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15452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三单元测评A(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应当/长歌当哭喋血/层峦叠嶂租赁/鳞次栉比B.吮吸/殒身不恤编辑/开门揖盗解剖/抛头露面C.散步/一盘散沙莅临/时光荏苒显宦/涣然冰释D.屏风/屏息以待粘贴/泣下沾襟剔除/拳打脚踢解析:A项,分别读dng/dng,di,ln/ln;B项,分别读shn/yn,j/y,pu/po;C项,分别读sn/sn,l/rn,hun;D项,分别读png/bng,zhn,t。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徘徊记念碑痛定思痛暗自诧异B.和蔼租赁房桀骜不训惊心

2、动魄C.干练篱笆墙叱咤风云步履稳健D.歉意箜篌引黄沙迷漫戊戌政变解析:A项,“记念碑”应为“纪念碑”;B项,“桀骜不训”应为“桀骜不驯”;D项,“黄沙迷漫”应为“黄沙弥漫”。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耶金认为,俄罗斯并非使用天然气作为外交武器。因为欧洲是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市场,俄方并不愿意单方面采取措施以影响这个市场的稳定。(2)为应对区域范围内的重污染天气,今年将搭建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共同应对区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3)专案组成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一名可疑的男子拎着不明物品,在街边蹲着休息,行为相当鬼祟

3、。A.刻意逐步行迹B.蓄意逐渐形迹C.蓄意逐渐行迹D.刻意逐步形迹解析:“蓄意”,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刻意”,用尽心思。“逐步”,一步一步地,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地努力;“逐渐”,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侧重于客观性。“形迹”,指举动和神色,也指痕迹、迹象;“行迹”,指行动的踪迹。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有人说庄子是第一个达观之人,因为庄子在他的老妻去世时,没有像常人那样哀伤,反而长歌当哭,鼓盆而歌。B.诗圣杜甫用诗歌记述了叱咤风云、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他在众多诗篇中对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揭露可谓深刻透彻。C.他脱下古装,穿上戎装,在猎天狼中担任

4、男主角,演绎了一个抗战时期为国家民族殒身不恤的热血英雄。D.从外观看,途胜的车身短小精悍,侧翼阳刚,四侧门从腰线向下安装了深色装饰线条,给人整体非常敦实的感觉。解析:A项,“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此处望文生义。B项,“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极大,不能用来修饰“社会现实”。C项,“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D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或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望文生义。答案: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个节目,以庄严而曼妙的舞姿,古朴的音乐,绚丽的灯光,祥和的氛围,让观众在获得精神陶冶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B

5、.人们之所以爱鸟,究其原因是鸟能给自然界带来无限生机,给人类生活增添无穷乐趣,对维护生态平衡有利造成的。C.就是这样的简单才最能打动人心,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做到伟人或名人的不平凡人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更加平实的生活方式。D.幼儿期正是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无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都要营造鼓励孩子发展这种思维能力的氛围。解析:A项,语序不当,改为“让观众获得了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的陶冶”。B项,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C项,搭配不当,“做到人生”改为“拥有人生”。答案:D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作为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

6、种重要表现形式,道德记忆显示的是人类具有记忆其道德生活经历的思维能力。人类在过去的时间里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其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构成道德生活经历,并在其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或印记,从而使其拥有了道德记忆。道德记忆的主体是人类,但由于人类总是同时以“个体人”(个人)和“集体人”(社会人)的身份存在,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发生在个人身上。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个人对个体道德记忆有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对它存在的实在性、主要功能、价值维度等也有最全面、最系统的认识。集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人类以家庭、民族

7、、团队、党派、军队、国家等集体形式为载体展现出来的一种道德记忆。集体道德记忆的发生机制不同于个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是通过个人头脑所具有的记忆功能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具有正常记忆思维能力的人都可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发生和运作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个人必须具备正常的记忆思维能力,但它还会受到个人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目的性)的深刻影响。一个人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深刻地影响着个体道德记忆的内容和方式,并使个体道德记忆具有选择性特征。集体道德记忆需要通过人类集体的“头脑”来发挥作用,但这种“头脑”是一种抽象物,它是由从属于人类集体的所有个人的“头脑”整合、统一而成的。因此,它是基

8、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集体道德记忆也是有选择性的,因为一个集体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是由集体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决定的。在个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个人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集体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个体道德记忆发生的时候,个人是主动的,他的道德记忆思维能力和意向性是人类道德记忆思维活动的支配力量。而当集体道德记忆发生的时候,集体是主动的,它的道德记忆思维能力和意向性是人类道德思维活动的支配力量。个人是集体道德记忆的参与者,但他的参与是被动的,因为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个人不是在独立自主地展开道德记忆思维活动,而是和集体的所有

9、人一起展开道德记忆活动。家庭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对家规、家训和家风的集体性记忆。家规、家训和家风是反映家庭道德生活的镜子,也是家庭集体道德记忆的主要内容。而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该民族的所有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记录该民族的过去,它是该民族建构其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节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07月02日)6.下列关于“道德记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德记忆是一种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思维能力显示的内容是人类记忆其道德生活的经历。B.个人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对道德记忆的体会最深刻、最直接,对道德记忆的价

10、值维度认识最全面、最系统。C.由于人类会以“个体人”和“集体人”的两种身份存在,所以道德记忆也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D.人类在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的过程中拥有的道德记忆,它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和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解析:B项,扩大范围。原文“个人对个体道德记忆有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对它存在的实在性、主要功能、价值维度等也有最全面、最系统的认识”是个人对个体道德记忆,而非道德记忆。答案:B7.下列对“个人道德记忆与集体道德记忆”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个人道德记忆发生在个人身上,而集体道德记忆的载体是家庭、民族、团队、国家等集体形式。B.个人的道德记忆发生时,

11、个体是主动的;而集体道德记忆发生时,集体是主动的,个体的参与是被动的。C.关于道德记忆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个体道德记忆是有选择性的,集体是主动的,个体的参与是被动的。D.在不同的道德记忆框架内,个人主导着个人道德记忆思维活动,而集体主导着集体道德记忆思维活动。解析:C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集体道德记忆也是有选择性的,因为一个集体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是由集体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决定的”可知,集体道德记忆也是有选择性的,只是带有意向性特点。答案:C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具备正常的记忆思维能力的人,就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并受个体道德记忆思维意

12、向性的影响。B.集体道德记忆中的“头脑”是种抽象概念,它是指人类集体的所有人的“头脑”统一整合而成的产物。C.家规、家训和家风体现的是家庭的集体道德记忆,它是家庭成员道德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这种记忆的主要内容。D.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民族历史积淀的结果,主要记录的是该民族的过去,是该民族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解析:A项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具有正常记忆思维能力的人都可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这只是一种推测,并不是绝对的说法。答案:A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9分,每小题3分)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资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

13、,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廷页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廷页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马日至黎阳。时李责力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责力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

14、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节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注:魏公:李密。隐太子:指李建成。秦王:指李世民。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征典书檄典:主管。B.征不谢去谢:告辞。C.卒归唐者卒:通“猝”,仓促。D.不早自图图:谋划。解析:C项,“卒”,最终。答案:C10.下列选项全都说明魏征有远见的一项是()有大志,通贯书术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

15、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A.B.C.D.解析:说明其志向和学问;说明其不得志;说明魏征被李建成任用。排除这三句可得出答案。答案:C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接应李密起义,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了魏征。B.魏征给当时还是李密部下的李责力写了一封信,劝说李责力背叛李密而归附于唐。李责力得信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C.窦建德攻破黎阳,捉住了魏征,并任他为官。后来窦建德被打败,魏征和别人一起跑到关内,李建成任命他做了官。D.在李建成失败后,李世民责备魏征曾挑拨他们弟兄的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

16、听从自己的意见。解析:A项,理解错误。原文意思是李密是对发来的文书“称善”,而且召见魏征的原因是“闻征所为”,指这些信都是魏征写的,而不是因为“看到赞扬魏征的话”。答案:A参考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从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抛弃自己的资财家产不去经营,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隋末动乱,他扮作道士。武阳郡太守元宝藏发兵响应李密,任命魏征担任书信及檄文的起草工作。李密每当看到宝藏的书信以后,就称赞写得非常好,又加上听说是魏征所写,急忙征召他。魏征进献十条计策来说服李密,都没有得到采用。王世充攻打洛口,魏征拜见长史郑廷页说:“魏公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打胜仗,但那些骁勇善战

17、的将士死伤将尽,而且府里没有余财,战胜敌人之后又没有封赏。由于这两点原因不能和他们作战。如果疏通护城河,加高城墙,天长日久,敌兵粮食耗尽以后自然会撤退,到时我军乘胜追击,这是取胜的方法啊。”郑廷页说:“这是老生常谈罢了。”魏征没有告辞就走了。魏征后来跟随李密来到京城,过了很久都没有知名。自己请求安抚山东地区,于是被提拔为秘书丞,快马来到黎阳。当时李责力还是李密所封的太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出身于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振臂大喊,率几十万人,他的威势掩盖半个天下,而他现在一败之后,再无振作,最终归附唐朝,本来就知道这天命使之有所归附。如今您处于天下必争之地,不趁早为自己打算,那么就成就不了大

18、事了!”李责力收到他的书信,于是定计归附于唐,而后大量派送粮食给淮安王的军队。刚好赶上窦建德攻陷了黎阳,俘获了魏征,授伪官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以后,魏征和裴矩一起逃往关内,隐太子引荐他为太子洗马。魏征看到秦王功高,暗中劝说太子早做打算。太子事败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离间我们兄弟感情,怎么办?”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话,不会遭遇今日之祸!”李世民器重他的正直,没有一丝怨恨的意思。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刘叔雅张中行刘叔雅是民初学术界的知名之士,名文典,字叔雅,因为学术有成就,人都称呼为刘叔雅,表示尊重。30年代初,他在清华大学任国文系主任,在北

19、京大学兼课,讲六朝文,我听过一年。他的大名,我早有所知。这少半是来自读他的著作,其中有翻译日本丘浅次郎的进化与人生;中文的是他的权威著作淮南鸿烈集解。听说他骈体文写得很好,没有见过。大名的多半是来自他的不畏权势。那是1928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因为学潮事件触怒了老蒋。蒋召见他,说了既无理又无礼的话,据说他不改旧习,伸出手指指着蒋说:“你就是新军阀!”蒋大怒,要枪毙他。幸而有蔡元培先生等全力为他解释,说他有精神不正常的毛病,才以立即免职了事。不论什么时代,像这样常人会视为疯子的总是稀有的,这使我不禁想到三国的祢衡。这位祢衡就在课堂上,一周见一次,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注意他的言谈举止。他偏于消瘦

20、,面黑,一点没有出头露角的神气。上课坐着,讲书,眼很少睁大,总像是沉思,自言自语。现在还有印象的,一次是讲木玄虚海赋,多从声音的性质和作用方面发挥,当时觉得确是看得深,说得透。又一次,是泛论不同的韵的不同情调,说五徵韵的情调是惆怅,举例,闭着眼睛吟诵:“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憔悴不胜衣。”念完,停一会,像是仍在心里回味,我当时想,他是不是觉得自己就是“沈郎憔悴不胜衣”呢?对于他的见解,同学是尊重的。只是有一次,他表现为明显的言行不一致。不知从哪里说起,他忽然激昂起来,起立,睁大眼睛,说人间的不平等现象使他生气,举例中有有人坐车,有人拉车云云。同学听了都惊奇而感动,想到像这样一位神

21、游六朝的人物忽然注重现世问题,真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味。说完,下课,有些同学由窗口目送他走出校门。一辆旧人力车过来,他坐上去,车夫提起车把向西跑去,原来他正是“有人坐车”的人。抗战时期,他到云南,一个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我有个表弟倪君在那里上学,回来之后跟我说,刘叔雅在那里仍然表现很怪异,许多事在学校传为笑谈。例如有一次跑警报,一位新文学作家,早已很有名,也在联大任教,急着向某个方向走,他看见,正言厉色地说:“你跑作什么!我跑,因为我炸死了,就不再有人讲庄子。”那位作家尊重他是前辈,没还言,躲开他,或者说“逃之夭夭”了。再是不止一次,他讲书,吴宓(号雨僧)也去听,坐在教室内最后一排。他

22、仍是闭目讲,讲到自己认为独到的体会的时候,总是抬头张目向后排看,问道:“雨僧兄以为何如?”吴宓照例起立,恭恭敬敬,一面点头一面答:“高见甚是。”惹得全场为之暗笑。1945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散伙,各自回各自的老窝,他因为已经不在联大,就没有跟回来。以后一直留在云南,在云南大学任教。有人说这是因为他舍不得云土(烟土,即鸦片)和云腿(火腿),并由此而获得“二云居士”的雅号,不知确否。这且不管它,我觉得遗憾的是不能再听到他的“甚是”的“高见”,有时难免有类似老成凋谢的惆怅。十几年之后,他就真正凋谢了。我有时想起北京大学的卯字号人物,这小一辈的,刘半农终于1934年,享寿四十三;胡适终于1962年,享

23、寿七十一;刘叔雅终于1958年,享寿六十七,但就这一点说是中间人物。学术成就呢,很难说。张文勋为他作的传记说,他还想以余年完成群书校补等几种大著作,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我则以为,他不如降一级,由“子部”转到专搞“集部”,多搞搞唐诗,就会对更多的读者有大帮助。他作古了;如果还健在,听到我这不三不四的意见,恐怕要大喊“小子何知”吧。(原文略有改动)12.蔡元培说他“精神不正常”与常人把他看成“疯子”是一回事吗?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解析:对这两处“疯子”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蔡元培说刘叔雅“有精神不正常的毛病”是为他开脱责罚,是出于保护;常人把他看成疯子是因为他的言行是“稀有的”。参考答

24、案:蔡元培说他精神不正常是为了在盛怒的蒋介石面前保护他,是被迫说的假话;常人认为他是疯子是因为常人畏惧权势,以己推人,把蔑视权贵的人当成异类。13.第三段写刘叔雅上课,用的是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解析:从相关文字看,有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没有采用渲染和铺陈夸张,应是白描手法。可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分析作用。参考答案:作者用白描手法写刘叔雅上课时的肖像、神态、举止,简练而传神地写出人物木讷的外在特征,表现人物自负的内在气质。14.请分条概括刘叔雅的性格特点。(4分)解析:此题考查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应结合人物言行和作者的评论进行归纳,要注意分清角度和层面。参考答案:不畏权势;富有

25、同情心却又言行不一;学问高超却又极其自负;有很多旧式文人所共有的不良嗜好。15.联系全文,说说张中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位老师的。(8分)解析:此题考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对自己的老师既有崇敬也略有遗憾,如对其不畏权势和渊博的学识,作为学生的张中行是崇敬的,但对他吸食鸦片和没有留下更多的“大著作”则略有遗憾。符合这个意思即可。参考答案:张中行先生对刘叔雅不畏权势,敢于面斥蒋介石为新军阀这样的行为充满了敬意,但是对他言行不一、抽鸦片等缺点是持批评态度的;对于刘叔雅的学识是仰慕的,但对他过于自负,不能有更大的学术成就的结局却深表遗憾。五、语言文字运用(16分)16.下面一段文字介绍了梁启超

26、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取向”,请用一句话概括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不能用否定句,不超过45字)(5分)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回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也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地引入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以

27、发展新文化。解析:整段文字共五句话,第二句话强调梁启超“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下两句是对第二句话中的“求同”“存异”的诠释;最后一句有两个要点,一是“主张对西方学说也不应盲从”,二是“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扣住这三点作答即可。参考答案:以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观点为支点,主张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借鉴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17.适当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格式一致的排比句。(可适当增删词语)(5分)还有什么能伴你一生?钱财,像水中时聚时散的浮萍;美丽容颜,短促如梦,没等看清就逝去了;健康,像天上的月亮圆少缺多。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你一生,是你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解析:

28、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属于散句变整句。解答此题,首先,要在三句中确定一句为基准句,可以以“健康,像天上的月亮圆少缺多”为基准句;其次,按照此基准句的形式,对另外两句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调整句序。参考答案:健康,像天上的月亮圆少缺多;钱财,像水中的浮萍时聚时散;美丽容颜,像短促的梦,没等看清就逝去了。18.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6分)解析:标识的构图要素比较明显,汉字“冬”、数字2022和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妙处要揭示这些构图要素是怎样彰显奥运精神、中国元素和这届冬奥会的有

29、关内容的。参考答案:要素:中国书法“冬”字、滑雪运动中的人物形态和滑道、数字“2022”、奥运五环。设计之妙: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答出两点即可)六、作文(50分)19.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对不起,”森林中的一只小鸟问,“您比我年长,您能告诉我,森林在哪里吗?”“森林?”年长的鸟说,“此刻在你身边的不就是森林吗?”“真的吗?可我身边的只有树,而我要寻找的是森林。”小鸟说完,失望地飞向别处,继续寻找森林去了。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

30、,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或者套作,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材料中的“小鸟”是主要“人物”,所以应从“小鸟”的角度来审题立意,从小鸟对“森林”的认识,以及它“在森林中找森林”的滑稽行为来分析。小鸟寻找森林,却不知道森林就在身边。生活中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异于盲人摸象,我们常常过分关注部分细节,而忽略了整体,以至于满盘皆输。例文:先识林再逐林对同样一片森林,为何小鸟看到的只是一棵棵树,而老鸟却能看到另一番风景一片森林呢?也许你会说,这是经验使然。确实,老鸟历经沧桑,经验丰富,而小鸟初出茅庐,还只是一张白纸,二者自然会有

31、不同的世界观,也便有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眼光和态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小鸟不识森林呢?这是因为小鸟身处局中,正所谓“当局者迷”。老鸟曾经也是小鸟,它一定也像如今的小鸟一样彷徨,一定也曾疑惑森林所在,但现在的老鸟洗尽铅华,已跳到局外,它现在是一只“过来鸟”,是“旁观者”,所以看得真切,看得到森林。其实,不只是鸟,任何生物都是这般,一开始总是当局者,经历过之后才是旁观者,从当局者到旁观者这一过程谁都无法逃脱,小鸟正处于当局者阶段,必然见识、眼光都不如老鸟来得远大,也难免不识森林。但是,这绝不能成为小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借口。毫无阅历的小鸟想要追寻未知的森林,在得到老鸟的提点之后,它仍固执己见,认为

32、身旁的是木不是林,这难道不可笑?可想而知,它已错过、将错过多少森林,怎会“识庐山真面目”?退一万步说,作为新的生命,小鸟有权利也有理由不接受老鸟的经验教诲,前方的路是直是曲,都该它自己去体验,哪怕会遍体鳞伤。即便如此,如果小鸟有计划地前进,去实践、去认知、去探索,对森林有一个全方位的准确的了解,而不是盲目追求,会不会更能够省事节力地达到目标,实现理想呢?答案毋庸置疑,就好比你迷失在丛林,如果想走出这丛林,最好能够找到地势高的山头,从高处俯视,把握地形的脉络,把走出丛林的路看得一清二楚,了然于胸,也只有这样,你为目标踏出的每一步才会坚定,才会明确。在这个声名与金钱并存、英雄与狗熊共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理性的大脑,更需要清醒的认识,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年轻与否,对所追求的森林要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适当听取前辈的意见,轻装上阵,如此这般,在寻林路上才不会“路曼曼其修远兮”,不至于南辕北辙,不至于耗费无用的时间和财力,才能成为英雄而不是狗熊。若要逐林,必先识林。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