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12892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1、经济特区(5个) 1)时间: 2)含义 3)数量 4)目的 5)“特”?,看教材归纳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特点?,(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二)过程,1980年后,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5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

2、理方法,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1、经济特区(5个) 80年,2、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4个) 84年,(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二)过程,3、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 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4、开放、开发浦东 90年,5、开放沿江、沿边、省会城市,(三)意义,对内 对外,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适应科技和经济技术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浦东为龙头的沿江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到中西部,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

3、宽领域、形式灵活多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知识延伸:,全方位是指: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不仅经济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不同制度、开放程度、领域),多层次是指: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归纳对比 加深理解,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列强入侵 被迫开放,

4、独立自主 主动开放,不平等,平等互利,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综合国力 显著提高,被侵略的产物,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对外开放,使我国与外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全球化的趋势。那么,当进入世纪的时候,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事件是什么?,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年月日),1、看书了解 WTO,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总部,WTO部长级会议通过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会议主席击槌通过中国入世),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入世协议上签字(2001年11月11日),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年月日),1、时间

5、2、性质 3、过程 4、影响,2001、11、11,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 世界性统一市场,1981年1986年2001,1)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台阶 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用 3)有力的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享有各国开放市场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机遇,想一想,1、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 的产品和服务将大

6、量涌入中国 ,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2、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面临着挑战,3.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挑战,总结提高,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1)历史教训: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2)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克服计划体制弊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有利条件: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1)经济上: 2)政治上: 3)科学

7、 文化上:,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也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结论:,1(2005广东文综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 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利优势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 B、

8、C、 D、 2(2002年全国文综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3(2005江苏历史)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钱 B四项基本原则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D,C,D,4(07 广东 单 科)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9、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5我国对外开放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B、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C、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 D、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 6、江泽民杂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说:“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中国政府体现上述精神最主要的行动是( ) A开放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进行国有企业改革D加入世贸组织,A,D,D,7山东省政府“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中提出,要进一步发挥青岛龙头作用,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提升半岛城市群建设水平。 (3)观察右图,回答:“挽救青岛”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出的呼吁?该呼吁体现了什么精神?(6分) (4)改革开放后,青岛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她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占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战略意义?(5分),(3)背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决走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北京学生发起了五四运动。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4)地位:是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2分)意义:是山东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加快山东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带动整个山东经济的发展和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