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3 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16620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3 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3 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3 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3 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3 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3 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3 人教版必修3.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语文 必修三第四单元单元测试3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漫游 五彩斑滥 撕打 别出心裁B汲取 高深莫则 湮没 惊诧不已C遐想 微乎其微 神密 因地制宜D浩瀚 如烟似雾 震惊 撒手人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后_的情景。在休斯顿火箭队_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书的封面设计_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

2、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A一时效劳 从属B瞬间 效力 从属C瞬间 效劳 归属D一时 效力 归属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C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几乎俯拾皆是。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3、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

4、的游戏行为。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ABCD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B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C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D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

5、吗?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

6、,“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

7、,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

8、质论)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

9、,“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做出了高度评价。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

10、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

11、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

12、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其最后归宿则是消亡,达尔文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然界不单存在着达尔文所主张的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的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4次。 需要指出的是,

13、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他。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其历史功绩是必须充分肯定的。1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没能合理解释地球上某些物种突然爆发式的出现的现象。B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之一。C达尔文认为,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内,从未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突然灭绝的现象。D在昆虫采集花粉的过程中,昆虫遇到食物,花得以授粉,这一事例证明了“间断平衡论”的正确。2以下文字是从原文中截取的,应还原至文中哪一处?( ) (只答序号)他在物种起

14、源中说:“确信通常的世代没有一次中断过,没有任何激变曾经使整个地球变为荒芜。” 3本文介绍的新的生物进化理论和研究,主要质疑的是达尔文的哪三个观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上善若水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

15、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 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

16、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

17、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8、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三、语言表达1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2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

19、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外交部发言人: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四、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

20、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C2D解析:A项“滥”“斓”,“撕”“厮”;B项“则”“测”;C项“密”“秘”。3B解析:“一时”可以表示短时间或临时,“瞬间”指极短的时间,从“被埋没前最后”可以看出,此处应是“极短的一段时间”,故为“瞬间”。“效劳”含有自谦语气,语句是以第三人称陈述客观事实,应为“效力”。“归属”一

21、般不能与“于”连用,故此处应为“从属”。4A解析: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词义与句义相反;C项应是“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和“俯拾皆是”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前者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后者侧重表示容易得到;D项“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与句意不符。5D解析:A项杂糅,可只保留“获得了群众的好评”或“群众的好评如潮”一说;B项“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后缺宾语中心语“的表演”;C项“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6A解析:注意句子总分说及解释的性质。7D解析:A项中

22、第二、三个逗号改为顿号;B项中“最基本的类型”后逗号改为冒号;C项中后四句是四个连续的问句,“都有什么样的鸟”和“有多少鸟会住进去”后也应加问号。二、阅读理解(一)1B解析:参见文中“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以及对孔子“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可知B项错误。2A解析:错误在于:“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原文:“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

23、出,“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3C解析:“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错误在于片面地把“质”和“文”的含义理解为语言的风格,不符合文意;另外,即使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也不一定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结果。(二)1D解析:文中“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表明生物间的协同计划,否定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不是论证间断平衡论的观点。2参考答案:应在处。解析:截取的句子的观点是达尔文的,他否定了激变,肯定渐变。而这一观点在文段中的第四段的开头,这句话是开头句子的明显例证,所以应将

24、这个句子放入第四段中的处,这样,文段表达连贯,也使达尔文的观点丰富鲜明了。3参考答案:(1)自然界没有飞跃;(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三)1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2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1)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2)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3)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4)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3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1)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2)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3)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4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三、语言表达1参考答案: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参考答案:示例: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四、写作 参考答案:略。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