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课时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必修3201907261162.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103534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66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课时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必修320190726116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课标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课时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必修320190726116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课标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课时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必修320190726116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课标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课时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必修320190726116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课标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课时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必修320190726116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课时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必修320190726116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课时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必修3201907261162.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课时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纲展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 盛;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课前八分钟记忆 填一填,背一背,想一想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55 页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55 页 考点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 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2、,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温馨提示 从三个角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 容 产生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 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实践 发展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立足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 脚跟 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 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

3、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 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精神文明 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 ;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 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 过程,

4、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 (2)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们的文化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 的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 任、笔下有乾坤。 (3)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

5、开来。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 题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2018 年春节联欢晚会紧扣“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主线,让全国观众过 了一个欢乐祥和难忘的夜晚。本届春晚创新和亮点很多,概括如下 : 一是以百姓为中心,说 身边故事,抒真切情感,带去阖家快乐 ; 二是融入更多的国际性元素,将春晚文化覆盖到世 界各国,使“中国春晚”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品牌和名片 ; 三是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符 号、地域文化,分会场突出美丽中国的独特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尝试解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6、务,坚持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博大 精深的优势,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民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总结提升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是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为什么: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7、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 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 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能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魅力,而且还 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同时也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怎么办: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8、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坚持党 的领导。 道路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 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内容 :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 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途径 :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 众长。 主体: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制机制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

9、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形式:必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改 革创新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是强基固本之路。 (2)为什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 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 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决定的, 是由增强国 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实

10、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 确道路。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梦想和精神,实现“中国梦” ,不能缺少“文化梦” 。实现“文化梦” 需要( ) 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大力弘扬现代西方文化 A B C D 解析: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排除。实现“文化梦” ,既需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 又需要加强文化交流, 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故选。 西方文化有些是糟粕, 排除。 答案:B 2“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涉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中 等职业教育学杂费的改革、 家庭经济困

11、难学生免除学杂费等问题。 这些措施的提出是(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 保障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 强调了教育是今后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务 A B C D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错误;我国很长一段时 间内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经济建设,故错误 ; 搞好教育工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内在要求,免除学杂费等措施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故正确。 答案:C 题组二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 学生发挥才能提供了平台。重视校园文化

12、建设是基于( )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文化能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 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 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 主要途径 A B C D 解析 : 营造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 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正确 ;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正确 ; 不选,因为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不选,因为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

13、的主要途径。 答案:B 4“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优秀传统道德文 化在今天物质丰裕的年代依然灼灼其华。这启示我们( ) 人的精神活动以物质活动为载体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全面发展 要大力弘扬中 华传统美德 市场经济要与思想道德相互适应 A B C D 解析:“厚德才能载物”“君子以厚德载物”都是强调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这启示我们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符合题意。 既然 “优 秀传统道德文化在今天物质丰裕的年代依然灼灼其华” , 那我们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观

14、点错误。 答案:B 题组三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近年来,我国国家主席出访时多选择本土设计、本土品牌服饰,这些服饰既不落后于世 界潮流,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性。这有利于( ) 直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实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 彰显文化自 信 展示传统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A B C D 解析 : 中“直接”表述错误,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

15、会转化为物质力量 ; 与材料无关。 答案:D 6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 ) 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 意愿决定的 增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传播和普及世界各种思 想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A B C D 解析 : 本题考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道路的原因的正确理解,应入选。我们要继承和创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 说法错误。我们要传播和普及的也是优秀文化,不是各种思想文化,说法错误。 答案

16、:A 考点二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1)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和表现 含义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 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来源 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 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目

17、标充满信心 温馨提示 准确理解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 力的坚定信念。做到文化自信,要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第一,不忘本来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 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本,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 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优势,应当倍加珍惜。 第二,吸收外来 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各有所长。 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营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8、。 要有转化再造的能力。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吸收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从而 实现中国化、本土化。 第三,着眼将来 从世界发展大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建设自身的良好局面以及网络化、信息 化的潮流趋势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地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2)要求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 话语权。 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不忘

19、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 提供精神指引。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为什么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至关重要。 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 媒体格局深刻变化, 一刻也不能放 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2)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开展理想信 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

20、导权, 必须加强理论武装,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抑制各种错误观点。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题 1 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在一个社会,文化深及精神思维、价值理念、心理结构,因而内涵更加丰富、境界更加深邃、 意蕴更加厚重,建立在先进文化上的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 5 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 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淀

21、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内在精神支撑和稳定信念支持,文化自信 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是 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必备条件。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 使中华民族 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提升文化自信,让全世界都 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1)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请就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提出两条建议。 尝试解答(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

22、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自信为中国道 路提供了内在精神支撑。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为中国道路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 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 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为中国道路提供了稳定的信念支持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坚定文化自信, 才 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为中国道路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2)答案示例:清除“文化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继承和

23、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 重文化多样性,对外来文化持开放、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念。 总结提升 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1)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念。 (2)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问题 2 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

24、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党 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 要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 位置,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规律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当前国际形势 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 在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地位更为重要,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旗 帜和道路,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新时代,要走好新征程,完成新使命,必须把统一 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人心齐,泰山移。全党、全国人民只有同心 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才能实现“两个

25、百年”的奋斗目标。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关键”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知识,回答新时代党应该如何做好 宣传思想工作,走好新征程,完成新使命。 尝试解答(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 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2)新时代党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新时 代党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26、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新时代党 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 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 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 加强阵地建设,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 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总结提升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具体要求 (1)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 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深入 推动

27、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 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2)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 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 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 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

28、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 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 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坚定文化自信 1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 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推动中华文化 繁荣发展,实现文化自信,使得文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29、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想精华,是文化自信最 重要的来源。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因为( ) 文化自信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 文化安全、 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坚 持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A B C D 解析:夸大了文化自信的作用;坚持文化自信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错误; 材料中 “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必须要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实现文化自信, 使得文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这

30、说明,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 因为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事关 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故正确。 答案:C 22018 年 4 月 21 日下午,随着慷慨激越的鼓声响起,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网、敦 和基金会和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致敬国学 : 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杭州西湖之畔隆 重启动。两年一届的国学大典,坚守“致敬国学、亲近国学、重建斯文”的理念,旨在推动 海内外华人共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守护全球华人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家 园。举办国学大典意在( ) 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守护民族精神家园 发扬民族优秀传

31、统, 克服盲目排外主义 借 鉴世界优秀文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A B C D 解析 : 材料中,两年一届的国学大典旨在推动海内外华人共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 守护全球华人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家园, 这说明举办国学大典意在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守护民族精神家园,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故正确 ; 材料不涉及排外 主义,因此,“克服盲目排外主义”不是举办国学大典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 “借鉴世 界优秀文化”不是举办国学大典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B 题组二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32018 年 3 月 4 日,中央文明办、中国

32、文明网正式发布了 2018 年“中国好人榜”2 月榜单, 共有 101 位“身边好人”光荣入选。其中,“湖南好人”贺纯雅入选“敬业奉献好人” ,张 建平入选“诚实守信好人” ,梁开础和李春生入选“见义勇为好人” 。弘扬“好人文化” ,加 强思想道德建设要( )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的作用 弘扬主旋律, 倡导价值追求多元 化 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A B C D 解析:弘扬“好人文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发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符合题意;弘扬“好人文化” ,加

33、强 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主旋律,倡导价值追求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说法错误 ; 与题意不 符。 答案:A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 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 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 (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个性化大众化 坚持党性原则,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推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坚持守土有责, 推动多元价值社会实现统 一 A B C D 解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做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

34、局,团结人民、 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握 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符合题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最新理论成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做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还必须推动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说法错 误,说明正确。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并不意味着价值观的一元化,说法错误。 答案:C 题组三 弘扬时代新风 建设文明乡村 2018 年 11 月 12 日13 日,贵州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召开。会 议要求,切实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

35、明建设的各项工作,要着力提升农民思想政治素质,扶 “志”扶“智”补齐“精神短板” ,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 ; 同时深化“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省级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创建 ; 更好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 期待,增强文化自信,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 ; 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树 立良好家风,培育良好乡风民风,撑起农村社会的好风气。 5贵州省着力提升农民思想政治素质,扶“志”扶“智”补齐“精神短板” ,培养新时代新 型农民、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文化自信,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是因 为( )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精神文明

36、建设搞好了各项 事业才能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引领社会思潮 精神文明建 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A B C D 解析 : 正确指出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入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 潮, 排除。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排除。 答案:D 6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保定市满城区将农村文化墙作为美化农村环境和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的重要内容,按照“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要求,大力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传统民俗 文化、农村文明新风等内容,成为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该地的做法对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 的启示有( ) 建设和谐乡村,传

37、承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美德,提高村民修养 靓化村容村貌,建设 精神文明 打造美丽家园,弘扬中华文化 A B C D 解析:我们要传承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错误;保定市满城区宣传农村文 明新风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继承传统美德、提高村民修养,正确 ; 保定市满城区将农 村文化墙作为美化农村环境和提升村民文明素质的重要内容, 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靓 化村容村貌、建设精神文明,正确 ;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往中要弘扬中华文化,材料给我们 的启示不涉及这一问题,不选。 答案:D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59 页 有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考常考点 一、析热点,做到学考对接 热点

38、材料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发展。 材料一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 “书香中 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坚 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 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当代中国大地上开出的社会主义之 花, 体现中华文明特质, 反映当今时代特征,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90 多年奋斗、 创造、 积累的根本成就。当然,强调走自己的路,并不意味着封闭僵

39、化、夜郎自大 ; 道路自信一 刻也离不开改革开放, 离不开学习借鉴别国经验, 一刻也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 主义的科学理论。 获取信息材料中有什么 处说明了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处体现了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 处体现了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 处体现了 立足于实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处体现了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 。 处体现了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 处说明了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材料中考什么,怎样答学会运用需要的知识 1结

40、合材料一,运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 阅读活动的意义。 答案:(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2)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2结合材料二,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何启示。 答案:(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

41、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汲取人 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4)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理要点,做到触类旁通 全悉考情 高考还可能这样考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时, 往往是对这部分知识的综合考 查,要求能够综合调动和运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 题。通常的考查方式有 : 怎么做(措施类)、为什么(原因类)、重要性(意义类)、依据类、启 示类等。 怎样答 背牢术语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1)文化的一般作用 :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

42、的智力支持, 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发展 ;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 (2)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 中外文化交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发展 ; 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有利于增强民 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利于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 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力量。 (3)文化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提高人们辨识不同性 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 有利于发 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 有

43、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 树立文化自信,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培育“四有公民”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措施 :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 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 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3)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 作用,同时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

44、为中心的创作导向。(4)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 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 力。(5)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6)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 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 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8)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60 页 1(2018天津卷)“看中国”是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跨地区跨文化体验项目,是让外国青 年

45、以自己的眼睛看中国,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 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 截至 2017 年已举办七届, 来自美国、 英国等4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青年受邀参加。 举办这一活动( )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解析 :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看中国”让外国青年以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 中国,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举办这一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使中华 文化更加主动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 正确且符合题意;举办这 一活动既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46、 也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文化无 关,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 答案:B 2(2018北京卷)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 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 。 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 长江万里图 的创作( ) 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体现了创作者为 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 B C D 解析 : 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

47、,创作 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 ,这说明长江万里图的创作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符合题意 ; 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这充 分体现了创作者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符合题意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说法 错误;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A 项。 答案:A 3(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 持续创造, 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 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 研

48、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 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1973 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 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获得成功;1997 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 优点;2017 年,创造了亩产 1 149.02 千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 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 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 5盐度的海 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 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 他主持举办 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 50 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 30 多个国家的 2 000 多名学员, 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答案 :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