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钢行业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14149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钢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特钢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特钢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特钢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特钢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钢行业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钢行业研究报告.doc(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特钢行业研究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我国特殊钢行业总体发展分析1第一章 我国特殊钢行业概况1第一节 行业发展现状1第二节 产品分类2第三节行业特点4第四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4第五节 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5第二章 世界特殊钢行业概况6第一节 总体发展情况6第二节 主要国家或地区发展情况分析7第三节 世界特殊钢行业发展方向15第三章 我国特殊钢生产情况分析15第一节 我国历年特殊钢产量分析15第二节 我国特钢行业的产能分析18第三节 我国特殊钢生产装备分析18第四节 各地区生产情况分析19第五节 主要产品产量分析23第六节 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5第七节 2006-2010年我国特殊钢生产预测2

2、6第四章 我国特殊钢销售分析27第一节 我国特殊钢市场营销环境分析27第二节 我国特殊钢主要营销渠道分析28第三节 主要销售方式和销售模式分析29第四节 中国特殊钢经销商分析30第五节 我国特殊钢行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32第六节 各地区销售份额对比分析32第五章 我国特殊钢消费与需求情况分析34第一节 我国特殊钢市场规模分析34第二节 我国特殊钢各地区消费量对比分析35第三节 我国八大特殊钢消费量对比分析36第四节 我国特殊钢消费的特点37第五节 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分析37第六节 2006-2010年我国特殊钢需求预测38第六章 我国特殊钢进出口分析39第一节 近三年我国特殊钢进出口数量对比分析3

3、9第二节 近三年我国特殊钢进出口价值对比分析40第三节 主要进出口国家或地区分析41第四节 我国特殊钢进出口的特点分析41第五节 我国特殊钢低价出口可能面临的反倾销诉讼42第六节 我国特殊钢进出口发展趋势预测42第七章 我国特殊钢技术发展分析43第一节 我国特殊钢技术发展历程43第二节 中日、中德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43第三节 “以市场换技术”的弊端及自主开发技术的重要性44第四节 跨国并购对间接获取特钢制造技术的重要意义44第五节 当前我国特钢技术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44第八章 特钢行业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45第一节 特钢行业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45第二节 中国特钢行业市场竞争

4、格局分析48第三节 我国特殊钢行业竞争组群分析51第四节 中国特钢行业重组与并购分析53第五节 中国特钢行业集中度分析54第六节 2006-2010年全球及我国特殊钢行业竞争格局发展趋势54第二部分 我国特殊钢主要子行业分析55第九章 特殊结构钢55第一节 供需分析55第二节 主要产品进出口分析58第三节 价格分析59第四节 技术分析59第五节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60第六节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60第七节 2006-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60第十章 特殊工具钢61第一节 供需分析61第二节 主要产品进出口分析61第三节价格分析61第四节 技术分析62第五节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62第六节 主要影响

5、因素分析62第七节 2006-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62第十一章 轴承钢63第一节 供需分析63第二节 主要产品进出口分析64第三节 价格分析64第四节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65第五节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65第六节 2006-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66第十二章 弹簧钢66第一节 供需分析66第二节 主要产品进出口分析68第三节 价格分析68第四节 技术分析68第五节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68第六节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69第七节 2006-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69第十三章 不锈钢70第一节 供需分析70第二节 主要产品进出口分析70第三节 价格分析70第四节 技术分析71第五节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

6、析72第六节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72第七节 2006-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73第十四章 模具钢74第一节 供需分析74第二节 主要产品进出口分析74第三节 价格分析74第四节 技术分析75第五节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75第六节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76第七节 2006-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76第十五章 齿轮钢77第一节 供需分析77第二节 主要产品进出口分析77第三节 价格分析77第四节 技术分析78第五节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78第六节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78第七节 2006-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78第十六章 优焊线79第一节 供需分析79第二节 主要产品进出口分析79第三节 价格分析80第四

7、节 技术分析80第五节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80第六节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80第七节 2006-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80第十七章 高温合金钢81第一节 供需分析81第二节 主要产品进出口分析81第三节 价格分析81第四节 技术分析82第五节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82第六节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82第七节 2006-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8283第一部分 我国特殊钢行业总体发展分析第一章 我国特殊钢行业概况第一节 行业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消费市场,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特殊钢的需求量正在迅速增加。由日本特殊钢发展的规律可知:钢铁工业经历急剧发展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时

8、,特殊钢生产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2005年是我国钢材产量继续快速增长的一年。据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1-12月份全国累计生产生铁33040.47万吨,同比增长28.2;生产粗钢34936.15万吨,同比增长24.6;生产钢材37117.02万吨,同比增长24.1。 分品种来看,12月份长材产品中螺纹钢产量为639.53万吨,同比增长16.4,日均产量为20.63万吨,与11月份产量相比增加0.28万吨,增长1.37。线材产量为580.48万吨,同比增长26.7,线材日均产量为18.73万吨,与11月份产量相比增加0.76万吨,增长4.2。扁平材中中厚板产量为177.15万吨,同比增长2

9、5,12月份日均产量为5.71万吨,与11月份相比,增加0.58万吨,增长11.3;中厚宽钢带产量为354.11万吨,同比增长39,日均产量为11.42万吨,与11月份相比增加0.74万吨,增长6.9。冷轧薄板产量为80.36万吨,同比增长32.7,冷轧薄宽钢带产量为62.6万吨,同比增长16.1;热轧薄板产量为31.81万吨,同比增长22.5;热轧薄宽钢带产量为76.17万吨,同比减少32.3;热轧窄带钢产量为189.8万吨,同比减少4.7。 根据2006年1-5月品种钢材产量增长情况来看,1-5月棒型材产量为9016万吨,同比增长22.8;同期板材产量为7158万吨,同比增长25.1。在板

10、材产量中,中厚板(卷)、冷轧薄板(卷)、镀层板、热轧窄带的同比增量均较大。2006年将是一些大型热轧、冷轧板材项目投产的年份,如鞍钢新区的500万吨项目、太钢400万吨热轧项目,通钢、建龙、国丰的热轧(产能均在200万吨左右),武钢二冷轧(215万吨)、唐钢冷轧(170万吨)、本钢浦项冷轧(170万吨)等,这些项目的投产将大大提高中国冷热轧板(卷)的产能。特殊钢行业是钢铁行业的高附加值产业。目前我国主要特殊钢生产集中度较低,2005年1-9月,国内特钢产量3518万吨,行业内有21家企业,东北特钢、宝钢特钢、江阴兴澄特钢、新冶钢等占据着我国51以上的特殊钢市场,此外一些普特结合和为数众多的民营

11、企业也生产优钢和中低合金钢,其产能和产量约占特殊钢行业总量的49。2003年中国特殊钢需求量占全球需求量的35,不锈钢需求量占全球需求量的25。2003年国内31家特殊钢企业统计产钢3025万吨,增幅13,产材3209万吨,增幅15,产优钢1890万吨,增幅16,产优材1811万吨,增幅13。产合金钢854万吨,增幅17。产合金钢材893万吨,增幅35。31家共生产连铸坯1986万吨,出口钢材(坯)87万吨。2003年国内不锈钢表观消费总量446万吨,比2002年增长39.38;进口量295.09万吨,同比增长21.58,出口量12.49万吨,同比增长49.42;国内不锈钢产量177.8万吨,

12、同比增长55.26;(特殊钢协会成员企业87.3万吨);国内不锈钢材产量163.2万吨(特殊钢协会成员企业130.7万吨);特殊钢协会成员企业不锈钢材产量占五大重点品种(轴承钢、不锈钢、齿轮钢、模具钢、合金弹簧钢)产量32.63,居第2位。2005年,我国的特钢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特钢产量占据钢总产量的11.5。据初步统计,05年我国的特钢棒材总需求量在1500万吨左右,线材约550万吨,中厚板约500万吨,无缝管约400万吨。2006年前5个月,我国的特殊钢产量为553万吨,同比增长9.27。1-5月各企业均呈现销量逐月上升,库存量逐月下降,价位平稳小幅回升态势。目前市场内低端产

13、品供给大于需求,但高端产品供小于求。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钢品种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要求。第二节 产品分类对特殊钢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概念,一般认为特殊钢是指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合金化)、采用特殊的工艺生产、具备特殊的组织和性能、能够满足特殊需要的钢类。与普通钢相比,特殊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工艺性能。我国特殊钢的定义为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采用特殊的工艺生产、具备特殊的组织和性能、能够满足特殊需要的钢类。与普通钢相比特殊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工艺性能。这与日本、欧盟对特殊钢的定义比较接近,将特

14、殊钢分成优质碳素钢、合金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三大类,其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占特殊钢产量的70。主要钢种优特殊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碳素弹簧钢、合金弹簧钢、合金结构钢、滚珠轴承钢、合金工具钢、高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以及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电热合金等。目前世界上有近2000个特殊钢牌号、约50000个品种规格。特殊钢除了种类繁多之外,在规格上也表现出与普通钢不同的特点。除了板、管、丝、带、棒和异型材之外,还有复合材、表面合金化材、表面处理材、精锻材、精密铸件、粉末冶金制品等。特钢产品主要分为八大类,包括特殊结构钢、特殊工具钢、轴承钢、弹簧钢、不锈钢、模具钢、齿轮钢、

15、优焊线、高温合金钢。下图为我国国内31家特殊钢企业特殊钢钢种比例图:表 1 国内31家特殊钢企业特殊钢钢种结构从上图可以看出,合金钢占特钢产量的绝对优势地位,比例达到了66.3。合金钢是指钢中除含硅和锰作为合金元素或脱氧元素外,还含有其他合金元素(如铬、镍、钼、钒、钛、铜、钨、铝、钴、铌、锆和其他元素等),有的还含有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硼、氮等)的钢。根据钢中合金元素含量的多少,又可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是最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这类材料钢号繁多、规格复杂,为工农业、国防工业和数学技术部门广泛采用。其次是轴承钢和不锈钢,所占比例分别为14.9和11.6。轴承钢分为高碳铬轴承钢、无铬轴承

16、钢、渗碳轴承钢、不锈轴承钢及中、高温轴承钢五大类。滚珠轴承钢是指用于制造各种环境中工作的各类滚动轴承圈和滚动体的钢。这类钢虽化学成分不复杂(含碳1%左右,含铬最高1.65%),但由于滚珠轴承是在高速度的转动和滑动的条件下工作,相互间产生极大的摩擦,因此要求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这样,对钢的内部组织和化学成分的均匀性,所含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的数量与分布以及钢的脱碳程度等,比其他一般工业用钢都有更高的要求。不锈钢则是在钢中含铬量大于12.5%以上,具有较高的抵抗外界介质(酸、碱盐)腐蚀的钢。根据钢内的组织状况,不锈钢可分为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奥氏体型,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依据

17、国家标准GB328092规定,共有55个规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较多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和马氏型不锈钢两大类。奥氏体型不锈钢典型的牌号为0Cr18Ni9,即“304”和1Cr18Ni9Ti。马氏体型不锈钢比如有制造刀剪的不锈钢等,牌号主要有2Cr13、3Cr13、6Cr13、7Cr17等。由于这两类不锈钢组织成分的差异,使其内装金属显微组织也不相同。奥氏体型不锈钢由于在钢中加入较高的铬和镍(含铬在18%左右,Ni在4%以上),钢的内部组织呈现一种叫奥氏体的组织状态,这种组织是没有导磁性的,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第三节 行业特点特钢市场的特点是专业化强,市场幅射面窄,市场对特钢的需求是多品种、小批量。

18、目前,在工业化国家特钢材(合金钢和优质碳素钢)的消费中,汽车工业占35%左右,机械工业占24%左右,所以机械制造、汽车工业是特钢的主要市场。特钢行业同时是一个规模经济效益较为明显的行业,正是因为存在这个特点,在政府导向和市场配置下,我国逐步形成三大特钢企业集团:(1)东北地区:东北特钢集团;(2)华东地区:宝钢集团 宝钢特殊钢集团;(3)华东-中南地区:中信泰富 兴澄-新冶钢集团 (石家庄钢厂)。特钢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产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扶持、政策倾斜的行业,“投资大、风险高、收益高”是它的显著特点。近几年,随着相关的机械加工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以及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对特钢产品的需求也逐

19、渐加大。由于特钢产品附加值较高,吸引各地近几年新建一批特钢企业,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且随着普通钢材生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也开始生产部份特钢产品;另外,国际特钢生产企业也开始瞄准中国市场,以其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与国内企业展开竞争,造成该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第四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全球范围来看,特钢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准,世界产钢大国在钢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其发展的共同点就是优、特钢比重上升。同时,特殊钢产品是遍及国计民生各领域中所需要的特殊性能的关键材料,从国防军工、航天航空、核工业、 电子信息产业等尖端科技领域,到高速铁路、石油、化工、汽车、交通运输

20、、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包括医疗卫生、仪器加工等新兴行业,特殊钢产品都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特钢行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机械、航天、汽车等行业的发展情况,而机械等行业,又是我国各行业的基础。所以,特钢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料。我国特钢行业承担着国防军工、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机械、汽车等关键产业所需的特殊钢材品种,其中军工配套用特殊钢材100%,高温合金、钛合金99%由主要重点特钢企业提供。1.国防军工用钢航空、航天、卫星、战略导弹及常规武器用高温合金、钛合金、精密合金、电子专用材料、低合金高强度钢、微合金非调质钢、易切削钢、高合金弹簧钢。2.轿车制造用窄淬透性齿轮钢、气门弹簧钢

21、丝、悬挂弹簧钢丝、阀门银亮材、易切削钢材、微合金非调质钢材,轿车排气、消音系统用新型铁素体不锈耐热钢板和钢管。3.家电行业用大量模具钢,主要是塑料模具钢材,玻璃、陶瓷(建材)等非金属模具钢材,模具扁钢材和模块。4.飞机、轿车、汽轮机及军工制造用特殊超硬高韧高速钢,易磨削高耐磨性高速钢及高钴特种高速钢。5.电站用特殊合金钢材。主要是新型耐热钢:600-650用超级奥氏体和马氏体型交换器用耐热钢;水电用耐气蚀和磨损和新型高强高韧不锈钢,用于高水头、高泥沙含量的水电机组转轮机叶片用抗磨损高强不锈钢特厚板。6.核电、航天、航空、航海、电站、电器用高技术含量不锈钢。主要是不同表面状态的不锈钢冷板,彩色不

22、锈钢板,黑色不锈钢带、高强度不锈钢、功能不锈钢(隔音防震不锈钢、形状记忆不锈钢、核聚变堆用低放射性不锈钢),以及核热交换管用无应力腐蚀不锈钢管和石化、电站用不锈钢复合板。第五节 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在的中国已成为一个钢铁大国,但还不是一个钢铁强国。目前,国内特殊钢产品从数量上看矛盾还不是很突出, 最突出的问题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关键领域急需要大量的高标准性能要求和特殊性能、规格要求的特钢产品,而以往我们有许多产品不能生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装备比较落后,全国特钢厂几乎是一个模式,设备产品无特色,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首先,国有特钢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大部分建成于建国初

23、期,行业、地区分布和技术结构严重地不合理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现有国有特钢企业的布局,产品结构和技术状况均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其它非国有企业相比,本身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其次,国有特钢企业的资本和债务关系紊乱,资产底数不清且流失严重,债务呆账、坏账几十年未作处理;与此同时,税负沉重,社会对企业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现象极其严重;此外,国有特钢企业内部在一定程序上如同小社会,加之职工终身制与年龄结构偏高、技术能力结构偏低的现象严重,使国有企业自身负担过重,超负荷的运行,从而难以进行扩大再生产和技术创新。2.产品附加值低 国内企业的主要产品主要是面向中低端市场,虽然高端市场的利润率比中

24、低端产品要高,但由于技术等原因,还无法进入高端市场。与普钢相比,中低端特钢产品的利润率要略高一筹,所以各路资本纷纷投资建立特钢厂,主要生产一些低端特钢产品。这造成了低端市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我国特钢行业的健康发展。3.进口特钢均价远高于出口均价 我们以2005年上半年为例,我国进口钢材1321.95万吨,平均每吨钢材进口价格978.87美元/吨;出口钢材1157.25万吨,平均每吨钢材出口价格631.92美元/吨。平均每吨钢材进口与出口的价差达346.95美元/吨,进口与出口产品的结构、技术含量仍存在明显的差距。进口主要是从德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以高端产品为主,

25、单价普遍偏高。我国出口则主要是面向非洲、南美洲等发展中或欠发达地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由此形成进出口单价相差悬殊的局面。发展现代国防军工、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发展国产轿车制造业、油田开采设备换代、轴承行业装备换代、研制现代化的新型武器装备等,都需要高性能的特钢产品作为关键材料。在我国整个产业升级换代时,也将需要越来越多的特钢支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钢行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行业,它的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其他关键行业的发展。第二章 世界特殊钢行业概况第一节 总体发展情况世界特殊钢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和瑞典,这些国家特殊钢产量约占世界特殊钢产量的

26、70。特殊钢产业总体水平最高的国家首推日本和德国,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在某些特殊钢品种居领先地位,如瑞典SKF公司的轴承钢、Sandvik公司工模具钢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法国不锈钢冷轧薄板、精密合金,奥地利的工具钢,美国和英国的高温合金也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欧美国家、日本和俄罗斯等工业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一个共同点,即规模不再扩张,但实力仍在增加。从全球范围来看,特钢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准,世界产钢大国在钢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其发展的共同点就是优、特钢比重上升。目前特钢行业正在向集约化、高技术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世界特殊钢近年产量占钢总产量的比例为910。工

27、业发达国家的特钢产量一般占1520,其中瑞典比例最高,达到50,其次为德国、日本,意大利和韩国,分别占22.54、18.81、17.42和13.02,中国仅为11.15。特钢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的欧盟、北美和东亚等地区。近年来,特钢国际贸易量不断扩大,目前世界各国的特钢出口量已超过2000万吨。日本、德国、法国、瑞典、比利时、英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9国的特钢贸易额合计占特钢全球总贸易额的90,其中日本和德国分别占全球总额的30和20。图 1 世界各国特殊钢生产比例对比特钢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的欧盟、北美和东亚等地区。近年来,特钢国际贸易量不断扩大,目前世界各国的特钢出口量已超过2

28、000万吨。日本、德国、法国、瑞典、比利时、英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9国的特钢贸易额合计占特钢全球总贸易额的90%,其中日本和德国分别占全球总额的30%和20%。第二节 主要国家或地区发展情况分析一、日本特殊钢发展情况分析日本钢铁工业是日本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对钢铁工业实施倾斜政策,使日本钢铁工业在1951-1967年期间得到迅速发展,1973年钢产量即已达到一亿吨水平,从1993-1995年日本一直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从1996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 2003年日本粗钢产量为11051.4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位。表 2 日本2000-2005年普钢及

29、特钢产量 单位:万吨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粗钢产量106441028710775110511126711250普通钢875783968735883389079224.3特殊钢188718912040221823602025.7图 2 日本2000-2005年普钢及特钢产量2005年,日本在普通钢出现小幅减产的同时,特钢比例也有所下降,从2004年的20.95降到了18.01。日本生产高级特殊钢产品的大户正在深化互相持股和加强生产技术协作。如2月份新日铁和轴承钢生产大户山阳特殊钢在签订加强生产技术协作的同时,扩大互相持股的比例。图 3 日本2000-2005

30、年特钢占钢材总产量的比例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日本的钢铁产业结构持续朝特钢方向调整,特钢比例从2000年的17.73上升到了2004年的最高点20.95。2005年由于受市场的影响,特钢产量有所下降为2025.7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4.67%,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也下降了2.94个百分点。图 4 日本特钢消费按用途分日本是个汽车大国,因此也是特钢消费大国。日本的特钢主要用于出口,其次是下工序加工,然后是本国的汽车制造业和零售业,这四项占了其特钢总产量的84.3。表 3 2006年上半年日本钢铁生产统计2006年6月日本钢铁生产统计单位:千吨2006年6月2006年4月2006年累

31、计2006财年累计产量环比同比2006-1-6月2006-4-6月产量同比产量同比生铁6,867.196.699.27,108.841,052.598.720,631.598.0炼钢生铁6,848.097.399.57,040.140,821.198.920,494.498.1铸铁19.027.745.968.7231.469.9137.187.1粗钢9,691.497.6102.59,928.056,981.5100.428,973.1100.0转炉钢7,079.698.0101.37,220.741,980.499.521,084.999.0电炉钢2,611.896.5106.02,707

32、.315,001.0103.17,888.2102.9普通钢锭7,548.897.3102.87,760.944,188.8100.022,569.099.8特殊钢锭2,101.998.8101.62,127.712,548.1102.06,283.3100.7铸钢钢锭40.7103.2105.939.4244.6109.2120.8106.4普通钢合计7,567.097.3102.77,779.144,299.2100.022,623.699.8特殊钢合计2,124.498.9101.72,148.812,682.2102.26,349.5100.9热轧钢材合计8,764.6100.5102

33、.08,719.050,876.998.425,816.699.5由于汽车行业以及工业和建筑机械行业的需求保持旺盛,日本国内特钢市场保持稳定。2006年一季度销往日本国内市场的特钢产量较2005年四季度增加约2.1万吨。同时,2006年一季度用于出口的日本高拉力特钢产量较2005年四季度增加约14.3万吨,增幅15.2。此外,2006年一季度日本出口特钢产量较2005年同期增加约4.0。日本不锈钢(热轧产品)产量继续维持较低水平。2006年一季度,日本计划生产不锈钢产品74.1万吨,其中55.2万吨销往国内市场,18.9万吨用于出口。鉴于季节性的需求变化,日本2006年一季度不锈钢产量较200

34、5年四季度增加5.0,但仍较2005年同期减少了16.6。表 4 05-06日本钢材出口统计2006年1-5月日本钢材出口统计(分品种)2006年5月2006年1-5月2005年4-2006年5月数量金额数量 吨环比同比千美元10万日元数量同比数量同比生铁5,841241.1155.51,7631,99510,16361.08,264141.4合金10,99986.092.933,04537,39759,29894.923,78391.1钢锭2,146222.243.61,3001,4716,38124.63,11225.4半成品309,95996.594.791,621103,6881,69

35、9,791125.2631,07697.4钢轨34,449223.7240.124,95928,246143,188101.749,847124.2板桩17,197174.2606.99,23010,44644,901104.427,066191.4型钢73,630131.8107.943,12148,800306,85197.9129,503101.4棒材77,429149.494.832,56536,854261,31576.2129,24493.2线材40,46289.483.326,71630,235215,68285.385,71588.2厚板231,169153.699.4154,

36、727175,1051,139,393100.8381,65884.6中板2,482296.2153.79591,0858,143104.83,32093.7热轧薄板4,016207.7170.11,4491,63913,182173.25,949161.8热轧宽幅带钢718,118121.9138.8336,098380,3622,792,928104.81,307,228133.0热轧带钢8,33281.8238.64,0914,62942,604190.518,512183.1冷轧钢板5,805128.598.23,0913,49825,67674.310,32487.3冷轧宽幅带钢23

37、2,775109.278.8142,003160,7041,069,34373.6445,97183.0抛光带钢5,57089.788.37,0197,94431,19791.411,77986.2电工钢板60,973151.586.691,724103,804315,69480.7101,20969.4镀锡板36,83295.080.731,45135,593189,97286.175,60287.5无锡板15,57098.384.512,37814,00875,95572.731,40380.0镀锌钢板394,385112.8101.3290,483328,7391,875,45394.6

38、743,88299.3其它表面处理钢板30,163130.5158.833,20937,583117,027102.253,272112.5无缝钢管55,759102.9107.585,65196,931290,49695.5109,95183.8焊接钢管111,40476.179.6123,195139,420743,333103.0257,794109.0普通钢材总计2,156,518118.3107.01,454,1171,645,6259,702,33494.33,979,228102.9不锈钢117,805108.394.2361,582409,202564,16691.4226,6

39、0491.3其它323,746130.3119.3332,840376,6751,371,29688.2572,21895.6特殊钢材总计441,551123.6111.4694,422785,8771,935,46289.1798,82294.3线材类14,51491.5103.735,41540,07973,792101.030,377105.2其它35,18494.298.4187,574212,278174,156102.272,523100.2二次制品总计49,69893.499.9222,989252,357247,948101.8102,900101.6其它9,93558.712

40、7.615,64117,70157,695192.326,869235.9合计2,993,658115.5106.12,522,1152,854,27813,745,54096.75,585,624101.1注:1.出口汇率:1美元113.17日元;进口汇率:1美元=113.51日元2.“其它”包含其它钢材、铸铁管等;3.出口金额为FOB,进口金额为CIF;4.进口数据5月为速报,4月为确报,确报和速报数据可能有所差异。表 5 2005年-2006年日本不锈钢、特钢进口量分国别统计国别及地区品种2006年2月与上月环比与去年同比2006年1月2005年12月2005年11月2005年10月20

41、05年9月2005年8月2005年7月2005年6月2005年5月2005年4月2005年3月2005年2月全部普通钢材340,223107.697.2316,229355,393343,639315,182332,983305,448374,654362,417434,426399,019343,438349,892不锈钢16,756161.373.110,38713,20213,35413,67617,62712,74318,44621,66320,32924,17720,91522,924其他特钢6,81282.972.18,2134,8616,7975,2454,9069,5229,7

42、477,5876,1775,0357,0769,447特钢总计23,568126.772.818,60118,06220,15118,92022,53322,26428,19329,25026,50629,21227,99132,371韩国普通钢总计212,035109.6108.6193,516180,183223,341189,956188,885186,483220,642197,374209,404211,912170,200195,239不锈钢13,279157.777.88,4189,56810,40411,26114,1528,45314,39517,04614,93220,11517,20117,078其他特钢3,89587.056.94,4782,0224,1032,9501,8663,2974,1541,7052,4701,6923,9066,843特钢总计17,173133.271.812,89611,59014,50714,21116,01811,75018,54918,75117,40321,80721,10723,920中国普通钢总计47,26590.959.251,975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