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阶段检测一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148148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阶段检测一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阶段检测一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阶段检测一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阶段检测一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阶段检测一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阶段检测一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阶段检测一 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阶段检测一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艺术家创作兴奋点能否形成和出现,是他们能否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而艺术家生活中的“精神落差”则常常是创作兴奋点形成的至为重要的原因。我们发现,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往往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这种“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创作主体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然会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因此也就较容

2、易形成创作主体的兴奋。特别是当创作主体从文明程度较高的环境降入到一个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环境时,这样的精神落差会使创作主体可能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获得比在同一环境中世代生息繁衍的人们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艺术创作一般是离不开风俗叙事的,这不仅源于艺术家自己曾经的生活记忆或审美情趣,还与社会氛围、流派风格、个人境遇有种种联系。作家、艺术家都应该主动拓宽自己的生活经历版图,开阔视野和胸襟,使自己的审美神经更加趋于灵敏,使自己更具文化敏感性。对某一地域风情中美的发现,须有对另一种地域风情的了解为参照,也就是说,在此地域生活过的创作主体到另一地域更容易触发其创作灵感;或曰在新的地域中生活着的艺术

3、主体更容易唤起对原来生活之地的最新发现和认识。人的一生中有花开花落,有升降沉浮,有盛衰荣辱,在文学史上,因人生际遇的变化而可能造成诗人心态的强烈“反差”,常常使得他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如屈原、苏轼、曹雪芹等。几乎共同的身世命运,几乎共同的身心磨难,造就了他们那“吞天吐地”的博大情怀。在强烈的身世命运的反差中,他们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遇去反思历史、反思社会、反思现实、反思自己,这也使他们获得了思想和创作的材料,从而使他们在艺术才情的释放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地域的反差与命运的反差,势必引起创作主体一种更深层的反差,那就是文化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反差。一般说来,“文化

4、反差”不仅具有民族范围内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性的含义。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自身文化素养不同,甚或民族意识不同,都会造成民族间文化上的差异。这种“跨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新一代文艺家来说,无疑需要拓宽新的文化层面,既能自如地掌握和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又能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这既是优秀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也是成就文艺大师必不可少的环节。(摘自学者笔谈)1.下列对“精神落差”的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的创作活动,是艺术家创作兴奋点的形成和出现以及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因素。B.“精神落

5、差”是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而产生的精神反差。C.“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在经历不同环境后内心发生的情感激荡和碰撞出的艺术与思想的火花。D.“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获得的对生活的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和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解析:答题区间在第一段。A项,偷换概念。“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经历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而非创作主体的创作活动。且后一句话也没有阐述到概念的本质。C、D两项都是指创作主体的“精神落差”带来的变化和意义。答案:B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家、艺术家要想激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就应该主动参与生活,增加生活阅

6、历,努力开阔视野。B.艺术创作主体的文化敏感性和审美的灵敏性往往来自对不同的文化、生活和地域风情的发现与了解。C.身世命运的反差会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才情,这是因为他们从自身的坎坷命运中获得思想和创作材料。D.只要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同时又能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就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解析:D项,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可知,“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同时又能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成为优秀艺术家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答案:D3.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创作主体一旦产生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然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获得一个非常

7、特别的观察视角,获得比当地人对自身更深刻的认识。B.作家沈从文远离湘西来到北京,地域环境的反差使得他对湘西风土人情更有了诗意的把握,这也是边城创作成功的原因之一。C.人生际遇的变化会激发诗人的创作欲望,促使他们更好地反思,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艺术才情得到释放,可见“穷愁之词易工”。D.“跨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显得重要,是因为它可以使作家全面客观地评价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出作家较强的文化敏感性。解析:A项,“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错,或然变必然,原文是即“可能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答案: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赵豫,

8、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

9、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

10、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B.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C.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D.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11、解析:要联系上下文,把握整体意思,理清句子关系。答案:C5.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

12、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答案:A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豫择吏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多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解析:“在他的

13、影响下”属无中生有,文中无此表述。答案: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5分)(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5分)参考答案:(1)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众军于是服帖。(“恣横”,恣意横行;“执”,逮捕;“尤”,最突出,最恶劣;“杖”,施以杖刑;“帖然”,服服帖帖。每点1分。)(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补出全句主语;“去”,离开;“攀”,挽住,拉住;“识”,记住;“配享

14、”,共享。每点各1分。)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份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众军于是服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与民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

15、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征调灶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上报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开始施行表彰政绩卓异的典制。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参预大典,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

16、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当赵豫开始上任时,忧虑那里多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天来吧”。众人都笑他,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等到诉讼的人过一夜忿怒渐平,有的被劝阻,很多都停止,不再诉讼。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让他留任,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赵登的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百姓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

17、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留任。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河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悼惜他,为他立祠庙祭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拟古九首(其三) 陶渊明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

18、君情定何如?注遘(u):遇。匪:非。8.简要分析“草木纵横舒”一句中“舒”的妙处。(5分)解析:分析该字的妙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仲春二月,适逢及时雨,第一声春雷,亦从东方响起。众多冬眠之蛰虫,暗中皆被春雷惊醒,沾了春雨的草木,枝枝叶叶纵横舒展。答题时要指出运用的手法,并点出该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写出了草木纵横舒展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9.简要分析诗的后面六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6分)解析:答题时要结合对陶渊明的了解来回答。“相将”“旧居”,诗人运用拟人的口吻,说得非常亲切。燕子认取旧巢的寻

19、常小事,触动了诗人之别样情怀。他情不自禁地问那燕子,自从分别以来,我家门庭一天天荒芜了,但我弃官归隐之心仍然是坚定不移,不知您的心情究竟如何?“我心固匪石”实托喻了诗人坚贞不渝之品节。参考答案:诗的后六句着重写了燕子,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亲切感情。诗歌通过与燕子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坚决隐居不出来做官的坚贞不渝的品节。(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杨意不逢,;钟期既遇,?(王勃滕王阁序)(3),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答案:(1)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2)抚凌云而自惜奏流水以何惭(

20、3)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林冲见差拨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

21、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的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

22、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皆赖差拨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

23、般的苦处。”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已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林冲听得呼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24、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

25、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解析:B项,“一般的罪人”向林冲介绍牢营情况,主要是为了介绍人物活动的环境。而“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是因为林冲没有及时送上银两,这些与林冲遭高太尉陷害都不能构成因果关系。C项,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的原因,是不见林冲“把钱出来”。答案:BC(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这一情节设置对人物的刻画具有积极的作用。从“交代环境”和“巧设铺垫”两个层面回答,就能把握此题的关键。参考答案: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3)差

26、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小说第一段通过“一般的罪人”的介绍,令读者先行了解了差拨“诈人钱物”的个性。第二段通过差拨对林冲态度的变化,使其性格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对比法(答“讽刺的方法”也可)。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

27、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解析:让差拨发作过了,看其表演完后,方才取出银两,陪着笑脸送上,足见其沉着冷静、谨慎小心的个性;对日后的前程抱有幻想,对高太尉等人的陷害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面对差拨的淫威,始终抱着隐忍顺从的态度等。参考答案:两种身份:教头身份,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谨慎小心,沉着冷静,隐忍顺从,顾及颜面。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1931年底,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自罗家伦1930年离职后,因为长时期没有合适人选,清华校长不断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令“留美学生监督”梅贻琦出山。对这

28、一任命,梅贻琦虽感荣幸、快慰,却担心不能胜任,便一再请辞,终未获准,遂赴任。他当时的心理在就职演说中有极为诚恳的表白:“(我)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但求能够用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求相当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他借此提出一句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梅贻琦儒雅、谦和,人称“寡言君子”。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有教授提出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也总是先问旁人:“你看怎

29、么办好?”得到回答后,如果他同意,便说:“我看就这么办吧!”如不同意,则说我看还是怎样怎样办为好,或说我看如果那样办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我看我们再考虑考虑”,而从无疾言厉色。不仅如此,为了清华的发展,他还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选举,在梅贻琦领导下,学校的主要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共同做出。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教授的作用,使校长、教授、学生同心同力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梅贻琦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

30、、国家的需要为宗旨。显然,他的这一办学方针与国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但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上。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表达他对清华的挚爱。身为校长的他,对清华的一草一木寄有深情。1949年后他在美负责管理“清华基金”。叶公超每到纽约都去看他,劝他回台,把清华的这笔钱用到台湾。他每次都说:“我一定来,不过我对清华的钱,总要想出更好的用法来我才回去。”他不愿把这笔钱拿到台湾盖大楼以装潢门面,他想用在科学研究上。台湾有人骂他“守财奴”,他也不在乎。1955年,他终于

31、找到“更好的用法”。到台后,他把这笔款子用于筹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晚年的梅贻琦患病住院,住院期间,他的病桌旁始终有只手提包,他去世后,夫人韩咏华打开包一看,竟是“清华基金”的历年账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令在场者无不动容。梅贻琦爱庐,亦爱庐内的同仁、朋友和学生。闻一多被害,悲愤之余,他一面妥善安排闻一多的后事,一面与当局交涉追查凶手,向报界发表谈话,揭露特务的罪行。为防止类似惨案的发生,他立即将潘光旦夫妇、费孝通一家和张奚若安排到美驻昆明领事馆避险。吴晗思想活跃,当局曾令清华解聘吴晗,他先拒绝,然后悄悄通知吴晗离去。国难当头,学生运动迭起。梅贻琦理解、同情学生的爱国热情,以超人的冷静维持

32、稳定局面。学生进城游行,他派卡车把学生接回。当局要逮捕、开除学生,他想方设法给以保护。有学生被捕,他费尽周折去保释。学生们也很体谅梅贻琦,每要闹学潮时,总先贴出拥戴梅校长的大标语。正是凭借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在那非常的岁月,清华不但保存了元气,还从颇有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留美预备学校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摘编自张昌华梅贻琦:清华的名片)相关链接: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共同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百度百科)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

33、。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梅贻琦语)梅贻琦这个名字始终与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原因不仅在于他是历任清华大学校长中任职最久的一位,更因为他是为形成清华校风贡献最卓著的人之一。清华著名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梁启超演说中的引用之辞,而真正能够将之充分发挥者则是梅贻琦。(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记清华前校长梅贻琦)(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罗家伦离职后,清华校长几次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请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面对清华现状,梅贻琦虽然推辞,但心里高兴,

34、所以还是欣然上任。B.梅贻琦为人儒雅谦和,与人交往不善言谈,对于教授提出的建议,他只是用“吾从众”来予以回答,因此,被称为“寡言君子”。C.梅贻琦在清华大力推行当时国民政府反对的通才教育,这与他对当时抗战形势的认识和“只唯实不唯上”的做人原则有着重要的关系。D.对自己负责管理的“清华基金”,梅贻琦非常珍惜,有人多次劝他将这笔钱用到台湾搞建设,他都以委婉的口气予以拒绝。E.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不只因他担任清华校长时间最长,还因为凭借他的品质和精神,使清华在非常时期保存了元气,并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解析:解答此题时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逐一分析每个选择项,找出错误点。A项“欣然

35、上任”说法不正确;B项强加因果,“吾从众”表现的主要是梅贻琦的民主作风;D项“搞建设”说法不当。答案: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D得1分,选A、B两项不得分。(2)梅贻琦先生具有哪些教育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要紧扣“教育思想”这一点;其次要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相关内容应在文章的第13段;筛选出其中的重要信息,如:“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等,最后分条概括即可。参考答案:办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培养人才

36、需审时度势,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学生教育,既重学问又重做人;主张学术独立,兼容并包,自由教育。(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3)梅贻琦先生挚爱清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答题时要紧扣“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这一点,确定答题区间,主要从文章的第45段中组织答案,结合有关的提示性语句,如“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表达他对清华的挚爱”“梅贻琦爱庐,亦爱庐内的同仁、朋友和学生”等,最后分析概括,分条作答。参考答案:在清华危难之时,他出任清华校长,并诚恳表示,用尽心力为清华服务,为清华谋发展。他非常珍惜“清华基金”,希望将这笔钱用在科学研

37、究上;对账目管理认真。他爱学校的同仁、朋友和学生。闻一多遇害,他安排后事,揭露罪行;想方设法保护老师和学生。(4)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解析:解答此题时,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两个方面的表现,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地筛选出这两个方面的有关信息,归纳并整理相关信息即可。参考答案:梅贻琦的圆融谦逊表现在:工作上,作风民主,虚怀若谷,博采众议;为人儒雅,说话和气、委婉;在保护师生时,机智灵活,方法得当,头脑冷静。梅贻琦的刚毅果敢表现在: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坚持只唯实不唯上,使通才教育在清华得

38、以实施;对当局暗杀民主人士的罪行,敢于揭露,拒绝当局解聘吴晗的要求。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2014课标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2)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3)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A.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B.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C.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微杜渐解析: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祸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未雨绸缪

39、: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1)说的是防范火灾,属于“患”的范畴,所以应该使用“防患未然”;(2)“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属于提前作准备,不属于“防”,应该使用“未雨绸缪”;(3)“细小的苗头”对应防微杜渐中的“微”和“渐”。答案:B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史上投资最大的一届冬奥会,索契冬奥会不仅是大国间“斗法”的舞台,更是各国体育健儿展示实力的竞技场。B.由陈晓卿担任总导演,主创团队历时一年,走遍了150多个拍摄地点,行程40多万公里摄制的纪录片终于正式开播。C.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腐”

40、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D.武汉大学进行“诚信考试”时,如果发现无人监考考场有舞弊行为,将取消该考场所有同学的成绩,对全考场同学实施连带责任。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索契冬奥会不仅是各国体育健儿展示实力的竞技场,更是大国间斗法的舞台”;C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D项,搭配不当,“实施”与“责任”不搭配。答案:B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一段文字,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50690020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的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A.

41、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飞走B.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C.甚至不愿回来,飞走,远远地飞走D.远远地飞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语段中大雁的灵性与天性可知,横线处应选择与大雁避开人群相关的语句,可结合“远远地”得出符合语境的是B项。答案:B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然而,也有研究指出,: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

42、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解析:此题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本语段主要谈“二氧化碳”的利与弊。是对前文“全球变暖”“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等情况的总结,这是二氧化碳带来的灾难,因此可写“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对“给植物施肥”现象的总结,也是对前面“灾难”的转折,因此可填写“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根据前后语境可填写“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参考答案: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17.(2015课标全国高考)下面

43、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得体的能力。图文转换解题分三步:第一步,观察,看图的构成要素,这里主要是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等;第二步,思考构图要素之间的联系,这里的关键是“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的污水”;第三步,概括寓意,即“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答案示例: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六、写作(60分)18.请以“这世界需要你”

44、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提示:“这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由三部分构成,“你”“这世界”“需要”。其中“你”最为关键,既可以指单个的人、某个群体,还可以指某种精神、价值观念等,在行文中必须明确“这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你”到底指什么。这篇作文的关键在于“这世界”与“你”的关系,单向性的写“你”“这世界”都是偏离题意的。“需要”是“你”和“这世界”的关系,是“这世界”发出的信息。参考例文这世界需要你当你在夏日骄阳下挥洒着汗水,当你在车水马龙的世界静静徘徊,当你在为了子女和家人而独自奋斗,当你无论怎样都会露出灿烂的微笑的时候,我想说,这

45、个世界需要你,农民工兄弟!是的,你被人们叫作农民工,这是因为你们有着农民般纯朴的心灵和工人般坚毅伟岸的身姿。你曾被人们瞧不起,在茫茫的城市中,你们是最卑微的一粒沙,但是沙也有沙的尊严,有沙的性格。我们无须自卑,你说是吗?在此,农民工兄弟们,请接受我对你们最诚挚的问候,你们辛苦了!是你们建造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我想当你们看到这用你们的双手建筑起的新房,你们一定会欣慰。那以后无论会是谁温馨的家,会是谁温暖的教室,会是怎样热闹的超市,你们一定会欣慰。我仿佛看到了你会心的微笑,抽着卷好的旱烟,蹲在落成的大厦前。此刻,你们在我的心中,已变得高大伟岸,那灿烂的笑容是整个城市最幸福的标志。也许你认为城市并不

46、是你的家,也许你也会回忆家里上学的娃,但是我想说,兄弟,城市也是你的家,不要理睬那些看不起你的人,他们是这个城市的伤疤。我们需要你,这个城市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不要再徘徊,兄弟,谢谢你,没有你,我们怎会有温馨的家,孩子们怎么会有读书的天地。兄弟,谢谢你,没有你,是谁让我们见证了纯朴。那份源自心灵的质朴,让你即使自己困难也会伸出援手,即使自己苦累,在打回家的电话中仍然强装快乐,报喜不报忧。你的乐观让我感动,你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兄弟,也许你会说:“啥呀,俺又没文化。”但是,真的,你是我们的老师。这个世界需要你,我的农民工兄弟,你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你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在你身上,我仿佛看到了那发自心灵的真挚。在你眼睛里,透露出的是一份诚信,一份乐观以及那坚韧不拔的性格。那份简简单单的纯朴与坚毅,正是这个世界需要的。兄弟,这个世界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请保持那灿烂的微笑,因为那是这个世界最温暖的阳光!点评作者巧妙地从城市“这个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农民工”入手,让我们既能感受到生活中农民工的重要性,也能从农民工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出“你”的丰富内涵。一句“啥呀,俺又没文化”既是他们的自谦之词,又是对我们这个世界需要的一种回应。“那灿烂的微笑”在文中多次出现,既体现出农民工的性格特征,又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