态化开展教师研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累计参训教师超过6100万人次,建立225个线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带动近10万名骨干教师学习研修。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在103个省市县校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教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健全国家、省、市、县、校分级研训体系,夯实教师全员培训基础。加强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批带头人。推进数字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进新技术与教师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广大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育人水平。推动培训国际化,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

10、去”两篇文章,推进教育人才交流互访,搭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近年来,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频繁进入校园,加重了教师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基层减负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开展了遏制社会事务随意进校园专项行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制定准入标准。指导各地梳理分析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基本情况,厘清社会事务与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主责主业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各地均结合实际研制准入标准,“入口关”要严格把好。凡是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宣传不良价值导向以及含有商业行为的活动一律不得进入校园。第二,建立审批报备制度。

11、指导各地加强统筹协调,严控总量,目前全国各省均公布了进校园“白名单”,通过“叫停一批、规范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大力压减进校园事项。未列入白名单的事项一律不得进入校园,确需增加的,须严格履行审批报备程序,且不得突破当年计划总量。第三,规范过程管理。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倡导进校园活动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避免形式主义增加教师负担,并且要求提升进校园活动质量。下一步,教育部将强化跟踪问效,持续深化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地区,加大指导整改力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教育部将进一步强化宣传推广,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建立监测、举报、核查等机制,常

12、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统筹推进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规范抽调借用等工作,构建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起减轻教师负担、规范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开学第一讲师者如是教师心得感悟(汇总11篇)开学第一讲师者如是教师心得感悟(汇总11篇)(篇一)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个园丁,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索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羯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

13、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有人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苦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慈来疥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儆到将自己的心揄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篮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

14、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箱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挣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搂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酹悟过来,学会使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谟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浜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新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法。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