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估算教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09359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估算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估算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估算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时估算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112 页,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 教学提示 教材安排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估算的事例。虽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了用近似 数表示万以内的数,并且已经掌握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加减的方法。但是学生毕竟是第一 次接触估算, 而且解决实际问题选择近似数的思考方法和单纯加、减法估算取近似值的方法 有所不同, 所以, 本课内容对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 图,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理解估算的道理。可以让学生先大 胆的尝试估算, 然后交流估算的方法,教师要注意指导书写的方式,即先写出近似数,再写 出

2、加法算式,并用表示出估算的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解决简单的加减法估算问题,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 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己尝试加减估算、交流以及评价估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丰富生活经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近似数以及估算的书写形式。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理解多估、少估的道理与合理性。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好朋友“智慧星”又来看我们了,快来听听它给我们带来 了哪些信息? 师: (课件呈现“智慧星” )小朋友们

3、好,我是大家的好朋友“智慧星”,今天我向大家 报告一组数据: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文学类书籍3809 本,科技类书籍2064 本,历史类书籍3128 本, 教育类书籍1527 本,综合类书籍6709 本。 小朋友们,你能用近似数描述我刚才报告的这组数据吗? 生 1:图书馆有文学类书籍大约3800 本 生 2:科技类书籍2000 余本 生 3:历史类书籍3100 多本 生 4:教育类书籍大约1500 多本 生 5:综合类书籍大约6700 本&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智慧星”很高兴,奖励这些同学一枚“智慧勋章”!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复习近似数的同时, 轻松过

4、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呈现问题(一) “估算购物钱数”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从图中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如果要购买手机和照相机大约需要多少元钱?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和 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 1:我是这样算的,12801300, 3240 3200,1300+3200=4500,需要带4500 元。 生 2:我是这样算的,12801300, 3240 3300,1300+3300=4600,需要带4600 元。 师:我们现在来验证一下,买手机和照相机到底需要用去多少钱? 生: 1280+3

5、240=4520(元) 师:同学们觉得上面的两种估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生 1:我喜欢第一种,因为4500 与准确值更接近。 生 2:我喜欢第二种,因为去买东西当然要多带些钱了! 师: (课件呈现“智慧星” )小朋友们,我们买东西时估算商品的价格时应该“多估”一 些,因为如果“少估”了,可能会导致带的钱不够。 师: 是啊,我们知道估算结果与准确值会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估算, 如果是买东西,一定要多带些钱,才能保证买到我们想要的商品哦! 2.课件呈现问题(二) “估计收入钱数”情境。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这个月养鸡收入1366 元,养鸭收入是113

6、2 元。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问题? 生 1:这两项收入一共大约多少元? 生 2:小明家养鸭收入和养鸡收入相差大约多少元? 师: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 1:13661400,11321100,1400+1100=2500 生 2:13661000,11321000,1000+1000=2000 师:这两种估算方法都是合理的,一种是把收入估算成整百的再相加。另一种是把收入 估算成整千的再相加。我们在取近似值时,要考虑的近似值与准确值相差不能太大。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家养鸭收入和养鸡收入相差大约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 生 1:136614

7、00,11321100,14001100=300 生 2:13661370,11321130,13701130=240 师:这两种估算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 1:我喜欢第一种,这种估算成整百的计算起来更方便。 生 2:我喜欢第二种,这种估算成整十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设计意图: 结合现实情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估算,体会估算与生活的密切 关系。 】 三、实践新知,巩固拓展。 1. 教材“练一练”第1 题。 2.估算。 15982204 3307 444825411028 25721353 4473201827463661 3.红星小学为地震灾区捐款1451 元, 新华小学捐

8、款1125 元, 他们一共捐款大约多少元? 4学校图书馆3 月份借出图书1204 本, 4 月份借出图书869 本, 3 月比 4 月大约多借 出图书多少本? 答案: 2. 3800 7700 1500 1200 6500 6400 3. 1451+11252600(元) 4. 1204-8692100(本)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 题、 3 题。 2. 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整千数。 2075( )1998 2701( )4897 3. 4. 连一连,找朋友。 答案: 2. 2000 3000 5000 3. 130 220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

9、,同学们能谈一谈你的收获和感受吗? 生 1: 我们学会了加减法估算,知道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出近似数,然后列出算式, 计算出结果后,再用“”表示估算结果。 生 2: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估算,估算和生活关系很密切。 1248 968 1892 3075 接近 1000 接近 2000 接近 3000 接近 4000 3981 2183 4075 2948 六、布置作业。 1. 计算。 4658+15777855-41253684+4510 5214-6675478+1240451+7894 2. 3499 元2099 元 (1)买一台冰箱和一台吸尘器大约需要多少钱? (2)一台冰箱比一

10、台吸尘器大约贵多少钱? 3. 4588 元2679 元1829 元 (1)买一台电脑和一部照相机大约需要多少元? (2)一辆自行车大约比一部照相机便宜多少元? (3)你能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估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 页的教学内容。教材在万以内数的认 识教学中安排了“ 加减法的估算 ” 这一小节,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在本课中,教材呈现了两个 问题情境,一个是“估计购物钱数”一个是“估计收入钱数”,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 解决实际问题。 我先复习旧的知识,让学生回忆起前面学过的近似数的要点,接着呈现主题 情境, 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再在

11、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 流,汇报讨论结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 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想出来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 我在引导学生估算时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合理估算方法,肯定学生独特的想法。学生就想 出了多种合理的估算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也看出他们理解了 估算,懂得运用估算。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估算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是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部分,估算意 估算 (1)取

12、近似值:与原数不能差距过大,还要方便口算。 (2)列出算式计算。 (3)用“”将估算结果表示出来。 识的培育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一是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 过程; 二是要求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能力的 强弱, 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如有学生将钢笔长度标成14 米;买 3 支单价 1.2 元雪糕,付出5 元钱,找回多少元?有学生算成24 元的低等级错误,表面看是学生缺乏生 活经验学习马虎,实际是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估算能力弱的具体表现。因此估算在数学学习 中有重要的作用。 二、资料链接。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学习中,既肯下苦

13、功,又善动脑筋。他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数 学老师王维克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 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此题出自古代的孙子算经,意思是说:有一种 东西,不知道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五个五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三;七 个七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问这种东西共有多少。 王老师刚把题读完,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了:“二十三!” “怎么,你看过孙子算经?”王老师惊诧地问。 华罗庚回答说: “我不知道孙子算经这本书,更没有看过。” “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王老师又问。 华罗庚有板有眼地答道: “我是这样想的,三个三个地数, 余二,七个七个地数, 余二, 余数都是二,那么,总数就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于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余数又正好 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的数了。” “啊”王老师简直被惊呆了,“算得巧,算得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