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15310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8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学习重点】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学习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知人论世,借助“教材助读”对孟子的作品特点及文章背景有整体性的把握。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能准确断句和有感情地诵读。3、用15分钟左右完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的题目,并对相关的知识进

2、行反复记忆,认真完成。【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孟子简介: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

3、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二、背景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

4、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

5、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预习自测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好( )战 弃甲曳( )兵而走 衣( )帛 数罟( )不入洿( )池 庠( )序 养生丧( )死无憾 鸡豚( )狗彘( )之畜( ) 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

6、、虚词和特殊句式。2、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本文中心内容是什么? 3、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一、课文探究1、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 孟子哪些话是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请具体分析。3、分析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在? 4、 为什么说孟子善用比喻说理?他如何做到论辨的气势磅礴? 5、试总结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写出下列句子中

7、的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 通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涂有饿殍 通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 今义 河内凶 古义 今义 请以战喻 古义 今义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 今义 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今义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 今义 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义 今义 3、.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王 寡人之于国( ) 然而不王者(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 梁惠王曰( ) 以 食 请以战喻( ) 狗彘食人( )可以无饥矣( ) 食而不知检( ) 以时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 之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8、)五亩之宅( )申之以孝悌之义( ) 4、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填然鼓之( ) 树之以桑(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谨庠序之教( ) 然而不王者( )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 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2、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C、申之以孝悌之义(兄弟友爱)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

9、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3、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 4、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寡人之于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 王道之始也 填然鼓之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未之有也 察邻国之政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 B、 C、 D、 5、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寡人之于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相同B. 相同C. 相同D. 各不相同 6、选出对

10、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是亦走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王道之始也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 B、 C、 D、 7、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 8、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翻译部分不正确的一句(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 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

11、道的开端】 9、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二、课堂延伸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10.

12、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一朝 居 也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救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争击勿失”此二人者,

13、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1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衰请命于勾践 (3)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8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预习自测题】1、王好(ho)战 弃甲曳(y)兵而走 衣( y)帛 数罟(cg)不入洿w)池 庠(xing)序 养生丧(sng)死无憾 鸡豚(tn)狗彘(zh)之畜(x) 然而不王(wng)者 涂有饿莩(pio) 【质疑探究】1、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14、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批评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狗彘食人食”和“涂油饿莩”对比,是多大的反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又是多

15、么的残忍!多么的不仁!而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归罪于天灾,就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残害人民的不是荒年而是虐政!3、五十步和百步只是数量上有所不同,本质是一样的同理:如果说梁惠王的治国政策和其他国君相比,只是尽心的程度不同的话,本质也是相同的,目的都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都是让百姓去送死,他们采取的治国政策都不是王道,而是霸道,是虐民暴政老百姓看穿了梁王的小恩小惠,不会来送死呢,所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善用”重要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就用战争做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尽心于国”不比邻国

16、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5、其一,结构严谨本文3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 其二,善用比喻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孟子全书261章,其中93章总共使用比喻159种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 其三,气势充沛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本文第3段的3种措施和第4段的4种主张,全用排偶,使句

17、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音调铿锵,极富音乐性,强化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 【当堂检测】1、(直,通“只”,“不过”句意是: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无,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颁,通“斑句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饿死的人) 2、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容孤单的人 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内遇到饥荒 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

18、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3、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寡人之于国(对,介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介词) 王 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ng)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ng) 以 请以战喻(用,介词)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以时入山林(按,介词)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食 狗彘食人(吃,动词)食而不知检(食物,名词) 之 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五亩之宅(“的”,助词)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4.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填然鼓之(鼓,名词

19、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课后训练1、答案C (供养活着的人) 2、答案C (A或,有的人 B请,请允许我 D通“斑”) 3、答案C (C按 ABD用、拿) 4、答案C 5. 答案D (对 到 比 在 和) 6、答案C (为介词结构后置) 7答案A 8答案B 9. 答案B (战国) 10.参考答案: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11.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12.参考答案:(1) 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 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3) 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后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 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