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报告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取代 || 文档编号:4189715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报告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市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报告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市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报告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市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报告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市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报告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报告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报告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市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报告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合集)市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报告20xx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在我国质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市质监工作者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通过品质革命不断改善供给质量,助推质量*建设进程,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一、质量工作现阶段成效*市质量总体水平处于全省第6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

2、率98.4%,居全省第3位。全市共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个,国家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点1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国家旅游标准示范项目1个、国家节能标准示范区1个;*名牌产品64个、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1个,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2个,省服务业标准化示范5个,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1个、有机产品认证企业18家、有机认证产品31个,省知名品牌示范区2个;国家、省检验检测中心4个(已建成1个,在建3个);承担省级科研计划项目1项,承担*市“6+2”产业集群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科技项目1项,与县级联合推进科研项目3项,正在申报国家专利2项。二、质量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产

3、业结构不佳。一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目前,我市天然气、煤炭、水泥、普通钢材和食品等占有较大比重,而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电子机械、生物医药项目较少,缺乏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活力产业项目,服务业发展更为滞后。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规模企业较少,缺乏重点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参与推动,难以形成集聚和辐射带动,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支撑力度较弱。三是产业优势与资源优势结合不紧,*天然气、苎麻、富硒农产品、煤炭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和生产要素,利用程度低,产业链条短,显著的产业优势尚未完全形成。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四是信息产业基础薄弱,难以提供传统产业改

4、造升级、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成套设备和技术,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作用未能有效体现。(二)产品质量不优。一是品质观念落后。很多企业认为高质量必须以高投入为代价,要提高质量就要投入大量金钱,因此定位企业生产的产品以符合标准、能用就行,关键要控制成本,以价格优势和降低成本为盈利的主要手段。而事实上,高质量未必需要高成本,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精细的管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二是产品标准落后。产品质量抽查大多数是用国家或行业准入标准 (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保障指标)作为依据进行研判,并未与国际或者国外先进标准对标,标准档次相对较低。三是革新方式落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实施不够,对质量问题的关注大多停留

5、在作业层面上,认为质量改进就是小改小革、小打小闹,由基层人员去做就可以了。但品质提升只是小改小革是不充分的。提升质量既要从作业层面进行改进,更需要从战略层面予以革新,只有从上而下打破原有框架,真正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革新才会有更好的收益。(三)品牌效益不大。一是品牌意识缺乏。多数企业对品牌没有深入研究,品牌意识不够,存在只要把产品销售出去就是最大的成功,缺乏品牌经营和品牌战略规划意识,制约了企业品牌建设和发展。二是品牌创建缺乏措施。多数企业有品牌战略规划,但具体执行起来留于形式、大打折扣,缺乏具体措施和手段。三是缺乏专业人才。品牌经营专业人才匮乏,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具有“领跑”地位

6、,现有品牌单一,没有形成区域品牌。(四)技术支撑不足。一是科研成果不多。现有检测机构主要承担着质量技术检测保障,且主是依据设施设备对相关指标进行检定,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提升等作用还未充分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科研投入还远远不够。二是技术投入不够。企业对质量技术投入不够,产品检验、标准建设、技术研发综合发力尚未形成合力,从产品数量到产品质量的品质革命道路还很长。三是检测技术不精。质量技术人员素质亟待提升,“半路出家”的检测人员总数远超专业质量技术检测人员,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专家,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新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相关技术标准、检测指标、数据分析等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极具缺乏

7、,由此制约着我市质量技术、科研成果的更新推进。三、 质量提升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突出质量发展导向,以质量提升、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等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调研,现就品质提升助推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强质量引导,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把质量强市建设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予以谋划并强力推进。一是任务分解。把质量强市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发展规划,并将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与政务目标一并进行年度考核,形成全领域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为积极构建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注入了质量要素和动力。二是政策激励。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质量激励政策,使市场机制和激

8、励政策两端同时发力,激发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三是积极引导。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和品质革命,促使企业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引导实现由粗放式发展到创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实现我市产业升级的新旧动能转换,形成创新创优、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二)加强标准引领,牵住质量提升“牛鼻子”。标准化作为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城市建设、百姓生活等各个方面,标准是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是质量提升的“牛鼻子”。我市现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标准更多属于保障型和基础型标准,难以“领跑”行业。一是充分发挥市标准化领导小组作用,围绕我市“6+2”产业,引领制定 “领跑”标准

9、,支撑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实现创新驱动。二是鼓励企业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具有竞争力的内控标准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实现“*造”质量突破。三是以推动标准化试点示范为抓手,推动“宣汉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示范”、“*经开区节能标准化试点示范”等示范试点标准经验,迅速转化为成果。(三)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放心度”:一是在工业产品领域,进一步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把质量提升举措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推动落实。同时要加强政府质量监管,采取网格化、数据化、动态化等多元监管模式,建立产品质量监管风险排查机制,确保全市

10、工业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二是在农产品领域,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源头监管,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三是在服务业领域,强化服务质量监管,提高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物流行业标准提升”等活动,使*市旅游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四)加强品牌创建,提升产品附加值。品牌战略规划实施过程,其实是一场企业提高品牌意识、达成品牌共识的交流互动式运动。一是品牌规划。制定符合*实际的品牌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品牌发展的各阶段目标和衡量指标,制定品牌梯次培育计划,形成市级品牌、省级品牌、省级集中示范区

11、、国家级品牌、国家级集中示范区等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梯次搭配局面。二是品牌示范。针对我市品牌建设方向一致性差,品牌传播推广力度不大,以至于品牌资产难以积累的现状,将品牌创建重点放在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品牌认知度、培育品牌忠诚度等方面,打造区域标杆,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使企业知名度和区域品高端化,促使一批“*造”能迅速崛起,引领行业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建设主力军。(五)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创新与质量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创新而没有质量,不会产生价值;只有质量而不搞创新,不会形成竞争力。一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要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

12、为契机,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大数据应用,创新推行精益生产方式,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从而加快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进程。二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部门、金融机构等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强大的创新增长动力。三是开展质量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我市国家天然气检测中心、省玄武岩纤维检测中心、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集品牌价值评价、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特种设备安全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质量发展服务平台。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国家、

13、省级重点实验室或技术中心,推广采用先进加工方法、在线检测、智能生产等先进技术,助推*产品向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迈进。(六)加强制度改革,营造良好质量提升环境。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在市场监督领域推进管理方式改革和创新。一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方式,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和跨部门、跨地区综合协同监管。二是要完善重点消费品、电商产品、电线电缆、水泥、汽车等重点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以食品药品、农产品、重点消费品、特种设备为重点,探索建立以物品编码为载体的质量追溯体系。四是加强质量状况分析研究,制定质量抽检结果发布和质量违法信息公布制度,完善质量评估、监测、预警、信

14、息通报和处置机制,构建现代质量监管体系。五是组织公益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讲好*质量故事,推介*质量品牌,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建设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整体提升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保障畜产品生产消费安全,从今年十月开始,农工委在副主席霍顺祥的带领下,会同县农林局、县食药局、县质监局和部分农口政协委员,深入10余个乡镇和都江堰市、安县、金堂县、蒲江县、陕西省的商洛市等地就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一)畜禽养殖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畜禽养殖

15、规模户231户(其中生猪 xx4户、肉牛xx户、奶牛1户、肉羊26户、禽类34户),饲料经营单位253家,兽药经营单位87家,生猪屠宰场49家(其中正在运营32家,正在迁址新建xx家)。全县生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83.49万头、4.89万头、23.xx万只、652.23万羽,生猪、牛、羊、禽出栏分别为142.1万头、2.27万头、40.28万只、1074.1万羽,肉类产量12.11万吨,禽蛋产量2.79万吨,奶类产量0.75万吨。畜牧业发展逐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局面。(二)监管机构方面。2012年1月,我县在县畜牧食品局挂牌成立了xx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负

16、责全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20xx年10月,县畜牧食品局与县农业局合并成立县农林局,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具体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县69个乡镇相应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有近1000名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县、乡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健全。二、主要成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采取完善制度、加大投入、落实保障、强化监管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抽检合格率达100%,畜产品中“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出率为零,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县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控、可靠。主要体现在:(一)强化组织领导,工作目标责任落

17、实。一是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明确了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职责,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二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把手”承诺制,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县农林局督促各乡、镇与生产基地、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相关企业签订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落实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保障了工作有序开展。(二)强化过程监管,畜禽产品安全可靠。一是强化兽药饲料经营环节的质量监管。把兽药饲料经营环节作为投入品监管的重点,严格执行兽药GSP、兽

18、药进货查验、购销记录台账等相关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同时,委托乡镇畜牧兽医站每月对兽药饲料经营企业(个人)、规模养殖场开展1次全覆盖监督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各畜牧兽医管理组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兽药饲料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二是加强兽药饲料等法律法规宣传。以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畜(禽)投入品使用为重点,制定年度培训工作计划,明确宣传培训目标,有序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1-9月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进村入户宣传68次,发放兽药质量管理告知书、饲料经营企业明白纸、畜禽养殖场明白纸等各种宣传资料4300余份。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

19、题培训 3期,培训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防疫检疫从业人员428 人次。(三)强化标准管理,生产经营规范有序。一是强化养殖过程的科学管理。加强对养殖场各项记录和档案资料的指导和检查,由县农林局向养殖场提供统一记录档案模式,包括生产记录、饲料及添加剂购进及使用记录、兽药购进及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防疫监测记录、诊疗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等,确保档案数据的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由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定点屠宰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等通过承诺书的形式向人民群众承诺不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品。(四)强化专项治理,预警能力显著提高。我县高度重视“瘦肉精”等违

20、禁物品的检测,形成了日常监测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坚持每年4月和9月对养殖、屠宰、运输环节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肉牛10头以上、肉羊20只以上适度规模养殖场(户)的“瘦肉精”使用情况采取拉网式监测;对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的使用情况实行同步监测,并要求按规定填写“瘦肉精”检测结果通知单。对进入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待宰生猪,由官方兽医按照不低于屠宰量3%的比例检测“瘦肉精”。截至20xx年9月,全县共检测“瘦肉精”约11381头份,检出率为0。(五)强化动物检疫,上市肉品质量安全。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

21、、运输等重点环节的检疫监督管理。全县定点屠宰场驻场官方兽医严格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截至目前,全县屠宰生猪量35.xx万头,屠宰环节生猪无害化处理1396头。加大牧政执法力度,坚持有案必查,有查必处,有处必报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规章,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虽然近几年我县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件,但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是:(一)安全意识不够浓。不管是养殖户、屠宰场,还是兽药饲料生产经营户,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畜产品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群众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仍然存

22、在食用、贩卖病死畜禽的现象。(二)监管队伍不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量大面广,监管难度大。对全县69个乡镇,几百家适度规模养殖户,20余万户散养农户,在畜禽养殖环节要做到全覆盖监管,需要一支数量庞大、素质较高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去矫正、去引领。目前,我县乡镇畜牧站缺编较为严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不配套,无专职从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人员,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综合服务能力较差。(三)检测能力待提高。一是检测设备简陋,手段落后。动物产品常规检验主要靠感观和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设备十分简陋,开展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验检测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几乎没有,目前我县畜产品安全监管机

23、构不完全具备检测条件。二是动物防疫和兽药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的基础薄弱、手段落后、人员不足、年龄老化,加之饲料、兽药生产厂家众多,监督管理到位困难。三是政府对畜产品安全检测的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四)监管执法需加强。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涉及农林、商务、工商、食药、质监和公安等部门,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畜产品在生产环节由农林部门管理,经营环节由工商部门管理,加工环节由食药、质监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职责范围不清,协调不畅通,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配套,监测没有手段等均制约了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五)加工手段需完善。我县是畜牧业大县,但还没有一家

24、大型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近50家屠宰场(点)多数是上世纪50-60年代建设,经过食品系统改制过来的企业,设备简陋,污染严重,加工手段落后。今年全国性的环境整治,部分中心场镇的屠宰场(点)关停,畜产品要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的屠宰场(点)进货销售,存在安全风险,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影响畜产品的品质及产品质量安全。四、下步工作建议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保障问题,也是制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把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广泛宣传畜产

25、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认识到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从自我做起,自觉做到不销售违禁投入品,不销售病死畜禽,不购买病害肉,更不从事收购、加工病害肉,敢于同从事病害肉经营的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形成全社会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要更加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履行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主体责任,着力解决好部门执法监管脱节和工作推诿扯皮等问题;配齐配强基层检验检疫人员,通过招考或引入第三方劳务输出等形式,引进、鼓励专业人才投身于畜产品安全

26、质量监管工作,着力改善基层监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业务水平不高的被动局面;加强执法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着力建设一支政策法规水平高、业务技术过硬、执法监管能力强、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足额落实执法监管机构、人员及工作运行经费,进一步改善办案条件,保障执法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足额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施设备,购置检测必需的药品,进一步提升检测能力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畜产品。(四)大力推行生态养殖。一是结合美丽新村建设,从大力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入手,从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适

27、度支持,鼓励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饲养场,提高养殖业主的畜禽饲养、动物防疫和市场营销水平,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从强化生产过程的监管入手,建立畜禽养殖标准化体系,推动健康养殖、清洁养殖、生态养殖。三是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督促指导养殖业主正确使用养殖投入品,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化生产水平。四是从完善制度入手,严格推行养殖业主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制度,承诺生产和销售质量安全的畜产品制度,产地产品检测及准出入制度,加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推进力度,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关。(五)健全安全追溯制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搭建好互联互通、产销一体化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

28、溯信息平台,建立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全程质量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可追溯,做到从生产地到销售地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加强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养殖业主、生产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的质量安全信用警示系统,适时公布有关生产者、流通者的诚信状况,将失信者拉入黑名单进行失信惩罚。(六)完善畜禽加工手段。屠宰环节是肉制品上市前的最后一道关口,对畜产品安全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研究尽快建设现代化的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的可行性,从选址规划、行政许可等环节严格论证把关,以适应当前及未来几十年食品行业发展需求。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限期关停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企业,严禁死灰复燃。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畜禽加工环节的监管,对玩忽职守和失职渎职的驻场官方兽医和检验检疫人员,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