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人口的空间变化.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12230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人口的空间变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 人口的空间变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 人口的空间变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 人口的空间变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 人口的空间变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人口的空间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人口的空间变化.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二部分 人文 地 理,自 主 梳 理,知识点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短期流动,居住地,集团性,欧洲,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要 点 突 破,要点一,不同人口迁移类型的综合分析),原生态图,人口迁移的概念包括了三个要素,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共同界定了人口迁移的内涵和条件,缺一不可。空间位移指的是跨越了地区界线;时间限度指那些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现象;居住地变更指要跨越地区界线,尤其是行政区的改变。如图中A、B、C分别为不同行政区,则从A1到B1、C1到A

2、2属于人口迁移,而A1到A2、C1到C2则不属于人口迁移。,3.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_、频繁的战争、_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在_体制和严格的_制度下,_、_地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_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_,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业经济,自然灾害,计划经济,户籍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增大,(2012南昌调研)下表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据表回答(1)(2)题。,(1)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大致空间特征是 ( ) A城市到农村 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 D农村到农村,(1)表

3、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大致空间特征是 ( ) A城市到农村 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 D农村到农村 (2)表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C,A,解析:(1)对比表中人口流出和流入省市可以判断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从中西部到沿海。(2)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大量的人口由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 答案: (1)C (2)A,知识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_、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并

4、往往起着_作用。 3其他因素:如政治、文化因素,其中政策、社会变革、_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气候,自然灾害,经济发展,主导,战争和宗教,以练促记,(2012上海卷)下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1)(3)题。,(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地广人稀 气候宜人 交通便捷 矿产丰富 A B C D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气温较适宜 位于平原地带 开发历史较长 经济相对发达 A B C D,D,C,(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

5、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B,解析:(1)该地区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捷,图中可知矿产资源丰富。(2)该地区南部纬度相对低些,气温较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3)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北部石油、天然气等新资源的开发,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 答案:(1)D (2)C (3)B,拓展提升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

6、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因素不同,进而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个体分析如下:,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学以致用,读下图,完成(1)(3)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2)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 A四川 广东 B湖北 重庆 C河北 山东 D新疆 内地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解析:(

7、1)二战以来,世界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从经济落后地区向西亚石油生产国迁移。(2)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向是从内地流向沿海。(3)乙地工资待遇较高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 答案:(1)C (2)A (3)A,要点二,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学以致用,(2011上海卷)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回答(1)(3)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8、 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 B C D,解析:(1)均为生态移民,可以改善因环境恶劣造成的贫困状况;三峡移民属于重大工程移民。(2)大规模的人口迁入会加大迁入地的环境压力,因此必须考虑迁入地的环境承载力或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1)D (2)B,(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高 分 跨 栏,热门考点,人口迁移的分类、特点和影响因素,命题规律 目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

9、从山区到平原。 借助我国某特大城市的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我国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值得重视。,【例】 (2012江苏卷)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 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A B C D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 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

10、吸引人口迁入 A B C D,解析:(1)从题目所给的图形资料可以看出,直辖市重庆的人口数量没有增加,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加,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出现增加,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2)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移;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 答案:(1)B (2)D,解题秘笈,图文材料选择题解题技巧,本类题目是综合题的一种转型,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

11、依据图文材料对信息获取与整合,借助所学地理规律与原理分析推断其相互关系,需要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对信息的获取与整合,借用相关原理规律解答题目,解题前先宏观地浏览一下选项对分析角度的提示性,特别是文字内容复杂、空间较强的无图考图类选择题,尽量将图文转换,采用以图释义法解决。,【例】 (2011广东文综卷)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

12、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解析:(1)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迁出率都呈波动变化,A、B、C项错误,但迁入率一直高于迁出率,故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一直远远高于迁出率,应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符合条件。 答案:(1)D (2)A,识图技能,常见人口迁移的表达图示,人口迁移分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表示人口迁移既要有数量变化,又要有方向的变化。表示人口迁移的图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统计图来显示人口迁移状况,常见的有坐标图、饼状图、统计表格等。在坐标图中,可以用正轴表示迁入,负轴表示迁出;也可以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迁入和

13、迁出。而在饼状图中一般是有一个表示迁入(或流入),另一个表示迁出(或流出)。在这类图示中,往往还会涉及净迁入(或净迁出)的计算问题,既用一个地区的迁入人口减去迁出人口,就是该地区的净迁入人口。,(2)与区域地图相结合,表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状况。区域地图可以是世界或地区简图的复合图,也可以是其他变化图,如2008年高考上海卷中出现的我国四大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示意图。,(3)以经纬网图为背景,展示人口重心迁移是较为新颖的人口迁移示意图。注意从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坐标上,归纳人口迁移的方向。,【例】 (2012上海卷)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 684人和1

14、 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1)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 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 B C D (2)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 )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解析:(1)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制造业产值比重变化是由郊区约20%上升到约

15、90%,城区由约80%下降到约10%,说明城区工业用地发生改变,但不能确定具体改成哪种方式;不能确定城区居住用地有转变;同时也说明郊区用地发生改变,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一定会增多。(2)“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说明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不等于郊区人口密度远高于城区,也就不能说“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答案:(1)B (2)D,巩 固 落 实,1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四地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16、A甲地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B乙地迁入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C丙地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D丁地迁出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2)关于四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最多 B乙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丙地就业机会最少 D丁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解析: (1)甲地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迁入人口多于迁出人口,故A项错;无法判断迁入(迁出)人口与自然增长的人口数量差别,B项和D项都不确定;丙地人口迁移差额率最高,迁入人口远大于迁出人口,故选C项。(2)丙地人口迁移差额率最高,迁入人口远大于迁出人口,且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故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就业机会最多,故A、B、C三项错;丁地

17、人口迁移差额率最低,迁出人口远大于迁入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就业机会最少,故D项正确。 答案:(1)C (2)D,2(2012宁波期末卷)我国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1年春运期间(1月19日至2月27日)全国共完成旅客运量28.94亿人次,比2010年春运增长12.80%。另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内地有流动人口26 139万人。结合下图回答(1)(3)题。,(1)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影响图示人口迁移

18、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3)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特殊时段(传统节日)的人口流动方向。春节前是大量的返乡人流,以城市向农村流动为主;而春节后恰好相反。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移比重最大;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经常性的、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主要为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收入。 (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和意义。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的不足,缩小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但也会给铁路等交通运输以及迁入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治安等造成压力。 答案:(1)A (2)D (3)B,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