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青少年儿童曲棍球教学训练大纲(电子版)(征求意见稿)中国曲棍球协会编2007年8月全国青少年儿童曲棍球教学训练大纲征求意见稿的说明全国曲棍球青少年儿童教学训练大纲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的指导下,由中国曲棍球协会负责研制。目的是为我国曲棍球运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不断提高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的竞技水平,更多更好地培养后备人才而建立的多年教学训练系统的指导性文件。由于现阶段国家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训练的迫切需要和在2007年全国曲棍球教练员学习班上下发,研制组在时间仓促,材料并不非常充分的情况下研制出此稿,所以错误难免,且部分内容暂缺,希望广大教练员及时反馈意见,批评指正,以便不断修订完善。曲
2、棍球教学训练大纲研制组2007年8月7日目录全国青少年儿童曲棍球教学训练大纲征求意见稿的说明1一、全国青少年儿童曲棍球教学训练大纲说明3二、任务与目标4三、曲棍球运动员的选材5四、儿童青少年曲棍球教学训练内容和要求14五、曲棍球各年龄组考核29一、全国青少年儿童曲棍球教学训练大纲说明全国青少年儿童曲棍球教学训练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根据曲棍球运动特点和规律以及我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制定的。确定了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学训练内容、要求和进程,严格规定了每一年龄阶段必须完成的训练内容和需要达到的标准,全面体现了训练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可供不同类型的青少年队、省市队或集训队参考。本大纲是指导全国青少年儿
3、童训练和比赛纲要性文件,是教练员从事青少年儿童教学训练的理论依据,提高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规范青少年曲棍球训练的科学化,以保证我国曲棍球训练体系的层层衔接,提高曲棍球水平,有利于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提高。现代曲棍球运动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鲜明特点。不仅要求运动员在技术、战术、体能、心理、智能和比赛作风等方面全面发展,而且要求其紧密结合。比赛中的任何动作,不论是有球、无球均系多方面因素组成,它是双方多因素综合能力的较量,成败取决于综合能力的强弱。因此,本大纲强调培养符合实战需要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基本功训练中做到,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基本技术;基本技术必须结合基本战术的需要;基本战术训
4、练必须与整体战术意识结合。并将基本功、基本技战术、整体战术、比赛(教学和训练)、场上作风和心理因素的训练贯穿于执行大纲的教学训练的全过程之中。根据我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和曲棍球人才成长过程的不同,大纲将划分为五个阶段:U10为儿童期,U11U13为少年乙,U14U16为少年甲,U17U18为青年期,U19U21为成人期。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特点,又将各个不同时期分为:兴趣发展阶段,基本训练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巩固提高、对抗与运用阶段。在各阶段又根据曲棍球项目技能形成的规律,确定不同阶段的任务,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训练内容,时数及进度要求,以便安排教学训练和掌握各种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13岁前
5、的女子曲棍球教学训练与男子无明显区别,13岁起需要酌情改变。本大纲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运动员不同性别,训练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调整进度或增减内容,手段和方法要灵活适宜。在教学训练中可以改革创新,但对完成本大纲的规定任务和进度要求不得改变,所应达到的标准不得降低。考核是检查督促以提高工作质量的必要措施。本大纲体能和技术、战术的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是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和多年实地测试结果制定的。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在大纲实施中将适时组织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对训练工作给予评定。二、任务与目标研制并实施教学训练大纲是实现在二十一世纪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性任务。实行多年系统训练,为
6、我国曲棍球水平早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提供优秀后备人才的根本措施。应用各种教育手段,培养运动员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优秀品质和团结友爱,勇敢顽强。刻苦训练,勤于钻研,为曲棍球事业奋力拼搏的精神。通过系统训练打下扎实基础。15岁前应较全面、正确的掌握曲棍球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及在比赛中的应用能力,15岁之后,其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场上作风的综合实战能力均应明显提高,考核均应达标,培养出具有特长的优秀曲棍球运动人才,向省市及国家队输送人才。三、曲棍球运动员的选材(一)运动选材的概念与意义1运动选材的概念目前国内对运动选材的称谓较多,常见的有“选材”、“运动选材”、“运动员
7、选材”和“科学选材”等,但其含义大致相同。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运动选材的解释,我们可以把运动选材定义为如下:运动选材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一些相关指标进行测试、评价和预测,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准确地选拔出先天条件比较优越、适合从事某一运动项目的人才。根据运动选材的概念,我们在进行曲棍球运动员选材时,要根据曲棍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的指标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预测,经过一定时间的试训,准确地选拔出先天条件比较优越、适合从事曲棍球运动项目的人才。对选拔的少年儿童,从小进行全面系统地培养,使其先天运动素质在人体生长发育的“敏感期”得到合理有
8、效地开发,从而提高训练成材率,减少淘汰率。2运动选材的意义在我国曲棍球运动项目开展较晚,相对于其它运动项目并不普及,导致曲棍球人口较少。因此,在这种曲棍球环境里进行运动选材就更有重要性。运动选材是竞技体育、科学训练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今欲想培养出优秀运动员,夺取重大比赛的胜利,必须要靠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严格管理)。人们经常说的“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是有一定道理的。运动选材的意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的训练条件和物质基础的差距在缩小。因此,迫使人们由过去依赖优越的物质条件提高成绩转变为在发现人才上下功夫。(2)随着体育科学、体育情报
9、工作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方法以及技战术的保密性在下降,使体育发达国家之间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手段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运动水平日趋接近。因此,选拔先天条件优越的运动员就显得尤为重要。(3)运动选材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成材率,而且可以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因此,运动选材比“层层筛选”和“自然淘汰”等经验选材具有更大的效益,能够大大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训练条件的不断改进以及训练的科学化,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在提前,从事训练至成才的时间周期在缩短,因此,不能不重视选拔具有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5)由于竞技体育的训练和比赛需要较多时间,势必影响少年儿童的文化
10、学习,以及将来的升学就业。因此,通过科学选材提高成材率,降低淘汰率,对社会能够产生良好的效应,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二)运动选材的理论依据1曲棍球运动的特征及对运动员的要求对曲棍球竞技本质特征的正确认识和掌握是运动选材的出发点,现代曲棍球场上竞争日趋激烈,比赛节奏越来越快,球员在场上从容施展技战术的空间越来越狭窄,时间越来越短暂。在这种表象背后其实质化,真实化的核心竞争,是对场上即时出现,瞬间稍纵即逝的有利时空的创造利用,限制封锁的有效掌控能力。即时瞬间有利时空的把握是不容易的,当机会出现时需要当机立断,关键是在乘机上做文章,稍有犹豫则极易失去有利战机。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曲棍球队员的各种专项
11、能力必须符合“快速”的要求。在快节奏、高强度状态下,保持技术发挥准确性和稳定性,战术发挥的灵活多变性,以及快准的统一,快变的结合等是现代曲棍球的发展趋势。这种“快”是广义的,在体能方面表现为起动速度;动、停、转身和变向速度,绝对速度,速度耐力;在技术方面表现为传接速度;传接、过人、抢断时的技术动作速度;技术之间连接速度;在战术方面表现为攻防转换速度;局部与整体动态组合速度;在意识方面表现为观察速度;思维判断速度;反映速度;这些是成为一个高水平队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也应是我们专项选材工作的中心坐标。2运动选材中遗传因素的作用科学选材研究表明许多起决定性作用的运动素质,遗传度大都在70%以上。这说明
12、先天条件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部决定性因素,是潜在的运动成绩。天赋,即父母遗传给子女的,稳定的,与训练无关的先天的从幼年表现出来的各种遗传素质。在运动选材中应把遗传度较高,而且与本专项关系最密切的指标作为主要选材指标。如果先天特点与后天所练的专项特征不相适宜,训练效果就比较差。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具有良好运动才能的亲代,其子代大多也会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可能超过亲代。但在遗传的同时也存在变异,即有的亲代有良好的运动才能,但子代运动才能平平。相反,亲代不太具备运动才能,但其子代却具有卓越的运动才能。因此,在运动选材中不仅要了解亲代的运动经历,更要用心观察子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环境与训练作用下所
13、表现出来的真实运动能力。(三)儿童少年曲棍球运动选材的内容与要求1身体形态曲棍球运动员应选拔去脂体重大、肌肉线条清楚、身体比例匀称的匀称型运动员,避免肥胖型,瘦长型。要求其肩宽、胸廓大、手臂长、肩关节灵活、髋关节窄、膝关节细、臀部小且上翘、跟键长、踝围细、足弓高。身高建议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选择具备快、灵特点的队员,但不要绝对化,不应排除具有突出特长的矮小队员。场上女运动员的身高在165173cm比较理想;守门员在165170cm比较好,除此之外,视力应在2.0以上,反应快,爆发力好,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要好。各种形态指标的遗传度都较高,在预测身高时可根据父母身高预测其子女身高,但目前预测身高相
14、对于其它方法,比较准确地预测身高的方法是利用骨龄的方法。目前国内通用的方法有TW2方法(英国)和BP法(美国),但利用我国的骨龄标准,并结合BP法的原理(要考虑骨龄及当地青少年儿童的身高发育状况)去预测身高将更加准确。2生理机能生理机能指标具有很高的遗传度,人体生理机能水平发展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将直接关系到运动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最终表现。因此,在运动选材时应给予高度重视。在运动选材中,与曲棍球运动素质最相关的生理生化机能的测定与评价,是判断今后能否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关键之一。其指标如下:(1)呼吸系统:肺活量,最大吸氧量;(2)循环系统:脉搏,血压,血红蛋白;(3)内分泌系统:血清睾酮水平。
15、3运动素质指人体这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能力。它们是促进心肺功能与支撑器官工作能力,提高承受运动负荷的基础,也是掌握技战术,提高专项能力的基础,并能间接反映出与该项素质密切相关的机能水平状态,是选材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指标如下:(1)力量素质:按用力量性质可分为静力肌力与动力肌力,爆发力是动力肌力的一种,曲棍球运动中的突然起动,突然转身变向等动作都需要良好的爆发力量。(2)速度素质:表现形式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研究表明,步频不随年龄增长而变化,步频又是跑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选天赋高步频的少年儿童。(3)耐力素质:在曲棍球比赛中表现形式为在场上长时间持续快
16、速跑动的能力。(4)灵敏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指在各种突然变换条件状态下,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突起突停,变向转身,加速的能力,它对于曲棍球运动来说极为重要。4心理素质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秀的心理素质,二者的有机结合决定制约着运动员整体发挥水平的效果。心理素质选材应从运动心智能力与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考虑,心智能力指运动员的感知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特点、气质、兴趣、动机、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1)曲棍球运动心智能力的主要表现时空感觉判断能力:准确把握人与球不同位置的距离,动作时机能体现乘机而动;观察视野
17、的广度:同一时间能够清楚注意到所观察对象的数量,位置,状态,准确把握攻守双方动态变化中的情况;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是在场上局面不断动态变化状态下,不是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对象或局部活动上,而是有目的,合理的,把注意力分配在场上个体,局部,整体,不同的活动对象和场景上,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能有意识及时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视觉反映速度与行动之间的传导速度:是指动作快速反映能力强,动作速度快;手感:指手与球棍和球的感觉自如,不僵硬如身体的延伸;智力因素:智力选材要依据曲棍球运动特点,主要从专项运动技能角度来评判专项智力水平如球感,模仿接受能力,技术运用能力,战术意识,以及技
18、战术发挥中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智商。(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自信心强,果敢坚定,有强烈比赛欲望,不怯场;主动性独立性强,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场上作风勇敢顽强,有霸气,在压力下有抗逆境能力,愈挫愈勇;有团队精神,有责任心。(四)少年儿童曲棍球运动员选材指标1身体形态类身高、体重、身体成分、肩宽、胸围、上肢长(臂长)、转肩、髂宽、膝围、臀围、跟键长、踝围、足背高等指标。2生理机能类血红蛋白、血清睾酮、最大吸氧量、心功能指数、安静时晨脉。3运动素质类(1)速度:5m原地起动跑、30m跑;(2)耐力:5m至25m往返跑(无氧耐力)、12分钟跑(有氧耐力);(3)灵敏:十字跑;(4)力量:手
19、持哑铃计时(上肢力量耐力)、立定跳远(下肢爆发力)、仰卧起坐(腹肌力量)。(五)选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评定标准1身体形态的测试方法及评定标准(1)身体成分:可以直接利用身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或者可以间接测量臂部、腹部和肩胛下部的皮褶厚度来计算身体成分。去脂体重越大越好。(2)肩宽:受试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试人员站在其背后,用食指沿肩胛冈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即肩峰点,再用测径规测量两肩峰点的距离。肩宽测量值越大越好。(3)胸围:测试人员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至胸前,带尺的下缘置于男性和未发育女性的乳头上缘,对已发育女性将带尺置于如同上方第四胸骨关节处,测量平静呼吸时
20、呼气之末,吸气未始)的胸围。(4)上肢长:受试者手臂自然下垂,测量肩峰点至中指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5)转肩:令受试者两手正握皮尺或圆木棍,两臂同时上抬,经头上绕至体后。两臂保持同一平面,两手间距应刚好能使两臂绕到体后的距离,然后两手握着皮尺再由体后绕至体前,测量两虎口之间的距离。(6)髂宽:测量人员用两食指摸及髂脊外缘,测量两髂脊外缘之间的最宽距离。(7)膝围:受试者自然站立,在胫上髁上缘水平绕膝关节一周,测量其水平围长。(8)臀围:受试者自然站立,在臀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测量其水平围长。(9)跟键长:受试者面向墙,两脚并拢,扶墙提踵,使小腿三头肌充分收缩,测试人在受试者左腿腓肠肌的内侧
21、肌腹下缘画一标志,然后令受试者还原成站立姿势,测量测量标志点到跟点的垂直距离。(10)踝围:测量受试者胫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的水平围长。(11)足背高:测量受试者舟骨的最高点至地面的最大距离。2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及评定标准(1)5m原地起动跑:画一5m距离直线,要求被测试的队员站在起跑线上,看到视觉信号后分别做面对前方和背对前方左右转身起动跑。教练用秒表记时,来评判该队员的起动速度快慢。(2)30m跑:受试者采用站立式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或哨声后快速起跑,跑向终点。测试人员看手势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胸部到达终点线垂直平面时停表(人到停表)。(3)5m至25m往返跑:受试者成绩在22秒
22、内为优秀,2334秒为良好,35秒以上为一般。(4)12分钟跑:记录受试者在12分钟内所跑的距离,单位时间内谁跑的距离越长,谁的有氧耐力越强。(5)十字跑:画一条10m长十字线,测试队员站在十字线交叉点处由左开始依次向四个方向做往返跑。用秒表记时,速度越快越好。(6)手持哑铃计时:手持哑铃(男子5kg,女子2.5kg)两臂侧平举,计算静止用力的时间。25秒以上良好,15秒至25秒一般,15秒以下力量弱。(7)立定跳远:2.20m以上为优秀,2.102.20m为良好,2.10m以下为一般。(8)仰卧起坐:腹肌力量。采用仰卧起坐,双手抱头做到极限,次数多者腹肌力量好。3生理机能的测试方法及评定标准
23、1)血红蛋白:女子120g/l以上,男子130g/l以上。(2)血清睾酮:女子0.7283.47nmoll,男子12.534.7nmoll。(3)最大吸氧量:用12分钟跑距离或台阶指数法的推测最大吸氧量,还可以用功率自行车或心肺功能仪测量最大吸氧量。(4)心功能指数:利用30秒30次蹲起测定心功能指数,心功能指数越小越好。还有简易方法是测最大负荷后即刻脉搏,(一般应在170次分以上)然后测恢复2分钟、5分钟后脉搏(一般应在120次分以下)可反映出队员的机能水平状态。(5)安静时晨脉:安静时晨脉在60次分以内为良好、60次分65次分为一般、65次分以上为较差。安静时脉搏徐缓有力,负荷后脉搏相对
24、低且恢复速度快。(六)曲棍球运动员选材的阶段与方法在我国把运动员选材分为初级选材、中级选材和高级选材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的选材中都分为初选、试训、定向和决选四个阶段。1初选阶段了解儿童少年运动能力的天赋条件,广泛发现运动人才,在这阶段要对大量的群体进行观测。通过幼儿、小学生的体育课或体育比赛等,发现那些运动能力突出的运动苗子,并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测试与评价。主要内容有:遗传与家系调查;发育程度或发育类型的鉴别;身体形态与机能的测试与评价,以及对某些心理素质进行测量与评价;家庭和环境对其运动生涯的影响。对曲棍球运动员进行选拔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侧重点以先天条件优越,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为
25、主。选材范围要大,人数要多,要不辞辛苦撒大网。做到在各个市区县的各类竞赛活动中,各级业训网点体校及体育活动开展较好学校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重点放在有业余训练基础的篮球、足球、田径项目中物色少年儿童,在父母有运动训练经历的群体中发现人才,从中筛选出那些具有较高运动潜质的人才。有条件的最好扩大到全国范围内选拔。由于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生活饮食习惯的不同,性格气质的不同,人的先天条件也有明显的差异性,这对于队伍人员结构的多元化,丰富队伍的打法是很有益处的。(2)对初选入围的队员进行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测试和评价。(3)对准备参加试训的人员进行全面身体健康检查。(4)对参加试训队员
26、建立测试数据个人档案以备跟踪评定。(5)了解其父母的遗传在子女身上的表现,有无遗传病史及身体形态,性格特征等的遗传度。2试训阶段通过训练和考察,验证儿童少年运动员的天赋条件,并对其主要因素进一步评价和预测。此时应对入选运动员进一步进行发育程度和发育高潮期长短的鉴别,并测量其原有运动水平和试训期的成绩提高幅度,其可训练性、承受大负荷的能力和训练潜力要超过平均水平。对曲棍球运动员选材时,工作重点应放在评价专项技术接受能力,运动素质的综合能力,内在的运动心智能力特点表现是否突出稳定,是否具备曲棍球运动项目发展的以下潜质:(1)在专项方面,模仿技术动作能力,接受能力,动作协调性,灵活性,手对球与球棍的
27、感觉等。(2)对曲棍球的兴趣如何?专项运动素质,如起动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动、停、变向转身速度,反应速度等要素是否具备项目规律的素质特点。(3)了解队员运动心智能力在专项上的表现程度如何。如头脑的灵活性,感悟力,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意志力及性格特征。时空感觉判断力,观察视野的广度,注意力分配和转移能力,视觉反映与行动之间的传导速度等素质。(4)建立完善的量化数据指标和定性指标对复选队员进行定期测验评价,掌握队员的综合条件情况,及时做运动员的调整补充。3定向阶段通过训练,根据运动员在试训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为他们选择适合他们从事的专项,确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定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
28、长与成材。对曲棍球运动员选材时,有些运动员在初选时虽然是按曲棍球运动专项入选的,但并不是对所有进入初选、试训阶段的队员都能准确地定项,也存在转项的可能性。因此,让队员们在试训中把他们的运动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以便最后确定从事的专项。4决选阶段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考察,在初选和复选的基础上最终决定入选对象。此时对入选的运动员要考虑现有的运动成绩水平,成绩提高的速度,成绩的稳定性和继续提高的潜力。对曲棍球运动员选材时,工作重点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对队员进行综合评定,最后确定人选。(1)在评价队员时,依据定量,定性指标的综合评定和初选,复选阶段的表现对每个队员逐一进行仔细评价,对各项数据指标既要全面地看,
29、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看目前水平,也要特别注意个人的显著特点和发展潜力。(2)既要看形态,素质,技战术等外在因素,也要注意机能,心理,智力,思想素质等内在因素。(3)在观察平时训练时,注意观察比赛技战术,心理素质发挥的稳定性。四、儿童青少年曲棍球教学训练内容和要求第一阶段(10岁以下)(一)阶段训练目标1培养队员对曲棍球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建立起曲棍球意识。2熟悉球性、增加球感,熟悉了解球棍并学会用球棍支配球,掌握运球、传球、停球、射门的正确动作要领。3培养攻防意识,使队员既有一对一的攻防意识又有互相配合的攻防策略。4了解基本曲棍球练习方法及曲棍球基本运动特点,以促进队员综合素质的提高。5初步掌
30、握曲棍球运动的跑动、滑步、变向、交叉步、急停、后退跑等技术。6让队员正确理解曲棍球运动的核心争夺球的控制权,获得控球权是得分的前提。(二)阶段训练任务1. 个体任务学会正确的持棍方法,正确的身体姿势,了解掌握不同技术的持棍方法和身体姿势,规范掌握运球、传球、停球、射门等基本技术动作。学会正确的多种跑动方式。2. 整体任务发展孩子们的体能,使他们能在一定的强度条件下完成训练任务,让他们在游戏式的训练中得到曲棍球基本意识的培养和熏陶,使他们在生理、心理、意识等方面更适应曲棍球这一运动,更喜爱这一运动。通过技术练习要能完成二人、三人的传接球,在比赛中体现一定的攻防意识。(三)技术训练1. 训练内容(
31、1)了解掌握曲棍球正确持棍方法:正手握棍、反手握棍、单手握棍、运控球的握棍、推球握棍、停球握棍、大力击球和轻击球的握棍方法等。(2)掌握正确曲棍球身体基本姿势的动作要领(屈膝、抬头、重心保持平稳):两脚前后站立、两脚平行站立。(3)熟悉球棍和球,了解球棍的长度、重量、性能,球的重量、弹性。(4)掌握颠球技巧:用棍面、棍背、棍棱等不同部位熟练地颠耍。(5)掌握正确的运球技术:双手运球、单手运球、印度式运球、双手推运球、单手推运球以及其他综合运控球技术,原地运球、动中运球、变向运球、快速运球相互结合。(6)掌握正确的传球技术:推球、击球、挑球、扫球。(7)掌握正确的停接球技术:正手停球技术、反手停
32、球技术、正手接空中球技术、摆脱对手正手接球技术。(8)掌握射门技术:击射、推射、扫射、敲射、挑射。(9)掌握抢截球技术:正手抢截球技术、反手抢截球技术、正手捅球技术。2. 训练要求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让队员掌握规范正确的技术要领,熟悉球性,了解掌握球棍与球的关系以及不同技术的触球部位。掌握完成技术动作的合理用力方式。使队员把曲棍球的基本技术和脚步移动结合好,把曲棍球的基本技术融入活动性的游戏中,通过增加难度、变换方式等手段提高队员的训练兴趣和热情。教练员在技术教学中多示范、多讲解少批评,鼓励队员大胆尝试模仿新的技术动作。(四)战术训练这一阶段的战术方面要求不要太多,在学习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
33、成团队意识,懂得与同伴配合,知道每个队员都有进攻和防守的责任。不强调位置打法,比赛中让队员提高个人技术应用能力,理解进攻和防守的概念。(五)体能训练1. 训练内容(1)灵敏性:内容要不断创新,多形式、多方法,增加结合球的游戏性比重,防止简单重复,调动孩子们的智慧,保持训练的新鲜刺激。(2)柔韧性:主要是腕、肩、腰、髋、膝、踝关节,练习要不断提高幅度和难度。(3)速度:通过听、看等信号进行短距离起动跑、变向跑、变速跑、折返跑、后退跑、侧向跑、交叉步等不规则跑。做跳跃练习时,可采用单脚跳、左右脚交替跳、跨跳、兔跳等方法来提高速度。(4)力量:以克服自身重量的练习为主,根据小队员个人不同情况适当提高
34、轻器材的重量或练习组数、次数。利用其他运动项目为辅助手段对身体素质全面训练,如小足球、小篮球、地滚球等。. 训练要求(1)刚入队的小队员要优先发展柔韧性和灵敏性,提高主要关节的伸展性和肌肉弹性并辅以力量的适度提高。(2)适当加大灵敏和速度练习内容的比重,发展灵敏素质要向着更综合、多变的组合形式发展。速度练习应较均衡地发展不同方向、不同体位及不同运动形式的起动、加速和变速能力,跑动时注意提醒小队员尽量降低重心。(3)柔韧练习应达到踝、膝、髋、腰、肩转动快速自如。(4)能较协调地连续完成各种方向的移动、跳动等动作,学会完成超越、躲闪、追赶等比赛动作。(5)身体训练的内容可以由入队的初始比重向全课的
35、30%35%过渡,但要求不宜过高、过急,教练员应该有每个队员完成练习情况的记录,并根据队员的脉搏调整安排训练负荷。(六)心理训练1. 训练内容(1)结合技术的心理训练以直接兴趣为主,儿童时期正是运动知觉发展的敏感时期,因此安排技术练习时可采用有趣的多种方式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让他们在掌握新的技术动作中得到乐趣和赞赏。(2)结合战术的心理训练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的训练,通过跑位移动,传切配合等训练增加队员时间和空间的感觉。人和球的移动路线,时间、速度以及所在位置的关系的感知是该阶段训练的重点;培养队员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善于对情况进行预判;在训练队员注意力集中的同时要求队员将注意力分
36、配给同伴、对手以及场上的情况,做到随机应变。(3)结合体能的心理训练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非常鲜明,同时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训练时应在细节上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体能训练让他们品味胜利后的喜悦。善于用人物、情景故事激发队员。2. 训练要求(1)教练员首先要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正确掌握心理训练的手段,把心理训练贯穿在平时的训练、学习和生活中。(2)儿童的注意力不稳定,很容易分散,被外界的新异刺激吸引。因此,训练过程中应注意训练方法的直观性、兴趣性和多样性,保持注意力集中。训练中设计双任务和连续任务,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分配和转移能力。(3)儿童阶段的性格特征正处在形成时期,思想
37、比较单纯,易受外界影响,个性特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不平衡,时常表现依赖、利己、懒惰、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很多时候表现出任性,特别是独生子女,因此,该阶段的训练中应注意培养儿童的自制性和坚持性,善于观察,不同对待。(4)注意收集和总结有利于心理训练的故事、趣闻,丰富训练语言。第二阶段(1113岁)(一)阶段训练目标进一步发展队员的体能,提高各种跑动、变向、急停、急转等能力,在对抗中体现,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在体能提高的基础上,全面学习曲棍球的攻防基本技术,并在技术动作的衔接变换能力与动作质量方面提高要求,掌握低重心姿势(屈膝、抬头、重心保持平稳)。全队能连续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表现出较高的训练质量,
38、攻、防对抗中要体现出机智与灵巧;全队的技术动作规格基本统一,规范合理,运用中大胆自信,攻防技术得到同步提高。个人与集体的配合明显提高,位置职责得到落实,全队体现出一定的作战风格。每位队员学会正确的攻防移动技术,球性好、球感强,运球达到熟练程度,反手传、接球有较大提高,前锋掌握一定的射门技巧,能较好完成位置职责。(二)技术训练1. 训练内容(1)巩固基本技术,提高动作速率,加强行进间完成技术的成功率。增加假动作技术练习。(2)本阶段要熟练掌握前后左右拉运球、拨拉挑球、连续小挑球、反手击球、反手扫击球、反手接空中球、摆脱对手反手接球技术以及垫传、垫射、挑射和拉射技术。提高正手、反手传接球的熟练性、
39、准确性、隐蔽性,体会掌握传球的方向、速度、时机。(3)加强运球过人和射门训练的练习,学习右侧突破过人、左侧突破过人、中间过人技术。(4)提高防守技术的质量,注意加强步伐和球棍动作的协调配合,注意学习正手、反手球棍封截技术。(5)学习掌握短角球的攻、防技术,进行短角球小组专门训练,熟练掌握发、停、打技术。(6)守门员要加强专门的技术动作练习,步伐训练要逐渐增加负重。学习无球技术:基本姿势、选位、出击;学习有球技术:双腿挡、单腿挡、单手挡、两手配合挡、手脚棍配合挡。处理球技术:棍处理、脚处理。(7)根据不同位置安排训练内容,适当调整比重。2. 训练要求(1)此阶段的技术训练要和队员的身体素质相结合
40、要有一定的负荷强度。可采用助力或阻力等练习方法。(2)技术训练时应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在动作规格正确的基础上再强调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准确性。(3)技术训练要着眼于对抗中的运用,让队员在对抗中体会动作的实效性,并找出不足。(三)战术训练1. 训练内容两人传球、三人传球、多人传球由原地到移动变化,由无防守到有防守。基本战术有:边路进攻,中路进攻,后场出球和快速反击。(1)进攻配合:突分配合、传切配合、换位配合、接应配合、掩护配合;(2)防守局部配合:盯人、保护、补位、夹击;(3)假动作摆脱跑位接应与传接球;(4)选位盯人原则:有球紧无球松、要中间放两边、相互保护、人球兼顾。2. 训练要求(1)
41、学会23人简单的配合及移动方法,注意观察同伴的位置变化;(2)要懂得场上位置分布和平衡,对队员要强调整体观念和协调意识,学会站位、选位;(3)培养攻防转换意识,养成积极自觉地在对抗中快速完成攻防转换,并使它成为个人和全队的风格;(4)培养队员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四)体能训练1. 训练内容(1)速度练习逐步增加速度练习的内容。各种听、看信号的起动跑;不同距离的往返跑、蛇行跑、变速跑、变向跑、后退跑、侧滑步等练习。(2)耐力练习一般耐力跑、计时耐力跑、速耐结合跑、越野跑。(3)灵敏性及协调性练习多种动作相结合的快速和协调的组合练习(障碍练习,徒手及持棍的练习);在对抗中的快速反应练习;垫上技巧
42、练习(前滚翻、后滚翻、头手倒立等)。(4)力量练习以克服自身重量为主,逐渐增加器械练习的重量比例。上下肢力量协调发展。多采用动力性的练习方法,克服自身重力的练习,如仰卧起坐、仰卧收腹举腿、仰卧两头起、俯卧撑、立卧撑、静蹲、下蹲走、下蹲跳、单腿跳、跨步跳等。(5)柔韧性练习保持和发展以获得的柔韧性,重点提高腕、肩、腰跨、膝、踝以及大腿部位的伸展幅度。2. 训练要求(1)要重视速度练习,并结合灵活性要在对抗中体现出来。(2)根据身体生长发育的变化,此阶段对力量练习的安排组数、次数也要增加,但不宜进行大重量、强刺激练习,要以快速、全身性和轻器械为主。(3)柔韧性和灵活性练习不能放松,安排专门的练习以
43、继续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动作的伸展性。(4)这一年龄阶段是发展心肺功能的良好时机,应安排一些一般耐力性练习,可进行越野跑和控制跑速的较长距离跑的练习,为今后发展专项耐力打下良好基础。(5)身体训练要结合技战术进行,两者要兼顾,互相促进。教练员应通过脉搏等记录手段调整运动负荷,让运动员感觉很累但又不影响下一次训练。(五)心理训练1. 训练内容(1)结合技术的心理训练专门化知觉训练,在技术技巧训练时强调队员通过球棍对球的感觉,提高球感和运动知觉的精细程度;精细的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能力训练,强调在运动中完成技术动作的准确和规范,培养精细的时空知觉;注意集中和分配能力的训练,学会观察同伴、对手的意图。(
44、2)结合战术的心理训练个体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个人战术意识形成的保证,是整体战术的基础;表象思维能力训练,提高队员对运动情境变化的预测能力,让队员想象出战术行动的下一个情境细节;培养队员自觉、积极思考的习惯。(3)结合体能的心理训练培养意志品质,超越意识,体能训练时是激发队员的坚定性和果断性的好时机,制造一些小难题让队员克服;注重个性培养和动机激发,给队员表现的机会。2. 训练要求(1)这一阶段队员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教练员应多鼓励队员,避免不良刺激,提高队员的成就感、自信心和良好的训练动机;(2)教练员要精通技术细节,技术训练时要融入心理负荷。;(3)善于结合运动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引导队员积极思
45、维,可用英雄事例鼓励队员。第三阶段(1416岁)(一)阶段训练目标建立一支有朝气有进取心的队伍,学习并掌握规范且实用的攻防基本技术,能把技术融合到基本配合即全队作战中去,并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为队伍的继续提高做准备。全队已掌握对抗作战中基本的攻防战术,能理解教练员的战术意图,队伍应朝着快速、灵活、全面并具有本队风格打法的方向发展。全队要有一个较强的第一阵容,每个队员都应掌握规范的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以适应全队的作战要求。完善短角球攻防配合战术。全队应培养两名得分能手,两名技术全面的中场组织者,两名强力后卫和一名具备一定能力守门员。(二)技术训练1. 训练内容(1)继续规范基本技术动作,加强动中技术
46、训练:动中运球、动中停球、动中传球、动中射门、摆脱停球、丢球后反抢等都应作为重点,练习时可通过增加防守人或障碍提高练习难度。掌握无球技术和假动作技术。掌握跑动中的正手垫传、垫射;反手垫传、垫射以及单手的垫传、垫射。(2)更加强调完成技术动作时的重心和动作速率,强调实战技术,注意培养队员的特点,鼓励创新技术,让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长处。根据不同位置,增加位置技术训练。(3)守门员要进行更多的动中技术训练,出击和倒地技术要全面。(4)短角球小组的固定技术要熟练,掌握两套以上的战术变化。2. 训练要求这个时期是运动员运动素质发展的最敏感时期,是基本技术逐渐成熟、定型的重要阶段。教练员应该利用这一阶段对队伍、队员进行精雕细刻,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基本技术是实现战术打法的保证,个人技术掌握的好坏要在对抗中去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全队的比赛风格有特点、有章法。(三)战术训练1. 训练内容(1)继续熟练23人的配合,逐渐增加速度和难度,提高成功率,强调不同位置的攻防战术变化;(2)掌握多种进攻方法,如边路进攻、中路进攻、转移进攻、定位球抢发、防守反击以及破密集防守等;(3)熟悉不同的阵型,如三三三一、四三二一、五三二、四二三一、三二四一等,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