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150978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1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格检查基本方法.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检体诊断(简称查体),定义: 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那么检查,所获得的临床现象即叫体征。多数疾病通过系统可靠的体检,再结合详尽而真实的病史,常可做出临床诊断。,这是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但要想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并使自己检查结果精确可靠。那就必须认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并反复地进行临床实践才能做到。,且体格检查应注意以下5点: 1、对患者应关心体贴、举止制端庄、态度和蔼以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 2、进行体格检查时必须细致、轻柔、避免草率粗鲁、克服主观片面,检查者应站在病人右侧,必要时应有第三者在场。,3、环境要安静、室温要适宜、光线要充足、被检部

2、位暴露充分、力求系统全面。若病情危重,不允许作详细检查时,则应根据主诉和临床表现,做重点检查,积极抢救,病情好转后,再进行补充检查。,4、体检一定按顺序进行,先观察一般情况,包括; 发育与体型、 营养状态、 面容表情、 体位、姿势和步态、意识状态。然后检查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养成系统、全面地检查方法习惯,以免遗漏和不必要重复。,5、复诊和巡诊病房时都要作必要的复查。因反复检查可及时发现新的体征和原体征的改变。以便判断病情的演变和不断的补充或纠正诊断。,第一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 视、 触、 叩、 听和嗅五个方面,操作时可相互配合,按一定顺序进行,所以我们先从:,第一节、

3、视诊,即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表现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与人一接触视诊就已开始。视诊内容即全身视诊和局部视诊。 全身视诊应注意病人全身的一般情况,例如病人精神状况、面容、意识、营养、发育、体型、姿势、步态等。,局部视诊是对病人身体的某一局部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观察,以补充一般全身视诊的不足。例如;观察病人眼球有否震颤、巩膜有否黄染、颈静脉有否怒张等。一般情况下视诊常可获得较多的诊断资料,但是临床征象很多,所以视诊应注意2点:,1、局部视诊时被检查的部位应充分暴露。 2、视诊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因光线昏暗或带有颜色的灯光都会影响望诊结果,比如在黄色灯下进行就很容易造成病人黄疸的错觉。 由此

4、看来视诊十分重要,通过视诊才能获得重要线索和启示,是医生诊断疾病的第一手资料。,第二节、触诊,是医生通过手的触觉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适用范围很广,可遍及全身,尤以腹部更为重要。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关节部掌面的皮肤最敏感,因此触诊时多用这两个部位。,触诊其意义是; 可以进一步确定视诊所发现的体征,并补充视诊所不能观察到的情况。如体表温度、湿度、震颤、波动、摩檫感以及肿块的位置,大小,硬度等。方法有两种:,一、浅部触诊法: 就是用右手平放在被检查的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调动作,由远至近柔和地进行滑动触摸。此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的检查;例如浅表淋巴结检查、皮肤包块的检查、阴囊和精索的检查等。

5、均需进行浅部触诊。,此法因其不引起病人的疼苦,也不引起肌紧张,故更有利于检查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块和某些大脏器等。而且浅部触诊包括触感法(是将指腹、手掌的掌面或尺侧轻贴于被检查的部位,以感知震动、搏动和温度等)常用于检查震颤、摩檫感、心尖搏动和皮肤温度。,二、深部触诊法:用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达深部,是了解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的常用方法,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的不同又将分为以下4种: 1、深部滑行法为检查腹部深部包块常用。,2、冲击触诊法适用于大量腹水肝脾包块难以触及时。 3、深压触诊法以明确脏器及组织的压疼点,如阑尾、胆囊压疼点 4、双手触诊法用来检查肝、脾、肾、子宫和腹腔

6、肿物的检查。,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一个主要方法.欲获得可靠结果,在触诊腹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医生应站在病人右侧,手要温暖。 (2)由浅入深,由轻变重,由健侧开始移向患侧且用力要适中。 (3)边触边注意手下感觉,并观察病人面部表情有无痛苦,设法引开病人注意力。,(4)触诊的部位肌肉要松弛。 (5)下腹部触诊要让病人排空膀胱。因膀胱充盈上移腹腔易误诊腹腔包块。 (6)一定询问大便习惯,因粪便堆积肠管易误诊为肿块。,第三节 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处,使之产生震动和音响。根据音响的特性来判断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叩诊法有两种: 一、直接叩诊法;就是用中间三指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借叩击的反响

7、和指下震动感判断病变情况。此法用于检查广泛性病变,如大片肺实变或胸腔积液及腹水等。但不能反映精确病变部位及范围,少用。,二、间接叩诊法: 为临床常用的方法,要求每一个人一定掌握。 叩诊时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然后用右手中指自然弯曲,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诊时应以腕关节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及肩关节活动。动作要灵活迅速而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迅速抬起,以免影响音响的振幅及频率。一般在同一部位以同样力量和相同的间隔时间叩诊23下,同时仔细分辨叩诊音的变化。至于叩诊力量的轻重应以被检部位病变大小,位置和检查的目的而有所不同。,因此有重叩及轻叩两种方法。

8、重叩所需力量稍大,用以了解病变部位较广泛或病变位置较深者,轻叩用力较轻,用于了解部位较浅,范围较小或距含气组织较近的病变或器官。如心脏的叩诊易用。,叩诊时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温暖适中,叩诊部位要充分暴露。 (2)叩诊力量要均等,并以对称的部位或健康部位进行反复对比。 其叩诊音,因人体各部组织密度不同或含气量的差异,可出现不同的叩诊音,根据音响的强弱、长短、高低不同,叩诊音正常有五种:,一清音 是一种音调低,音响较大、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清脆声音,为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二鼓音 即;音空而长、似击鼓音,正常情况下,叩击胃肠可出现鼓音,病理情况下可见于肺空洞、

9、气胸、气腹症等。,三过清音 是属于鼓音范畴的一种变音。其音响和音调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见于叩击弹性减弱,含气量增多的肺组织,如肺气肿。,四浊音 是一种音响较弱,音调较高,振动持续较短的声音。为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如心脏、肝脏被肺的边缘所覆盖的部分时所产生的声音。肺组织炎症时含气量减少,局部叩诊时亦呈浊音。,五实音 亦称绝对浊音。与鼓音道理相反实音就是叩击实质性脏器或组织而呈现出的声音,其音响更弱,振动持续时间更短,如叩击心脏、肝脏所产剩的声音,也见于大量 胸腔积液或肺实变。,最后重复一下五种叩诊音的产生原理: 1鼓音就是叩击空腔脏器所产生的声响 2实音是叩击实质性器官所产生的声音

10、 3浊音是鼓音与实音结合产物,也就是叩击实质器官与含气量多的器官相重叠部分所产生的声音。 4清音为肺正常音。 5过清音则是肺含气量增多的声音。,第四节 听诊,听诊是医生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听取体内脏器活动时发生的音响。根据音响变化,推断脏器病变的情况。听诊法有: 一直接听诊法 就是直接把耳朵贴于病人体表被检查部位进行听诊,这种方法既不雅观又不卫生,而且听取声音较弱,已少用,只是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偶而采用。,二、间接听诊法: 是利用听诊器进行听诊检查的一种方法。此法方便,可以在任何部位使用,同时对脏器活动的声音还有放大的作用易于听清。听诊注意事项是: 1、环境要安静 2、注意力要集中 3、听

11、诊器胸件一定要直接贴于被检部位,避免摩檫产生错觉。,听诊器有软质和硬质两种。 1、 软质听诊器用的体件通常是钟型和膜型,钟型适用听取低调声音,如二尖瓣狭窄时发生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膜型适用于听取高音调的声音,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发出的舒张期杂音。 2、硬质听诊器,多用于听取胎心音。,听诊是临床医生的一项基本功,是诊断心、肺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基本检查法中的重点与难点。一定要勤学苦练、反复实践、以期达到切实掌握和熟练应用的程度。,第五节 嗅诊,是以嗅觉辨别发自病人体表、呼吸道、胃肠道排泄物等,所产生的异常气味来判断其与疾病的关系的一种方法。如: 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肝嗅味见于肝性脑病、 尿嗅味见于尿毒症、 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 痰腥嗅味见于肺脓肿、,呕吐物带有腐嗅味见于幽门梗阻、 白带有恶嗅味见于宫颈癌患者。 所以嗅诊常能对许多疾病迅速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诊断线索,不可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