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104014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北京卷】【上海卷】(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2分)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6身上衣裳 口中食 7.C(2分) A(1分)【天津卷】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 A )

2、(3分)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年浙江省【浙江省杭州卷】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月 夜【唐】刘方平

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早 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偏知:才知。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2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3分)答: 20.(1)春天;秋天。(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淸晨的寂静。【浙江省宁波卷】(四)(5分)定林所居宋王安石屋

4、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二月四日作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19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分)20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2分) (四)(5分)19. 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3分,每空1分)20【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 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

5、失意苦闷的愁绪。(2分,各1分)【浙江省温州卷】(一)(4分)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宋杨万里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12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答: 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答: (一)(4分)12【A】(4分)“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事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B】(4分)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具叠词,既突出殷

6、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浙江省绍兴卷】【浙江省湖州卷】(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4分)虞美人 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选自宋词鉴赏辞典)【注释】溟濛(mng m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忒(tu):太。13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 和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分)1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2分)答: (一)(4分)I3.柔美的杨柳 红艳的海棠 评

7、分标准:共2分,各1分。14示例1:“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杂品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梆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悄不自禁。)示例2:“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示例3:“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示例4:“ 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

8、思乡之苦。示例5:“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森森的晚风,此句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许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浙江省嘉兴卷】【浙江省舟山卷】(一)江上(5分)【明】孙蕡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注释】孙蕡(f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沧州:滨水的地方。12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2分)答: 13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 (一)12.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就像是树叶上

9、开出红红的花儿。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叶的美景。13答案示例 例: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诗人原本有思乡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作者在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來。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巳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洲 ) 每年也可以欣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浙江省金华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

10、,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示顺生胡翰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我学如赘疣,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注释】籍:这里指征召。下同。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顺生:人名。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

11、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或劝之仕( ) 既归( ) 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 鲜习兵(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译文: 17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2分)A于 B以 C而 D乃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答: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2、。(3分)答: 三、古诗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答案:14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15有人,有的;已经;正;少。1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17B。18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19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附资料:【译文】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

13、同郡黄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他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为至交。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元末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 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与许元等在中书省任职。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翰从容谏劝道:“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是徒费军饷!”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数年而终,年七十五岁。学术著作有春秋集议,其文有胡仲子集,其诗有长山先生集。【选

14、诗赏析】示顺生:在招远山中隐居这一人,品德高尚无人能比。遗憾的是你没能见到他,这一离开不知多久才有见到的机会。我学的东西多余无用,未能成功立业却先耽误了自己的人生。耽误了自己使自己没有高尚的品质,耽误影响了社会,就不仁义了。【浙江省丽水卷】(一)(4分)画堂春寄子由【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注释】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13.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

15、“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13.“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浙江省衢州卷】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3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3分)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

16、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示例l:金陵酒肆留别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示例2:渡荆门送别 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

17、,显得自然貼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則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浙江省台州卷】【浙江省义乌卷】【浙江省余姚卷】年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卷】 【福建省福州卷】()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5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

18、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答: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 答: (一)(5 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福建省泉州卷】【福建省三明卷】【福建省南平卷】【福建省龙岩卷】【福建省漳州卷】【福建省宁德卷】【福建省莆田卷】年山东省【山东省济南卷】(三)诗歌阅读夏意宋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释】席:竹席。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1) 、树阴满地、

19、 (2) 、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3) 心情。 (3 分)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3 分)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山东省青岛卷】 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

20、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山东省菏泽卷】【山东省淄博卷】9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

21、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解答】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A选项正确;B“感时花溅泪

22、,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正确;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故选D。【点评】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

23、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山东省东营卷】 (一)(4分)江 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摩挲:用手抚摸。钓舟:指行舟。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答: 8.答案: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別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別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评分: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9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颍別致,古代诗

24、人笔下“柳”总与“別”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粱成。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別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写法三:虚实相生。 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

25、可,其中“写法一”,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语言一:用同“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或用“系”宇,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颍而贴切,语言二:运用修辞。用“摩挲”“汝”将柳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別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或“镜天飞雪”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其它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山东省烟台卷】7阅读诗句,完成后面各题。(5分)诗句一: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乡愁)诗句二:

26、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依据示例,分析加点意向的内涵,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2分)诗句赏析诗句一: 作者借助“船票”这一意象,写出了与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愁绪。诗句二: (2)诗人常常借助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请借鉴这种写法写几句话,表达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40字左右)(3分)答: 7.参考答案:借助“起跑线”这一意象,写出了祖国开始发展,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抒发了作者欣喜(激动、赞美等)之情。(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略(评分:3分。选取的形象恰当1分.表达“依依不舍”之情1分,语言表达流畅 1分)【山

27、东省潍坊卷】(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4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谷口,山谷的入口。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12.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答: 13.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一)(4分)12.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1分)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1分)13.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世的节操的礼赞。(2分)【山东省济宁卷】9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问题。(4分)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

28、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答: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 分)答: 9. (1)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2分)(2) 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2分)【山东省泰安卷】 五、(6分,每小题2分) 阅读武陵春一词,完成18-20题。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选自李清照集校注(

29、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拟打算。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18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19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

30、,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20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五、18.A19.B 20.C【山东省威海卷】【山东省滨州卷】【山东省德州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26题。(一)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1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2分) A蒹葭 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1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

31、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分)答: 1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 11.答案:C 共2分12.答案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共2分13.答案示例:唷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 共2分【山东省聊城卷】【山东省临沂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0题(4分)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0(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2分)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

32、: 10.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山东省莱芜卷】【山东省日照卷】【山东省枣庄卷】(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7题。(7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 , 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分)6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3分)答: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 (一)( 7 分5.易安居士 婉约(2分)6.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成

33、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3分。意思对即可)7.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2分。意 思对即可)年四川省【四川省成都卷】 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注】窅(yo)然:远去的样子。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答: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

34、簌簌衣中落枣花答: 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1【答案】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2【答案】C【四川省自贡卷 】 【四川省攀枝花卷】 【四川省泸州卷】 【四川省德阳卷】 【四川省绵阳卷】 【四川省广元卷】 【四川省遂宁卷 】

35、 【四川省内江卷】 【四川省乐山卷】 【四川省南充卷】 12诗词赏析。(5分)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找出来。(2分)答: (2)“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一景物描写在词中有何作用?(3分)答: 12. (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2 分) (2)交代季节特征,渲染凄婉氛围,暗示作者美好的生活已经过去,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3 分,意近即可)。 【四川省宜宾卷】 【四川省广安卷】 【四川省达州卷】 【四川省眉山卷】 【四川省雅安卷】

36、21.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3 分)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感情强烈, 情景兼具, 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 人烟稀少, 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 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 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C. 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D. 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21. ( 3 分) D ( 全诗表现了作者感时恨别, 忧国思

37、家的感情)【四川省巴中卷】【四川省资阳卷】 【四川省阿坝州卷】【四川省甘孜州卷】 【四川省凉山州卷】年江苏省【江苏省南京卷】【江苏省无锡卷】(2) (4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释: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11.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答: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 【江苏省苏州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7题。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

38、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答: 6.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 7.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2分)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

39、日风雨大作)5.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比人心惊不已。(2分)6.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忐难酬的悲愤。(2分)7.D(2分)【江苏省南通卷】【江苏省泰州卷】【江苏省徐州卷】【江苏省淮安卷】(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6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6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3分)答: 5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

40、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6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江苏省宿迁卷】【江苏省连云港卷】(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5分)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7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3分)答: 8“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2分)答: (一)(分)7. (3分)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1分),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1分);“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

41、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1分)。8(2分)“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1分);“理还乱”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1分)。【江苏省扬州卷】【江苏省常州卷】【江苏省镇江卷】【江苏省盐城卷】(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题。(5分)渔家傲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星河:银河。谩有,空有。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8(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分)答: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题。(5分)8(1)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2)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年湖北省【湖北省武汉卷】【湖北省黄石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14题。(共4分)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