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南JTS/T1052021主编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施行日期:2021年5月1H人虱传/根久田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公告2021年第20号现发布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南3(以下简称6指南),学指南为水运工程建设推荐性行业标准,标准代码为JTS/T105-2021,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6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S10512011)和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7200D同时废止.学指南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货管理和解稀,实施
2、过程中具体使用问题的咨询,由主编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答史。6指南文本可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水运工程行业标准”专栏(InrtiSSyPorta1.sybz)下树特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部2021年3月19日制定说明本指南是在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杉响评价规范(JTJ2272001)和G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OTS1051201D基础上进行整合修订。木指南总结了多年来我国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深化和细化了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系列导则和技术规范,总结形成了水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技术要求,供水运工程建设单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参考使
3、用.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72001)和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S10512011)实施以来,广泛地应用于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住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有力促进了水运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随着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为进步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新要求,适应水运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指南。本指南共分14章和3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主要包括工程分析、环境现状、生态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4、环境风险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环曳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本次制订主要是对与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应性、工程分析和各环境要索评价内容及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修订。本指南的主编单位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指南编写人员分工如下:1总则:方建章李向阳2基本规定:方建章周斌3工程分析:李向阳陈建华4环境现状:罗雄李向阳5生态影响评价:周斌衡景梅6水环境影响评价:张光玉方建章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毛天宇罗雄8声环境影响评价:李向阳罗维9土婢境与固体废物影
5、响分析,李向阳方建章10环境风险评价:方建章张光玉11环境断指施,李向阳张光玉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衡景梅方建章13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方建章周斌14环境杉响评价结论:方建章李向阳附录A:罗维方建章附录B:张光玉方建章附录C方建章张光玉本指南于2019年7月19日通过部审,2021年3月19日发布,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本指南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货管理和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函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II号,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技术管理处,邮政编码:100736)和本指南管理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民主路555号,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6、有限公司,邮政编码:430071),以便修订时参考。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S10512011)修订说明本规范是在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697)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近年来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经验,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并结合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新要求编制而成。主要包括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环境风险评价、社会环境影响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与环境监控、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技术内容
7、E港口建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67)自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工作,促进港口建设项H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港口建设事业的快速进步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港口建设及管理的环境保护工作,交通运输部水运司组织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对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67)进行了修订。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参加单位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本规范第3.1.1条、第4.1.4条、第4.1.6条、第15.1.1条和第17.
8、0.1条中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共分17章和6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本规范编写人员分工如下:1总则:罗宪庆、邓恩国2术语:罗宪庆、程健敏3基本规定:罗宪庆、方建章4工程分析:毛天宇、程健敏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游立新6生态账响评价:李欣7水环境影响评价:张光玉、方建章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毛天宇9声环境影响评价:禹金彪10固体废物污染分析:方建章11环境风险评价:程健坡、游立新12社会影响评价:李欣、方建章13公众参与:游立新14环境保护管理与环境监控:姚皓平15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方建章、毛天宇1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建章、毛天宇1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罗宪
9、庆、方建章附录A附录F:罗宪庆、张光玉、程健敏本规桓于2010年2月26日通过部审,于2011年7月15日发布,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货管理和解释,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G也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技术管理处,邮政编码:100736)和本规范管理组(地址:武汉市武昌民主路555号,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430071),以便再修订时参考。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72001)制订说明为统一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根据交通部交基发(1为6)1019号
10、文“关于下达一九九六年水运工程标准、定额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主要包括内河航运建设项I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要素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等内容。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参加单位为交通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和交通部天津水运科学研究所。本规范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总结我国内河通航建筑物、航运枢纽和航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并经修改编制而成.本规范共分M章24节和4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本规他编写人员分J1.如下:1总则:邓恩国2基本规定:邓恩国3工程分析:罗宪庆4自然环境和社
11、会环境谢查:罗宪庆5水环境影响评价:张光玉6生态影响评价:禹金彪7环境空气影响评价:韩伟8声环境影响评价:韩伟9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张万玉10事故风险影响分析:邓恩国11社会影响评价:禹金彪12环境保护管理与环境监控:张万玉13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罗宪庆1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罗宪庆附录A附录B:邓恩国附录C:罗宪庆附录D:邓恩国附加说明:邓恩国本规范于2001年2月24日通过部审,于2001年9月5日发布,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交通部水运司负贵管理和解择,请各有关埴位在使用本规范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部水运司和本规范管埋组,以便修订时参考。目次Is*s*(I
12、)2 2.1 一般规定(2)2.2 评价等级(3)2.3 评价范闱(5)2.4 评价方法和评价重点(6)3 析(7)3.1 般规定(7)3.2 施工期污染分析(8)3.3 运营期污染分析(10)3.4 生态影响因素识别和分析(14)3.5 建设项目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14)4环境现状(15)4.1 生态环境现状(15)4.2 地表水环境现状(16)4.3 地下水环境现状(17)4.4 人气环境现状(18)4.5 声环境现状(18)4.6 土壤环境现状(19)5生态影响我(20)5.1 一般规定(20)5.2 评价内容与方法(20)6水环境影晌评价(22)6.1 一般规定(22)6.2 水文动力
13、环境影响评价(22)6.3 冲淤环境影响评价(23)6.4 水质环境影响评价(24)6.5 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24)6.6 地卜水环境影响分析(25)7大气环境影响的(26)7.1 一般要求(26)7.2 饯测模型设定(26)7.3 搐测内容(26)7.4 评价方法(26)声环境影M价(28)8.1 一般规定(28)8.2 评价方法(28)8.3 影响评价内容(29)9士环境与国体废物影晌分析(30)9.1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30)9.2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30)10环境风险评价(31)10.1一般规定(31)102评价内容和方法(31)U环境保护措能(33)1.1 1一般规定(33)1.2
14、 2环境保护措施(33)1.3 3技术经济论证(35)12 分析(36)13 PtW三与(37)13.1 环境管理(37)13.2 监测计划(37)14环贬响Wtt论(38)械AHWH与要求(39)M录B典型故类型及其雳因(40)附量C本指南用词说明(41)引用标准名录(42)附加说明本指*主外单位、弁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杳人、总校人员名单(43)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晌评价规范OTS10512011)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名单(44)内洌幄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范UTJ227Too1.)主编单位、窗碑位、主要起草人名单(45)条文说明(47)5生态影响评价&i一般规定1.1.1 态影
15、响评价应以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评价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途径、方式和程度,重点关注建设项目建设及运营造成和引起的生态环境不利、不可逆影响和累积影响。A1.2生态影响评价可果用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评价结果判别建设项目建设而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后果,分析对区域主要生态环境的影响趋势5.1.3 涉及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和重要生境等区域的建设项F1.应分析预测工程的影响范围和程度.5.1.4 不同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3(HJI9)中的相关规定。5.1.5 航运枢纽和通航建筑物建设项目的评价要求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E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
16、HJ/T88)的相关要求执行。5.2评价内容与方法5.2.1 海港、海港航道、沿海修造船厂水工建筑物项目的水生生态影响评价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5.2.1.1 工程施,导致海岸线变化、觉要物种及生境影响、水环境污染等项目一级、二级评价应时“三场一通道“、保护物种、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等进行影响预测分析,井说明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5.2.1.2 一级、二级评价应预测分析运营期海域生态环境区域空间格局变化、水污染排放、水体交换能力等对重要物种及生境、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三级评价可分析其变化情况52.13-级、二级评价应根据生态现状和影响预测分析结果,估算底柄生物
17、游泳动物、渔业资源等生物资源短期和长期的损失量:三级评价可分析其变化情况。5.2.2河港、内河航道、内河修造船厂水工建筑物建设项目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5.2.2.1 一级、二级评价施工期应预测分析工程施工、水域占用、废水排放等对“三场一通道”、保护物种、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三级评价可分析其变化情况.5.2.2.2 一级、二级讨价运营期应预测分析对保护物种、“一物一通道”、渔业资源、重6.3.3.1应明确对环境保护目标影晌程度的定量或定性结论。6.3.3.5应明确建设项目冲淤环境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否可以接受的评价结论,不可接受时应提出修改建设方案或重:新选
18、址等建议。6.4 水质环境影响评价6.4.1 评价内容与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1. 1.1通航建筑物、航道和航运枢纽建设项目一级评价、港口建设项目一级、二级评价,应对建设项目所引起的水质环境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定量预测分析与评价。6.4. 1.2以径流为主的建设项目一级评价预测时段应为丰水期、枯水期,二级评价预测时段应为枯水期:以潮汐为主的建设项目预测时段应为涨、落潮期6.5. 1.3一级、二级评价,应定量预测分析不同水期施工期、运营期(含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主要评价因子在评价水域浓度变化及其时空分布:三级评价应定量或定性预测分析一个水期主要评价因子的浓度变化,并明确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的方式、
19、途径与范围。6.6. 1.4水运工程建设项目一级、二级评价应绘H1.预测的评价因了等浓度曲线及平面分布图6.7. 1.5通航建筑物、航道和航运枢纽建设项目一级、二级评价应预测主要污水排放口污水排放在库区和下游水动力影响区域范围内主要污染因子的浓度分布变化,并预测对环境保护目标造成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定量分析水环境容属变化。6.4.2 预测方法根据评价深度要求,可采用水质解析模型或数值模型进行计兑。6.4.3 评价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6.4.4 3.1应分析评价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导致的评价水域水质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6.4.5 .2应依据主要评价因子的影响范围、位置和程度,给出超标影响闪了、水版环境
20、影响预测的结果与评价结论,6.4.6 .3应给出内河通航建筑物、航运枢纽建设项目评价水域内主要污染因子的浓度分布影响预测的结果与评价结论。6.4.7 3.4应给出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程度的定量或定性结论.6.4.8 .5应给出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半封闭港湾、库区水环境容量变化的定量或定性结论,6.56.5.1 一级、二级评价应预测分析预测因子的影响范围与程度,St点预测和分析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6.5.2 一级评价应采用定量预测方法,二级评价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6.5.3 评价深度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6.5.3.1一级、二级评价建设项M应给出影响范围与程度.6.53.2评价结果应给出对环境保护目
21、标影响程度的定性结论.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7.1 一般要求7.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根据确定的评价等级,按照现行行业标准G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中的相关要求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1.2 预测因子应选取建设项目涉及的有代表性污染因子。7.1.3 预测模式、范围和周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0U2.2)中的相关规定.7.2 预测模型设定7.2.1 预测模型设定应考虑评价范椒内的环境功能区要求。评价范围内包含类区,应覆盖类区最大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存在河、湖、海等开阔水域时,在未给出环境功能区划的情况下,可不考虑其功能区要求。7.2.2 码头建设
22、项目后方陆域3km及以上为开阔地形时,应根据是否发生熏烟现象选择相应的预测模型“7.2.3 建设项目边界外预测模型网格分辨率不应超过50m7.3 预测内容7.3.1 在环境质量现状达标区域和不达标区域的建设项目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3.1.1达标区域内建设项目,应预测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环境保护H标和网格点主要污染物的短期浓度和长期浓度贡献值,评价其最大浓度占标率,并预测非常规排放条件下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和网格点主要污染物的1小时最大浓度贡献值及占标率。7 .3.1.2不达标区域建设项目预测评价应考虑登加区域大气环境质限限期达标规划。没有达标规划则应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7.3
23、2 预测情景可分为正常排放、非正常持放两种,7.4 评价方法7.4.1 评价达标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程度,应预测建设项目建成后各污染物对预测范用的贡献浓度,变力瞰减去区域污染源以及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环境影响,并叠加环境质量现状浓度。7.4.2 评价不达标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程度,应在各预测点上叠加达标规划中达标年的目标浓度,分析达标年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的达标情况评价技术才则(HJI69)中的推荐值确定。10.2.23事故源强可按下列原则确定:(1)码头装卸油品和液体化学品一次泄漏量和海难性船舶污染事故泄漏量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水上溢油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357T
24、1143)中的推荐值确定:(2)水运工程火灾爆炸等伴生/次生的危除物质的发生量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B(HJ169)中的推荐值确定:(3)危险品集装箱装卸和运输过程泄漏按一个包装件或最大班箱容量确定,堆场堆存燃烧爆炸情兔按最大单箱、60%堆箱量等相关情景考虑。10.2.3事故风险污染影响预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0.2.3.1 污染影晌后果预测应包括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环境中的扩散预测;预测可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OU169)中的推荐方法和模式。10.2.3.2 预测情景设定应考虑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水文、气象条件和事故发生位置10.233水域预测
25、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1)溢油和非水溶性危险化学品风险预测水面污臾物漂移位置、扩展面积、扫过面积、剩余量、厚度分布等:(2)水溶性危险化学品扩散计算结果给出浓度场分布,水质超标范围和持续时间:(3)预测结果给出对不同区域和环境保护目标的污染概率、最快抵达时间、污染面枳、最大污染浓度以及持续影响时间等。10.2.3.4 陆域预测结果应给出不同区域和环境保护目标的污染概率、最快抵达时间、最大污染浓度以及持续影响时间等,并确定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及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10.2.3.5 预测内容应包括伴生/次生污染的影响。10.2.4风险预测和评价结果分析可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26、Hn69)中推荐的方法。10.2.5评价结论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给出代表性的风险事故情形和可能发生区域:(2)事故发生概率和污染及危害预测评价结果;(3)制定风险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要求:(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结论:(5)相关风险应急能力也设建议(2)航运枢纽和通航建筑物管理区、内河航运服务区等废气污染防治措施。(3)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岸电实施内容。11.2.4 控制声环境影响的措施应根据污染类型选择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11.2.4.1 能工期应提出控制设备噪声影响的措施,十.石方作业、运输车辆噪声控制要求,施工作业时间控制措施.11.2.4.2 运营期防治污染措施应包括下
27、列相关内容(1)港口、疏港公路、铁路降低机I或作业噪声、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2)航运枢纽、通航建筑物、内河航道建设项目减缓船舶噪声影响的措施。H.2.4.3声环境敏感点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时,工程应采取针对性的防噪降噪措施。11.2.4.4 防治污染措施应给出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结论。11.2.5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应根据污染类型选择确定,主要包括下列相关内容。11.2.5.1 施工期应提出陆域垃圾、船舶垃圾等收集转运方案。施工弃土、疏浚土应结合污染特征提出防治措施及转运要求。11.2.5.2 运营期应提出陆域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船舶垃圾等收集转运方案.11.2.5.3 评价应根据危险废物或
28、来自疫区废物特征及发生量,提出相应的收集、哲存、转运方案。11.2.6 减缓生态影响措施的制定原则和内容应按下列要求确定.11.2.6.1 生态环境的保护、恢更与替代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下列原则:(1)工程影响保护物种时,提出物种保护方案:(2)工程影响生态敏感区域时,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和生态补偿措施:(3)对于再生周期较短、普通的水生生物物种资源损失,当其恢豆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制定临时补偿措施:(4)生态影响防护与修城方案按照避让、减缓和补偿的次序提出11.2.a2生态影响减缓、补偿和恢匆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损坏植被时,提出绿化恢史、防护和减缓影响措施:对受影响的珍稀、濒危植物
29、或其他有保护价值的植物,提出避让、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阵保存和管理等措施:(3)珍稀、濒危陆生动物和有保护价值的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或生境条件改变时,提出避让、生境修曳、迁地保护和建立新栖息地等保护及管理措施: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有保护价值或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三场一通道”受到影响和提出避让、栖息地保护、过鱼设施、人:曾殖放流等保护与管理措施:(5)航运枢纽、通航建筑物建设项目运营造成下游水资源影响时,提出水资源补偿措施:(6)制定牛物多样性修豆、使用木地物种和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7)生态保护措施存在技术难点时,提出研究规划11.2.7 防止土壤污染措施应根据
30、工程环境影响程度确定,工程弃土、弃渣时土壤造成污染时,应提出减缓影响的措施.航运枢纽建设项目淹没区应制定防治土壤盐沌化、沼泽I1.环化、湿地退化等方案。112X环境事故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1.1.1 1评价应制定施工期环境事故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1.1.1.2 2码头、航运枢纽、通航建筑物等建设项H应制定事故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针对危险货物装和贮运、船舶环境风险等按有关规定提出应急设备、设施、材料的配置。液体化工码头选区、集装箱码头存储危险品的堆场应提出防止环境事故影响的措施。1.1.1.3 3应急措施依托外部应急力量时,应说明依托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设备材料配置、应急响应
31、时间,并分析依托的可行性。1.1.1.4 4根据环境风险事故预测分析,评价应提出环境风险管理对策,明确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11.2.9 航运枢纽建设项目有库区淹没移民安置方案时,应明确环境保护要求。U.2.10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应根据所在地排污许可制度相关要求制定。11.2.11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应包括环境保护设施、环境保护管理、环境监测等费用。U.2.12制定防治污染和减缓生态影响措施庖满足下列要求.11.2.12.1主要污染物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应说明预期效果。112.122增殖放流等方案应说明实施方式、时间、位置、数量。11.2.12.3环境保护设施应绘制平面布置图、处理工艺流
32、程图等.11.3技术经济论证13.i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应根据需要进行技术经济论证。11.3.2技术经济论证可从环境保护措施的规模、布置、工艺与设备选型、投资及环境保护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AS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2.0.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内容应包括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和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12.0.2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应估算环保设施、设备、措施、管理和监测机构建设和运行费用,并绐出环保投资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12.0.3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应包括建设项目的直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取汨的环境效益。12.0.4损益分析宜采用货币量化的方法进行,不易量化的可采取
33、定性分析方法1.1.4.4 根据环境保护部2014年第92号公告d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在实测过程中存在困难的,不起尘天数使用年中降水量大于025mnVd的大数。1.1.4.6 有关内容主要引用环境保护部环办(2015)104号长石化行业VoC2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中的相关规定。1.1.4.9 ,3.3.4.10根据环境保护部2014年第92号公告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X(试行)提出。3.4 生态影响因素识别和分析3.43 “三场一通道”是指产卯场、索饵场、越冬场、涧游通道。3.44 5保护物种的习性包括其产卵、栖息、索饵、觅食等行为活动对外界环境如水力、水质、声、
34、光条件等的基本要求。3.5 建设项目逸址环境合理性分析3.5.1 涉海项目涉及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内河、湖、库等项目涉及流域水功能区划。3.5.2 “三线一单”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境保护部环办环评(2017)99号1.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珈蛾、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能”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提出了有关环境保护要求。4环境现状4.2 地表水环境现状425.1 现行有关标准是指6地表水环境质员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b912002)等425.2 3监测因子的确定要求是根据水运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
35、因素,满足行业标准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3(HJG.3-2018)常规监测因子的要求。4.3 地下柄:境现状4. 3.1危险化学品按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械、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陶陪品危险特性的签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的6危险化学品口录3确定。4.4 大气环境现状4.4.1.1、 4.4.42根据行业标准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明确建设项目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的调查.4.5 声环境现状464.1 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厂界是指建设项目边界,尚未划定厂界的新建建设项
36、目的厂界是指以城小规划部门划定的建筑红线。464.2 相关标准和规定是指国家现行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HJ64()2012)等。4.6 土埃环境现状4.6.1、 根据行业标准E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3OIJ964-2018)的相关要求,水运工程建设项目中,危险化学品、油品贮罐区和输送管线的建设项目需开展土壤环境现状周杳。6水环境影响评价6.3 冲谢境影商评价&3.3.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是否可接受的结论,是指从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渔业资源、湿地和浴场等间接受影啕程度提出环境是否可行。6.4 水质环境影响评价6.4.1 根据水运工程建设
37、项目各类废水排放对水质环境的影响特点,兼顾对环境保护口标的影响。明确水运建设项目对水环境影响、环境保护目标影响的因素和方式,是作为水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的有效性分析的依据。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7.1 一锻要求7.1.2代表性污染物是指能代表建设项目污染特性的污染物,包含一般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7.3演漓内容7 .3.I.2不达标区域评价建设项目预测评价考虑叠加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没有达标规划则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即按照环境影响讨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8.8.4中的规定,计算年平均浓度变化率k,并按此条款判定区域环境质扬是否有整体改善.8 .3.2预测内容分正
38、常拌放、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非正常排放指因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操作不正常或环保措施失效等非正常工况产生的排放情况,典型的有干散货堆场冬季管道冻结造成的洒水措施失效情景、六级以上极端大风天气情景、吹扫管道情景、锅炉设备开停车情景等。8声环境影响评价8.2 评价方法8.2.3 本条根据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IIJ2.4-2009)附录A.I、A.2、A.3以及第8.3.2.I、8.3.2.2款的有关规定提出。8.2.4 行业标准铁路沿线环境噪声测量技术规定(TB,T3050-2002)梃出了铁路沿建两恻噪声测就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要求。其第3.6.4条提出列车不同车型在
39、不同运行速度卜噪声源强、列车通行时的等效声级计兑,根据铁道部铁计12(110)44号关于印发失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的通知(2010年修订稿)确定。8.2.5 本条结合国家标准内河航道及港口内船舶辎射噪声的测量(GB/T49642010)有关规定提出。内河航道及港口内船舶辎射噪声的测量(GB/T4964-2010)提出船舶A计权暴露声级1.A.计算公式以及与等效连续A声级的换算关系.船只对敏感目标影响的时间根据的只航行速度、船只暴理声级水平得到根据部分距船25m处内河货运船只A计权暴露声级值测量结果,300吨级-500吨级船舶63.6dB(八)-64.3dB
40、八).500吨级-1000吨级64.3dB(八)68.O3dB(八),8.3 影响评价内容8.3.7内河航道、疏港公路和铁路对两恻沿战规划未建成只有交通噪声环境影响,给出噪声防护控制距离建议可以明确未建成区将来声环境功能.SX9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影响分析9.2固体废物影响分析9.2.7有关规定是指环境保护部2013年第36号公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66号6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总H令1999年第5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10环境风险评价10.1 一锻规定10. 1.1水运建设项目环境风险事故是
41、指: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发生的可畏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但不包括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等原因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给公众带来严正危害,对环境造成严电污染,生态系统受到严范干扰,社会财富受到严歪损失。突发事故可能引起的人群伤害、财产损失、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咱,10.2 评价内容和方法10.2.1.2泄漏属直接性环境污染风险,爆炸和火灾多届安全性事故诱发的直接和次生环境污染风险应考虑货物本身和发牛.物理及化学变化后形成新的污染因子。10.2.2.2风险概率的确定方法很多且存有异议,这里是根据水运行业通常采用的可行的方法或指标提出确定方法10.2.2.3风险源强
42、确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根据所发生.的风险事故调查资料表明源强差异较大,所以只对事故源强确定原则做了规定.10.2.5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是政府或企业的行为,评价提出的是相关要求和建议内容,.11环境保护措施11.1 一般悔定I1.-1.K11.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的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措施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满足国家和地方以及行业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11.1.5根据营船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船舶水污染物包括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含有毒液体物质的污水和船舶垃圾。U.1.6特殊区域是指交海发(2018)168号g交通运输部
43、关于印发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和2018年11月30U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关F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3等涉及到的相关区域.11.2 环境保护”11.2.1.2本款生产废水包括污染的初期雨污水和冲洗水等:(2)根据同类已建水利工程蓄水初期水质污染特征提出。航运枢纽建设项目蓄水初期,库区悬浮物、行机物、矿物质及细菌与致病细菌等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航运枢纽建设项目实施后,水质和水环境容量发生变化.11.2.3.2本款(3)相关规定是指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45号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和交水发(2019)14号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共同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工作的通知等规定。11.2.8.1施工期间各种水上施工作业、船只往来等在施工区域存在环境污染事故颇。11.2&2有关规定是指港口码头水上污染期故应急防备能力要求OTA451-2017)X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B(JTS149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