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琵琶行1 含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182436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琵琶行1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品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琵琶行1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品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琵琶行1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琵琶行1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琵琶行1 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11 琵琶行(并序)1文学常识。白居易,字_ ,号_ 。又称_ 、_ ,白居易主张“_ ,_ ”。名作有_ 、_ 。2.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浔阳(xn) 枫叶(fng) 瑟瑟(s) 迁谪(zh)B慢捻(nin) 霓裳(n) 六幺(yo) 嘈嘈(co)C幽咽(y) 暂歇(zhn) 乍破(zh) 转徙(x)D收拨(b) 裂帛(b) 钿头(din) 银篦(b)3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明年秋 委身为贾人妇 曲罢悯然 今漂沦憔悴 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恬然自安 因为长句 暮去朝来颜色故 曲终收拨当心画A B C D 二

2、、语段精读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5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

3、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三、拓展延伸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_(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_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

4、杯。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说说你的理解。答:_清代纪昀对此诗曾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请从创作手法运用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的理解。答:_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兴 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为什么这样认为?答:_1.乐天 香山居士 白香山 白太傅 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 长恨歌 琵琶行2C 3B 4B(提示:

5、比喻)5B 6(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2)因为在诗人的眼前所呈现的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一弯初升的新月,如同在深蓝天幕上悬挂着的一张精巧的银弓。所以诗人才会脱口而出,赞美这夜的可爱。(分析合理、意思符合即可)7.(1)选择“蜂”或者“峰”都可以,关键是要考查学生是否把握全诗主旨,并进行合理阐发。答案供参考: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

6、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意思对即可)(2)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意思对即可)8、A、我认为这首诗写得沉而不痛,伤而不悲。“阴阴”、“细雨”、“残花”、“流莺”等景触动乡思,难免伤感惆怅。但春风一“吹”一“逐”引动乡梦,吹送归梦,伤春中似渗透温馨明丽,而略带沉重悲伤之感,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透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快。B、同意观点一。此诗前两句写景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易触动羁泊异地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思家而无法回家,只能让思乡之梦随春风到故乡洛城,更见作者的怅惘无奈。C、同意观点二。前二句的写景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易触动羁泊异地的思乡之情;但后二句写梦随春风而生,又逐春风而归,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此为开放性试题,以上ABC三个角度皆可】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