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文言文阅读新题型专项训练 高中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181853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文言文阅读新题型专项训练 高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文言文阅读新题型专项训练 高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文言文阅读新题型专项训练 高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文言文阅读新题型专项训练 高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文言文阅读新题型专项训练 高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文言文阅读新题型专项训练 高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文言文阅读新题型专项训练 高中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文言文阅读新题型专项训练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

2、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

3、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画线

4、句的意思,这句话是说“认为会典是刘健等人修编成功,浪费很多,变动编修者的官职,把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为实录编写完成,晋升为左中允,又升为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会典”“刘健”“珪”“修撰”“实录”“左中允”“翰林学士”“吏部左右侍郎”,再根据职位的变迁进行断句即可。标点如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

5、、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化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化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C)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

6、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没有听从仍坚持离职。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解析】选项C对应的文字是“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选项误把“不听”的对象当成傅珪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5分)译文: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

7、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5分)译文: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句首应添加主语;“权幸”,受宠的权贵之人;“嫉”,痛恨。第二句中,“忠谠”,忠实,敢于直言;“报”,回复。【参考译文】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被授予编修,不久又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完成修编大明会典,升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时的恩情,升任左谕德,充任讲官,修纂孝宗实录。当时的文学侍从们不愿依附刘瑾,刘瑾厌恶他们,认为会典是刘健等人修

8、编成功,浪费很多,变动编修者的官职,把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为实录编写完成,晋升为左中允,又升为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情和其他部相比要少。从傅珪时开始多次直言规劝,奏章于是增多。皇帝喜好佛学,自称是大庆法王。番僧要求百顷的土地建造法王下院。中旨下达到礼部,说大庆法王和圣旨一样。傅珪假装不知道,坚持上奏:“谁是大庆法王,竟敢和至尊的圣上并举,这是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百顷的田地最终停止。傅珪平常看似木讷,等到遇到大事的时候,他坚持己见,别人不能强行改变他的看法。最终因为得罪权贵离开。教坊司的臧贤请求更换牙牌,规格如同朝士,又要求改铸方印,傅珪按照制度没

9、有同意。臧贤日夜在宦官间诽谤傅珪,希望让傅珪离职。御史张羽上奏云南的灾情,傅珪趁机极力陈说四方的灾难让人害怕。八年五月,又上奏四月的灾情,趁机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共有灾变六十九件。而现在从秋天至今,地震雷鸣冰雹星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共四十二起,而水灾旱灾还没有算进来,自古以来灾难没有像现在这么厉害的。”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坚守持正被反对,于是假传圣旨让两人退休。两京的言官上奏章请留,没有听从。傅珪回家三年,御史卢雍说傅珪在位时有古大臣的风范,家中没有积蓄,艰难度日,请求发放月廪和岁隶,来显示朝廷对他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

10、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刚好去世,五十七岁。嘉靖元年登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

11、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

12、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作答此题要根据语境来分析。根据“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可分析出“著”是动词,意为“登记、记载”。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13、确的一项是(3分) (C)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根据语境,先整体把握语意,再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导帝”“不

14、亲万几”,韩文对此的态度。最后根据语法结构来确定答案。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

15、,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诸项费用供给不足”错误。原文是说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一百八十多万银两,国库无力供给;“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文请裁”。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5分)译文: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5分)译文: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

16、惊哭不食,刘瑾等人非常恐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1)题关键词:“赐”译为“被赐”“受赐”,“民业”译为“民众的产业”,“乃”译为“才”。第(2)题关键词:“即”译为“当即”,“偕”译为“与一起”,“伏”译为“拜伏”,两个“疏”分别译为“上奏”“奏折”。【参考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任工科给事中,出任湖广右参议。中贵人督太和山,贪求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一万石米,用来防备救济灾荒。九溪土酋与邻境部落因为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弘治十六年韩文任南京兵部尚书。这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

17、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他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第二年(韩文)被任命为户部尚书。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时,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一百八十多万银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外,其他的请分别给予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在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按旧的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有十

18、多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员。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绝。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唱歌跳舞,沉迷角抵,不亲自处理纷繁的政务。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你如果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是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毫不犹疑地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

19、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并让他退休。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狱。几个月后,(韩文)才被释放,被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被罚米,韩文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杀后,(韩文)恢复原来的官职,后退休。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912题。(19分)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徙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

20、,除广西转运副使,徙荆南路。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推重焉。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权礼部侍郎。兄楙、开皆尝贰春官【注】,几复为之,人以为荣。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

21、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选自宋史列传第百四十一,有删改)【注】贰春官:担任礼部副长官。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B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

22、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C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D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解析】此题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母”“十五”“试”“置”“赐”。译文:“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博士指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时期,秦汉相承。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23、。B漕指通过水道运粮,又可指水运他物。水路不通之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C仆射指职官名。秦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汉献帝设置左右仆射,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D檄指檄文,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内容,文中指以檄文安抚、晓谕对方。【解析】文中“檄”为声讨之意。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曾几治政有道,执法不畏权贵。他担任地方官时,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令犯法,曾几得知他是丞相的门客后,仍然严惩了他。B曾几言谈得体,为人备受推重。每次和同僚聚会,曾几常常谈论前辈的言行举止和台阁典章制度,因此士

24、大夫们非常推崇尊重他的为人。C曾几专注政事,为国屡次进言。吴、越之地发生重大水灾、地震,曾几列举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事,并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了他的说法。D曾几力主抗金,坚决反对议和。金人侵犯边塞,有人主张请求金人延缓出兵,曾几认为,增加岁币请求讲和之事无利有害,并决意反对。【解析】“严惩”有误,只是“追究得更加急迫”。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5分)译文: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2)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

25、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5分)译文:增加岁币请求讲和,没有小利,却有大害,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得分点是:(1) “持”、“械”、“诘”各1分,句意2分;(2)“计”、“务”、“置”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曾几字吉甫,他的祖先是赣州人,迁居河南府。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提拔为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太学博士,授任校书郎。高宗即位,改任提举湖北,又改任浙西。恰巧兄长曾开为

26、礼部侍郎,和秦桧极力争论和议,秦桧发怒,曾开离职,曾几也罢官。过一个月,授任广西转运副使,调转官职为荆南路。秦桧死了,起用为浙西提点刑狱、台州知州,政治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有人说:“县令是丞相沈该的门客。”曾几追究得更加急迫。曾几在天下太平时已担任馆职,离职三十八年又再度任职,胡须鬓发都白了,衣冠壮美。每到和同事聚会,常谈论前辈的言语举止、台阁典章制度,士大夫因此推崇尊重他。诏令写作神宗宝训,书完成后,奏报上去,皇帝称赞。代理礼部侍郎。兄长曾楙、曾开都曾经担任礼部副长官,曾几又任这个职位,人

27、们认为是种荣耀。吴、越地方发大水、地震,曾几举出唐朝贞元年间旧事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过了几天对曾几说:“以前所说的陆贽的事很中肯,已派遣漕臣赈济百姓了。”皇上怜悯他事多辛劳,提举玉隆观,这是绍兴二十七年的事。金人侵犯边塞,朝廷内外大为震惊,皇帝召杨存中和宰相执政在偏殿问话,告知他们将要遣散百官,乘船到海中避难。左仆射陈康伯坚决不同意。杨存中进言:“敌人率全国兵力远道而来,已闯入淮甸,现在正是贤能才智的人奔走都来不及的时刻。臣愿意带头率领将士,面向北方誓死抗敌。”皇帝欢喜,于是议定亲自出征,下诏令进攻讨伐。有想要派遣使臣到敌方请求延缓出兵的,曾几上奏疏进言:“增加岁币请求讲和,没有小

28、利,却有大害,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况且前些日子已诏令诸将传递檄文责备金国君臣,像喝斥奴隶,还有什么话可以跟他们讲和呢?”皇帝认为他的话很雄壮。孝宗接受禅让,曾几又上疏几千字。皇帝将要召见他,他屡次请求告老,于是迁任通奉大夫,退休。乾道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清。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刘备入益州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备疑未决。庞统言于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

29、为资,大业可成也!”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统曰:“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以为然。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刘璋敕在所供奉备,备入境如归,前后赠遗以巨亿计。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曰:“此听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备自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会之。

30、张松令法正白备,便于会袭璋。备曰:“此事不可仓卒!”庞统曰:“今因会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备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所将吏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璋增备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B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

31、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C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D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解析】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在于找准标志性词语。这一段话中的“也”“且”“若”等或者在句首,或者在句尾,可以帮助断句。句子内容翻译过来就是:天下大乱之时,本不是靠一种方法就能平定的。而且兼并弱小,进攻愚昧,用不合礼义的方法取得,再用合乎礼义的方法加以治理,这些行为都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在事定之

32、后,赐给刘璋面积广大的封地,对信义有什么违背!今天咱们不去夺取,终究会落入别人手中。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股肱本指大腿和胳膊,喻为辅助得力的帮手,辅佐帝王的重臣,此指主要官员。B孙车骑指官职为车骑将军的孙权,车骑将军是皇帝册封的位次仅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的高级军官。C行大司马指担任大司马,领司隶校尉指监管指挥司隶校尉。D益州牧指益州的最高官员,总理益州的治安、民政、军事的最高长官。【解析】“行”是兼代,以另一身份来行使不属于他的职权,通常是大官兼管小官之事。“领”是兼任。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选文第一段

33、叙述了法正、庞统都劝说刘备把握时机,杀死刘璋,攻取益州,以图大业。尽管刘备不赞同,但还是听信了庞统的主张,率兵进入益州。B选文第二段写张飞、赵云与孙权争夺刘备的儿子刘禅,表现了张飞、赵云对刘备的忠诚。C选文两次写到了刘备与庞统的对话,两人的意见不一致,第一次刘备采纳了庞统的建议,但第二次却拒绝了庞统,说明刘备还是有主见的。D选文在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了刘备宽厚仁慈,尚德崇义,讲究诚信为人的处世态度,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借鉴。【解析】都劝说刘备“杀死刘璋”错,是劝他乘机占领益州;后文庞统说,事定之后赐给刘璋广大的封地,也可证明。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34、1)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译文:(我)总与曹操相反,事情才能成功。如果现在因为贪图小利而对天下失去信义,怎么办呢?(2)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译文:刘璋回到成都,刘备向北进发,到达葭萌,没有立即进攻张鲁,先广施恩德,收买人心。【解析】翻译的前提是掌握文言文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文言虚词;在翻译时候还要找准得分点。比如(1)里面的“反”“乃”“失信义于天下”(状语后置),(2)里面的“还成都”(省略句)“北”“以”。【参考译文】法正到荆州后,暗中向刘备献计说:“以将军的英明才干,正应利用刘璋的懦弱无能;张松

35、是益州的主要官员,在内响应;这样来攻取益州,易如反掌。”刘备迟疑不决。庞统对刘备说:“荆州荒凉残破,人才已尽,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得志。如今,益州的户口有一百万,土地肥沃,财产丰富,如果真得到益州作为资本,可成大业!”刘备说:“现在,与我势同水火的,只有曹操。曹操严厉,我则宽厚,曹操凶暴,我则仁慈;曹操诡诈,我则忠信;总与曹操相反,事情才能成功。如果现在因为贪图小利而对天下失去信义,怎么办?”庞统说:“天下大乱之时,本不是靠一种方法就能平定的。而且兼并弱小,进攻愚昧,用不合礼义的方法取得,再用合乎礼义的方法加以治理,这些行为都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在事定之后,赐给刘璋面积广大的封地,对信义有

36、什么违背!今天咱们不去夺取,终究会落入别人手中。”刘备同意他的看法。于是,留下诸葛亮、关羽等守卫荆州,任命赵云兼任留营司马,刘备亲自率领几万名步兵进入益州。孙权听到刘备西入益州的消息,派船来接妹妹;孙夫人打算带刘备的儿子刘禅返回吴郡娘家,张飞、赵云部署军队在长江拦截孙权的船队,才把刘禅带回荆州。刘璋命令沿途各郡、县为刘备提供所需物资,刘备进入益州境内,好像回到家中,刘璋前后赠送各种物资数以亿计。刘备到达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扶胸叹息说:“这正是应验了独自坐在深山中,放出老虎来自卫的谚语。”刘备自江州向北经垫江水到达涪县。刘璋率领步、骑兵三万余人,车辆悬挂着帐帷,耀眼生辉,与阳光互映,到涪县来会见刘备。张松让法正向刘备建议,就在会面时袭击刘璋。刘备说:“这件事不可仓猝!”庞统说:“现在,乘会面时捉住刘璋,则将军不必动用武力,就可坐得一州。”刘备说:“刚刚进入别人的地盘,恩德与信义尚未表现出来,不能这样做。”刘璋推举刘备代理大司马,兼任司隶校尉;刘备也推举刘璋代理镇西大将军,兼任益州牧。两人部下的官兵,也相互交往,在一起欢宴一百余日。刘璋给刘备增兵,拨给大量军用物资,让他去进攻张鲁,又命刘备指挥驻在白水的益州部队。加上刘璋拨来的部队,刘备部下已有三万余人,车辆、甲胄、器械及粮草钱财等都很充足。刘璋回到成都,刘备向北进发,到达葭萌,没有立即进攻张鲁,先广施恩德,收买人心。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