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09949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危害控制技术,基本要求:考查 职业危害控制与治理措施; 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三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第四节 有关的规范与标准,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熟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了解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 掌握生产性粉尘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来源: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爆破;耐火材料;粉末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和搬运等;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分类:根据粉尘性质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二、生产性粉尘的理

2、化性质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用及防尘措施也有密切关系。 粉尘的化学成分。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 分散度: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直径小于5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 溶解度与密度。溶解度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与粉尘作用性质有关,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 形状与硬度。形状能影响粉尘的稳定程度。 荷电性。与作业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关。 爆炸性。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发生爆炸要达到粉尘最小浓度。,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改革工艺

3、过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湿式作业。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 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 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并加强个人卫生,注意清洗。 综合防尘:革、水、密、风、护、管、教、查。,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熟悉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掌握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来源:原料、辅料、废气、废液、热分解产物等。 形态:气体、蒸汽、雾、烟、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

4、因,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对于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即将颁布规范。,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二、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密闭通风排毒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局部排气罩。可分为密闭罩、开口罩、通风橱。 排出气体的净化: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方法有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高空排放法。 个体防护。对接触毒物作业的工人,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防护用

5、品有防腐服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三、密闭空间作业管理 对于密闭空间作业有两种形式的管理规定: 1)无需准入密闭空间; 2)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简称准入密闭空间)。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主要有: 1)明确人员及职责; 2)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 3)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4)提供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及报警仪器; 5)提供应急救援保障。,第三节 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熟悉物理性危害因素的种类 掌握各种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

6、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一、噪声(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来源: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 分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危害:永久性听力阈移(噪声聋);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 控制措施: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第三节 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二、振动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存在手臂振动的作业:操作锤打工具,手持转动工具,使用固定轮转工具,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 振动的控制措施: 1)控制振动源; 2)改革工

7、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第三节 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三、辐射 交替变化并且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的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辐射或电磁波。 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射线。 1)电离辐射:能量大于或等于12eV,如射线、射线、 X射线等。 2)非电离辐射:能量小于12eV,如射频辐射、红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激光等。,第三节 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三、辐射 (一)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 1)射频辐射,称为无线电波,量子能力很小,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主要引起组织器官的功能性改变

8、,并有可逆性特征。 2)红外线辐射,主要影响皮肤和眼睛。 3)紫外线辐射,引起皮炎、电光性眼炎、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4)激光,能烧伤皮肤。 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减少、屏蔽、个体防护等。 (二)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分:直接和非直接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防护: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第三节 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四、异常气象条件 异常气象条件种类: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 1)高温作业防护; 2)隔热,可利用水来进行; 3)通风降温; 4)保健措施; 5)个体防护; 6)异常气压的预防。,第四节 有关的规范与标准,了解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指标: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分为4级。 了解高温作业分级。根据WBGT指数(称湿球黑球温度,等于或大于25属高温作业)和作业时间分为4级,考虑定向辐射热的修正系数。 了解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在采样空间上可分为区域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方式。 快速检测:检气管、试纸法。为防止急性中毒事故。可以在工作场所装设报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