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15446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苏教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苏教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苏教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苏教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苏教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苏教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必做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弃甲曳(y)兵 生拉硬拽(zhu) 不可胜(shng)食 胜(shng)利B洿(w)池 鸡豚(tn)狗彘(zh)之畜(x) 狼奔豕(sh)突 牲畜(x) C衣(y)帛食肉 庠(xing)序 涂有饿莩(po)而不知发(f) D孝悌(d) 数(c)罟(g) 数(sh)见不鲜 数(sh)落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黄河)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加少(增加)B请以战喻(请允许我) 鼓之(动词,击鼓) 弃甲曳兵而走(逃跑)C或五十步而后止(或者)不违农时(季节) 不

2、可胜食(完全,尽)D树之以桑(种植) 数罟(密网) 王无罪岁(犯错误)加少(更)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王无罪岁(归咎,归罪)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下列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然而不王者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 B.弃甲曳兵而走C.移其粟于河内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C.微斯人吾谁与归 D.王道之始也7写出下列句子中“

3、以”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1)王好战,请以战喻。 (2)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名句名篇默写。(1)填然鼓之,_,_,或百步而后止。(2)不违农时,_。_,鱼鳖不可胜食也。(3)谨庠序之教,_,_。(4)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

4、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5、: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9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悌:敬爱兄长)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C. 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D. 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1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河东凶亦然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 D王道之始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B. 孟子的“王道”理想是

6、“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选做题】1孟子的描述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观点?请简要分析归纳。2针对梁惠王的发问,孟子是

7、如何回答的?这里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论辩艺术?3拓展阅读: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1)孟子为什么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说齐宣王是“为阱于国中”? (2)比较本

8、段文字和课文中孟子的观点和说理方法异同。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必做题】1A (B项中“畜”应读为ch;C项中“衣”应读作y;D项中“悌”应读作t,“数见不鲜”应读shu。)2B (A项中“加”意为:更;C项中“或”意为:有的人;D项中“罪”意为:归咎,归罪)3A(B“涂”通“途”,C“检”通“敛”,D“颁”通“斑”。)4D(ABC名词作动词)5D(A项“养生”,古义是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保养、调养、颐养生命。B项“走”,古义是跑,这里是逃跑的意思;今义是行走。C项“河”,古义是黄河;今义是泛指河流。)6C(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A B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判断句式。)7(1)介词,用 (

9、2)介词,按照 (3)介词,用,把(4)连词,因为 (5)连词,来,用来8(1)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2)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3)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B (“丧死”应该解释为“安葬死去的人”)10C (两个“之”都是取消独立性。A项,样子 /这样;B项,比/在;D表判断/表停顿。)11B(王道理想概括不全面,缺“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12(1)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2)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统治者)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朝廷

10、)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 【选做题】1孟子是从“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及“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三个方面加以回答的。孟子指出: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是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的“王道之始”, 体现了古人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发展农业,教化百姓,使民心归顺,才能真正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此外,孟子还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批评统治者的虐政,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些具体的措施体现的正是孟子重视人民,重视教化(“驱而之善”),反对武力兼并的“仁政”思想。2孟子听到梁惠王的发问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讲了一个“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变

11、答为问变被动为主动,牢牢地吸引住了谈话的对方,并使之按自己的思路走。而“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问题,对于“好战”的梁惠王来说,不但有吸引力,而且也十分简单。熟知兵法的梁惠王自然会回答:“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一旦梁惠王作出正确的回答,孟子就牢牢地把握了主动权,为本次辩论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而且以此巧妙地回答了梁惠王的疑问,即“移民”“移粟”,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扩张土地、敛取资财的需要罢了,这和其他诸侯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推行“仁政”,梁惠王的所谓“尽心于国”并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善用比喻是孟子论辩的一个特色,这一点还可以从语文读本中的鱼我所欲也

12、中加以体会。另外,善于抓住辩论对方的心理、好恶,吸引对方,牢牢把握辩论的主动权,也是孟子论辩艺术的体现。这一点可以从庄暴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加以体会。)3(1)“阱”是捕兽的陷坑。齐宣王的园囿就在首都的郊外,纵横有四十里,谁要杀害了里面的麋鹿,就等于犯了杀人罪,这样,园囿也就成了陷民于死地的陷阱。孟子对这种做法很不赞成,所以就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2)两文观点相同,孟子都主张推行王道仁政。说理方法不同,课文孟子通过巧妙设喻,层层深入地阐明自己观点。选文孟子是通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说明自己观点,“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以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以为大”, 原因是前者能“与民共之”,后者不能。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